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传承的文章 / 传承的散文

2020/03/06好的文章

把植树的精神代代传承

文/郝天鹰

植树节在即,父亲,我又想起您,您一生爱栽树,年年岁岁的春天,乐此不疲。老家的宅基上,您栽下的杨树已成行成荫。老家的院子里,您亲手栽下的香椿树、柿子树、桃树……还在枝繁叶茂地生长。一圈圈的年轮,在四季变迁里留下时光的痕迹。

2015年的春天又到了,杨巴狗(杨树上的花絮)最先闹春,柿树芽已绽在枝头吐着新绿,桃花的花蕾也粉红一片,香椿树也羞涩地抽出一撮撮暗红的嫩芽,再待几日,老家院内就会呈现出桃红柳绿,郁郁葱葱的绮丽春光,可是,您呢?在这桃花即将盛开的季节,我却寻不见您慈祥的面容,“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您再也不给我一点尽孝的机会,悄然地去了天堂。

往事缭绕,心瞬间被悲戚打湿,“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如今,您驾鹤西去五年有余,我们却还继续享受着您遗留给我们的温暖和香甜。年年的春天,母亲都会回到乡下小院里,用长长的竹竿绑上镰刀,或让大弟爬上树,把香椿芽劈下来,用塑料袋分成几份装起来带进城里,分给邻居和我们。我常常一边品赏着香气浓郁的香椿芽,一边回忆和您的幸福过往,感慨曾经的岁月已变的遥不可及。夏天,红红的桃儿熟透了,鲜美多汁,甘甜可口,每当到了这个季节,我都会选几只鲜红的桃儿供在您的遗像旁,摸着您冰凉的相片,滚烫的眼泪扑簌簌落下来。相片中的您,依旧慈祥地看着我哭泣,却不会再说些安慰的话语。秋天,柿子硕果累累,一个个像灯笼似的缀满枝头,母亲每次回家都会在柿子树周围,载上许多木柱顶住累弯了的枝条。柿子慢慢变红了,采摘的季节正赶上您的忌日,我们相聚在乡间的小院里,母亲把摘下来的柿子一一装进竹篮里,一边怀念您,一边分给我们姊妹几个……

父亲,如今,您的小外孙女也做了母亲,我也升级为外婆级别,为了照顾他们的生活,我毅然搬进了狭窄的楼房里。这所楼房是女婿单位的家属楼,始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室内只有六十多个平方,墙体经过风吹日晒、寒暑交替,已斑驳不堪。因女儿家在一楼,出了南门就是一所洒满阳光的小院,小院虽只有大约二十多个平方,但在高楼林立的现代城市里,实属珍贵无比,就因为有了这个小院,我时常满足地把这所陋室称之为小别墅。春天已来临,小院里春意盎然,我常常坐在小院里,一边沐浴着春天的暖阳,一边听树枝上的小鸟婉转啼唱,闲闲地捧上一杯香气缭绕的热茶,翻几页喜欢的闲书。正可谓:春风花前拼一醉,销了红尘万般愁。看着外孙女一天天健康成长,女儿女婿孝心可嘉,老伴对自己疼爱无比,三代同堂,总感慨岁月静好,生活甘之如饴。今年,我欣喜地过了半百生日,尽管多事之秋的身躯,经常遭遇病痛的袭击,心中始终保持着淡泊与安然。前年的植树节里,我不忘学着您的样子在小院里栽种了几棵香椿树苗,如今,它们都已经长高。去年,它们的根部又发出了许多新芽,一年多来,也出落成了一棵棵半米高的小香椿树苗。当前,春光明媚无限好,我趁着三月的和煦春风,把它们一一移栽到院子里的各个角落。两岁多的小外孙女也来帮忙了,她拿出自己的塑料玩具铲,帮我填土,还提起自己装饼干的小空桶,装满水浇灌在小树苗上,干得像模像样。虽然,小人儿纯粹是帮倒忙,越帮越乱,但我喜欢她的参与,小人儿一边忙的不亦乐乎,一边还自信、自豪的大声夸赞自己:宝贝能,宝贝会栽树……

父亲,岁月如梭,又到了第37个植树节,每当我情不自禁地思念您时,我就赶忙去栽些花草树木,总想把那些无尽的思念深深地填埋,再用泥土把它们压实。看着那些小树吐出新绿,我相信那就是对您最深情的祭奠。我还让女儿买来了花椒树和石榴树苗,一起栽进了院子里,也鼓励女婿和女儿积极地参加单位的义务植树活动。

父亲,如果您在天堂里有知,您一定会欣慰无比,您一定会连声感叹:我们后继有人,植树节精神正代代传承下去!父亲,如今,雾霾天气严重,我理解了您活着时为什么这么酷爱栽树,因为载树不仅是利于后代的千秋大业,还是代代传递亲情的枢纽,树木里处处隐藏着您对我们后辈的深爱之情。我向天堂里的您发誓:一定要像愚公开山一样,祖祖孙孙把您爱植树的美德发扬下去。绿化地球,匹夫有责。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让地球增添一抹抹新绿,让蓝天白云依旧,让空气更加清新……

一件中山装传承三代人

文/宋木仁

那是1958年,我在西单商场买了一件中山装作为新婚礼服。婚礼上,嘉宾的目光和掌声或许有一半是因为这款笔挺标致、落落大方的中山装。它让婚礼熠熠生辉。

从此以后,这件中山装就成为我参加各种礼仪活动的礼服。公共活动的纪念会、庆功会和团拜会穿着它;居家领域的走亲访友、婚庆和年节也穿着它。

随着时代变迁、社会进步,这件中山装日趋落伍。但我青睐它,珍藏在天坛牌的立柜里,在老字号的空间保留着传统文化。

岁月如梭,着装依旧。我穿着中山装出现在儿子的婚礼上。年轻人的西装革履与我这件略有褪色的中山装形成极大反差。但是,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我的一位旅美华人朋友回国探亲,要同我合影,打开立柜找衣服,听从朋友的意见,唯一不二地挑选了中山装。

应《经济日报》约稿,见报了一篇拙文《衣裳记忆》。插图的衣服就是落落大方的中山装。它带着无以言说的亲近简朴,带着不曾被消磨的历史光彩成为永恒。

华侨友人的青睐,现代媒体的弘扬,我儿子对中山装的认同感与日俱增。把一旧二脏的中山装拿到洗衣店洗得干干净净。

从此以后,儿子大事小情着装在身。公众场合穿,显示典雅平和,又不俗气;居家聚会穿,带头艰苦朴素,倡导勤俭家风。

有次,孙子的单位三联书店自编自演小品《应考》,服装道具也要自己量身自筹,孙子跑过来找我商量。挑来选去敲定了那件中山装。孙子穿上中山装,马上进入到上世纪五十年代一个机关干部的角色。

在舞台上四个扮演者配合默契,这个自编自演、自筹道具的“三自”小品获得了中国出版集团公司特别奖。

中山装在舞台上的荣誉光环,也从舞台辐射到孙子的生活里。从此,勤俭朴素的音符时常在孙子耳边萦绕,时时处处发出温馨有力的提醒:不买上千元的花花公子,买了简朴又时尚的夹克衫;不买两千元意大利进口摩托车头盔,买了廉价物美的国产货;与朋友聚餐告别日本料理,走进庆丰包子铺……

中山装不仅是对青年时光的怀恋,还有对历史的悉心回望。越是高度现代化,传统文化愈显其珍;越是社会进步,传统文化愈显其贵。重兴勤俭朴素之风,谱写“家风家教篇”。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一件简朴中山装,已经传承了三代人……

绿色的眷恋和传承

文/高旭洲

记忆中的大山虽大,但除了杂灌木和松树之外,天堂村杉木不是很多,只有祖父兴建的大口林场有几片上千亩的杉树幼林。那是祖父和林场场员植树管护的结晶。祖父上山建林场时年过半百,1957年建林场,直到我参加工作的1977年,祖父二十年如一日坚守林场,连春节也不回家。1971年,当时的县委书记步行十几个小时,从石头嘴镇到天堂村大口林场,在林场住了三个晚上。看到大家造的杉树林大片成材,林场人却以天为帐,以地当床,以石头做桌椅的艰苦生活,他非常感动。

从1971年起,随着成片杉树的成材,密林中有多少觊觎的眼睛在注视,祖父几次差点为护林献出了生命。1972年,祖父被评为全省劳动模范。湖北日报曾刊载《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文章,讲述祖父护林植绿的先进事迹。祖父73岁时,在一次护林过程中不幸摔倒中风,生命的最后时刻仍念念不忘林场森林。祖父去世后,父亲继承祖父的遗愿,一直坚持造林护绿。

高中毕业时,我放弃了高考机会,毫不犹豫地到林业局参加工作,长期到乡镇、村组指导林业生产,指导造林育苗。1988年,我被调到山林最大的张家嘴乡任林业站长,一干就是26年。我始终坚持在林业基层第一线,以祖父为榜样,以父亲为楷模,热爱本职工作,热爱绿色事业。

绿色,就像我的青春,纯真而诚挚,温柔而宁静。只有热爱绿色的人,才能真正读懂朱自清笔下美丽动人的绿韵;只有心中有绿的人,才能远离喧嚣和浮躁,心灵和大自然水乳交融。

绿色象征着生命,绿色的生态演绎生命的延续。我要像祖父、父亲一样永远钟情于绿色,珍惜绿色生命,珍爱绿色环境,用微薄之力扞卫绿色,让绿色在生命中延续眷恋和传承。

最初钟情于绿色,是因为有许多美好的记忆,滋长着我对绿色的眷恋。

从小生活在大别山中,身处草木、花朵、鸟兽虫鸣萦绕的山垸里,耳濡目染绿色的清新,花朵绽放美丽的烂漫,心灵沐浴山泉的清澈,胸怀荡漾溪水的撒欢。童年的岁月渗透厚重的大山,有太多的给予和收获。

我的家乡位于大别山主峰天堂寨下,这个叫小溪冲的山垸,给了我童年的全部欢乐和梦想。假如不是生活在纯朴的小山村里,我不能想象家大口阔的日子,父母又怎能抚养我们兄弟姐妹七人长大。

大山盛产野李子、野樱桃、桃子、板栗、山楂、猕猴桃、桑葚、野草莓,野葡萄等,几乎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果实。还有些果实,像桐籽、木梓、栎橡籽等,虽然不能吃,但我们读书的纸笔和学费,以及心爱的糖果和玩具,都是靠它们来换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