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长成的文章 / 长成的散文

2020/03/06好的文章

家有小女初长成

文/李平

看着喃喃呓语的女儿,长长的睫毛跳动着梦里的旋律,

想起她白天背着书包蹦跳着入托的背影,忽的鼻子一酸,竟说不出,是幸福?是酸涩?还是长大之后的被离开……

女儿的来临颇感意外,早产的她及早赶到了我的怀里,我和丈夫的心里是满满的幸福。

一个月的她胖了好几斤,肉乎乎的惹人爱;百岁的她会蹬腿、会“表演”,满屋的欢笑都是她;四个月的她会爬行,缓缓的,拖不动她一身的小藕节;十个月的她会咿呀学语,偶尔蹦出的“爸爸、妈妈”,煞是惹人欢喜……之后,便是每天都有更新,每天都有幸福。

转眼,三岁了,该入托了,心里是满满的舍不得,真心体会到什么是牵肠,什么是挂肚,怕她受委屈,怕她被欺负。可是,每当看着她伸开双手喊着“妈妈”迎接我的时候、每天都会变得更懂事的时候,心里的甜蜜恐怕只有自知。

搂着入睡的她,想象她以后上学的场景,想象她以后毕业工作的样子,想象她嫁给他人的心情,我突然醒悟到,为何我出嫁那天母亲红了的眼眶、父亲颤抖的双手;为何第一年回家父亲说:“你出嫁的那几个月,你妈总会在早晨起床时到你房间叫你吃饭,推开房门发现是空的,就会呆呆地站上一会儿,满脸的失落。一年了,这才缓过劲儿。”

是的,“养儿方知娘辛苦”;是的,“白发藏进半生话”。已拥有女儿的我,现在才真正的体会到什么是“满脸都是孩子哭了笑了”,什么是“只要你愿意,只要你幸福”。现在的我们应该把对孩子的这份爱也倾注于父母,多宠着,多爱护,渐渐老去的他们同样也是“孩子”,需要我们的爱。千万不要后悔得太晚,我们可以“家有小女初长成”,但不要“从此文君是路人”。

家有小儿初长成

文/袁芳

儿子今年12岁,本命年,成长路已经近十二载,细数十二个春夏秋冬,那一路的艰辛与欢笑,苦也其中,乐也其中。从怀胎十月到今天为止,我和儿子朝夕相处13年了,从呱呱落地的小毛头长成一个充满阳光的男子汉,说起小儿,幸福总是溢于言表,那种感觉无与伦比。

看着一日比一日成熟懂事的儿子,那些带给我们欢笑的记忆,显得愈加可贵。儿子的“妙语连珠”常常让我们捧腹大笑,记得1岁多的儿子第一次上酒店吃饭,点菜时也凑热闹说:“阿姨,我要吃肥肉洗澡!”我们大家一头雾水时,他的手指着蹄花肚片汤的图片,一桌人顿悟,随后大笑。十几年来,儿子的这种幽默语言从未间断,人送雅号“百事可乐”。

儿子的善良也常常让我热泪盈眶。夏天的中午,为了让卖菜的老妪早点回家,儿子站在烈日下乞求我用他的零花钱买走老妪剩的菜,每每遇到残疾乞讨者,他都会拿出零花钱布施。去年学校组织向一位贫困家庭同学捐款,儿子觉得现有的零花钱捐出去太少,就找我们商量,能不能提前预支他下个月的零花钱,我当时并不同意他的想法,就说要献爱心尽自己能力就好。他说,妈妈,请您答应我吧,如果不是特别困难,谁愿意接受这样的帮助呢?我听了这样的话,搂过儿子,一种幸福油然而生。儿子简单的话语告诉我的不仅仅是他的善良,而是他的一种认知。儿子,此生有你,感谢上苍。

不知道从何时起,那个跟在屁股后头喊我妈妈的小子,对我改了称呼喊我“老妈”,时常望着与我一般高的儿子,感叹自己是否真的老了。那天去学校接他,看见校园宣传栏里贴着儿子的照片,原来这小子被评上了一年一度的“阳光男孩”。回家路上,我问他为什么不告诉我们,没想到从他嘴里冒出淡定二字,真不知道这小子的这份淡定是从何而来。今年儿子有幸被推荐上了最好的中学,拿到推荐通知书后,儿子并没有欣喜若狂,而是非常冷静地对我说:“老妈,帮我找个辅导老师吧!”我惊讶之余更多的是欣喜,羽翼渐丰的小子,在那份淡定里有他的计划。

点点滴滴的回忆已经无法在字里行间完成,只希望儿子在这告别童年迈入少年的本命之年,犹如脱兔,个性飞扬的展露风采,意气风发的拥有活力的青春,做一个独立自强铮铮傲骨的男子汉。

吾家有竹初长成

文/史泽旭

听人说,有女儿的人善栽花。我才不信呢,我都两个“小棉袄”了,还没养成一盆像样的花。无奈栽竹,所幸竹跟我有缘,长得特茂盛。

“始怜幽竹小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疲劳了一天,每天回家都有竹子相迎。

竹生四季,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孟春之初,但见竹芽像一枝枝粗细不同的毛笔,破土而出,不几天便直冲云霄,不禁让人赞叹“未出土时先有节,到凌云处尚虚心。”

夏季来到,“疏疏密密复亭亭,小院幽篁一片青。最是晚风藤榻上,满身凉露一天星。”可惜这是人家郑燮先生的雅兴。每每到了夏天的晚上,我在竹荫下支起烧烤炉,为妻子和两个闺女烤肉串解馋,光着肩膀,眼前烟烧火燎,真真的斯文扫地。小女儿讨好地拿着个大蒲扇,为我扇风呢。小嘴油乎乎喊着:“老爸加油!”

“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待到秋风渐起,特别是中秋之夜,一轮明月高挂,不禁让人想起王维的“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诗句。“诗佛”那种物我两忘、超然洒脱的境界,让我霎时陶醉。于是“独坐幽篁里”成了我的博客、微博和微信的名字。用妻子的话说,就算附庸风雅吧。

竹子喜欢雪。浓雪下的竹叶会更加青翠欲滴。到了傍晚,小院这一丛绿色,会吸引许多鸟儿栖息上面,为它们在寂寞寒冷的冬天带来些许温暖,“鸟倦飞而知还”,它们通人性的。

小女儿淘气,喜欢在竹子下面玩耍,两三岁那年,被竹子茬刺破小脚,哇哇直哭。妻子心疼极了,迁怒于竹子,拿起铁锹欲“伐竹取道”,我忙阻止:“夫人息怒,看在老夫的薄面上,就饶竹子这一回吧。”“你给说说道理,可饶竹子不死。”“夫人你想,大文豪苏东坡都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我一大俗人,还要在竹子下面脱去一身俗气呢。”“你能不吃肉,我就饶它。”我故意死皮赖脸:“那我吃鱼。”“理由不成立,还砍。”“别别,子瞻先生曾托梦,让我守住这一丛竹,那是文人的文脉啊。”妻子不依不饶:“欺负我女儿,我就要斩断这‘文脉’!”我心生一计:“那我就做篇《竹子祭》。”“怎样?”我故意大声吟起:“太平不易之元,无可奈何之天,竹兄大意,冒犯小女,有恶夫人持锹相向,欲除之而后快……”妻子杏眼圆睁:“你敢!”“不敢不敢,开玩笑,夫人您老人家如能放下屠刀,立地成菩萨,我就写《篁竹颂》,为你唱赞歌。”

人,什么是福?岂不闻佛家语:一丛竹。妻,何为贤也?大伙都说,惟其宽宏大量,柔情似水,便可旺夫。”

不等我半文半白地胡诌完,妻子便笑得不行了,“打住,老公,咱就别贫了,做饭去吧!”我故意说:“竹兄,以后要注意点啊,别伤了我的宝贝疙瘩,逼我贤妻成女汉子。”

这不过是我借竹子在和妻子逗趣逗乐罢了。

我知道妻子不会动真格的,在我的影响下,她和女儿们也爱上了竹子。也许是竹子承载了太多的文化元素,我给她们总有说不完的话题:“斑竹一枝千滴泪”,我讲“湘妃竹”的故事,讲“竹林七贤”和“王徽之爱竹”的轶事、讲竹简上的文字;讲代表中国文化的文房四宝,有两样离不开竹子:毛笔和宣纸……我惊喜的发现,中华文明的发祥乃至源远流长,跟竹子息息相关。

“你在,或者不在,竹就在这里”,一丛小小的竹林,虽比不得草长莺飞的江南繁华之地,更比不得琴瑟和鸣的温柔富贵之乡,然而拂去尘世的烟云,穿越千年的风霜,对话竹子,我仿佛触摸到了中国文化人的跳动的脉搏。

竹伴女而生,女随竹成长。时至今日,每当女儿在竹林下颂唱我教给的那些竹子的诗词时,我都在心中暗暗地高兴,也许竹子的恬淡与祥和之气已植入孩子懵懂的童年。

“爱竹总如教子弟,数番剪削又扶持”,作为一教书匠,我一生无所求,最幸福的事莫如吾家有女初长成,最赏心的事可能就是吾家有竹初长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