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胜利的文章 / 胜利的散文

2020/03/06好的文章

扛住

文/马德

对于漫长的人生来说,没有那么多必须赢的功名,却有一定要扛的事。赢了,生活未必会风光多久。但扛不住,人生却要输得很惨。

赢是活得好的能力,扛是活下去的能力。比赢得了更重要的,永远是扛得住。

这个世界,败在挫折、侮辱、流言以及恐惧中的人多了去了。扛不住,是人在精神层面的崩塌。一个人,若精神世界崩塌了,赢多少又有什么意义呢?从这个角度上讲,赢得了,不过是世俗的胜利,而扛得住,才是生命的胜利。

最艰难的扛,来自于命运。在多舛的命运面前,里尔克的那句话最透辟,也最沉重:有什么胜利可言,挺住就意味着一切。一帆风顺的人,看不到命运背后的咬紧牙关。多少谈笑风生,其实都是人前的泣血歌唱。

人想要的越多,需要扛住的就越多。权力、财富、名声,带来了荣华和光鲜,也带来了暗算和陷害。虽说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事实是,想戴王冠的人多,能承其重的人少啊!

活得简单些,欲望不要那么大,人生自会云淡风轻。年轻的时候,或许会在意谁比谁多赢了多少。年老了,才发现谁比谁活得久,才叫真赢。拼下来的金钱和名声,有朝一日都要还回去的。而用身体和精神扛下来的岁月,才是你的,谁也抢不走。

忆往昔 展未来

文/杜知霖

胜利,本身只是平凡的词语。但如果在“胜利”之前加上“抗战”二字,“胜利”瞬间变得意义非凡。

1945年9月3日,是中华儿女不应忘记的日子。日本在南京向中国递交了投降书,这意味着被压迫了近一个世纪的中国人民终于挺直了脊梁。中国人民抗战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人类史上的重大事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扞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的厄运;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更为重要的是,中国人民通过抗日战争的实践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各民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强核心。在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人民信任中国共产党,将中国共产党推选为带领中国人民走向胜利以及走向繁荣富强的领导核心。无数事实证明,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正逐步走向繁荣富强,实现伟大民族复兴梦想。

有人说抗战早已过去,抗战精神理应摒弃。但我认为,如今,中华儿女们更应该继承并发扬以“拼搏、奉献、团结、自强”为主要内容的抗战精神。拼搏,意为尽最大的力量,用自己的所有,不顾一切的极度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奉献,是一种爱,是对自己事业不求回报的爱和全身心的付出。团结,团结是成功的基石,没有团结就不会有理所当然的成功,这是千古以来不变的真理,团结就是力量。自强,自爱自信的基础上充分认识自己的有利因素,积极进取,努力向上,不甘落后,勇于克服困难,做生活的强者。

我们还应该向抗战英雄们学习,以他们为榜样、目标、楷模,不懈努力,奋发向上,拼搏不息。我们应该向收复察哈尔的方振武将军学习,学习他“有我无敌,有敌无我”的决心与信念,应用到当下就是不怕困难,不畏艰险的拼搏精神;我们应该向为抗战事业奋斗终身的赵一曼同志学习,学习她“甘将热血沃中华”的抱负与信念,应用到当下就是勤于本质,鞠躬尽瘁的奉献精神;我们应该向扞卫边疆,心怀天下的傅作义将军学习,学习他“呼吁全国各方团结一致”的担当与信念,应用到当下就是同舟共济,携手同行的团结精神;我们应该向“努力向学、尉为国用”的孙中山先生学习,学习他“吾志所向,一往无前;百折不挠,愈挫愈奋”的执着与信念,应用到当下就是志存高远,执着追求的自强精神。

让人落泪的“死字旗”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重新布展的“伟大胜利、历史贡献——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主题展览”,7月8日正式面向公众开放。其中有一面当年川军出川抗战,父亲送儿子上战场的“死字旗”,令很多参观者为之落泪。

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当时的各路川军,组织了两个集团军参与抗日。每位川军将士,都抱着必死的决心出征,临行前会为家中留下一封书信,也就是遗书。

在这支即将出征的队伍中,有一个叫王建堂的战士。本来,他是四川省安县曲山镇的小学教师,但看到山河破碎,生灵涂炭,半壁江山就要沦陷,按捺不住心中的悲愤,因而主动请缨,杀敌报国。

就在部队集结、将要出征的时候,王建堂收到了父亲王者成送来的一个包裹。打开一看,是一块五尺白布做的大旗,旗的正中,写着一个斗大而苍劲有力的“死”字。“死”字的左右两侧,各写着几行小字。右边是:“我不愿你在我近前尽孝;只愿你在民族分上尽忠。”左边是:“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吾有子,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普天之下,哪个父母愿意自己的儿子前去送死?而这位父亲做到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好不容易把儿子培养成人,而且读书识字,当上了教书先生。有了稳定的收入,也可以为父母养老送终。但到大敌当前、国难当头的时候,这位父亲毅然决然,送子出征。当他挥笔写下“死”字和“伤时拭血,死时裹尸”的句子时,该是何等的胸怀、气度、惨痛和悲壮!

相传当年岳飞出征的时候,他的母亲在其背上刺上了“精忠报国”四个字,以期儿子日后能够竭尽忠诚。此后的十余年间,岳飞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位至将相。为此前些年有人写了一首《精忠报国》的歌曲,其中唱到:“狼烟起,江山北望,心似黄河水茫茫;何惜百死报家国,我愿守土复开疆。”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每一次外敌入侵的时候,都会涌现出成千上万个父送子、妻送郎、兄弟争相上战场的感人故事。在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展厅里,有一尊普通妇人的半身雕像。她叫邓玉芬,是北京密云县人。抗日战争时期,这个伟大的母亲,把自己的丈夫和五个儿女,先后送上前线,并全部战死沙场。

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9月2日日本签字投降,中国的抗战长达十四年。这也是二战中起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条件最艰苦,付出的牺牲最惨重的战争。作为抗日战争的“亚洲主战场”,中国人民付出了伤亡3500万人的巨大牺牲。没有中国,二战的历史将会改写。

所幸的是,当年出川抗战的王建堂,虽然四次负伤,但却保住了性命。他先后参加了武汉会战、常德会战、长沙会战等大小数十次战役,由于作战勇猛,先后两次获得战区长官部授予的甲级勋章。抗战胜利后,他回到了川北的家乡,直至1992年病逝。而当年和他一起请缨抗日的同乡,绝大多数都战死沙场。

今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70周年,一想起当年的战火硝烟,仍然让人义愤填膺,热血沸腾。现在我们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维护二战的胜利成果。二战的胜利是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伟大胜利。谁也不可否认,这是一场侵略和反侵略的战争。就像《我是一个兵》所唱,以后“谁敢发动战争,坚决打它不留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