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梯田的文章 / 梯田的散文

2020/03/07好的文章

家乡的梯田

文/宗琛翊

我的家乡在红河县,那里有起伏的山峦,葱郁的树林,春天山花烂漫,夏天瓜果飘香,秋天五谷金黄……而我最喜欢的就是家乡的梯田。

梯田顺山而建,从山下看上去,象是铺了绿色绒毯的天梯,一层层,一级级布满了整座山。来到田边,看得更清楚了:一块田约有几丈见方,绿油油的。

这时,太阳升起来了,阳光照耀着整个大地。雾气散了,田边树叶上滚动着的露水,象一粒粒珍珠,闪闪发亮。沿着田埂往上走,田间散发着泥土的香味,别有一番情趣。

远处几棵樱桃树,正灿烂地绽放着,一簇簇,一团团,美丽极了。听农民们介绍说,这种树在山上到处都有,不过几个月,满山挂着红色的“小灯笼”,这时摘下来,酸酸甜甜,别提有多么的爽口了。

一阵哗啦啦的流水声吸引了我们,寻声走去,只见一条清澈的小溪。小溪正唱着歌从山上流下来,水清而亮,可以看到水底的小鱼……小溪旁长着茂密的水草。

放眼望去,不论是近处还是远处的稻田里,稻子已经抽出了穗,随着风儿,稻穗一会儿左倾,一会右倾,满山的稻田象一片碧绿的海洋。看着稻浪翻滚,大人们喜滋滋地谈论着——今年又是个丰收年!

咦,长在稻田旁的不正是一棵棵高大的棕榈树吗?绿油油的,象卫士一样,守护着田里的稻子。

大人们说,一年四季,梯田都有它的特点:夏天,一片青葱秧苗;秋天,一片金黄稻浪。梯田最美的时候却是冬天,因为灌满水的梯田时时闪现出银白色的光芒,从而凸显出梯田的婀娜曲折的轮廓,在阳光和云雾的滋养下,银屏玉翠,云蒸霞蔚,如一幅浩瀚苍茫、气象万千的水墨画,让人在陶醉中生起一种身在仙境的幻觉。真可惜,我们来的不是时候。但眼前的梯田美景已经让我目不暇接,陶醉其间了。

阳光下,梯田里,哈尼族男女在认认真真地劳动着,有的在挥锄修整田埂,有的双肩挑粪施肥,骄傲而自豪地向世人展示着劳动创造的奇迹。

时间过得真快,快到中午了,太阳光散发着炎热的气息,这时农民伯伯已经打着赤膊,汗流满面,但却没有一点准备收工的样子。我想,这一片片绿绿的稻子,不正是他们用汗水浇灌出来的吗。

如果我是画家,我会用画笔画出它;如果我是音乐家,我会用最优美的音乐来表现它;如果我是文学家,我会用最精彩的文笔的描写它;如果我是摄影家,“卡嚓”一声,我会用相机照下每一个瞬间!

无论我说什么,都难以表现出更为多彩的梯田。朋友,还是您亲自来一饱眼福吧!

雾云山梯田之感

距蕲春县城北百六十公里许,有村山高林密,常年云雾缭绕,曰雾云山村。此村与英山百丈河村交界处,四面环山,梯田层叠,盘旋密布,山上有一石岩酷似雷公头像,又曰雷公岩梯田。

或言:雾云山梯田系唐朝一田姓官员避难至此,得天地造化之妙,遂躬读开辟。宋朝名士田梦罴曾隐居于此……实乃古时逃避战乱、躬耕颂经之桃源,今时农耕文明之活档案。

余向往已久,至今未能成行。

是夜,雨后天凉,重温方华国兄博文《雾云山梯田》系列影作,一时沉溺,夜不能寐。

观美片,临其境,思无涯——春来雾云山峰峦滴翠,灌水梯田如镜,云彩变幻,波光染色。夏至蜂蝶花丛竞走,稻田绿浪滚翻。秋天稻谷金黄,如少女之折叠裙摆。冬日梯田素裹,若层层叠叠之蛋糕,祝福民康……

欣赏之余,兴犹未尽,电话方兄:此身边美景,沉睡千载,缘何才见天日?缘何诸多摄友、驴友、车友跋涉万里探访元阳?

方兄一时语塞。

余笑而作答:此所谓远香近臭也。兄曰:非也。君不闻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乎?

余默然良久,曰:然。人之情舍近求远、急功近利,好新奇而略平常,以致身前美恒遭冷落,好高骛远而不得,终至时光虚度,怨天尤人矣。

惜哉!身边美常在而发现者、珍爱者不常有。兄之生平发现自然美之无数,并鼎力推介之,钦佩之至!

自是,余耿耿于雾云山之未行。

云和梯田

文/商子雍

去年4月去江西考察文化,得以欣赏中国最美乡村婺源的姿容,今年8月去浙江讲课,又和中国最美梯田迎头相撞。连续两年亲近“最美”,用一句坊间俚语来状绘,似乎可以称之为艳福不浅吧!

这个被广泛认可的中国最美梯田,位于浙江省丽水市治下的云和县。从云和往东不远是东海岸边的温州市,往南不远则是出青瓷、出宝剑的龙泉市,和福建省的地界近在咫尺。我步出杭州萧山国际机场,登上汽车,足足奔波了5个小时,才抵达云和县。在酷热难耐的2013年夏天,在据说连行道树也被灼热的阳光烤焦的浙江,这样的一次旅行,实在是太辛苦了!

好在云和梯田给予了太多惊喜,使得我疲惫的身心得到充分抚慰。时值盛夏,远远望去,号称“千年历史,千层梯田,千米落差”的云和梯田从下到上,一层层、一叠叠的绿浪延伸到天际,和万里蓝天连成一片,让人心旷神怡。特别是隐约其中的千百条田埂,如行云流水,潇洒柔畅,呈现出让人怦然心动的优美曲线。被田埂分割的地块,形状绝没有完全相同的,但形状各异的地块安放在一起,却是那样的和谐、自然、优雅,与周边的高山、丘陵、谷地融合在一起,与紧挨着的村舍连接在一起,呈现出一个如梦似幻的童话世界。

并且,我目睹的,还远远不是云和梯田之美的全部。是夜,在下榻酒店的客房里,从一本摄影画册中,又看到了另外三个季节云和梯田的动人姿容:春天,水满层畴,串串银链;秋日,稻穗遍山,金光闪闪;冬季,银装素裹,玉砌云端……我不禁慨叹道:云和梯田,真是个最少要来四次的地方啊!

据说,云和梯田最早开发于唐初,兴于元、明。不过,我们的先辈开发梯田的初衷,显然不是为了赏景,而是谋求生存。云和在明朝景泰前后一百多年间,曾经大量开采银矿,明王朝先后两次派遣宫廷内官作为钦差大臣到此督催银税,并设置银官局专管银矿事务。当地银矿开采业兴起带来人口社会的繁荣发展,元、明时代达到高潮,于是吃饭这么一个基本需求,遂使得当地梯田不断增加,最终才成为规模壮观、气势恢弘、磅礴大气这么一个显赫存在,不但年复一年地生产优质大米,而且还成为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游客趋之若鹜的旅游目的地,在形而下和形而上两个层面,为当地GDP的增长作出巨大贡献。

我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类是自然界的大敌。一处美不胜收的自然景观,倘若不被人发现,它就会千年万年地在那儿存在着、发展着,即就是有一天终于消失了,那也是自然规律使然,可称之为‘善终’;但一旦被人过度开发,便是这处自然景观由备受摧残到非正常死亡这一痛苦过程的开始。”

所幸的是,云和人最初建造梯田,也就是为了多收一点儿粮食,与现代人在那种“与天斗,其乐无穷”病态“雄心”驱使下,动辄就要改天换地的“壮举”相比,目的实在是“卑微”得很。而后来,一代又一代的云和人,在开发和利用梯田的漫长岁月里,对大自然,显然也还长久持有敬畏之心,没干多少过度开发的伤天害理之事。正是缘于此,云和梯田所处的地区,如今的森林覆盖率才会达到80.8%,空气质量优良率则是97.6%;而“万亩杜鹃,万亩竹林,万里云海”的自然美景,更是与云和梯田共存共荣,相映生辉。这样的一处自然美和人工美完美结合的美妙所在,你怎么能不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地想去亲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