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白居易的文章 / 白居易的散文

2020/03/08好的文章

诗意曲江池

文/刘汉斌

五月的西安曲江池,万木葱茏,亭台锦绣,游人如织,美不胜收,尽显西安的美丽、古朴和厚重,置身于此,盛唐的气息便扑面而来,人们仿佛在穿越时空的隧道与古人神交。

盛唐时期,每逢春天,长安曲江池畔便呈现出万紫千红,柳岸莺歌的盛况。唐代诗人卢纶有诗描写说:“菖蒲翻叶柳交枝,暗上莲舟鸟不知。更到无花最深处,玉楼金殿影参差。翠黛红装画鹢中,共惊云色带微风。箫管曲长吹未尽,花南水北雨蒙蒙。泉声遍野入芳洲,拥沫吹花上碧流。落日行人渐无路,巢鸟乳燕满高楼。”可见,那时的曲江池是何等壮观。“安史之乱”后,随着唐帝国走向衰落,曲江池也日渐萧条。至唐末,因战乱,曲江池宫殿被损毁,池水逐渐干涸,后被垦为田圃,园林胜景荡然无存了。

如今,时逢盛世,作为美丽西部桥头堡的西安,把曲江公园作为重点园林景区来装点。你看,在原遗址上重建的西安曲江池遗址公园,矗立着许多唐代诗人吟诗的雕像,再现了盛唐时的景况。在曲江池的东边,白居易和元稹骑马的雕像,再现了二位诗人在曲江池畔信马由缰悠悠行的情景。白居易和元稹是诗友,两人坐在马上,面对池水轻声交谈,轻松而惬意。当时白居易有诗道:“唯我与夫子,信马悠悠行,去到曲江头,反照草树明。”

在一片绿荫丛中,一尊名为《杏园醉归》的雕像吸引了我们,我伫立在雕像前,脑海里浮现出当年文人雅士们,在杏花盛开的春天里赏花、宴饮、聚会的情景。记得诗人姚含的诗《杏园》描写了当时杏花盛开、游人如织的盛况:“江头数顷杏花开,车马争先尽此来。欲待无人连夜看,黄昏树树满尘埃。”杜牧的《杏园》诗句“莫怪杏园憔悴去,满城多少插花人”也描述了当时杏园的热闹场景。

在曲江池中的小岛上,立着韩愈及好友张籍、白居易三人的雕像,再现了他们三人在曲江池畔同赏美景的史实。贞元21年,韩愈回到长安城,邀好友张籍、白居易同游曲江池。当时天雨,白居易没有赴约。雨后的曲江池,各种花儿竞相开放,天空湛蓝,傍晚的阳光撒向池水,泛起粼粼的波光,湖边的亭台楼阁倒映在水中。游罢归来,韩愈乘兴为白居易写了《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漠漠轻阴晚自开,青天白日映楼台。曲江水满花千树,有底忙时不肯来?”张籍也写了《酬白二十二舍人早春曲江见招》:“曲江冰欲尽,风日已恬和。柳色看尤浅,泉声觉渐多。紫蒲生湿岸,靑鸭戏新波。仙液高请客,相招共一过。”诗中尽显早春时节曲江池的美景。

其实没过多久,白居易游曲江池,写下了《曲江亭晚望》:“曲江岸北凭栏杆,水面阴生日脚残,尘路行多绿袍故,风亭立久白须寒。”全诗通过对湖边景色的描写和诗人的心态渲染,刻画出了诗人复杂无比的伤感情怀。如今红廖亭旁的一组雕塑,用抽象的月亮门和诗人骑马站在池边沉思的场景,把《曲江亭晚望》这首诗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

曲江池之美,美在诗意。

那些心中有“树”的古人

文/张永生

植树造林,在我国源远流长。古人勤于植树,树木造福于古人,因而激发了历代文人墨客的诗意,他们常在躬亲实践的同时,对喜爱的树题诗吟咏。于“树海诗林”中漫步,别有一番情致。

多年前的《诗经》记载有人们植树的情况:“树之榛粟,椅桐梓漆。”说的是卫文公徒居楚丘,始建城市,打造宫室,种有榛、粟、椅、桐、梓、漆。那时人们植树既是美化环境,更是方便使用。当时,在黄河流域较大规模的果园里既有种桃、李、枣等果树的,也有植桑树的。先人把桑与梓栽在墙旁宅边,以供养蚕,维持生活,并作为遗产留给子孙,促进了当时桑业的发展。《魏风·十亩之间》中这样写道:“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

东晋陶渊明不仅喜欢菊花和兰花,还非常热衷于植柳。他归隐后就专门在房前种了五棵柳树,自号“五柳先生”。陶渊明的植树热情在他的诗词里可见一斑:“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萦萦窗下兰,密密堂前柳。”

唐代诗人杜甫、白居易、柳宗元都喜欢植树。杜甫虽嗜酒,但更爱桃、竹。他住处附近的景色是“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平生憩息地,必种数杆竹。”据史料记载,杜甫因战乱流落四川成都浣花溪时,曾向驻地熟人索要桃树苗。“奉乞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村”就是生动的写照。素有“柳痴”之称的柳宗元,被贬柳州刺史后,在柳江沿岸种了很多柳树,故有“柳州柳刺史,种树柳江边”的说法。他不仅植柳,还带头“手种黄柑二百株”,厉行“列树表道”“庇荫行旅”的环保美化策略和绿化方针。他的《种柳戏题诗》留有美誉,他的散文《种树郭橐驼传》对指导植树有较高的科学价值。白居易在任忠州刺史时,常把植树造林当大事与发展远景来实施,他诗咏道:“红者霞艳艳,白者雪皑皑;游蜂逐不去,好鸟亦来栖。”值得一提的是,白居易常与百姓一道挥锄、培土、修渠、灌溉,在历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话。

宋代诗人苏东坡在杭州任职期间,曾主持筑起至今闻名的西湖长堤——苏堤。“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图画”,使西湖平添了“东风二月苏堤路,树树桃花间柳花”的美妙景象。他谪居黄州后,在南门外建起一座东坡学堂,并在周围种满竹、枣、栗以及黄桑、细柳等树木,并写有“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麻三百尺”的诗句。

植树造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徜徉于诗词之间,我们不难感受古人那份闲适的情怀以及“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境界。让我们在这春暖花开的阳春三月,也种下一棵树,种出一片绿荫,种下一份希望。

白诗杜鹃香牛背

文/贺晓祥

大学时,我读到白居易《山石榴寄元九》诗中“花中此物是西施,芙蓉芍药皆嫫母”的诗句,我很不解。

大凡每一种受到人们喜爱的花,都因其诸如花型、颜色、香味、生长环境、生长季节等特性,而对应一种让人敬仰的品质,诸如莲出淤泥而不染的纯洁,菊不与百花争艳的隐逸,梅斗霜傲雪俏不争春的孤绝。那时,我还没有见过杜鹃,不知道杜鹃有什么品质足以让白居易如此倾慕。

第一次见到杜鹃是在邮票上,并没有多少印象。十六年后,我已回到家乡,许多花花绿绿的幻想已折戟沉沙,身上的每一个细胞,不是想飞起来,而是想沉下去,找到与这方土地的血肉联系。那时候,我见到了真正的杜鹃花。

挑了一个晴朗的冬日,我和朋友一起前往即将开发的牛背梁去考察。在爬过了几面落满了槲树和橡树叶子的落叶林山坡,走过了几道巉岩错落的山脊后,在大约1800米的海拔之上,我们终于看到了杜鹃树。冬天落光了树叶的山脊裸露出密密麻麻赤条条的枝干和山体嶙峋的苍颜,萧瑟、苍老、了无生息。这时候,苍黛暗绿的杜鹃树便与残存在洼地背阴处的雪,一株两株……一片两片……在苍褐的冬日山影里,从朋友遥遥指示指端的苍茫里浮起来,这些绿与白在聚集、叠加、交融,像一滴水,迅速泅开来,弥漫了整个山川,改变了冬日的色彩和情绪。

我快步向上,豁开杂草、矮树丛和荆棘,向我面前山梁边最近的一株杜鹃树攀爬过去。那棵杜鹃树比我想象的高,有近三米,主干茶杯粗细。我仔细察看杜鹃叶,这和我在邮票上看到的感觉完全不同,它厚实油润,深绿的叶片泛着油亮的光泽,用手摩挲,细润光滑,像着了一层透明的油脂。叶子因为细长,叶尖一律微微向下斜倾着,低眉顺目、腼腆羞怯的样子。紧挨的几株杜鹃树下,还残存着斑斑的雪痕。

此后,每当我想起杜鹃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不是花,而是那一树树绿,它老是同雪一起浮现,在牛背梁高海拔的山脊上,整个冬天它都和雪在寒凉中嬉戏。在我心中杜鹃先前仅仅是一株花,柔弱的花而已,现在,它突然之间超出了这个范畴,有了松柏、翠竹的精神意志。

从牛背梁回来后,我重新搜集了白居易的资料,试图找到他钟爱杜鹃花的因由。白居易以他被贬江州司马为界,前期他信奉“达则兼济天下”的儒家思想,无端遭贬谪使他尊崇起“贫则独善其身”的道家思想。有关杜鹃花的诗都是他后一时期的作品。他在一首诗中写道:“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人生如此渺小短暂,还有什么不能放下,而要尔虞我诈,营营相争?

而杜鹃花恰在他贬谪的江州,在他蜗居的山岗、脊岭、崖畔,“千丛相向背,万朵互低昂。”如此不管不顾,恣肆地开放,陪伴着他孤苦、凄清的生活,照亮了他晦暗的心。这是他人生的转折点,对他来说,冬天里迎霜傲雪,依然蓊蓊郁郁的杜鹃叶,连同春天里“照灼连朱槛,玲珑映粉墙。风来添意态,日出助晶光。”的花朵,不仅仅是杜鹃花本身,是既有着蔑视权贵的傲岸,又有着千种风情与娇媚的红颜知己,“渐绽胭脂萼,犹含琴轸房。离披乱剪彩,斑驳未匀妆。绛焰灯千炷,红裙妓一行。此时逢国色,何处觅天香。”它分明是一个绝佳的美人,却沦落深山,这和一个忧国忧民,因讽喻时弊和屡屡进谏而遭受诽谤、打击的诗人不正同为天涯沦落人吗。

先前意气风发,“不识时忌讳”反映民生疾苦,为正义而大声呼喊的白居易,此时和陶渊明一样,开始尝到了官场的险恶。然而,白居易和陶渊明不同的是,他没有选择隐遁,“恐合栽金阙,思将献玉皇。好差青鸟使,封作百花王。”他依然怀抱着美好的愿望,等待着“得水鱼还动鳞发,乘轩鹤亦长精神。”的时机。

白居易正是怀着这样的心境,写下了那些脍炙人口的杜鹃诗。联想牛背梁的杜鹃花,它独在1800米以上的海拔生长,这是不是另一种隐居?牛背梁上,一年四季都吹着蚀骨的罡风;自十月金秋开始,霜雪就开始摧折着这里的一切,我亲眼看见枝头上娇媚的杜鹃花被生生地封冻在五月晶亮的冰凌里。但杜鹃面对这些罹难依然四季保持着鲜活、光洁、坦荡的润叶,而没有一丝粗鄙的硬刺和狰狞,依然在大自然需要花朵的季节,慷慨地奉献上它的明艳和热烈。这就是牛背梁的杜鹃,这就是这一时期的白居易,怨而不悲,隐而不遁。

大自然也是有心情的,它包容了人所有的心境和遭遇,包括困苦、疼痛和罹难。但它总能向着美好的方向,因为太阳就是西落也会从东方重新升起,因为春天总会在冬天里孵育而出。这就是大自然永远葳蕤繁茂的原因。然而,人的一生真的像“石火花”的一瞬,信念和意志往往等不到太阳重新升起,春又回来,这就是白居易最终纵情于妓乐诗酒,灰心丧气,意气消沉的原因。那是此后的事。

我真的很喜欢这时候的白居易,喜欢他的杜鹃诗,连同我家乡——牛背梁的杜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