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修身的文章 / 修身的散文

2020/03/06好的文章

凤凰阁赋

文/彭广运

盖闻天下之事,巧依奇传,轶难真掩。梁山脉系,天斧神工,乾坤造化。昭祖德,秉日月,苍松翠柏,巅险岫明。朱雀玄武,白虎青龙。四山并存者,更是周览九土,足历五都,国无二家,天下独步。《论语》有云:凤兮凤兮,何德之衰!琼室崇构,商辛命短,阿房崛起,二世倾卵。

追往昔叹今时,禹逐共工,汤灭桀敛,三仁去而殷墟,二老归而周炽,世浊则逆焉。仁施汉兴,捭阖百家,道清斯顺乎。四灵入印,官佩民戴,遂为时风,凤主吉祥是也。凤凰山一葩独秀,林壑尤幽。洞穴岪郁,禽徙鸟回,杨柳映沼,芳枳李垂。岩岩山峰之上,巍巍建阁其间。雕梁画栋,桂楣兰桁,典雅考究,层台斗拱。山为基,天作顶,试比高低。仰观宇宙,俯察品类,体有万殊,物无一量。游氛朝兴,槁叶夕陨。南属豫皖,直铺闽赣。北缀黄河,岱宗远衔。东接扶桑,游目三山。西连邺水,逐鹿中原。城位山左,人烟阜盛。市井繁华,闾阎真梦。湖光泊影,潋滟泱漭,离鸿晨吟,群枭晚唱。波淫淫之溶润,云兴声之沛沛,泉涌湍于石间,菊扬芳于崖澨。赞当今之县政,正也!群贤毕至,智者咸集,勤于业,律于己,献于身,吐哺理政,握发恤民。天命自度,治民袛惧,不敢荒宁。人心似秤,誉满同声。呕心沥血,口碑语铭。修身者,智之符也,爱施者,仁之端也。笃于仁义,高姓永辉,祸于欲利,贱名长咒。玩华而不坠其实,酌奇而不失其真,勋在当代,福及苗裔。

嗟夫,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背冬涉春,阴谢阳施。凤声宛在,弄玉飞天,麻姑三见,沧海桑田。侯他日当能同觑玄武庙、青龙亭、白虎塔者方为惬意乎?占天时国强民意富成大统;得地利水浒遗韵展新风。然则山不槎蘖,泽不伐夭。古人已矣,来者绵绵。劝世人当以护之为荣。惜工匠之汗水,悯人力之心血。净于游地,洁于心扉。一壶浊酒,二分明月,三两清风,四美俱在。长倚此阁心自醉,年年岁岁乐于斯。

修身是幸福的源泉

文/李青松

京城供职的朋友发来一条微信:“幸福是简单的满足,向外追逐越多,离目标越远。但多数人只是在走过弯路耗费时间精力,直至年岁愈迈无力折腾甚至身陷囹圄失去自由之后才明白这个道理。”朋友的话切中现实时弊,也引起我的深思。

生命是幸福的载体,人生无疑是一个追求幸福的过程。可怎样获得幸福,在物欲横流的社会,很多人常常不能做出正确的回答。

欲望是人生奋斗的动力和进步的阶梯,也是人遭受磨难的根源。“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嗜欲者,逐祸之马也”。许多落马贪官本该拥有幸福的人生,却不断上演一幕幕人生悲剧,无一不是放纵欲望招致的苦果。

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有一个快乐方程式:快乐=物质/欲望。从经济学的观点看,物质消费越大,欲望越小,快乐就越大,正应了中国人的一句古话:“知足常乐”。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消费在不断增加,但如果欲望不加节制,快乐值反而会下降。那些因贪腐受到惩处的官员,没有一个是因为物质消费不能满足正常需求,而是因为欲望的膨胀导致走上不归路。

原来,幸福真的很简单,谁的欲望愈小,谁的幸福愈大。

从不给人题字的万里,1962年9月6日给长子万伯翱题了字:“一遇动摇,立即坚持”,教育子女不搞特殊,与人民在一起。杨绛先生104岁生日当天,一位网友在微博上留言:是她告诉我们人生的哲学,“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物质的胜利。”

是的,人是要有一点精神,不能做物质的奴隶。一旦心为物役,就会迷失人生的航向。研究廉政建设的学者提出一个幸福养廉理论:通过控制自己的物质消费欲望,心里保持知足感、快乐感、幸福感,可以让人不想贪、不愿贪、不必贪,进而保持其自身廉洁。这个理论破译了幸福的密码——修身是通往幸福的桥梁,也是人类真正幸福的源泉。

修身就是修心、修德、修性、修学,就是陶冶身心,涵养德性,保持身性,本质上是一个长期与自己的贪欲恶习和薄弱意志作斗争的过程,也是一个终生学习的过程。修身是做人之“本”,修学则是修身的起点。“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因此,阅读是人生最美的修行。

高尚的品格要严“修”、常“修”、苦“修”、静“修”,人越是沐浴在道德的光辉下,就越能远离一切烦恼,越能增加幸福的砝码。修炼品行要修剪欲火,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时时检束自己的身心言行,用崇高的信仰来祛除掉心中的杂质,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受得了挫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任何时候都能保持豁达淡泊的心态。

修身以养性,做官先做人。“严以修身”是各级领导干部安身立命之本。“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如水之源,源清则流清,心正则事正”。心有信念,胸有理想,内有定力,外有防线,方能不为物欲,不为利诱,守得住根本,经得起风浪,炼就金刚不坏之身,达到“竹影扫街尘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的境界。

修身是幸福的源泉

文/李青松

京城供职的朋友发来一条微信:“幸福是简单的满足,向外追逐越多,离目标越远。但多数人只是在走过弯路耗费时间精力,直至年岁愈迈无力折腾甚至身陷囹圄失去自由之后才明白这个道理。”朋友的话切中现实时弊,也引起我的深思。

生命是幸福的载体,人生无疑是一个追求幸福的过程。可怎样获得幸福,在物欲横流的社会,很多人常常不能做出正确的回答。

欲望是人生奋斗的动力和进步的阶梯,也是人遭受磨难的根源。“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嗜欲者,逐祸之马也”。许多落马贪官本该拥有幸福的人生,却不断上演一幕幕人生悲剧,无一不是放纵欲望招致的苦果。

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有一个快乐方程式:快乐=物质/欲望。从经济学的观点看,物质消费越大,欲望越小,快乐就越大,正应了中国人的一句古话:“知足常乐”。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消费在不断增加,但如果欲望不加节制,快乐值反而会下降。那些因贪腐受到惩处的官员,没有一个是因为物质消费不能满足正常需求,而是因为欲望的膨胀导致走上不归路。

原来,幸福真的很简单,谁的欲望愈小,谁的幸福愈大。

从不给人题字的万里,1962年9月6日给长子万伯翱题了字:“一遇动摇,立即坚持”,教育子女不搞特殊,与人民在一起。杨绛先生104岁生日当天,一位网友在微博上留言:是她告诉我们人生的哲学,“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物质的胜利。”

是的,人是要有一点精神,不能做物质的奴隶。一旦心为物役,就会迷失人生的航向。研究廉政建设的学者提出一个幸福养廉理论:通过控制自己的物质消费欲望,心里保持知足感、快乐感、幸福感,可以让人不想贪、不愿贪、不必贪,进而保持其自身廉洁。这个理论破译了幸福的密码——修身是通往幸福的桥梁,也是人类真正幸福的源泉。

修身就是修心、修德、修性、修学,就是陶冶身心,涵养德性,保持身性,本质上是一个长期与自己的贪欲恶习和薄弱意志作斗争的过程,也是一个终生学习的过程。修身是做人之“本”,修学则是修身的起点。“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因此,阅读是人生最美的修行。

高尚的品格要严“修”、常“修”、苦“修”、静“修”,人越是沐浴在道德的光辉下,就越能远离一切烦恼,越能增加幸福的砝码。修炼品行要修剪欲火,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时时检束自己的身心言行,用崇高的信仰来祛除掉心中的杂质,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受得了挫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任何时候都能保持豁达淡泊的心态。

修身以养性,做官先做人。“严以修身”是各级领导干部安身立命之本。“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如水之源,源清则流清,心正则事正”。心有信念,胸有理想,内有定力,外有防线,方能不为物欲,不为利诱,守得住根本,经得起风浪,炼就金刚不坏之身,达到“竹影扫街尘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