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解读的文章 / 解读的散文

2020/03/07好的文章

解读寒山寺

文/刘汉斌

寒山寺因张继的《枫桥夜泊》而出名。以前,读张继“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句时,脑海里就会浮现出一座高大峻峭白云缭绕的寒山来。其实,寒山非山名,而是一位僧人的名字。这个,我是去了寒山寺时才知道的。

从苏州城出发,西行不久,就来到寒山寺前。没见到高大的寺门,这多少让我惊奇。几米高的寺墙上,书写着“寒山寺”三个黝黑遒劲的大字,恍有沧桑之感。听导游介绍,书写这三字者竟然是僧人寒山。

走进寒山寺,丝毫没有让人感到肃穆森严。相对其它闻名遐迩的庙宇,它面积不大,布局随意,建筑色彩单调,不太像寺庙,倒像苏州城里一处古色古香的园林,它小家碧玉般长伴在古运河旁,听千百年来的潮来潮往。

进入大雄宝殿,在佛像之外竟供有寒山与拾得两位僧人的石像。两人本是尘世俗子,因爱上同一位姑娘,不忍为自己而伤害对方,遂先后出家。悟道多年后,两人相见,合掌相笑,大彻大悟。这段传奇被民间广为传颂,二人也被称作和合二仙,在人们心中千遍万遍地膜拜。当然,寒山是在走进苏州妙利普明塔院之后,被人深深铭记的。他用虔诚与和善,把佛学发扬光大,把“和合”思想屹立在善男信女心中,妙利普明塔院也从此成为寒山寺。

据说,寒山去世多年后,寒山寺迎来了唐代大诗人张继。从《枫桥夜泊》诗意看,张继可能是一位从未踏进寒山寺的诗人,他是在古运河上夜泊枫桥的,夜半听到寒山寺钟声隐隐,传到深秋的江面上,就像满天的白霜在诗人心头弥漫,就像月落下的乌啼在诗人体内经久传散。诗人的心弦被柔柔地触动,乡愁,恋情,还有人生更大的愁思,在心头缓缓升起。黑夜之黑,愁思之重,生命之短暂,如水般淹没了在人生路上沉浮的诗人。他把心头的愁思化作诗雨,挥洒在这静静的江面上,一如这满天的白霜弥漫于一茬又一茬在枫桥漂泊的游子心头,弥漫于一代又一代生活在艰难困境里的人。千百年后,那寒山寺隐隐的钟声,仍和着诗人的诗句在人们耳畔回荡,仿佛要把人们心头的愁思吹散,把生活的希望久久敲响。

导游介绍说,今天的寒山寺早已不是唐时的寒山寺了。在千年的历史风霜中,寒山寺屡遭火灾,灰飞烟灭,但一次又一次地被人们竖立在苏州的阊门外,静静地卧在古运河边,看潮来潮往,听涛声依旧,把钟声一遍又一遍撞响,让人们内心的祈求在寒山寺千遍万遍地开放,生命不止,希望不息。

出得寒山寺,我在枫桥边张继的坐像前伫立良久,我想,让寒山寺屹立起来的两个人,一个历经磨练立地成佛的寒山,一个漂泊天涯书写诗意的张继,在红尘碌碌中,他们豁达宽容地走过,成为人们心中不绝的念想,也成就了张继那不朽的诗章。

解读懒懒

文/张文敏

懒懒的诗里住着很多个自己,她总是试图用另外的一个来看世界。通过她的诗,可以窥见诗人的各种品质与风格。

在《复印机》里,她想把自己复印成五份,这真是一个奇特的想法,诗中表达的对亲人的爱我也有,但我没想过用“复印机”这个意象表达出来,这首诗表达出诗人孝顺,慈爱,坚守,同时,也表达一个女人渴望自由的一颗心,那最好是流浪到世界的尽头。

懒懒时刻是自省的。《治疗效果》中,晌午的阳光从头顶一丝不苟流到双脚,晃白的地面上,剩下一滩污渍(影子)。这种直面阴暗的治疗,不是谁都有的,不是谁都这么勇敢地接受阳光的洗礼。

懒懒是温柔又坚硬的。在《温柔》里,她是一个在诗歌理想中拿起匕首,在现实生活中拿起菜刀的人。她的“踱来踱去,踱来踱去,”让我想到她徘徊在诗歌的词语中束手无策的样子,着急的样子,可爱的样子,有趣的样子,高举武器的勇士的样子。我倒宁愿,她像她写的那首《诗不言物》,“那只气球鼓鼓的/它温柔地/朝着接近天空的位置飘移/谁知道呢/也许它喜欢的是/一颗针”。与其焦躁着,无可奈何着,不如用一根针,刺破了那只气球。她也许是喜欢那根针的。她的坚硬还表现在一首《雨》的诗中,这是她渴望的一种坚硬,她渴望遇见一个立在雨水中不躲闪的人,比雨水坚韧的人。

懒懒又是有怜悯之心的。在《事故》中,诗人以一个被遗弃的乳罩,表达某些女人悲剧的一生,趴着的小坟茔和挖空的黑洞,无疑是一种葬送与毁灭。女诗人表达出一种被抛弃的女人的沉重心情。在《芦苇》里,她路过芦苇,却后悔没有用人称词“她们”喊出它们,她感到痛苦的是逆光中的它们,在血泊中。懒懒用众多芦苇形容众多需要爱怜的女人,她有内心的呐喊和呼唤。

懒懒是聪慧的。她把很多心情表达得很有趣,比如《回乡偶书》,她说天空蓝得有点不对劲,我就使劲揣摩,是怎么个蓝得不对劲呢?这使得我,这几天走路,时常抬头望天,看自己有没有蓝得不对劲的时侯。

单纯用几首诗来解析一个诗人是有限的,也是愚蠢的。正如某个作家诗人所说:我不敢随便谈论诗,就像干柴不敢随便谈论烈火,就像小船不敢随便谈论风浪。

我也不敢随便多谈论。然而还有好多诗,比如《影子》《剪苦瓜》《清明雨》《飘》《芒果的顺序》等等,很多诗都值得去品,而不是去读,而且越品越有深意越有味道。

我相信,今后还有更多美好的东西会住进懒懒的心里,期望它们也随之住进我们的灵魂深处。

无弦琴

文/黎武静

唐时的司空图留给后世一本非常优美的书——《诗品》。“采采流水,蓬蓬远春。”如此盛丽丰腴,春之气象。“碧桃满树,风日水滨。”如此华美明丽,天清气朗。“柳阴路曲,流莺比邻。”如此心心相印,温婉动人。

除却那些华丽动人的风景,自然也有清幽诱人的所在。有明朗清心的“白云初晴,幽鸟相逐”,也有气势慑人的“海风碧云,夜渚月明”,还有那天然清新的“幽人空山,过雨采苹”,醒人心目的当然少不了一句“太华夜碧,人闻清钟”。

“清涧之曲,碧松之阴”的静谧,“登彼太行,翠绕羊肠”的豪情,都让人过目难忘。那些景色仿佛解语之花,含情脉脉:“水流花开”如一则如烟往事,诉着多情却被无情恼;“明月雪时”多像名士风流,静躁两不相干;最让人牵挂的却是那句“落花无言,人淡如菊”,惘然如梦欲语还休,多少人痴迷其中,流连不已。大约也是同样的爱慕吧,所以清人的小说中引用过这一句,今世的言情小说里也有它,连金庸的《连城诀》里也有它一页之地。

生活在信息时代的我们尽管羡慕,却已离那些山水自然越来越远,只能在书页里叹它的美妙。更多时候,我们困于原地,在都市的空中楼阁里看那些图画里的风景,或者数字格式的视频。有时我甚至怀疑我着迷于这些美丽的句子恰是因为它离我太远。距离产生美,而它们和我之间的遥远距离产生了无限的美。

大自然才是最奇妙的所在,正如司空图那名传千古的八个汉字:“不着一字,尽得风流。”难怪古人常说:“人解读有字书,不解读无字书;知弹有弦琴,不知弹无弦琴。”

大自然这本不语的旷世巨作,我愿用一生来静静解读,倾心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