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意趣的文章 / 意趣的散文

2020/03/06好的文章

意趣盎然的颠倒诗

文/李学开

颠倒诗,也称倒字诗,是指作者为求押韵,或因嘲讽的需要,而故意将某些词语或语句的前后顺序颠倒入诗。颠倒诗是古代诗苑中的一朵奇葩,别具一格,妙趣横生。

唐代黎映的朋友崔某因得罪皇帝的近侍,被贬到漳州,远离家乡。黎映写了一首颠倒诗送给崔某:“惯向溪边折柳杨,因循行客到州漳。无端触忤王衙押,不得今朝看饮乡。”诗中各句末尾二字,是“杨柳”“漳州”“押衙”“乡饮”的倒置,全诗表达了对朋友的殷切思念和对其不幸命运的深切同情。

宋代有个人靠行贿中了解元,得意忘形。有一次,他读书时见书中有“蔡中郎”一词,大骂古人粗心大意,连“郎中”都不懂。其实“蔡中郎”指的是汉代的蔡邕,在汉献帝时做左中郎将,而“郎中”是旧时对医生的别称。知情者作诗讽刺他:“改行当郎中,大门挂牌招。如何作元解,归去学潜陶。”诗中有意颠倒“中郎”“招牌”“解元”“陶潜”的顺序,辛辣讽刺这位解元的不学无术。

明英宗有一次外出打猎,每有收获,随行群臣均赋诗祝贺。有位祭酒(古代最高学府国子监的主管官员)作诗时,竟将“雕弓”误作“弓雕”,闹出笑话。一位在国子监读书的生员写诗讥讽道:“雕弓难以作弓雕,似此诗才欠致标。若使是人为酒祭,算来端的负廷朝。”诗句故意把“雕弓”“标致”“祭酒”“朝廷”四个词语的顺序颠倒,嘲讽这位祭酒胸无点墨、阿谀逢迎的丑态。

秦将阮翁仲身长丈二,骁勇善战,镇守边关临洮,匈奴不敢来犯。他去世后,秦始皇铸造了翁仲十二金人,安放在咸阳的司马门外。后来,人们就把塚墓前的石像称为“翁仲”。明代宗景泰年间,苏州有一个通判(地方官职),将坟墓前的石人翁仲称作“仲翁”,一时成为笑柄。当时有人作诗予以嘲讽:“翁仲来将作仲翁,皆因书读少夫工。马金堂玉如何入?只好州苏作判通。”诗句有意颠倒“将来”“翁仲”“读书”“工夫”“金马”“玉堂”“苏州”“通判”八个词语的顺序,嘲笑这位通判“腹内原来草莽”。

无独有偶,康熙皇帝有一次郊游,当他走过秦朝名将阮翁仲的陵园时,想了解一下随从文臣们的学识水平,便手指陵园里那尊石像问一个翰林学士:“这石人是谁?”那个翰林学士答道:“是仲翁。”康熙皇帝回宫后,让太监给那个翰林学士送去一首诗:“翁仲如何作仲翁,想因窗下少夫功。而今不许为林翰,贬尔江南作判通。”此诗把每句最后一个词的顺序颠倒,对这位翰林的粗鲁无知作了无情的讥讽。

唐代诗人孟浩然,有这样两句诗:“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意思是说,因为没有才能,得不到重用;身体多病,来往的朋友也少了。清代有一个庸医,由于医术低劣,很少有病人登门求诊。为了装点门面,他去央求纪晓岚为他写一些颂扬的话,以便吸引病人前来就诊。纪晓岚很讨厌这个医生,但终因被纠缠不过,便改动孟浩然的诗句“搪塞”一下:“不才明主弃,多故病人疏。”虽然只把孟诗颠倒二字,却收到了强烈的讽刺效果。

写意画要写意

文/岳崇

因爱好偶至书画市场,性格所致更喜静心品读作品,常感有些写意画作存有重技法轻写意现象。记得曾对朋友一幅名为《曲径通幽处》的画作提意见,说:“这幅画好像文题有距离,‘曲径’不曲、‘幽处’不幽。”之所以有此语,是因为该画把“曲径”画得很细、很曲、很直白,山路一点儿不间断,通往的深山“口”,有一小亭子清晰可见。“曲径”和“幽处”都清清楚楚地描绘了出来,未有隐约依稀感,没有给读者留有回味、想象的余地和空间。

由此想到那幅《深山藏古刹》的古画。该画未画出古刹,而是以一个小和尚在山下溪水边打水来表现,巧妙地提示读者去想象。这就是典型的写意。

写意画区别于工笔画,它用笔不讲求工整细腻,而注重物象神态的表现和画家意趣的抒发。也就是说,在写意画中。笔墨技法主要是为表现物象神态和抒发画家意趣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物象神态是依稀或似与非似的,画家的意趣在感悟、想象和寻味中体现。简言之,写意画重在写“意”。

意趣无处不在

文/赵鲁璐

最近读到一句很有意思的话:“登山、读书、鸣琴,就以这些生活中最富情趣的事为例,一旦缺乏想象力,就沦为樵夫、书呆子、鼓吹手”。这句话安到我身上,真是说中了。

比如我去登山,确然是如同苦役。虽然打着踏青和强身健体的旗号,但没爬几步,就气喘吁吁,连声喊累。我只顾着叫苦,我的眼睛根本没留意那些松涛石泉外旁逸斜出的浅绿粉黛,也不曾深深呼吸一口沁人心脾的林间新氧。山涧、苍苔、竹径、新芽,全部等同虚设,我心里只想着快快完成这意料之中的腰酸背痛,赶紧打道回府。没有想象力的登山活动,无疑是自讨苦吃,像是唯利是图的樵夫,满怀希望去砍柴,爬了半天,却两手空空,悻悻然而归。

反观我妈妈,却在登山中获得无穷乐趣。常年登山,令妈妈走起山路来健步如飞,甚至连我们这些年轻人也自叹不如。

她的登山之旅,从来不会两手空空。她看到漫山遍野如绿绒一般的草尖,会想到这样的地气能孕育出鲜美无比的野味山珍来,继而总能寻觅一处长满了野菜的地表,孟春割马兰、挑荠菜;仲春采艾草、掰椿芽;暮春拣红莓、拗山笋,装满随身的包袋;她也能在绿意盎然的春色中,想象其中一抹娇艳的桃红,继而攀上略陡的山坡,寻觅和采摘一束烂漫的映山红回家,随手插在瓶瓶罐罐中,就成为室内绝无仅有的点缀;她在山上看到的晴天是“山吐晴岚水放光”;她在山上看到的雨天是“山色空蒙雨亦奇”……这才是真正享受登山的乐趣,沉浸在自然的无边胜景中。

所以,不要怨忧生活如死水般无趣,意趣无处不在。

在万千世界中,登山有登山的乐趣,读书有读书的志趣,鸣琴有鸣琴的雅趣。即使是那些普通的事物和无聊的活动,也会在不期然中,寻获汩汩灵思。即使只是一瓢清水,只要有想象力,便能领略四海的波涛;即使只是一粒尘埃,只要有想象力,也能体会它的意境;只要插上思维的翅膀,任凭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尽情翱翔,亦有无穷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