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小贩的文章 / 小贩的散文

2020/03/08好的文章

换糖担儿

文/曹乾石

每当我看到现在的孩子啃着炸鸡腿吃着汉堡小子,慈善的父母在超市商场为孩子买这买那的时候,脑海中就浮现出我孩儿时围着换糖担儿买糖或换糖解馋的情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苏南农村有许多挑着糖担,走村串巷,以孩子为主要销售对象的卖糖果小贩,这便是人们所说的换糖担儿。

换糖担儿十分简便,两只系着麻绳的小竹筐,上面放一只长方形的玻璃盒,里面放一些花花绿绿的小糖果。那年头,糖果对乡村孩子们来说是有着特殊诱吸力的,哪怕能吃上半粒也算是一种极美的享受。所以在下乡贩卖食品的挑担商贩中,换卖糖果的是大多数,像现时的收废品人一样川流不息,时常可听到“换糖哎!换糖哎”的叫卖声。

换糖担儿与商店相比,担里放的糖果品种很少,便宜的麦芽糖是担儿里的主打货,因为这糖果不用包装,一般的换糖人自己会制作,省本省功夫。每当听到吴侬软语的“麦芽糖……”叫喊声和卜子隆咚的小摇鼓声,孩子们就知道是换糖担儿来了。当换糖担儿走到眼前时,人们可以清楚看到,在小贩挑的两个货筐中,一个摆放着麦芽糖,而另一个筐里装的是破布老棉絮及废铜烂铁、碎玻璃、旧电池等。这是因为在那个年代,孩子们手中很少有钱,所以卖糖担小贩便允许他们以废旧物品换糖吃。因为那时换糖的多而买糖的少,孩子们在家里搜寻些破布条、头发团、碎玻璃瓶等来换糖吃,小贩们换完糖后,再将换得的旧物拿到废品收购站去变卖换现钱,多少可以赚点钱。

有些换糖小贩干脆将固化的麦芽糖稀装在铁皮桶中挑着去卖或换。麦芽糖稀是一种深褐色的粘稠膏状物,小贩们在卖或换时,以两根小竹棒从糖稀桶中绞出一小团,再连糖带棒送到孩子们手中。孩子们拿到手后,除了吃外,还可以把竹棒上的糖拉来扯去地玩。还有些小贩则专做麦芽糖塑生意,他们以糖稀为原料,或捏或吹,不一会便可塑出如“三打白骨精”、“八仙过海”及关云长、赵云、小猫小狗等造型,很是吸引孩子们的眼球。另外,糖塑也是个技术活儿,并非十天半月能学会的手艺,因此,卖糖塑的多半是些中老年人,他们在担儿面上摆放着些做好的红红绿绿糖塑作为样品,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小时候,在卖糖担儿中也有卖龙须糖的,此糖是以炒面粉与麦芽糖稀为原料的。卖或换龙须糖小贩的一只挑筐上有块用作制龙须糖的案板。如果有人要换或买,小贩便将糖担放在地上,然后把麻油与糖稀加到放在案板上的面粉中,再在案板上把加了糖和油的炒面粉反复搓拉成丝状,最后将搓好的糖放在芝麻罐中滚上些芝麻,即可交到孩子手中了。

改革开放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物品丰富多彩,糖果更花样翻新,琳琅满目,孩子对换糖担上的糖果早没了兴趣,换糖担儿,也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消失了。

大家都不容易

文/小文

我住的小区位于城市一条主干道旁,因为人流量大,几乎每天都有流动小贩来此摆摊设点。特别是年关将至,不时有近郊的农民挑着土特产来叫卖,品种丰富,引得小区居民和过往市民纷纷驻足。因属占道经营,小贩们一边做生意,一边还得提防城管的“突袭”。一有“风吹草动”,小贩们便急忙收摊,疾步奔走,慌乱、窘迫的场景时不时在小区门口上演着。

上个星期六早晨,我出门吃早餐,却看到了暖心的一幕。几个城管队员围住了一位老人,劝说她赶紧收摊离开。老人70多岁的样子,手里紧紧地抓着两个竹篮,篮里装着几袋炸好的瓜片。“我就住在市郊,年纪大了没有别的收入,每年也就这个时候炸点花生、瓜片来卖,你们让我卖完这几斤再走,行不?”老人央求的神情令人不忍。

“老人家,你的难处我们理解。可这里不能摆摊,这段时间上面要来检查,你看我们星期六一整天都在街上巡逻,也不容易,如果大家都像你一样,我们的工作怎么做得下去,你说是不是?”城管队员言辞恳切,说得也在理。

“唉,我也不能为难你们,好吧,我走,只是这些瓜片不卖掉就潮了,只能自己吃了,唉!”

“老人家,我们把你的瓜片买下来,你算下好多钱。早点收摊回家吧,这段时间都不要来摆摊了。”

城管队员各自掏钱的那会,围观的人群顷刻静了下来,旁边卖水果、蔬菜的小贩也默默收摊,主动离去。有人发出感慨:“哎,大家都不容易,互相理解是对的!”

好一句“大家都不容易”!确实如此。占道经营有违法规,理当整治,城管队员每天辛勤执法,也是为了给市民营造一个好的环境和秩序。可对小贩来说,或许每一次占道经营背后都是实实在在的困难和不可言说的苦楚,这就需要城管队员在严格执法时,多一分细心、耐心和理解心。好比我目睹的这一幕,“帮买东西”当然不是城管队员们的工作常态,也不是整治占道经营的法宝,但这个偶然的小举动透着理解的善意和宽容的暖意,改善和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无形中促进了工作。工作如此,生活中何尝不是这样?当出现分歧、矛盾时,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多理解他人面对的困难,并尝试沟通,如此,才能解决问题、赢得信任。

关心别人 快乐自己

文/张聪蓉

一日上午,有几个朋友说要到我家里吃中饭,我就去农贸市场买菜。买了满满一袋子的菜,走到农贸市场东门口时,塑料袋破了,袋子里的菜有许多都滚落到地上,我急得不知怎么办才好。正在我发愁的时候,卖草莓的小贩拿来两个大的塑料袋,还帮我将掉在地上的菜捡起装好。

我对卖草莓的小贩连声道谢。小贩摆摆手说:“老人家,不用谢。我去年10月有次在这里卖葡萄时,有几个人拿了我的葡萄不给钱,是您老人家路过这里狠狠批评了他们,才为我挽回了损失。这件事让我一辈子都忘不了,今天你老人家一出现我就认出来了。”她说完后帮我提起菜,送我过了街才回去。

还有一次,我在小区附近散步,一位老人向我问路。原来他在附近一个门球场参加门球比赛,他家住北湖路,他想坐公共汽车回家,不知坐哪路车、公共汽车站在哪里。我带着他来到公共汽车站并目送他上了车,老人很高兴,在车窗里一再向我招手。

说来真巧,有一天下午,我在北湖路一家药店里买好药后准备坐车回家,突然天下大雨,我没有带伞,只好在路边等着。正在这时,那位打门球的老人出现在我面前,他说他要去学校去接孙子,路过这里一下就认出了我。他家就在附近,他带了两把伞,送一把伞给我。我接受了,互留了电话,说他下次去我们住宅区打门球时,我再把伞送还给他。过了几天,他来打门球了,我们在小区聊了起来,成了朋友。

有人说,人就像藤萝,他的生存靠别人支持,他拥抱别人,就从拥抱中得到了力量。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你就应该怎样对待别人。人的生活离不开关心和友谊,每个人都应当用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对别人表示关心和善良,比送任何礼物都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