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村人的文章 / 村人的散文

2020/03/08好的文章

农家饭

文/丁明烨

民谣曰:窝窝糊涂老咸菜儿,偎锅偎灶农家饭儿。三升高粱一升豆儿,又好吃来又好做。窝头一顿吃上仨,五尺汉子像铁塔。一顿三碗粘糊涂,养个小子胖嘟嘟。

馒头,窝头,腌咸菜;白菜、萝卜、玉米粥;平平常常的农家饭,最是简单,最是原生态,滋养着憨厚朴实的庄稼人。

小葱拌豆腐,清爽可口。辣椒炒鸡蛋,香辣开胃。猪肉粉条炖白菜、是百吃不厌的农家菜,记得有副对联:百菜没有白菜好,诸肉不如猪肉香,是对这道菜的最好的诠释。

面条也是农村人的家常饭,手擀的高粱豆面面条,劲道挺实,开锅后,放上几把菜叶,浇上一些酱油,美味可口,吃的再饱也不会积食、涨肚子。

地瓜在农家饭中占有重要地位,进入冬季,粮食缺少,地瓜便成为庄稼人的主食,早晨喝地瓜块,中午煮地瓜、蒸地瓜。据现代医学研究,地瓜富含纤维素,能清洁肠道毒素,是很好的抗癌食品,怪不得从前很少有人得肠道疾病。

野菜、树叶也是经常被摆上餐桌的,早春三月,最是青黄不接的季节,粮食眼看吃完了,婆婆媳妇们便到野外挖些野菜,拌些面粉,用来充饥。春天的榆钱、柳芽,槐花,也是农村人的家常菜,不费力气就能品味到大自然纯正的馨香。正是这不起眼的农家饭,养育了壮实精明的中原大汉。

农家饭也有精品菜,农村人没有什么稀罕物件,来了尊贵的客人,杀一只公鸡,用劈柴大锅一炒,再放上些青辣椒,味道鲜美极了,城里人一般享受不到。

现在,人们在吃厌了精米白面后,高粱大豆面的窝头,又成了受人欢迎的保健食品。富贵的人们,吃惯了灯红酒绿的豪华大餐,又开始钟情于野味十足的农家乐餐馆,不仅经济实惠,风味独特,更能让人联想起农家饭本真的味道,回想起童年温馨的场景。

村戏

文/汤文俭

秋天稻谷收割后,村人开始别样忙碌。为了感谢“天神”佑护,祈求风调雨顺,村庄举办一年一度的秋后村戏。从筹备到结束,村人在比戏台更广阔的村庄大舞台上,淋漓尽致地演出自己。一番宣泄释放之后,村人再度积蓄力量、生发激情。

村里热烈讨论,万众一心。村庄发挥人口众多的优势,集聚力量,全力以赴。戏班寻找功底深厚的专业团体,演出地点设置宽敞明亮的场所。村人心中涌动神圣信仰,脸上荡漾无上荣光。村庄要出彩乡间,也让“祖宗”看见繁荣昌盛。

村庄像是筹备过年般,家家户户不停忙碌。老人们一面托人通知外村的亲朋好友前来观看,一面备足食物。小伙子学着打扮自己,极力展现东道主风采。小孩子每天走上戏场几遭,探究戏班是否来临。

村戏拉开序幕,大道上张贴“热烈欢迎”等字样的大红纸。外村的亲朋好友来了,老人们和他们聊叙家常,四方方言混杂一起。彼此温暖着先天的血缘关系或后天的友情。小伙子酝酿虏获姑娘芳心的计划。埋藏多年的表白要说出,含蓄许久的行动要实施。小孩子先将长凳搬至戏场占领位子后,再几次三番地向家人讨要看戏所需零花钱。

戏班车子姗姗来临。等候多时的村人领回摊派自家的演员。他们笑脸相迎,热情招待,虽然平时省吃俭用,这回却慷慨大方。“四海为家”的演员心中热乎起来,将这里当成家乡。他们打探村庄,村人问询他们故里。彼此相聊甚欢,戏台上下的心灵贴近。

村戏就要开演。村里大道拥堵变窄。有人徒步,有人坐车,像奔赴久违约会般从四面八方赶到。戏场内人潮涌动,熙来攘往。一阵鞭炮响起,台上“八仙”送福。悠扬鼓乐中,演员徐徐亮相、缓缓踱步,向村人献出美好祝福,祈祷人寿年丰。“八仙”过后,三声神铳响起,正戏上演。生旦净末齐亮相,喜怒哀乐说人间。演员演绎传统的闽剧故事,“人间正道是沧桑”——贫贱夫妻的坚贞爱情,寒门学子的高中状元……传承千年的文化精华潜移默化地融入村人血液,浸透他们骨髓。

台上演员倾情演出,台下观众各自精彩。老人们经过岁月磨洗,越来越喜欢这般节奏缓慢、朴实深刻的民间艺术。他们沉浸其中,随着剧情发展笑笑傻傻,悲欢起落。年轻男女相携出入戏场却无心看戏,在拥挤人群中捕捉对方身体的温热,男人的阳刚冲撞女人的阴柔。几幕村戏过后,小伙子护送姑娘回外村,他们在对抗夜之黑暗的时候却点亮彼此潜藏的爱火。小孩子见到台上舞刀弄枪、翻滚腾跃便欢呼雀跃,痴迷其中。而听到悠悠唱曲,就钻出人群寻找地摊买上食物,四处走动。

一场村戏结束,演员又被村人领回各家,住上干净舒适的床铺。演员欣慰真情演出不负村人期待,心里种植下一处挥之不去的美丽记忆。老人们赞扬演员的唱念做打,对主演更为褒奖、崇拜,宛如追星一族。小伙子看见漂亮旦角,也想为心爱姑娘买上脂粉,将她装扮成人人爱慕的“村花”。小孩子看见卸妆演员,迷惑粉墨前后的判若两人,心中生出几许憧憬。

在白天村戏不上演的时段里,村人在秋日阳光下各自以“村戏”名义生活着。老人们三两聚集,高声说道戏中的“天道酬勤”、“善有善报”……年轻男女择选一处安静之隅,调侃村戏,轻轻拉手,不说爱情却情定一生。小孩子摹仿戏台动作,不时挂念戏场,心底渴望快快长大。

几日来,整个村庄沐浴热烈气氛中,盛大演出。演员激情迸发地戏中演出,村人酣畅淋漓地如戏中人般生活。戏中戏外水乳交融,交相辉映。这场戏风渲染过后,村庄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看过村戏,你便知道村庄为什么生机盎然,活力永恒!

村前有棵大柳树

文/周海峰

村子在关中平原西部,村名大柳庄,起名大柳庄是因为村前有棵大柳树,大柳树有多少年轮,村上现在人说不清,上一辈人也说不清。

大柳树树皮粗糙,像古代将士披着的厚厚的铠甲;树身粗壮,得三个小伙子手拉手才能抱住;树冠股杈虬龙盘结,枝密叶茂,似一柄巨伞撑在村头。上世纪五十年代,我还是孩提时,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绕大柳树玩耍。大柳树树心空了,树身下有个洞,从洞口爬进去,可以攀到树冠。

春天里,阳光明媚,微风轻拂,缀满新叶的柳条似绿色的丝绦袅娜飘动,紫燕环绕树冠轻灵飞舞;春耕的牛铃在不远处叮当,放牧的春羔欢快蹦跳。墨客骚人们对柳树兴趣盎然,有的把柳枝比作美女的腰肢,有的把柳叶说成美女的眉毛,而我们课本上有个叫贺知章的则这样描写柳树:“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阳春风春景,唤醒我们顽皮的个性,激发我们的童趣。我们脱掉鞋子,从大柳树下的洞口钻进去,忍着刺脚的疼痛攀上树头,折下柳条,用牙咬住根部,两手将柳皮轻轻捋下,做成一束束鸡蛋花;我们还折下稍粗点的柳枝,扭下柳皮,做成柳笛,和着春风,呜呜啦啦吹奏,那不成音韵的笛声,是我们最幸福的童心所现。玩累了,我们又说绕口令:一个柳树搂一搂,两个柳树搂两搂……六个柳树搂六搂。我正换牙齿,说话漏气,总把“六个柳树搂六搂”说成“六个柳树噜噜噜”。大家哈哈笑着,信口吹起柳笛,舞起鸡蛋花。

大柳树是村子的风景,又是村子的福气。关中习俗,姑娘出嫁时,带一个柳条编织的圆圆的针线笸箩,是叫姑娘留恋夫家,不忘娘家。记得姐姐出嫁时,爷爷就从大柳树上折下柳条,编织了一个玲珑的笸箩,刷上红漆,写上双喜字,十分好看。此外,村上死了人,安葬时,就从大柳树上砍下柳枝,缠上纸幡,做成哭丧棍,埋葬后,把哭丧棍插在坟上,几经风雨,就会长成柳树,年年柳色,寄托后世对亲人的绵绵哀思。柳枝不仅寄托恋情,还被村人做成柳筐、柳篮、柳帽、簸箕,用于生产生活。

上世纪六十年代,当自然灾害降临时,野菜谷糠吃光了,春荒中,饥饿的村人瞅准大柳树,搭梯吊绳,捋光了树上的叶子,用水拔去苦涩充饥。除此,解放战争时期,盘踞在青海的马步芳与宁夏的马鸿逵组成“马家军”抢占西安,解放军一野四军奉命在渭北家乡一带布防警戒。大柳树枝密叶茂,解放军的机枪就架在树杈上,子弹像下雨一样,打得马家军人仰马翻。就在那次阻击战中,大柳树树身上留下不少敌人射来的子弹,多年后,伤口才慢慢地愈合了。

大柳树的历史是光荣的,是为人钦敬的,它不仅是贡献树,功勋树,光荣树,更是村庄的象征,村人的精神。当村人外出,即使走出百里千里,大柳树依然立在心中,当外人询问村人哪里人时,村人会自豪地说,大柳庄的。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我羽毛已丰在外工作后,每当回家探亲,远远地望见屹立在村头的大柳树,心头便会漾起激越而欢快的浪花。如果带孩子回村,孩子会和堂侄攀上大柳树,折下柳枝,做成柳笛吹奏,尽管不成曲调,但却淳朴,仿佛天籁,令人心旷神怡。

又几年,当我回村后,村头的大柳树不见了,问了村人,才知大柳树被人挖走了。大柳树怎能被人挖走呢?村人说,城市扩建绿化,瞅上咱的大柳树。再说,村上搞道路硬化,缺少资金,大柳树就为村上作了贡献。我听后感到愕然,随之感叹、失落。大柳庄是因大柳树命名的,没了大柳树,村子还叫大柳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