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围屋的文章 / 围屋的散文

2020/03/07好的文章

禾雀花语,亲情永系

文/温房酒窖

这几年每到三月底四月初禾雀花开花的时节,报纸上赏禾雀花的报道和旅游广告就不断,惹得人心痒痒的。当得知清溪镇大王山森林公园中有附近最大面积的野生禾雀花,我便与妻一同欣然前去游春踏青、寻芳赏花。

走进园内,沿着铺了石阶的山路一路上行,两旁大片的芒果树正在开花,惹来众多的蜜蜂采蜜,嗡嗡之声不绝于耳。据说,200年前,当地村民从菲律宾带回几十颗芒果种子,随后便播种在森林里。由于人迹罕至,没有人为的破坏,昔日的种子今天已经繁衍成为壮观的古芒果树群落了。实际上,除了古芒果树外,前两年就有人发现山上有大面积的野生禾雀花,不过,因为植被茂密、路较难行,知道的人并不多。现在开辟为森林公园,大家终于可以轻松登山,亲身去一睹芳容了。

我和妻慢慢地朝着在山腰处密林掩映下的赏花亭走去。不久,就看见路旁竖着一块绿色的牌子,上面对禾雀花作了详细的介绍。看完牌子上的文字后一回头,不禁一声惊叹:美哉!壮哉!只见赏花亭旁大片的茂密芒果树林中,高高的古树上垂下串串黄白色或绿白色的禾雀花,真可以说是铺天盖地。禾雀花是木质大藤本植物,古藤粗壮苍虬,在古树林中纵横穿插。花朵在藤蔓下吊挂成串,每串有几十朵,串串下垂。放眼望去,美丽的禾雀花就像是千万只小鸟栖息于苍藤之上,蔚为壮观。用手轻轻捧起一串禾雀花束放在眼前细看,就会发现每朵花都酷似一只小鸟,正如有文章描述的那样:每朵花都是头、眼、嘴、翼、尾俱全,盛开者如振翅欲飞,含苞者则如雏鸟待哺,十分有趣。游人都在静静地欣赏这美丽而壮观的景象,不时还能听到刚上来的游客的惊喜呼声。确实,少有人能不被这高挂密林中的奇特的景观所打动。

在林中流连许久之后,我们继续向前作环山一游。一路沿着缓坡慢行,四周植被茂密,野藤纵横,一派原始森林的莽莽苍苍。由于游人大都集中在赏花亭附近,山中极为幽静,沿途上不断有禾雀花从上方垂下,偶尔还见到其他不知名的野花,远处就有一树细密的白花像瀑布一样高挂绝壁之上。鸟声不时从远处传来,正是“野花随路见,幽鸟隔山闻。”

经过几段较陡的石阶路之后到达山顶三峰台。斜倚栏杆,俯瞰脚下苍翠的山林,远眺山下密布的乡镇民居,在微风中尽享春的气息。与此同时,我心中还在想着赏花之事,似乎曾有人言:赏花诚如品人生。花,或风韵神妙、或色彩绚烂、或馥郁芬芳、或形态万千,都是大自然所创造的生命奇迹,和人一样,也是集天地间的灵秀精华之所成。花有千种,人有百样,而花之语亦正是各种人生的写照。统领群芳的牡丹是雍容华贵的象征,兰花尊贵,梅花高洁,水仙多情,莲花自爱,菊花淡泊,百合清纯……此外,金代诗人元好问的一首诗道出梨花的芳心:“梨花如静女,寂寞出春暮。”而那些最不起眼的,在堤坝旁随风起伏的狗尾巴花,也是坚忍而默默付出的代表。由此可知,世间百花,别具情怀,各领风骚。

那什么才是禾雀花的象征呢?看着眼前的一簇簇禾雀花,我首先想到的是住在围屋内的客家人,这座山的周围和邻近的几个乡镇以及惠州、深圳等乡村都是客家人的聚居地,随处都可以见到很多古老的客家围屋和碉楼。客家人在历史上曾经数次大迁徙,历尽颠沛流离,居住的又大多是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林之中,每到一处,本姓本家人总要聚居在一起,互相扶助,共度艰难。险恶的外部环境造就了他们逆境求生的坚韧毅力和冒险精神,而合族聚居又培养了重视宗族亲情的文化传统。关于客家人独特的文化气质,可以数出很多:志坚毅,求进取,讲礼节,重伦理,敦亲族,敬祖先,好学问,尚教育等等。而其中最基本特质,我认为,应该是“重亲情”。这也应该正是禾雀花的象征,即是禾雀花的花语吧。

禾雀花居于深山之中,苍藤缠绕,枝叶相连,形成无法理清的巨大的禾雀花丛林,为山岭披挂上郁郁葱葱的绿装。同样,聚居于东莞各地的客家人,世代辛勤劳作,建设起美好家园。如今,随着社会的变革和现代经济大潮的冲击,许多围屋都已空置了,搬出围屋是时代的潮流,更是社会的发展进步。搬出围屋的客家人,已经完全融入社会,他们在继续保持着良好传统的同时,也与许多新客家、新莞人和睦相处,一起追求着幸福人生。正如这满山的禾雀花,和芒果花以及各种不知名的草花树花一起,装点着美丽繁茂的山景。

我站在山头,回望脚下,曲折的盘山道上,游人络绎不绝,应该都是被禾雀花的美丽吸引而来的。不过,望着道旁那些久居深山的野生禾雀花,我真心希望它们不被游人过多打扰,能继续清静安宁地繁衍生息,远离尘嚣,亲情永系。

我在土楼对你说

文/董佳婧

福建土楼是客家民居,圆形围屋,几百号人住在一起,是一朵世界民居中的“奇葩”。

土楼的结构基本一致,在土楼东、西两侧各有一口井,从空中看很像中国传统的阴阳八卦。土楼最少也有三层,一楼厨房,二楼粮仓,三楼及以上是卧室。

我们参观的第一座土楼是承启楼,也是土楼王,它以建时最长、房间数最多、鼎盛时期居住人家最多稳居“王”的宝座。承启楼的大门上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承前祖德勤和俭”,下联是“启后孙谋读与耕”。建设承启楼花费了人们七十多年的时间,名为承启楼,也是因为祖上希望后代牢记祖先勤劳、节俭的品质吧。土楼王的圆形围屋有四环。每一环的作用都不同。第一环的左手边是洗澡的地方,因为过去主要干农活,干完活后身上都是汗和泥,不能脏着身子回家,于是先人们在第一环修建了澡堂和木柜,柜子里存放有干净衣服,以便换洗用。同时第一环的柜子里还放有一个装水的大瓷罐,因为围屋大部分是木质结构,一旦着火可以起到及时灭火的作用。第二环是会客厅,家里来了客人都是在会客厅里招待。第三环是私塾。第四环里面供奉着一尊观世音菩萨像,人们在这里祈福,召开家族重要会议。

上百年历史的土楼,为何一直这么坚固耐用呢?讲解员介绍,土楼一般选择坐北朝南的方位,以厚实的石头做地基,墙面用泥土与米浆搅拌发酵而成。土基的石缝之间也抹上了这种材料。泥土所制的房子自然怕水,所以圆形围屋的房檐用一种耐用的木材,而且设计得又宽又厚,并且有一定的斜度。墙面每隔十厘米插一块比较防水的木板,这样从屋顶流下的水正好打在木板沿一阶一阶地流到墙根下的沟壑。当然,围屋所建地选在一处比平地略高的地方,也可以更好地防止土楼被水浸泡崩塌。

站在土楼前,我深深感到我们的祖先对家族、家庭的敬仰,我们的祖先依靠自己的智慧将房屋的安全、防护、便利、传承、文化等因素无不考虑得淋漓尽致,落实到房屋每一个细微之处。

那些落在始兴的星宿

文/温阜敏

1.来自北方的星宿

呼啦啦,呼啸而来!来自西北高原蜿蜒的黄河流域,发自宋元交替大漠沙尘之风云际会,又从明末清初之刀光剑影呼啸而来,卷起历史变幻莫测的风云,从北方天空不期而至的流星雨,落在墨江两岸的山地上,化作一樽樽或灰白或黝黑的四方体围屋,或单体或联排或互为犄角,凝固成一座座一方方神秘的地上星群,在张九龄的明月下熠熠发光。

从陕西土围子、山西大宅、燕赵四合院、河南高堂大屋变形演化而来的围屋,历经民国硝烟共和国风尘的洗礼,如今,在新时代的时光里屹立依旧,一年又一年,看杨梅花开,银杏染金,闻糯酒醇香,柑橙甜歌。日复日在车八岭下、北江河畔,点缀出种种古朴的神韵、传统的绝唱。

哦,星宿般众多的围屋神袛!阿公阿婆的围屋,阿爸阿娘的围屋!你庇佑了在这里驻足歇息的南来难民、东转客民,你看到他们眼眸里感恩的泪光,你接受他们虔诚的合什叩头大礼,你用牢靠的襟怀为他们遮风挡雨,你用天井引入亚热带明亮的阳光,你用雕饰说着古老的故事,你的几进几出的厅堂,紧紧维系着悠久的伦常。砖瓦间沉淀着客家族生存的精髓,你门前的半亩水塘,蕴涵着南岭潋滟的风水。你惊艳了客家人生活的时光,也积淀了历代客家文化的年轮。哦,糯酒甜蜜的围屋,山歌绕梁的围屋。

哎呀勒,我的围屋我的神……

2.来自地上星星的我

那些年,我的客家先祖们,挈妇携幼,背井离乡,席卷北方汉族文化,恓恓然仓皇南渡,那些衣冠与素襟,先是栖居于逃难路上的草架子,后来在清化山区墨江流域搭起茅屋,栉风沐雨,筚路蓝缕,耕读传世,族群日渐强盛,逐渐建起记忆里北方的家。最初的始兴围屋,就是先民跋涉南下辗转东来的先后句号。于是,一座座方方的围屋,门楣上镌刻有郡望,如不倒的图腾,积攒了千百年的沧海桑田,从容见证那遥远的黄河文化与足下的岭南文明。

太多太多的历史密码,隐藏在糯米和糖浆舂成的土石墙里,在那铺满苔衣的青石上,在四方的天井间,在那石刻灰塑的字画中,它们随着神龛的香烟缭绕不绝。天机难测,历史文化的秘密,留待枝繁叶茂的后代去揣摩猜测,去推导证明,去心领神会。中原文化若出其里,河洛文明若现其中。如今,我说着一种不用地域命名的汉民支方言,唱着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阿婆的月光光照地堂,才知道,围屋是客家传统的建筑载体,是婉转如歌客家话的原生地,是我们这些芸芸客家后代的原乡呵,浓浓如雾解不了化不开的乡愁。

哎呀勒,我来自围屋,来自那些地上的星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