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年礼的文章 / 年礼的散文

2020/03/09好的文章

年礼伤不起

文/余平

今年春节是我和老婆结婚后要过的第一个新年。腊月十八我跟随老婆乘坐火车去探亲,第一次看望岳父大人,年礼一定要选好。岳父既不吸烟又不喝酒,对饮食和穿着也没什么讲究,平时也就是喜欢打打牌,买一件让他称心如意的年礼还真不容易。老婆对我说:“给咱爸买年礼第一要不花哨,以实用为主,第二是尽量不要与别人送的年礼雷同。”按照这两个原则,我思来想去决定为岳父买一个灭火器当年礼,之所以选这个礼物是因为岳父家住在老旧社区的平房里,房屋年久失修、电线老化,发生火灾的几率比较大,岳父有了灭火器万一家里失火了可以应急。另外送灭火器还颇有创意,红红火火的灭火器透着新年的喜庆,不可能与别人的礼物雷同。老婆觉得我这个年礼很有创意,也就欣然同意了。

我们在路上花了一天半时间才到岳父家,我在当地买了个灭火器,然后拉着老婆兴冲冲地去看望岳父,岳父看了这件礼物有些惊讶,我赶紧向岳父讲明灭火器可以保护岳父一家免受火灾的侵扰,岳父于是把灭火器收了下来。岳父家面积很小,我和老婆没地方住,只好住在岳父家附近的酒店里。

过了几天岳母来酒店看我和老婆,她一见到我就说:“你爸这几天打牌一场都没有赢,他天天抱怨你给他送个灭火器,把他在牌场上的火气都浇灭了。”我听了这话忍不住说:“爸的牌没打好怎么能责怪别人呢?”“你送了灭火器后你爸不过是对你发发牢骚,比起你小舅子来,你算是幸运的。”岳母说。“小舅子怎么惹爸不高兴了?”我好奇地问道。“他看我们这些年烧火做饭一直用煤球不方便,昨天给你爸送了一个煤气坛子,你爸说快过年了有人来送‘霉气’他心里添堵,一气之下把你那个不懂事的小舅子打了出去。”岳母无奈地说。

哎!我这个迷信的岳父。

一份别致的年礼

礼字的内涵,首先或曰主要应该是形而上的。比如社会生活中,基于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形成的仪式规范;对他人表示尊敬的态度和动作;符合社会整体利益的行为准则等等。当然,礼字的内涵,也可以包括形而下的部分,像被人们称作礼物、亦即那种表示庆贺、友好或敬意的馈赠物品,便是如此。

逢年过节,亲朋好友之间相互走动,能不能把物质部分荡涤净尽,也就是不再馈赠礼品,使之成为一种百分之百的精神交流呢?我想,多数人恐怕会大摇其头吧!台湾人说的好:“总不能提着两串‘香蕉’就去看望朋友吧!”这里所说的“香蕉”,是在比喻空着的双手,形象而有趣。不过,台湾人把走亲访友时携带的礼品,称之为“伴手礼”。一般情况下,随手提着的礼品,不会价值不菲,但这并不妨碍其中真情满满,此之谓“礼轻情意重”是也。

我从来不忌讳在年节之时向应该表达敬意的人送出礼品,也乐意接受这样的礼品。对一介古稀老人来说,礼品的物质意义,的确已经无足轻重了,但其中包含的深情厚谊,却足以滋润被称作“衰年”的老者的生命。比如,近两年的农历除夕,都有一份内容相同的年礼送到寒舍:一瓶家酿的葡萄酒,一包地道的东北酸白菜。在追求奢华的中国当代社会,这样的年礼,好像是显得有点儿“寒酸”了,但在我心中激发的,却是长久难以平静的感动。

事情得从两年前说起。经朋友介绍,一位业余摄影爱好者找上门来,要求给我拍几张人像;他准备出一本陕西文化人的人像作品集。我答应了,去了他位于北郊的家,一座老式宿舍楼里不宽敞的两居室,局促的客厅,改造成他的摄影工作室。拍照很顺利。过了几天,他打来电话,说是专门给我放大了一张,要送过来。刚好那天我有事去北郊,于是顺便去取照片;拍的真不错!我高兴,他更高兴。只是这位新朋友好像收入不高,耗时费力就不说了,让人家花钱给我拍照、放大,不合适!但怎样给他一些补偿呢?一时想不出合适的途径。好在后来见到他的儿子,知道小伙子不久以后就要结婚,于是赶忙表示:“到时候别忘了请我喝喜酒啊!”父子俩连声答应:“一定一定。”

小伙子的婚礼是在秋天举行的。秋去冬来,羊年除夕那天,一份别致的年礼送了过来。我不曾有半点儿推辞,因为,对一颗真诚的心,对一种朴实的表达,谁也无法拒绝。年后,我专门打电话致谢,告诉他,他们家自己酿制的葡萄酒和自己腌制的酸白菜,让我们全家人都深受感动。

后来,这种感动理所当然地延续到了猴年春节。

如今,在现代化的大都市里,已经很难见到满天星斗的动人景象了。一天,忽然想到儿时见过的灿烂星海,又从天上的星海想到地下的人海。我想,我和刚刚认识两年的那位家住北郊的朋友,就像茫茫星海中的两颗星,有着完全不同的运行轨道。一个偶然的机遇,使得我们的人生轨道有了一次短暂交集。大多数情况,交集之后便是渐行渐远、彼此遗忘。但这一次好像有点儿例外。我被对方的朴实和真诚感动,而对方,好像也由于某种原因产生了感动。于是,尽管两个人的人生运行轨道依旧相距甚远,但却会不时向对方投去关切的目光,并恰如其分地表达祝福。

不要放弃任何向他人表达哪怕微小关爱的机会,不要小视来自他人的任何哪怕微小的善意。我们的生命,将会在这种关爱和善意的滋润下,变得更加美好!

年音

文/荷蕾心语

日久。年深。

我喜欢年。年这个字,相当接地气儿,有着民间的味道。“年”字最早的写法是一个人背负成熟的禾的形象,表示收成。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以“年”便被引申为岁名。

年岁是有声音的。日子它有脚啊,在温馨的夜色里缠绵,从清晨的美梦中醒来,日复一日,周而复始,穿越一场场花事,途经二十四节气,走过春夏秋冬。

年对是有声音的。大门就是一个花瓶,火红的春联就像两枝梅花,绽放于千门万户,总觉得那平平仄仄的字句像极了冬梅的样子,枝条稀疏,情意散落,每一朵绽放都是一个字符,每一个字符都是满满的祝福。

年画是有声音的。它在漫长的岁月里预言吉祥,慰藉心灵。从最早的桃符、苇索、金鸡、神虎,到神荼、郁垒,再到后来的关羽、赵云、尉迟恭、秦叔宝等武将和钟馗、天师、东方朔等神仙,其间有着一条鲜明的发展轨迹。东汉末年的《风俗通义·祭典》和蔡邕的《独断》有着准确的描绘。“年画”变成“年话”是在宋代。从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周密的《武林旧事》等典籍可以看出年画相当盛行,春节家家户户贴门神成为一种风尚,“年画”从最初的镇宅消灾演变成了迎福纳祥的“年话”。画与话,无需赘言,不动声色,即互通有无。

年集是有声音的。乡下的年集更是撩人。沿着约定俗成的大路,年货一字排开,青红相间的蔬菜,美人似的让人眼前一亮。临时搭建的水池里,鱼儿热闹地游来游去,新鲜上架的猪牛羊肉是不折不扣的绿色食品,远道而来的干果干菜琳琅满目,大红大绿的床上用品透着民俗骨子里的那份喜气,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服装让人眼花缭乱,这些年集上的主角戏惹得人们涌泉般光顾。林林总总的叫卖声不绝于耳,偶尔还有鞭炮声蓦然响起,整个集市充满了活力,给原本寂寞的村庄增添了一抹亮色。城市的年集多是固定地点、固定摊位、固定货品,一切井然有序,来自山南海北的特产码放得井井有条。年画、鞭炮、灯笼“三君子”给冬日的街道涂抹上中国红,喜庆气氛浓郁热烈。耳畔的笑声、问候声、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交织在一起,很真实,很生活。年集在丰衣足食的今天,更像一个句点,借着富饶的底蕴,将人们全年的辛劳果断地完结于岁月温热的烟火之中。

年戏是有声音的。欢天喜地过大年时,正是年戏的“黄金时代”。年戏多是从大年初一鸣锣开戏,一直唱到元宵佳节方才结束。年戏。灯展。烟花。这三元素将年喧哗得十分惊艳,明媚到让人对过年爱了又爱。戏曲的气质足以让沉闷的生活别有洞天。我想,这就是戏曲,温润绵柔,从遥远的地方来,嫁到你的心里去。其颜值高到要用惊艳来形容,那种触目惊心的美,摄人魂魄。是的,戏曲的灵魂需要用心聆听之。

年礼是有声音的。据记载,汉代就已经开始送年礼,类似我们现在贺年卡的那种。祝福的话尽在上面,声声入耳。宋代以后,年礼渐渐物质化,代言茶禅一味的茶文化粉墨登场。到了清代,我国的年礼文化逐渐形成。从古至今,它的声音内敛温和,透着牵念、祝福、美好。

与年有关的那些事让孩子们高兴得一塌糊涂,包括一场漫天飞舞的雪事,他们的笑声清脆而准确,我多想和他们一样,复杂世界里,拥有一份单纯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