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日军的文章 / 日军的散文

2020/03/07好的文章

豺狼来了有猎枪

文/肖瑞华

爷爷的父亲,就是我的老爷爷,生长在平原县一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茅草孙村。抗日战争时期,老爷爷带领茅草孙村人不畏强敌,英勇抗战,最终走上革命道路。

老爷爷生长在兵荒马乱的军阀混战年代。他以打猎为生,出枪快,枪法准远近闻名。祖传有制造猎枪的好手艺,爷爷制作出来的猎枪,射程远,射面广,威力大。

老爷爷为人随和,侠义心肠,打来的猎物,常常接济穷人,在全村中威信最高。当时,当地土匪、杂团很多,都希望老爷爷加入,可他铮铮铁骨,绝不与害人之群共谋。1942年,日军在平原县三区内寻找被杂团谢化武抢走的皇姑,进而要消灭谢化武。他们探知谢化武小老婆的家在肖家洼村,立即出动,涌向肖家洼。距肖家洼四里之多的茅草孙村村民,早已做好准备,只要日军进入村庄领地,村民们就会利用自己手中的猎枪和有利的地理环境(村的周围地势凹凸,沟壑纵横,杂草密不透风),狠狠打击日寇,消灭来犯之敌。

此时,夜幕临近,寒风刺骨,阴沉的天空中雪花纷飞。老爷爷召集村民,把自己制造的猎枪分发给青壮年,两人一组,三人一伙,趴在沟沿上,待敌前来。十几个日军士兵一路搜来,爬过沟,上过坡,在复杂的地理环境中迷失方向。老爷爷带领大家慢慢地靠近敌人,一排枪响,敌人一个个倒在猎枪之下。枪声引来大批日军,他们借着风势点燃了野草,熊熊野火燃成一片。

大批日军踏着刚刚烧过的草地,步步前移。此时,天空更加阴暗,凛冽的西北风呼呼直叫。茅草村人以沟壑作掩护,各自为战,机动灵活,就像地道战中那样神出鬼没,不断出击。

老爷爷蹲在一条沟的深凹处,一个日军士兵刚想迈过沟去,老爷爷在下面一伸手,抓住了他的脚脖,猛地一拽,日本兵溜下来,被老爷爷一刀捅死。日军在火的后面向前蠕动,老爷爷和村民们看的清清楚楚,弹无虚发。而日军上坡、下坡、过沟、绕坎,就像进了迷糊阵,晕头转向,猎枪声连连响起,日军不断倒下,一个小个子日军都撞到了爷爷的枪口上,还一点不知,满肚的铁砂倒地而亡。

日军机枪步枪开始了地毯式扫射,村民不断有人受伤牺牲,却没有一个后退的。日军的包围圈越来越小,老爷爷当机立断,带领着大家顺着早已备好的暗道悄悄地撤出了战斗。

自此,“猎枪打鬼子”的故事在当地传开了,大家都很敬佩老爷爷。

再后来,老爷爷带领着村民们参加了八路军,扛起了钢枪,走上了革命的道路。直到抗美援朝胜利回师,才与家人团圆,度过了幸福的晚年。

到虎头

文/杨莙

从齐齐哈尔的江桥到虎林的虎头,我用四天时间,走过了中国人民为抗击日本侵略者而耗去的艰苦卓绝的十四年。

在知道虎头以前,我(估计还有许多和我一样的人)一直认为,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那一天,便是抗战结束之日。

虎头,想来知道这个地方的人不多,不过听说过《乌苏里船歌》的人,绝对不少。就是那首轻松闲适的“阿朗赫赫尼那,阿朗赫赫尼那,乌苏里江水长又长,蓝蓝的江水起波浪”。

江水长又长的中俄界河乌苏里江,就是始于边境小镇虎头,虎头位于黑龙江省虎林市东部,与俄罗斯的达里涅列钦斯克市隔江相望。

不错,1945年8月15日,裕仁的确在广播里念了“终战诏书”,但盘踞在虎头的日军残部并未就此终战。是的,他们怎甘心轻而易举就举起白旗,既然有号称“东方马其诺防线”的虎头地下军事要塞作他们的后盾?

虎头镇是进入中国东北腹地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的要冲,二战中,虎头要塞是日本关东军最坚固、最庞大并兼备攻防设施的军事要塞。为修筑该要塞工事,侵华日军动用数以万计中国劳工和战俘,历时六年之久。

虎林要塞均为钢筋水泥建筑,结构复杂,设施完备,主要由五个阵地组成阵地群,沿乌苏里江延长16公里,纵深40余公里,日军自诩为牢不可破的“东方马其诺防线”。

“当心枕木下的尸首”,视杀人如游戏的嗜血者,才没空去联想索洛对美国人的警告呢,为了保守地下要塞的秘密,阵地建成以后,有幸活下来的中国劳工,却在重机枪的扫射中,成为堆成山的冤魂。

有这么一条用数万生命和数亿资金堆起来的“东方马其诺防线”,日军残部尚有资格作一番垂死挣扎,可防线只给他们提供片刻的喘息之机,毕竟气数已尽,固若金汤的防线也照样没救。从8月9日起,在苏联红军和东北抗联战士的强大攻势下,这个曾被关东军吹嘘为可坚持6个月,不惧围困的“北满永久要塞”,在苟延残喘了18天后,于8月26日,即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后的第11天,终被摧毁。“二战”的结束因此延长了十一天。

怎么也得提提虎头要塞唯一一处没有使用中国劳工,而由日军工兵秘密修建的阵地——日军巨炮阵地。该遗址位于主阵地猛虎山山脚处,属半地下、全封闭、永久性工事,是为了装备当时亚洲最大的陆上海防巨炮而建,巨炮重达300多吨,炮弹直径40厘米,弹长120厘米,最大射程20公里。听上去多么高大上的一个阵地啊,只不过,出现在我面前的,已是一片废墟,枯黄的落叶铺了一地。曾经的钢筋混凝土在苏联红军猛烈的炮火中四分五裂,七零八落,不过即便已成碎块,依然是些庞然大物,壁厚约在四米以上,足见当时构筑此阵地的日本工兵没有少抛汗珠子,而苏军在炸毁时,也不可避免的会将更多的生命抛洒在异国。

我用我潮润的目光,触摸着为纪念苏联阵亡红军而建的无字碑,这些在虎头战役中,为世界反法西斯而献身的苏军将士,不曾留下姓名,他们在要塞外一片蓊郁的树林里,永生。

虎头战役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一战,虎头要塞——我国现存最完整的日军工事,被联合国确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地”。建在猛虎山山顶的纪念碑,与澄净如洗的蓝天相邻,碑顶,手托和平鸽的少女铜像,无比庄严又无比安宁地沐着秋阳。战争残酷,烽火无情,惟愿地球之上,和平鸽永驻。纪念碑的背面,刻着“勿忘国耻,居安思危”八个字。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华儿女用血泪拼就的抗争史,虽早已远去,却不能当它没发生过一般,随风而散。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虎头要塞正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之铁证,没有任何理由随它去,为此,从1991年开始,已开掘和清理了虎头地下军事要塞主阵地,并在遗址之上修建了“侵华日军虎头地下要塞遗址博物馆”。

博物馆分两部分,由地面展览博物馆和地下要塞遗址组成,博物馆内,陈列展示着大量的出土实物和历史遗迹,有锈迹斑斑的巨炮炮弹,有枪支子弹、军刀、军装、头盔,还有军用饭盒、唱机、发报机什么的,都一一呈现于眼底。文字和图片也不少,像建造要塞时残害劳工的文字介绍和图片,以及苏联红军攻打要塞的图片。

在地面展览博物馆与地下要塞通口处,有一扇长满锈迹的大铁门,从这里进去,便可通往地下要塞。地道里晦暗潮湿,一股霉味和一种阴森森的感觉嗖嗖袭来,不由得头皮发麻。地下要塞内设施齐全,指挥所、将校休息室、弹药库、发电所、医院、伙房、浴池,等等等等,一应俱全。要塞地上的暖气片还在,伙房灶台上的两口大铁锅还在,浴池地面所贴的瓷砖还在,墙体上密密麻麻的弹痕,也在。

匆匆看过去,从那段沉重和压抑的历史中拔出腿来,乌苏里江上,坐了游船顺江漫游。

树影,山峦,水鸟,扁舟,碎金点点的江面上,渔夫撒开了一张张网……置身山水之间的我,是不是该将手机里的《渔舟唱晚》点开,是不是,该让古筝那清亮悠远的铮琮之声,顺着清粼粼的乌苏里江水,怡然自得的流淌?

乌苏里江的岛屿星罗棋布,最有名的当属珍宝岛。岛上第二代营房的外墙上,“中国领土不容侵犯”,这八个鲜红的大字,在参天之树撑开的一把碧绿大伞下,分外夺目。

肌体强健的身体,才会拥有强大的内力,才能气吞山河般,高声对胆敢来侵犯的人,说“不”!

不觉已是黄昏,晚霞如同鲛绡,将虎头的天空装扮得华美而安谧。

这时候,头顶有鸽哨清脆掠过,还有,乌苏里江畔那首优美的船歌,一路轻快地追着耳朵:阿朗赫赫尼那,阿朗赫赫尼那,乌苏里江水长又长,蓝蓝的江水起波浪,赫哲人撒开千张网,船儿满江鱼满舱……

不屈的沙洲

文/程建权

1937年,中国军队重兵防守的上海没有能挡住陆海空立体作战的日本强盗,沙洲地区门户洞开,机械化装备的日军长驱直入,战火在曾经富庶安宁的江南平原肆虐。凶残的侵略者烧杀抢掠,不屈的沙洲军民奋起反抗。

“8·13淞沪抗战”枪声响起,位于常熟福山和江阴黄山之间的沙洲地区,一马平川无险可守,但是中国军队和沙洲百姓齐心协力挖战壕、筑掩体,修建层层防御工事。中国军队在上海抵抗了三个多月后溃败后撤,日军在11月20日从福山港登陆攻击港口清水村,担任阻击任务的中国军队在伤亡数十人后撤退。凶残的日军踏入千年古村恬庄,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惨案,200余名手无寸铁的平民被杀害,村落尸横遍野,血污满街。21日上午,日军杀入港口镇,再次举起屠刀,屠杀平民18人,奸淫妇女10余名,烧毁民房240余间……侵略者的恶行,人神共愤,罄竹难书!

面对禽兽般凶残的日军,沙洲军民没有害怕,更没有屈服。军队在前线抵抗,百姓在后方护理伤员、运送弹药。日军的坦克、战车,加上天上的飞机和长江上的军舰,在一马平川的张家港,硬是被中国军民的血肉之躯阻击了8天8夜,为江阴要塞保卫战、为战略资源西撤赢得了宝贵的时间。铁丝网、炮楼、三八大盖,还有榴弹火炮,侵略者杀气腾腾,沙洲沦陷了,但是沙洲地区的人心从来没有沦陷,沙洲人的抵抗一天也没有停止!中共党员陈楚书、陆尔康等携各自武装组建“横河大队”,以“除暴安良,杀敌锄奸”为号召,组织兵力(鼎盛时超过700余人),保家卫国。1941年初成立的沙洲县抗日民主政府所属各区都成立大小不一的常备队(锦丰商团改编为150多人的沙洲县常备大队),在同年3月上升为新四军6师警卫1团,和县、区武工队等抗日武装一起,拿起武器,抗击侵略者。

1940年12月6日,驻鹿苑日军小队和伪军计70人进犯乐余,沙洲常备队组织伏击返回的敌人,在敌我军备十分悬殊的情况下,激战3小时,击退日伪军。此役毙敌2名,伤1名,缴获子弹100余发,黄包车1辆,自行车若干。在沙洲抗战中,这次胜利看似微不足道,却十分振奋人心,显示了沙洲人抗击侵略的决心,也打破敌人不可战胜的神话。

积小为大,由弱胜强,聚民心卫家园,中华民族就是这样威武不屈,历经八年抗战,最终战胜了不可一世的侵略者。

抗战初期,国民党103师在沙洲土地上与日寇激战,团长、团副、营长及360余名中华男儿血染沙洲。战略相持阶段,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一直在沙洲地区与日伪周旋,不畏牺牲,打击侵略者。1941年9月25日深夜,新四军6师18旅警卫1团在锦丰、大新一线与日伪激战,团政委曹德辉不幸牺牲,干部战士伤亡20余人。1944年6月8日,沙洲县大队潜出双山岛侦查敌情,与日军巡逻艇遭遇,大队长余静德指挥侦察班战士突袭日军,消灭日军七八名,击退巡逻艇,这场遭遇战,2名战士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英雄倒下,沙洲不屈。历史将永远记住你们重于泰山的家国情怀!

8年抗战,沙洲没有山东藤县的全城玉碎,也没有长沙四战的满城焦土,当然也没有出现地道战、地雷战这样的游击战争经典,但是沙洲的中国军队和沙洲的普通百姓,没有屈服,没有放弃,一直在和残暴骄横的侵略者做坚决的斗争!

不屈的沙洲,正是中华民族全民抗战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