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铁路的文章 / 铁路的散文

2020/03/09好的文章

怀念父亲

文/碧牡丹

今天是父亲逝世九周年的日子,往事在目,悲从心来……

父亲是铁路的修路人,由于家里穷,十几岁就出来在铁路上班一直到他退休。他参加过汨罗江铁路大桥的建设,参加过宝兰铁路、兰新铁路、成昆铁路、湘黔铁路、枝柳铁路等铁路的修建,并援外到柬埔寨修过铁路,为国家的铁路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当人们坐在舒服的车厢奔向目的地时,一般不会体验到修铁路时那种艰难。我们作为子女就知道其中的甜酸苦辣。当时那个年代,修铁路的技术条件和装备没有现在这样发达,铁路一般都是修在山岭、戈壁或偏远的地方,生活条件极其艰苦,地质条件恶劣,而且他们的待遇也不是很高,父辈这代人他们热爱祖国,勤奋工作,恪守着为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的信念,流血流汗,甚至贡献生命而无怨无悔。

父亲读书不多,但是他的记忆力非凡,解放后通过铁道部党校的学习和他工作经验的积累,走上了领导岗位,在铺轨架桥方面可谓是专家。他一生正直,做人清白,在我的记忆里他很少在家,日夜都在工地上忙。他获得过很多荣誉,是全国劳动模范,铁道部劳动模范等等,在人民大会堂受过嘉奖,他的很多荣誉奖章都在家里保存着,这是他一生的骄傲。父亲这些品质对我们影响很大,以至于我们姐妹在自己以后的工作岗位上,能恪敬职守,兢兢业业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是父亲留给我们最好的精神财富。

父亲退休后,几个女儿对他非常的孝顺,他一直过着颐养天年的生活。

二十世纪中期,父亲刚满85岁,由于老年缺钙,站起来时不稳,跌落在地,造成大腿骨的断裂,从那天开始 长期卧床了,害怕对他照顾不周我们没有请人,从此二十四小时没有离开过他,他屎尿在床上,每一个小时都要给他翻身,擦身,还要保证他的营养,从他卧床开始,我们基本就没有看过电视 ,没有和外界打过交道,长期卧床的人肺部容易感染,一年多的时间我们抬上抬下几进几出医院,由于卧床的不舒服和腿痛使他晚上闹得很厉害,我们睡不好觉是经常的事情,每天眼睁睁的看着他所受的折磨,心里异常的难过,我们想用我们的孝心来延长他的生命,但是无能为力,一年三个月后,他走了,脸上看不到任何痛苦的表情,他带着女儿对他的孝心和他对女儿的眷恋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写到这里我再一次落泪了……

我想父亲应该没有遗憾了。

一碗丝瓜汤

文/树英

她和他是在铁路工地上认识的,她去看自己的父亲,他是她父亲的徒弟。她年轻俊美,他敦实憨厚,偏偏她喜欢憨厚,他喜欢俊美。两个人没费什么事就走到了一起,很像人们说的那种“天赐良缘”。

有那么两年的时间,他和她“男主外,女主内”,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后来,她心疼他整日工地上作业的辛劳,让他报考了铁路学院,他很争气考上了。从此,小两口的生活担子全压在她一个人身上了,辛苦可想而知,但是她觉得脸上有光,苦点就苦点呗。

最苦的时候,她和他的饭桌上除了两个馒头,只有一碗寡淡的丝瓜汤,她说“你喝”,他说“你喝”,谦让来谦让去,大半碗的丝瓜汤,还是归他喝了。他每次喝完跟她说一句“好喝”,她从不化妆的脸上便有幸福的光芒荡漾开来。彼时,他是她心底里最大的幸福,谁都看得出来,谁都相信他和她会幸福的。

她苦苦撑了3年,他如期毕业了,她想苦尽甘来了,因为她丈夫是一个很进取的男人,先是做了铁路工程的技术员,接着做工程师、矿长。后来,他很快做了铁路工程局的局长,应酬多了,身边的女人也多了,开始回到家里怎么看她都觉得不顺眼,女人是敏感的,她觉察到了,但是她是一个不善于言表的女人。终于有一天,他看上了另外一个女人,回家跟她说,咱们离婚吧,你看你有什么条件。她愣了一下,眼泪涌上了眼眶,但她强忍着没让它落下来,因为她知道有一些事要发生拦是拦不住的,她对他点了一下头说,我同意离婚,但是在离婚之前我想再给你做一碗丝瓜汤。他没反对,所以丝瓜汤很快被她做好端了上来,像从前一样她和他在饭桌前对坐着,她说“喝吧”,他拿起勺子喝了第一口丝瓜汤,很寡淡的感觉,他莫名其妙地就想起了从前他们相依为命的那些日子;她说“多喝点”,他已经喝下半碗丝瓜汤了,很熟悉的感觉,就像他一直记得她耳后的痣在哪里;她说“快喝,凉了就不好喝了”。

他碗里的丝瓜汤只剩下一勺了,很难舍的感觉。他忽然觉得她就是自己的丝瓜,不比山珍海味,但是它缠绵味久、含多种维生素养人……他在喝下最后一勺丝瓜汤时,眼里流下了泪水。她知道,她留住了自己的男人。

青春与铁路同行

文/张竞艺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哎,带我们走进人间天堂……”,每当我听到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就不禁会想起我的家人们献身国家铁路建设的励志形象,也更加激发我将来投身铁路事业的热情。未来青春作伴,圆我铁路梦想。

1952年,我的爷爷大学毕业后毅然投入到建设大西北的行列中。那时,爷爷和许多技术人员都要面临设备简陋、气候恶劣等艰苦的工作环境。在野外,风餐露宿,流动作业是家常便饭,白天忙完“外野”,晚上回到帐篷还要忙“内业”。野外常常面临缺水,爷爷和队员门不能洗脸、洗脚,只能保障一天刷一次牙;在漫天飞雪的寒冬岁月里,他们睡在四处透风的单帐篷里。如此艰苦的环境没有吓退铁路建设者们,“正月十六出外野,腊月十五才归家”,这是老一辈铁路建设者们的真实写照。正是因为他们的奉献与牺牲,才顺利设计建成了包兰线等数十条钢铁大动脉,为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打通了空间的阻隔。

2000年,我爸爸作为一院人参与了青藏铁路的勘测任务。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铁路,面临着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世界“三大难题”的严峻考验。那时的我刚刚2岁,在我的记忆中好久好久才能见到爸爸。爸爸曾说过:能参与青藏铁路建设,是一次心灵的净化,是一次灵魂的升华,也正因为青藏铁路的艰辛,才抒写了人生的壮美。爸爸努力工作不怕吃苦的精神,曾被《中国青年报》报道。现在爸爸常和我谈起,那段艰苦的日子,而我深深知道这一段经历,在爸爸的一生中是宝贵而又无法忘却的。爸爸和队友们曾一同挺过大雪冰雹,走过泥泞草地,克服极度疲劳,终于找到了铁路翻越唐古拉山的最佳方案,为国家节约了数亿元的资金。

2005年,我的姐姐又踏上了铁一院的财务工作岗位。中国铁路建设得到了迅猛发展,爸爸、姐姐时刻不忘肩上的责任与担当,秉承一院铁路尖兵精神,在岗位上挥汗如雨,在专业上挥斥方遒。作为为一名当代高中生,作为铁路人的后代,我崇尚投身大漠戈壁的奉献精神,一家三代人的铁路情结是我挥之不去的梦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铁路梦的召唤下,在铁路人的影响下,青春的我,信心满怀,为了我的铁路梦,努力学习。

青春与铁路同行,人生与祖国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