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兄妹的文章 / 兄妹的散文

2020/03/08好的文章

爸爸,一路走好

文/詹小平

爸爸已经离开了我们,只有在梦里才能相见。想起以后再也见不到爸爸的音容笑貌,听不到爸爸的谆谆教诲,再也不能当面喊一声“爸——”只能从照片里、那堆黄土前怀念爸爸,我们做儿女的都肝肠寸断、悲痛欲绝。

爸爸的一生是辛苦奉献、艰苦朴素的一生。爸爸共有兄妹七人,六岁时过继二婆家。读书时由于家境贫寒,兄妹多,家里无钱添新衣,为了一件棉袍兄弟几个抢。直到工作多年还是一件中山装和发了黄的旧大衣。

和母亲结婚后,上要赡养父母,下要抚养我们兄妹四人。爸爸在学校省吃俭用,微薄的工资还不忘给父母买吃买药。当时爸爸最大的心愿就是想全家人住一间宽敞的房子,可在那个吃饱饭还困难、一分钱都恨不得掰成两半花的年代,做房谈何容易,可爸爸和妈妈硬是省吃俭用做了新房。到黄州不久,为了我们又想方设法买了一套,难度可想而知。父母就是这样勤俭节约、精打细算、自力更生,终于在城里有了属于我们自己的家。除此之外,还要含辛茹苦供我们兄妹四人读书,家中日子相当艰难。爸爸作为一家之主,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他想方设法挣钱养家,日夜操劳,身体日渐消瘦,靠他的意志和毅力度过了那个艰难的年代。

童年的记忆里,虽没有丰富的物质生活,在精神上却得到了爸爸莫大的关怀。爸爸用博大的父爱温暖着我们每个孩子的心,让我们身心健康的成长。

爸爸的一生是清正廉洁、正直敢言、通晓事理的一生。爸爸年轻时,曾先后担任6年多胡桥中学校长、9年的淋山河高中校长。7年主持黄冈县志办工作,5年担任黄州市职业高中校长,7年任黄州区教委副主任。爸爸任职期间,为了胡桥中学和淋高建校,到罗田深山买树,白天黑夜风里雨里在工地,吃尽了苦,使得两校顺利建成,却不谋一分私利,两袖清风。

爸爸通晓事理,口才极佳,无论贫贱贵富,皆真心交往;无论善恶人事,皆以理处之。家里家外都被爸爸处理安排得有条不紊,和邻里相处和睦,和母亲几十年如一日,相敬如宾。

爸爸的一生是热爱教育、爱岗敬业的一生。爸爸两次被黄冈县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一次县劳模和县人大代表以及全省教育先进工作者。爸爸爱生如子、桃李满天下,过去的学生不忘恩师,在他病重期间不远千里来看望,看见他病床上痛苦消廋的面庞,他们都哭了

……

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都已长大成人,而爸爸却变成白发如雪的老人。因为有工作和各自的家庭,陪伴他的时间也少了很多。他总是说:“你们忙,工作要紧,我闲着没事。”这样一句话,却蕴含着何等的父爱如山。

爸爸,你走了,去了一个没有病痛折磨,没有生活压力的地方,我们相信逝去的是你的躯体,升华的是你永恒的灵魂。如今,对你的思念也常常萦绕心头,触景生情。每当走在街上,看见和你相似的老人,我就会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注视着那位老人,就如同看见爸爸一样,直到老人走远了,才发现是自己在幻想,不知不觉眼泪又流了出来。

每当夜幕降临,天上繁星点点,我就会仰望星空,想象着天堂里的爸爸现在会是什么样子,想象着爸爸此时是不是也在天堂看着我,仿佛耳边响起爸爸的声音:儿子,老爸现在很好,你不用惦记,照顾好你自己……

爸爸,一个让我一想起便泪流满面的字眼。虽然爸爸已经永远离开我们去了天国,但是我知道自己并不孤单。因为,爸爸的爱一直都在。爸爸,儿子想你了。也许,只有好好地活着,才是报答你养育之恩的最好方式。若有来生,爸爸,下辈子我还要做你的儿子……

妈妈的手

文/想念你怀里的热

小时候,家里很穷,爸爸身体不太好,家里是无砖地面,每天晚上等我们兄妹睡觉了,妈妈在把家里打扫干净,妈妈总是最晚睡觉,我们已经睡了一觉醒了,只看见妈妈还在捺鞋底,给我们做鞋,经常把手都捺肿。

记得七、八十年代,每年暑假,妈妈都带着我们姊妹去拾麦子,妈妈勤快,总是拾的最多,手都被麦芒扎烂了,可是妈妈还在坚持,以贴补家里。那时候家里大部分都吃包谷面,生活条件很差,为把家里生活过得好点,妈妈把拾的麦子磨成白面,蒸成白面馒头,给我们兄妹吃,而她却经常吃包谷馍馍,吃咸菜。每次让她吃白面馒头,她总是说她喜欢吃包谷馍馍,其实是不舍得吃,省给我们吃。

到了秋天,妈妈每天都拾棉花,从来都没有休息过,每逢周末,妈妈背着背筐带着我们兄妹去拾棉花,早上天麻麻亮,都已经把饭做好了,喊我们起来吃,然后带着我们去拾棉花,我们一家人一天要拾好几背筐棉花,妈妈怕累着哥哥,都是自己背着去过秤,直到天黑才回家。一个秋天下来,妈妈的手都被棉壳扎的烂烂的,粘满了胶布。一份付出,就有一份收获,每天连队广播公布拾花成绩最高的人就是妈妈。正好棉花拾完,天气也冷了,妈妈就用拾棉花挣来的钱给我们买过冬的衣服穿。

妈妈在家属排干活,每天都是早出晚归,每次在全排公分挣的最多,妈妈一发工资就给我们姐妹买书,每年过年都给我们添置新衣服,妈妈总是说“我辛苦点没啥,也要让自己的孩子吃好、穿好、学习好,不能比别人家的孩子差,我苦点没啥,给孩子多创造好条件,让孩子将来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团场人有了很大的变化,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妈妈再也不用、拾麦子、做鞋、拾棉花了,现在我们都穿买的鞋子,全部都是机采棉。可是妈妈用她那双勤劳的双手含辛茹苦抚养我们长大成人,岁月也给她留下了痕迹,妈妈的手显得很粗燥。我们兄妹也走向了不同的工作岗位,感谢妈妈对我们的养育之恩。虽然妈妈现在已经老了,但是我会不离不弃,尽到自己全部的孝心,我会永远拉紧妈妈那双最温暖的手。

那些岁月的简单和安宁

文/绵绵

我们这一辈人,生于九零年左右,兄妹几个,打小一起长大。父辈们从农村走到了城市,安下了家,有了我们。爷爷奶奶仍住在乡下,在家读书的日子里,逢年过节,有假就回老家。不同于父辈们对农村的记忆--贫穷,饥饿和落后,我们眼里的农村是游乐园,是爷爷奶奶的宠爱,也是童年最美好的记忆。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时常是思念啊,有时想念狠了,总恨不得搭个车就那么冲动地回去一次。可是遥远的路途,繁杂的工作,最可怕的是已经越来越空的故乡。回不去了,回不去了。"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醒来后除了叹息也再无他法。我时常怀念那些在春天里去农田里踏青的日子;总忘不了,夏日的晚上,和爷爷奶奶坐在院子里,听奶奶摇着蒲扇讲的往事。我走不出的,是童年的美好,也是那些岁月的简单和安宁。

今宵月起,回不去的是故乡,断不了的是亲情。各奔东西后,不奢望能人月两圆,惟愿平安相伴,幸福相随。老了,若有幸,便魂归故里,埋骨于青山之中,重回那个梦里,永远都不再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