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改天的文章 / 改天的散文

2020/03/06好的文章

改天是哪一天

文/翁小筑

一夜降温,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约了一个好久不见的同学见面。虽然我们都在同一个城市,但各自忙碌,联系了解对方多是通过微信,那些约了许久的“改天见面”,一拖就拖了两年。我说,择日不如撞日,就今天吧,我们找个地方聚聚,因为,我害怕,一拖,又不知道拖到什么时候了。

下班赶去见面的地方,老远就看见她跟我招手,那一刻,我的内心,既欣喜又兴奋。欣喜的不单是见到她,更多的是打心眼里高兴这样的见面方式,随性而为,想到就约,约到就见。

不禁想起昨晚临睡前,三岁多的女儿一本正经地问我:“妈妈,改天是哪一天呢?”被她这么一问,我突然内疚起来。在此之前,我经常跟她说:“你乖乖听话,妈妈改天就带你去海边玩”,“你乖乖看书,妈妈改天带你去儿童乐园玩……”由于忙碌,这种“改天”的计划便一再搁浅。

仔细一想,其实不仅对孩子,我们大人之间,喜欢用“改天”这个词的也不在少数。和朋友联系,喜欢说“改天我们见面吃饭啊”,给老家的父母打电话,喜欢说“改天回去看你啊”,讨论一些问题,喜欢说“今天就到这里,改天再说”……类似这种,总离不开“改天”两个字。这种看似无所谓的态度,其实正透着漫不经心的敷衍。

印象很深的是香港电影《秋天的童话》。出演文艺女青年的钟楚红为了小开男朋友到纽约求学,投靠周润发饰演的远房亲戚。爱情开始的时候,红姑缺一个书架。发哥说:“我帮你打一个。”红姑说:“好啊,改天麻烦你。”发哥说:“今天就今天,明天就明天,改天是哪天?”于是立刻做了一个书架。于是,爱情从此萌发。而爱情结束的时候,红姑要从唐人街搬去长岛,发哥一脸惊愕,全部家当买的礼物在手里越捏越紧。红姑说:“你来长岛看我啊。”发哥勉强笑:“好,改天啊。”红姑说:“好啊,改天。”请脑补一下当时分手的凄凉场面。不知道为什么,每次看后,我都很想哭。“改天,改天是哪天?改天是多久?”这样的“改天”,是一种无奈的放手,更是一种对未来不确定性。

读大学时,和几个好朋友计划去北京玩玩。计划的时候,兴奋无比,小到坐哪一班火车,大到去哪些景点,都一一做了计划。可是,每次都未能成行。毕业两年后,我一个人去北京旅游。虽然还是充满憧憬,但是,却少了那种结伴而行的新鲜和兴奋。

不要说,改天读

文/胡颖

床头的书已蒙上一层薄薄的灰,掸去,恢复如初。已看过的三分之一微微翘角,书是有记忆的,指尖翻过的书页以这样的方式提醒我——你已来过。细想从知道书名,到看见书的实体,翻过目录与梗概,兴冲冲地买来回家都像是刚刚发生。而今,它以沉默与我对视。

想起母亲说:“回头读,就是再也不读!”买过的报纸、杂志、书籍,如果不及时翻开,恐怕真的不会再翻开。过了那番热切的期待,过了那个阅读的时间,渐渐索然,然后无味,最后蒙尘或束之高阁。

此后,告诉自己:若喜欢,就读完它。

即买即读,不会再让一本新书被搁浅。有时候会遇到读起来不太顺利的章节,索性就跳过,先从感兴趣的部分阅读。回过头来会将没有读过的章节再读,因为只是一小部分,反而有耐心读完。想想人在求学的时候读书的选择较少,必须读完学校的必修和选修,多多少少读书是为“有用”;走上工作岗位,还是要读许多专业类书籍,依然将“有用”的阅读放在最前面。稍松口气,有时间选择读自己喜欢的书,又常被“没时间”和其他借口占满。朋友常在我面前流露一年下来连一本书也没有认真读完的懊恼。我对她说:“试试告诉自己不要说改天读,现在,你想读的时候,马上去读。不要再刻意摆放整齐,把这本书放在你最容易拿到的地方。”朋友点头默许。

不再奢望有整块的时间去读书。睡前一小会儿、等人的时候、孩子写作业的时候,零散阅读的好处在于读书有了进度,不利在于经常处于浅阅读,需要回头再读。我渐渐明了:自己是先囫囵吞枣,再细嚼慢咽,好在枣是先吃下去了。无欲则刚这个词,其实也可以用到阅读里,没有必须读完的任务,也不刻意想着有什么收获,当读书是以自觉自愿的方式达成,忽然间就轻松愉快了许多。就像闫学老师所说:读书像呼吸一样自然。

书被读过,是人对书的礼遇;人喜欢读书,是书对人的给予。常常在读书的时候遇到喜欢的文字和观点,我与作者并不相识,她笔下的语言是我心里想说的话。或许,我与作者早已在阅读中隔空意会,心有相惜。“读书是隐身的串门”,杨绛先生早已参悟了读书的妙处,不需要固定的时间和地点就可以“串门”,不用打招呼,不用经营关系,这份自在是读书的人享受的。

只是读书,总会显得浮皮潦草。记得有人说最淡的墨水胜过最强的记忆,我准备了摘录和札记本,有些是书中文字的摘录与欣赏,那是对文字美、音韵美的尊重与收藏;有些是对作品角度的学习以及人物形象的阅读感受,信手拈来的思考火花。闲暇时拿起它们阅读,总有唇齿留香的欣喜。

现在,我也拿起笔,记录平凡生活中的真、善、美,用文字记录生活,留住时光。其实,未曾想过读书有多大的“用”,现在也依然将“读”理解为“输入”,“写”理解为“输出”。人生活学习的过程总要有输入与输出的交换和更新,借由这样的方式完成知识的延伸与扩展,形成新的知识与观点。我们一生遇到的人或许有限,但只要你愿意,读过的书可以很多。时下最流行的评价是——你是否是个有趣的人。其实生活都是在平凡中看见真趣,读书多了,人通达了,距离有趣还会远吗?

处于这样的时代,没有人敢停下来说:“我已足够。”那么在行走的路上,带上一本书,继续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