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虎头的文章 / 虎头的散文

2020/03/09好的文章

九旬老人爱绣虎头鞋

文/李继保

虎头鞋是一种中国传统民间手工艺制作的童鞋,以陕西地区的虎头鞋最为盛行,家家都会做,做工因鞋头呈虎头模样,故称虎头鞋。它既有实用价值,也有观赏价值,同时它又是一种吉祥物,人们赋予它驱鬼辟邪的功能。

虎头鞋做工复杂,仅虎头上就需用刺绣、拨花、打籽等多种针法。鞋面的颜色以红、黄为主,虎嘴、眉毛、鼻、眼等处常采用粗线条勾勒,夸张地表现虎的威猛。

凡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工艺,本身都包含一定的实用价值、美学价值和民俗学价值。虎头鞋也不例外。虎头鞋的实用价值不言而喻,美学价值更是一目了然,艳丽的色彩搭配和栩栩如生的造型,既满足了人们的审美情趣,又借虎的形象传递爱和祝福。虎头鞋所包含的民俗学价值,是它在民间流传至今的主要原因。

老虎体态健壮,貌相威武,又有兽中之王的美称,在人们心目中,是强者的象征。《风俗通义·祀典》就有这样的描写:“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执搏挫锐,噬食鬼魅”。它不仅能吞食鬼魅、威慑敌害,还能庇佑人神、赐福示瑞。极大地迎合了人们借物祈福的美好愿望。这种民俗与自古以来对虎的崇尚一脉相承,虎头鞋既是其具体体现之一。

一双虎头鞋对于穿着它的孩子来说,丈量的是快乐和吉祥;对一针一线绣鞋的人来说,饱含的则是无限的呵护和关爱。在水泊街道郑垓村,就有一位擅长做虎头鞋的93岁老人,名叫齐庆兰。飞禽走兽,花鸟鱼虫在她的针线间,成为美妙的画面,定格在孩子的鞋面上。

齐庆兰老人讲,虎头鞋是一种吉祥物,相传它有驱鬼辟邪的功能。一岁时,长辈们就会给孩子们穿虎头鞋,鞋头上刺绣的老虎头,精气神十足,虎虎生威。因此,人们认为越精神的老虎头,就越有辟邪的功能。

做虎头鞋是齐庆兰老人祖传的手艺。老虎眼睛象征着穿着它的孩子,眼睛活;虎嘴象征有口才;耳朵象征灵动。除此之外,鞋子是很有讲究的。“有些是男孩子穿的,女孩子不能穿。”齐庆兰老人说,早年间,虎头鞋是男孩子的专属,寓意生龙活虎,吉祥健康的意思。

此外,鞋上的图案说法也很多。例如婴儿脚上的铲鞋,鞋底都绣着完整的“葫芦玉”图案,象征长寿。

打袼褙、纳鞋底,做鞋帮、绣虎脸。技艺最为精湛的要数绣虎脸的环节。齐庆兰老人把心中的样子剪成纸,放在用来锈虎脸的布上,用笔描出形状。一针一线开始描绘美妙的画面。绣虎脸要先从虎鼻子开始绣起,而后是眉毛、眼睛、嘴巴、牙齿,还有那个巧夺天工的“王”字。虎脸是整个虎头鞋最出彩的地方,几缕彩色的丝线转眼间就变成了一张生气勃勃的虎脸,雪白的寿桃鼻,黑洞洞的老虎眼,粉嘟嘟的莲花脸,让人爱不释手。最后再把绣好的虎脸和鞋帮上在一起,扎上虎须,一双虎头鞋也就做好了。

这样繁琐的工序,在齐庆兰老人手里只要两天的时间就能完成。即便是这样,她做出来的虎头鞋,在当地还是“供不应求”。因为齐庆兰老人的虎头鞋做工精细,再加上老人的高寿,人们认为孩子穿上这位老人做的鞋,会更吉祥。

齐庆兰老人现在是四世同堂,三个儿媳过门时,老人给她们每一个绣了一个“狮子滚绣球”的门帘,作为见面礼。后来,她给孙辈的八个孩子每人两双虎头鞋珍藏。

齐庆兰老人推算,自己做过的虎头鞋有5千多双,绣过的鞋垫、服饰不计其数。但从老人一身深色衣服上,却找不到丝毫彩线。老人说,自己从不穿绣花的衣服,只是喜欢这个手艺。绣花、做老虎鞋可以让她废寝忘食,感觉时间过得很快。对于现在的生活,她说“很满足”!

老人有一个愿望,希望能把祖传的手艺继续传承下去。

到虎头

文/杨莙

从齐齐哈尔的江桥到虎林的虎头,我用四天时间,走过了中国人民为抗击日本侵略者而耗去的艰苦卓绝的十四年。

在知道虎头以前,我(估计还有许多和我一样的人)一直认为,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那一天,便是抗战结束之日。

虎头,想来知道这个地方的人不多,不过听说过《乌苏里船歌》的人,绝对不少。就是那首轻松闲适的“阿朗赫赫尼那,阿朗赫赫尼那,乌苏里江水长又长,蓝蓝的江水起波浪”。

江水长又长的中俄界河乌苏里江,就是始于边境小镇虎头,虎头位于黑龙江省虎林市东部,与俄罗斯的达里涅列钦斯克市隔江相望。

不错,1945年8月15日,裕仁的确在广播里念了“终战诏书”,但盘踞在虎头的日军残部并未就此终战。是的,他们怎甘心轻而易举就举起白旗,既然有号称“东方马其诺防线”的虎头地下军事要塞作他们的后盾?

虎头镇是进入中国东北腹地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的要冲,二战中,虎头要塞是日本关东军最坚固、最庞大并兼备攻防设施的军事要塞。为修筑该要塞工事,侵华日军动用数以万计中国劳工和战俘,历时六年之久。

虎林要塞均为钢筋水泥建筑,结构复杂,设施完备,主要由五个阵地组成阵地群,沿乌苏里江延长16公里,纵深40余公里,日军自诩为牢不可破的“东方马其诺防线”。

“当心枕木下的尸首”,视杀人如游戏的嗜血者,才没空去联想索洛对美国人的警告呢,为了保守地下要塞的秘密,阵地建成以后,有幸活下来的中国劳工,却在重机枪的扫射中,成为堆成山的冤魂。

有这么一条用数万生命和数亿资金堆起来的“东方马其诺防线”,日军残部尚有资格作一番垂死挣扎,可防线只给他们提供片刻的喘息之机,毕竟气数已尽,固若金汤的防线也照样没救。从8月9日起,在苏联红军和东北抗联战士的强大攻势下,这个曾被关东军吹嘘为可坚持6个月,不惧围困的“北满永久要塞”,在苟延残喘了18天后,于8月26日,即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后的第11天,终被摧毁。“二战”的结束因此延长了十一天。

怎么也得提提虎头要塞唯一一处没有使用中国劳工,而由日军工兵秘密修建的阵地——日军巨炮阵地。该遗址位于主阵地猛虎山山脚处,属半地下、全封闭、永久性工事,是为了装备当时亚洲最大的陆上海防巨炮而建,巨炮重达300多吨,炮弹直径40厘米,弹长120厘米,最大射程20公里。听上去多么高大上的一个阵地啊,只不过,出现在我面前的,已是一片废墟,枯黄的落叶铺了一地。曾经的钢筋混凝土在苏联红军猛烈的炮火中四分五裂,七零八落,不过即便已成碎块,依然是些庞然大物,壁厚约在四米以上,足见当时构筑此阵地的日本工兵没有少抛汗珠子,而苏军在炸毁时,也不可避免的会将更多的生命抛洒在异国。

我用我潮润的目光,触摸着为纪念苏联阵亡红军而建的无字碑,这些在虎头战役中,为世界反法西斯而献身的苏军将士,不曾留下姓名,他们在要塞外一片蓊郁的树林里,永生。

虎头战役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一战,虎头要塞——我国现存最完整的日军工事,被联合国确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地”。建在猛虎山山顶的纪念碑,与澄净如洗的蓝天相邻,碑顶,手托和平鸽的少女铜像,无比庄严又无比安宁地沐着秋阳。战争残酷,烽火无情,惟愿地球之上,和平鸽永驻。纪念碑的背面,刻着“勿忘国耻,居安思危”八个字。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华儿女用血泪拼就的抗争史,虽早已远去,却不能当它没发生过一般,随风而散。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虎头要塞正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之铁证,没有任何理由随它去,为此,从1991年开始,已开掘和清理了虎头地下军事要塞主阵地,并在遗址之上修建了“侵华日军虎头地下要塞遗址博物馆”。

博物馆分两部分,由地面展览博物馆和地下要塞遗址组成,博物馆内,陈列展示着大量的出土实物和历史遗迹,有锈迹斑斑的巨炮炮弹,有枪支子弹、军刀、军装、头盔,还有军用饭盒、唱机、发报机什么的,都一一呈现于眼底。文字和图片也不少,像建造要塞时残害劳工的文字介绍和图片,以及苏联红军攻打要塞的图片。

在地面展览博物馆与地下要塞通口处,有一扇长满锈迹的大铁门,从这里进去,便可通往地下要塞。地道里晦暗潮湿,一股霉味和一种阴森森的感觉嗖嗖袭来,不由得头皮发麻。地下要塞内设施齐全,指挥所、将校休息室、弹药库、发电所、医院、伙房、浴池,等等等等,一应俱全。要塞地上的暖气片还在,伙房灶台上的两口大铁锅还在,浴池地面所贴的瓷砖还在,墙体上密密麻麻的弹痕,也在。

匆匆看过去,从那段沉重和压抑的历史中拔出腿来,乌苏里江上,坐了游船顺江漫游。

树影,山峦,水鸟,扁舟,碎金点点的江面上,渔夫撒开了一张张网……置身山水之间的我,是不是该将手机里的《渔舟唱晚》点开,是不是,该让古筝那清亮悠远的铮琮之声,顺着清粼粼的乌苏里江水,怡然自得的流淌?

乌苏里江的岛屿星罗棋布,最有名的当属珍宝岛。岛上第二代营房的外墙上,“中国领土不容侵犯”,这八个鲜红的大字,在参天之树撑开的一把碧绿大伞下,分外夺目。

肌体强健的身体,才会拥有强大的内力,才能气吞山河般,高声对胆敢来侵犯的人,说“不”!

不觉已是黄昏,晚霞如同鲛绡,将虎头的天空装扮得华美而安谧。

这时候,头顶有鸽哨清脆掠过,还有,乌苏里江畔那首优美的船歌,一路轻快地追着耳朵:阿朗赫赫尼那,阿朗赫赫尼那,乌苏里江水长又长,蓝蓝的江水起波浪,赫哲人撒开千张网,船儿满江鱼满舱……

湖上数峰青

文/任艳

有山则名,有水则灵,

鲁西之南,有城曰宛子城,有湖曰蓼儿洼。

南望峰峦叠嶂者,曰大梁山。

一个“梁”字,“水”、木”泽润,湛湛清华;“刃”藏其间,非戾气,乃大刀阔斧,胸胆开张。《水浒传》有证:宛子城中聚虎豹,蓼儿洼里聚神蛟!正是四海英雄啸聚之地也!

一个地域,有山有水,气场才充沛丰润。站在梁山泊广场,骋目游神,但见青山迤逦,群峰崚嶒,平湖汤汤,横无涯际——水泊梁山,一片澹荡清朗的气场。

正是初秋天气,晴光旖旎,远山如黛。唯见水天相衔,烟光渺渺。我沿着大湖游走,蓼儿洼如同一颗鲜活的心脏,清澈,深邃,跃跃跳动。湖畔垂柳,红蓼,蒹葭,簇红叠翠。小岛在烟云中漂浮,仿若碧莲,端然盛开。

我听见天底的风声,飒飒,从山巅飞旋直下,穿林渡水,一路绕十字坡、秋林渡、蜈蚣岭,越黄泥岗、飞云浦、野猪林,一直吹到我面前。我捋了捋风中的乱发,踏岸携风而行。

怀古廊前鸥鹭翔集,自可思接千里,游仞八方,寻幽访古。茶亭里闲敲棋子、乘凉歇脚都相宜。水榭楼台邀三、两韵友,吟风赏月最是应景。而登临烽火眺台,可望山、望水、望城、望云天,水泊故渊,四时佳处,一览无余。头顶皓日经天,脚下波涛拍岸,远远听得楼船箫鼓,铁马秋风,自有一种豪情驰怀。

我伫立蓼儿洼码头,大梁山倒映湖面,诸峰耸峙,气象壮阔雍容。

长风澹澹,天地清明。耳畔忽闻惊雷隐隐,原来是梁山寨号令台战鼓声声,震彻云天,撼人心魄!

登斯梁山,但见一关寨楼高筑,炮台雄踞。二关卡谷而立,壁垒森严,易守难攻。两侧悬崖峭壁,一条盘砣石级逼仄而上。当年由步军首领鲁智深与武松把守关隘,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右首摩崖石刻群,名家风流,春秋笔墨,蔚为大观。一百零八级台阶,端的步步惊心。至级上,迎面一幅林冲逼上梁山浮雕屏风,上书“浩然雄风”四字,爽气磊落,苍劲古朴。崖前纵目驰望,野陌田畴,山莽屏列,半边小城尽收眼底。天风浩荡,清气入怀,汗意顿消。

断金亭临绝谷于崖,檐角翼张,远远看去宛若鲲鹏展翅,欲振欲飞。亭中置石桌石凳,有民间艺人说唱《山东快书》和《莲花落》,声腔并茂,唱念做打,评说往昔好汉故事。断金亭是《水浒传》中林冲火并王伦之地,“断金”乃取《易经》“二人同心,其利断金”之意。当年林冲雪夜上梁山,朱贵引林冲撑舟过滩,乍见山间绿树掩映,落落石亭,即断金亭也。四面松荫叠翠,亭前深壑幽涧,置身亭榭,仰俯别有洞天,真是“江山秀气满亭台,豪杰一群来聚会”。

宋江马道,原是义军搬运粮草防卫进攻的要道。窄窄的石阶,一路逶迤,穿青龙山,狗头山,分军岭,直抵虎头峰宋江大寨。其间密林夹道,浓荫如翠,蝉声繁密。林中缓缓上行,听着身前身后马蹄声声,一时竟有穿越时空之感。

虎头峰,雪山峰和郝山峰三峰交汇处,就是号令台。台分三层,以栈桥接巨锣亭、大鼓亭、望台,设信号灯、标志旗、响箭等。令台居高临下,别具雄险,粗犷奔放。登台远眺,群峰环拱,南仰聚义厅、靖忠庙鳞次参差,巍巍叠叠;北俯断金亭曲折回环,翼然欲飞;东北望左军寨沙场点兵,刀光剑影;东瞰莲台寺山岚浮覆,禅境幽幽。昔年义军踞于台上,发布号令,通报敌情,确有令旗一招千军竞发之势。

号令台以东,雪山虎头峰像两条伸出的手臂,将山坞环抱,所谓“乱山星列一山开,满目青嶂周绕徊”。坞中杏花村自古有“杏林飞霞”之美誉,春来杏花烂漫似锦,溢香十里。更有莲台与法兴寺,庙宇毗连,香客云集,烟火缭绕不绝。堪比世外仙境,风光殊胜。

“无风三尺浪,有风刮掉头”,说的是李逵镇守的黑风口。黑风口峡谷幽深,陡崖峭壁。黑风亭临崖而筑,山风凛凛仿佛山排巨浪,虎啸龙吟。亭旁有李逵手执板斧,目眦欲裂,真个“怒发浑如铁刷,狰狞好似狻猊”!施耐庵有诗赞曰:梁山泊里无奸佞,忠义堂前有诤臣,留得李逵双斧在,世间正气尚能伸。

黑风亭节目演艺为扬琴、坠子书和山东大鼓。两位民间艺人五十多岁,男的一袭长衫,清矍有儒气,扬琴弹得珠落玉盘,风扫林壑。那大姐蚕眉大眼,宽颐阔口,身材发了福,身着暗花丝绒长褛,脚踩蹬裤,满身江湖气。唱得是《为母杀四虎》,步法身段,唱念动作,一招一式都活灵活现,长吼一声如裂帛,短喝半句似滚雷,震得鸟雀乱飞,响云都得停一停。

过扭头门入宋江寨,山势渐陡,石阶磊磊,每一级都被磨得光溜溜。沿阶而上,移步换景,从宋江寨到宋江井,从虚皇坛到石碣亭,从天书阁到靖忠庙,从疏财台到雁台,但见四围众峰拱峙,云雾帡幪,苍松翠柏,林烟深蔚,美不胜收。

聚义厅前,一面“替天行道”杏黄旗,在空中猎猎翻卷。聚义厅是义军平日商榷军情,处理事务,排列座次和欢宴庆典之处。天罡三十六,地煞七十二,昔日梁山好汉寨立虎头啸聚水泊,除暴安良,扶危济贫,披坚执锐,转掠十郡,何等壮怀激烈!聚义厅中摆酒设筵,论称分金银,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又是何等磊落快意!

聚义厅除了英雄聚义节目,还有燕青拳,林冲枪,武松刀等武术表演。你看那熙攘攘人群中,浪子燕青一个鹞子翻身,闪转腾挪,窜蹦跳跃,拳势威如虎豹,灵如猿纵猫行,轻如行云流水,令人击节,观者无不喝彩!

好二郎,提一把雪花镔铁戒刀上场,动静好比“撼天狮子下云端,摇地貔貅临座上”。寒光闪处,铿锵有声。刀影搅动,仿若窜天青龙,天花乱坠,恰似飞雪卷地。只听耳畔呜呜风生,身形隐现,烟云四起漫长空!

斜刺里一闪,豹子头林冲使一杆寒星冷月枪亮相,游若蟠螭出洞,疾似龙跃波津,猛似雄狮吞羊,势如霹雳,勇若奔雷。朝天横槊直戳九霄云汉,钻地长枪刺透九曲黄河,不愧八百万禁军教头,气势堪吞山河,真英雄也!

出聚义厅,沿阶直上,就是靖忠庙。庙宇位于虎头峰至高处,“靖忠庙”是徽宗敕赐匾额,御笔亲书,因感涕宋江及将士,以拨库银筑祠。庙宇雄伟恢弘,殿内妆塑宋江等诸多将佐神像,肃穆庄严。院中植松柏、桧、槐,古木参天,荫蔽天日。殿前赫然一杆“义薄云天”大旗直插云霄。置身其中,顿觉一股英雄气,在时空中驰骋纵横。

出殿堂,步槛外,风树从容,晴光万里。站在高山之巅,临渊面水,凭栏极目。见天地悠悠,水泊澜澜。上下天光,一碧万顷。从蓼儿洼到大梁山,平湖之上数峰青,一派明净融和意境。

一部《水浒传》卷轶浩瀚,名动天下,四海游客趋之若鹜,纷至沓来。正是:高山仰止,万壑松风瞻云天;壁立千仞,千秋英雄横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