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橡树的文章 / 橡树的散文

2020/03/08好的文章

橡树情缘

文/马超和

此刻,我置身于新疆林科院的树木园,我所面对的,是一种被称为橡树的生命:坚实的树干高大通直,椭圆手掌形的枝叶茂密浓郁;树皮暗灰褐色,略平滑;小枝褐色,无毛;叶片呈椭圆形,叶面深绿色,叶背淡绿色,长约15厘米,宽约8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楔形。它们中,最大的有三十多米高,要两个成年人张开手臂才能将其环抱。这些橡树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由维吾尔族林学专家马盖·牙森诺夫和阿巴斯·色依提从欧洲采集并亲手栽培的。

最早知道“橡树”,应该是在中学时代——读了舒婷的现代诗《致橡树》,质朴的语言让我知道天地间有被称为“橡树”的植物。出于对文学的热爱及对舒婷的崇拜,橡树在我内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迹。河西走廊绝少它的踪迹,也很少有人谈起,所以,对于它现实中的模样,我一无所知。那时还没有有着强大触角的网络,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单一,我对橡树的了解仅仅来自书本,是纯概念性的:橡树,壳斗科植物的泛称,非特指某一树种;橡树主要产自欧洲及北美,我国吉林、辽宁、陕西、湖北等地分布有柞木,与橡木同科,质地相近,英文中一般与橡木一起称为oak。

闲下来的时候,我如怀春的少女一般,不断地在脑海中刻画着它的形象:它有木棉般伟岸的躯体,有白杨般繁茂的枝叶,有菊花般孤傲的气质,有牡丹般娇艳的花朵,有菠萝般硕大的果实,甚至如松柏般四季常青。它在我脑海里的样子陷入了循环往复中,总是建立,推翻,再建立,再推翻,唯一不变的特征是挺拔与坚强。

上大学时,我开始接触网络,终于知道,橡树是世上最大的开花植物,在欧美、俄罗斯、中国、日本等地均有分布。橡树的生命期很长,有高寿400岁的;橡树根系发达,据说树冠有多大,树根就有多广,地下风光可以同地上风情媲美!橡树的抗逆性强,耐干燥、高温和潮湿,抗霜冻和城市环境污染,它喜好排水良好的土壤,在黏性土壤中也能生长,从其树皮、叶片、壳斗、果实中提取的单宁,是制革业、印染业及渔业生产中所必须的材料;橡树是希腊主神宙斯的圣树,是德鲁伊特教派崇拜的图腾,是德国的国树,其树枝更是古罗马人结婚仪式上必不可少的物件,据说可以增进新婚夫妇的感情,可以帮助他们多子多孙;千百年来,橡树似乎是被人下了不可攻破的咒语,引发诗人悠久的怀念、画家的澎湃激情、作家的绵绵想象、旅人的啧啧赞叹。

橡果特别容易被人识别。那是一种坚果,一端毛茸茸的,另一头光溜溜的,好看,是松鼠等动物的上等食品。纪录片《千年菩提路》中提到,橡果的淀粉含量是众多林木种子中最高的,古代僧侣常采集它用来制作豆腐:自古以来,中国人看重的是它那富有淀粉的橡实,西方则更多地看重它所表现出的内在精神,这是两种文明、两种精神在一个细节上的不同的表露。

橡木为坚固抗腐性用材,在建筑领域有广泛应用。橡木内部充斥着许多蜂窝状结构,弹性极好。橡木是欧洲古代贵族阶层家具制作中一种古老的流行木料。中世纪,橡木的踪影随处可见,大到帝王宝座、海军舰艇、皇室马车、宫廷家具,小到宫殿地板、殿堂雕刻。值得一提的是,庄园主用橡木桶贮藏葡萄酒,使其汲取橡木中的单宁酸等芳香物质,发生缓慢的氧化,令葡萄酒的风味更浓。

透过图片,我觉得,单个儿的橡树有时候会让人觉得它是位孤独的行者,是个落势的英雄,给人无尽的感叹与同情;成片的橡树是一个战斗的、英雄的团体,让人顷刻间有一种振奋的感觉。曾看到一篇有关橡树的文章,在写到人们千百年来对橡树的评价时引用了散文家爱默生的一段话:有思想、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应该学习橡树的样子,巍然挺立在大地上,在灵魂颓丧、萎靡的人群里,举起正义的笔,做一个擎旗的人。我很是好奇,橡树究竟有着怎样的不同寻常,竟然被这位我很崇拜的文学家赋予如此高的称赞。我自知在现在的标准之下,我无论如何也算不到知识分子里,但很久以来,我一直把这句话奉为自己习文述见的“金科玉律”,并在特定的场合作为礼物送给我那些能够心安理得地承受“知识分子”这一称谓的朋友们。

很多年来,对于橡树,我怀着的是一种异常特殊的情感,近乎膜拜,究其原因,我归结为“因为未见,所以迷恋”。这跟成语“叶公好龙”表达的意思有些相似。最近几年,我的家乡——甘肃省民勤县,正大力发展酿酒葡萄种植,引进了多家葡萄酒生产企业,我不知道他们是否使用橡木桶,不知道他们的橡木桶来自何方,但我坚信,用得天独厚的环境下生产的葡萄酒酿造的葡萄酒在橡木桶等辅助设备的帮助下,酒香会更加醇郁,引来且醉倒远来的客人。

寺台行

文/未江海

从临城魏家庄向西沿盘山公路一路蜿蜒而上。至顶时,停车小憩,回头东望,一抹绿色倾泻而下,奔腾远去,恍如置身天际。北边立着“小天池”三字的大牌坊,因无缘拜访,想是北边一池清水,便无怪乎“小天池”之称了。站在这太行山中部的东大梁上,向西远眺这纵横南北,绵延不断的太行山脉,满目葱翠,气势恢宏,不禁心中激荡,遥祭那些在太行山上抗击日寇保家卫国的先烈们!是他们留住了这最完整的原始森林,留给了后辈们无尽的财富。

翻过东大梁,经过几个急转弯后,便到了谷底,沿路左拐,行不远,便是寺台村。盛夏季节,空气湿度大,抬头望时,云海流雾,轻飘漫舞,群山隐约其中,宛如仙境。一汪清泉淙淙而下,流进一依山而建的溢流坝,水漫坝而过,形成小型的瀑布,倾泻而下,撞到坝下的巨石,水花四溅,如雾似尘,夹着一丝凉意扑面而来,虽不雄伟壮观,却也别有一番气势。水清凛冽,乱石堆立,鱼虾游戏其中,身处其间,若置身世外,俗念顿消。

涉水而过,一条就地取材,半天然半人工的石径在青草、绿树的掩映下若隐若现曲折而上,直到淹没于云雾缭绕之中,宛若天梯。拾阶而上,杂草生长茂盛,遮掩了石径,需一路拨打一路前行。渐行渐高,大约行至三分之一处,一块大石矗立于右拐处,书“盘古石”三个大字。石色青润,石身层层叠叠,石旁一草木生成的天然拱门,躬身而入,层叠的石身宛如浑然天成的石梯。登梯而上,立于盘古石顶,俯瞰寺台,满眼绿意,青砖红顶的房屋隐约其间,鸡鸣狗吠遥闻,断断续续已有炊烟升起。四面环山,玉带缠腰,公路如练自峡谷间穿出,若非有此,真似不知魏晋的桃源仙地。

拐过盘古石,极目尽是树木,只见石径路一直向上淹没于丛林深处。继续前行,各种林木交错,遮天蔽日,凉风习习,虽是酷暑,却有秋高气爽之感。朋友说,这一带森林覆盖率90%以上,植物600多种,其中百年以上的古树就有2000多棵,是太行山植被丰茂的地方。远离城市的喧嚣,远离钢筋水泥的丛林,远离雾霾,置身于这天然的大氧吧,拥抱着最真切的大自然,一时恍惚,是自然远离了我们,还是我们远离了自然。

路仍在继续,却已有人陆续返回,去农家小院享受特色美味了,最后只剩下我与妻。登至红叶坪时已是午后两点了,红叶坪是石径路的尽头,海拔1000多米,形如一把圈椅,三面树木环抱,西向是半圆形的深沟,一直向北延伸与蜿蜒的山脉连成一体,尽头的山脚下,尚有误点的炊烟升起,寂寞而宁静。我们在一棵古老的橡树下共进了午餐。有人说,橡树不同于其他树种,她最知道珍惜,别的树叶子落得很快,一夜秋风落满园,而橡树的叶子是随时间推移,一点一点地变换色彩。初秋还是满树的绿色,渐渐开始泛黄,随后才层林尽染,叶子铿铿锵锵地落下。橡树的落叶仿佛只是缓慢的远离,犹如美人迟暮,对容颜无限的留恋。一棵橡树的叶子掉光要花几个月的时间,在这百十年的秋风秋雨中,橡树依然保持着风度,护理着容貌。我注视着妻子,说当生如橡树,待红叶绚烂时,我们还来。踩着厚重的落叶,我捡了些橡果,想给妻子做个手链。

在红叶坪短暂休息后,便沿着月亮泉的路标,拐向了东南方向的土路。月亮泉多么诗意的名字,一边走一边想象着它美丽的样子。路越走越窄,有的地方需弯腰通过,路边散落的植物果实也越来越多。随手捡了几个山核桃,不过都没甚成色,文玩核桃的日益盛行,使得成对有型的山核桃早被抢摘一空。天色暗了下来,空旷的大山愈显寂静,茂密的树林深处不时会窜过一两个小动物,妻有些怕了,催着返回,而月亮泉还遥无踪迹。无奈,我们带着对月亮泉的无限憧憬,遗憾而归。

朋友早已在自家小院准备好了晚餐,野韭花炒丝瓜、清炖笨公鸡、熏猪肉、尖椒炒笨鸡蛋,都是取自最天然的食材。最感山里人实诚的还是菜锅里煮饺子,柴火、铁锅最纯朴的加工方式,带有农家气息的精致与奢侈。

寺台的山、水、人,还有那唇齿留香的美味,橡树的红叶,神秘的月亮泉,都牵着我的心,我想我还会再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