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登上的文章 / 登上的散文

2020/03/06好的文章

秋天的相遇

文/氼月

叶子在渐冷的时光中瑟索一下,

轻轻地闪身,跌落成绚烂或者叹息。

流绮的霞彩,打出傍晚时分温暖的光影,

一片片雯华的云,自顾自地漂泊与美丽。

湖边的金柳稀释着春与夏剩下的味道,

却稀释不走你留在秋风里熟悉的记忆。

谁骨瘦的臂弯挎着爬满皱纹的手臂,

两个拉长的影子是言也不尽的甜蜜,

听,江南又响起谁哒哒地马蹄声,

用眼睛去追寻那刻在骨子里的诗意。

星星在余晖散尽后登上舞台,

你说,这夜晚是离别还是相遇。

前方的夜有海一样深邃的眸子,

生长在每一个孤独人的心里。

我对公园的长椅上道一声秋的晚安,

沿着来时的路,再走一次回忆的轨迹。

钟楼上的遐想

文/薛勇

由于要在钟楼上举办一个书法展,作为策展人的我为此没少上钟楼。

钟楼是西安的标志,是西安人的骄傲。

记得很早时就听说过一个段子:一个西安人和外地人一起吹牛,说:“西安有个钟鼓楼,半截子还在天后头”。敢拿钟楼说事,敢与天公试比高,可见钟楼有多牛。

几十年前的钟楼,的确是西安城里最美的风景,最高的建筑,近处可看见大、小雁塔,远看可见终南山。以往外地客人来,我总建议他们上上钟楼,理由有三条:一是钟楼是西安交通中心的标志,你到哪里去,都从这儿走,肯定是最方便;二是登上钟楼看东南西北四条大街,既可以看西安古代的轮廓,又可看看西安当时最新的景观;三是,这里离回民集聚的坊上不远,可以品尝西安最地道的风味。在兵马俑出名前,钟楼一直是西安最负盛名的文物古迹,是最壮观、最直观的地理坐标。有一回,一个外地朋友在一个小巷子转悠,找不到驻地西京饭店,打电话问我。我说,你看见钟楼了吗,从那里一直往西走。看看,这就是钟楼的作用。

对老西安来说,兵马俑是始皇帝的卫兵,钟楼才是家门口的记忆。我小时候,家住在五味什字,那儿离钟楼很近。寒冬腊月里,我常和玩伴穿上白底黑帮的板鞋,一路滑冰到钟楼玩耍。那时候街上的汽车少得可怜,自行车也不多见。我们会毫无顾忌绕着钟楼转上好几圈,直到尽兴方肯回家。小时候我曾上过一次钟楼,好像是一年的国庆节。那时的钟楼不对外开放,有“关系”才能上去看。我父亲当过人大代表,和管钟楼的人比较熟,所以带我上过一次,因而记忆深刻,感觉好像是登上了天安门。钟楼肯定不比天安门,但在西安人的眼中它就是天安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西安每逢大型节庆日,陕西或西安地区的领导人总登上钟楼上观礼。

蛇年冬天,西安没下过一场正经的雪,所以外边并不感觉冷。沐浴在冬日的阳光里是一种享受。此时此刻,我就坐在没有风、没有雪的钟楼回廊的长椅上,头顶是蓝天白云,脚下是川流不息的汽车和行色匆忙的人群。对我来说,旁边那些的噪音不算什么,如同风景的配音或雅乐的和鸣。朝西望去,伫立的鼓楼,像含情脉脉的少女,好像等待着钟楼的问讯。它们是一对金童玉女,不离不弃,相爱了几百年,守护着人间最纯美的爱情。

登上西岱顶

文/吴立志

岱顶是西岱顶,在东岱顶之西,西平利之东。

从县城出发,一路骑车穿行在春天的田野里,满目是菜花的金黄和还未舒展的新绿,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味道,那是潮湿的泥土味,是盛开的花粉味,是蜜蜂翅尖抖动的甜味,是蚯蚓翻身的爬行,一路向南,一路芬芳。

从省道左拐进入连仙河,连仙河也许是因为连着西岱顶的神仙而得名的吧。这是一条清澈的河流,从山顶下来带着一往无前的圣洁,我想连仙河的水如果引入县城之后,也许再不用每日去哈家槽取水泡茶了,它的清香一定让人迷醉,那一定是三月的桃花水,八月的桂花水。

河越走越窄,却更加清澈,可人,无论是幽静的深潭,还是平阔的河床,一路走过,触目皆是风景。一个本地人说,他去年在河中捉到一条四斤的泉鱼,我是信的,因为河流保护得很好,可以说是原生态的,记得去年深秋时节,我们在一个叫小秋木河的岔沟里,水虽不及碗粗,潭虽不及尺深,却见鱼翔浅底,影布石上,不禁讶叹驻足良久。

路越走越小,终于停在一户人家的菜园深处,大门上贴着鲜红的春联,而院内却只有一个哑巴母亲居住,墙头的迎春花顾自开放,哑巴母亲热情的招呼我们把车子放下,并比划着问我们是不是上山拜神仙,她双手作揖状的动作我们都看明白了。

去除辎重,轻装上阵,春天似乎就在我们生风的脚下,就在我们荡漾的脸上。不远,便进入山谷间,水在石隙间艰难穿行,让人担忧很快水源将尽,而我们却没有在自己的驼峰里储下足够的水源,因为我们已经像沙漠里的骆驼一样行路艰难,尤其是女人,她们的驼峰在前面。而隐隐的水声则又似曹操望梅止渴的安慰,我们的信仰不及我们的祖先夸父一样坚强,我们一定要到那片盛开的桃林下……

茫茫山间,我们的路标是桃花。而出现在眼前的瀑布则是一段胜过桃花的艳遇。从山间可人而下,带着一往的幽深和清灵,似乎像我童年时连环画中一个古典而优美的故事,又似翼然于泉上的归隐之心。先前的鲸吞牛饮此时显得多么多余,就像我们的饥不择食慌不择路,以及我们过分的准备,而失去了最美好的等待,不过确乎错过这已是最后的水源,以后便只能远远听声了,因此爬坡也才真正开始。

攀爬一段,过一处独木桥,桥木上长了一颗野香菇,摘下,丰富了晚餐。往上遇一小庙,我们欣喜地以为上山不远了,此庙虽小,却也照样有神,从小庙前的碑文可知,此庙自清朝嘉庆时期便有香火,而墙壁之上的涂鸦和留名亦见朝拜之盛,我们在庙前小憩后便又匆匆前行,还有好几里路要走呢,还有好几里路要走!

行走渐渐变得枯燥,似乎春天还有很远,每次抬头望见的都是固不可攀的崖壁,那横斜生长的松枝真像传说中的倒挂一样,背阴处有融融白色,雪仍在山中。再往上到了一处极窄的山梁,也许恰好是一条路的宽度吧,此处便是青龙背了。青龙背,同伴说,不信你看两边青青的一线灌木,像不像青龙背,我们都争相去看,我们尽量想这是一条青龙,想到了小青,想到白蛇传,想到许仙,呵呵,那时候的胡思乱想正好对抗攀爬的麻木。

虽然已经登上好几个山顶,但据西岱顶最高处西圣宫尚有一段距离,为了引领队伍的速度,我冲在最前面,又爬了两座山峰,率先登上了西岱顶,西圣宫在夕阳中显得高远和神秘,西圣宫正对西方,朝谒着西方的极乐,朝谒着西方的诸神,也朝谒着西方永恒的太阳。我能想到西圣宫的诸神,在山顶峰日日守望,在夕阳垂落那一刻的孤寂和隐忍,我们的神在山上多像西西弗斯。

大部队还没有跟上来,我在宫门坐下,看着两面墙上清朝的壁画,想它的每一段颓圮和剥落,想它的每一次晨钟和暮鼓,想它的今生和来世……

他们来了。我又转身去了下面,那里临崖而建的庙宇,让人不敢下视,到西岱顶后,我们只能仰视,所谓高山仰止吧。

踉踉跄跄下山时,已是黄昏,那时我最害怕遇见一只吊眼白额的大虫,虽然我的哨棒,在我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