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短文 > 好文章 > 正文

生活感悟散文

2022/12/09好文章

生活感悟散文(精选12篇)

美丽的“金钱树”

文/晨曦

“你办公室的这几盆花养得真好,尤其是这盆金钱树特别养眼。”前几日同事夸赞我会养花,我笑了笑说:“我很喜欢养花草,平时看着它们盛开的样子,心情愉悦。”

同事走后,我近距离仔细观察我的“金钱树”。大大小小一共12株,挺拔、苍劲、有力,每一株的叶子都是两侧而生,我细数了下,两侧的叶子数目居然都是对称的,最高的一株约有50公分,有16片叶子,最矮小的那株2片叶子,没有一片叶子是孤独的,它们成双成对,相互依偎着,相互扶持着。最吸引我的是那新发出的三株,嫩绿嫩绿,油亮油亮的。这几株比其他老的株叶抢眼很多,我忍不住用手轻轻抚摸一下她的叶子,是厚厚的、滑滑的、一尘不染,叶子上的脉络清晰可见,娇艳欲滴,忍不住想亲上一口。

我望着它们,情不自禁地笑了,想起了这盆金钱树的前身。两三年前同事将用水培植了根部、发了芽的两株金钱树给我,栽到盆里之后,我没有刻意去关注过它们,就定期每周浇浇水,扫一眼盆底是否浇透渗水了,别无他求,只求存活,给办公室增添点绿色就好。这么几年过去了,它已经发展到了12株,它的生命力如此旺盛,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正像生活中的好多事情,我们越是念念不忘,日日牵挂,往往结果却不如人意;倒不如放松心态,管他三七二十一,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向往着最好的结果,最后的成败得失已经不重要了,有了尽职尽责的过程,无愧于心,已经足矣。

今天为何如此有雅兴来欣赏植物?要不是同事提起,恐怕连它的名字我都要忘记了。我有多久没有这么专注地盯着一件物品驻足欣赏了?以前我养殖了那么多品种的花木,精心打理下,才个个饱眼福,现在为什么对她们漠不关心了呢?是紧张的工作生活所致?亦或是心态老去?对养花没有了兴致?想到这里,有些黯然神伤,我把自己的生活过得太紧巴,每天只顾着来去匆匆,这样的生活未免太没意思了,应该给自己留有享受生活情趣的时间,比如和朋友看看电影,去个有情调的茶社品品茶,逛逛街,吃吃饭等等,感受下轻松的生活。

我看着它周边长了岁数的几株深绿色的叶子上面积了灰尘,颜色不够鲜亮,纹路也不清晰。我拿起打湿的干净抹布,把它们擦拭了一遍,虽然不能阻止容颜的老去,但是擦去灰尘依然靓丽。步入中年的我,生活中的琐事犹如灰尘,要常擦拭,勤保养焕发光彩,我暗自想。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美,年龄的增长就是我阅历的积累、个性的沉淀和成熟的表现。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不管过去付出多少艰辛、留有多少遗憾,已无法弥补,现在唯有珍惜当下、把握幸福,快乐生活工作着,像金钱树一样迎风招展,翠绿挺拔。

“如果不能改变风的方向,就要想办法调整风帆;如果不能改变事情的结果,就需要改变自己的心态。”这句话多么富有哲理。

感谢我的“金钱树”,让我懂得了最美的风景不一定就在远方,要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多去欣赏身边的人和物,尽心工作,拥抱幸福。

我会多多呵护你——我的“金钱树”,见证你每一步的成长。

乡村寂寥

文/魏兴云

汽车下了宽阔的公路,左转走上通向老家村庄狭窄的水泥路,一头老黄牛在路上悠闲地漫步,我按了两声喇叭,它还是没有反应,这时有位老人从路边的稻渠里爬上来,拿着树枝把牛赶向路边。他头发乱糟糟的,衣服也脏兮兮,满嘴胡子,如果不是仔细看,我几乎认不出他是我的远房叔叔。

记得我小时候,他在庄上有屋,又在麦场上搭了一个小屋,旁边就是牛棚。少时顽劣,我们经常去他的牛屋耍闹,搅得人和牛都不安宁,他也不烦不怒。头几年,我回家没见过他,听说他在婶子走后进城投奔儿子去了,怎么又回来放牛?我赶紧下车跟他递烟打招呼,他见是我,脸上明显一怔,说:“你还认得你这脏二叔?”我找了个干净地方蹲下来跟他拉呱。他说城里不是人呆的地方,住在楼上跟“坐牢”一样不自由,一个孤老头子儿子媳妇都嫌脏,干脆,不如回到老家,白天放牛种菜,晚上不看电视的话还能跟牛说话呢。

再向前就是我成长的村庄,我停下车,第一次从背后端详这个地方。酷热的夏季,杨树覆盖着,为乡村增添了一抹亮色,但道路两侧芳草萋萋,许多红白相间的塑料袋子散落在田间地头,许多房屋因为没人居住,梁也塌了,砖瓦散落一地,断壁残垣,真是有些触目惊心。

在我们这个小庄上,至少有一大半的人都搬走了,去了镇上、县城乃至更大更远的地方,白天在庄上几乎见不到年轻人,母亲辛苦养的几只公鸡,在春节前硬是被几个蟊贼当着母亲的面给抓走了,母亲只能束手无策。以前,父亲和母亲不怎么看日历,现在倒经常关心节日放假的时候,因为只有放假才能见到孙辈们。热闹几天过后,孩子们回了城,院子里恢复了寂静。

对于他们随我们生活,我们不是没有商议过。对于一个在乡下生活超过七十年的老人来说,对城市的态度是爱恨交加,爱是因为孩子们去了城市有了更好的生活,给他们寂寞的晚年带来荣耀。恨则是对城市的天然抗拒,他们已经没有勇气和力气离开熟悉的乡村,在城市开始新的生活,只能在乡村留守,忍受着难以向子女言说的寂寞和孤独。

邻居二大爷是个烟鬼,年轻时走南闯北,平常就是个“话痨”,二大娘进城去帮忙带孙子,他留守在家,吃完早饭就去小商店打牌或者晒太阳。每到放假的时候,每个从村路上过来过去的人都给他掏烟抽,他也一连好几天没有买烟,见到谁跟谁胡侃,大伙说他“话痨”,他辩解说:“你们以为我想抽烟吗?我平常连一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啊。”

岁月路漫长,人生路难走

文/bozai1

立冬已有一个多星期了,不知不觉寒意渐浓。望着窗外漆黑一片,想写点什么,却又不知写点什么,只感秋风瑟瑟。

只是每逢心情欠佳之时,便信手而写,手写我心,随心而写,不用顾及其他,于文字中得到一份感悟。

一直相信时光能改变一个人的心境,于是便在时光中改变。越来越不喜欢人多的狂欢,而爱上了一个人的孤静;也不向往鲜衣怒马,而开始喜欢上简单。渴望的是生活的安稳,家人的健康。不用为了一个叫做梦想的东西,而随梦追逐。远离家人朋友,为的就是那份安稳,那个好的生活。每当听到电话那头的牵挂与思念时,最无所适从的就是有苦不能言。

一个人的我,在慢慢长大;一个人的我,在慢慢变得成熟;一个人的我,害怕寂寞,却也习惯了安静。

人生刹那芳华,什么都是过眼云烟,谁也争不过朝夕,赢不了岁月。生活,总会有苦乐;人生,总会有得失。行走在人生的路上,且行且珍惜;在生活的阡陌中,淡看雨,轻听风,别让自己背负的太多,才能走的更轻松。许多时候,人活着不单单是为了物质,更是心态。如果当物质上的满足,大于感情上的愉悦时,我们还能剩下什么?别让生活中的物质醉了自己,醉了自己的心。

每当倦了,不想再为生活而奔波时,好想进行一场说走就走的长远行走。抛开一切,独自背上行囊,漂泊他方,途遇陌生人,途看陌生景。体会人事风俗,驻足在心动的风景处,多好!!有时候追求的太多,心儿会累。然而生活却是一场索然无味的行走,愿与不愿,肯与不肯,你都得走。

行一程风雨,远一程距离。走在生活的风雨旅途中,别为难了自己。冷了,自己加衣;痛了,自己擦干眼泪;累了,给自己一个依靠。生活不简单,梦想不会轻易实现,不要被现实击垮,给自己一抹微笑,给自己一份坚强。在最荒凉的旅途中,走出繁华的风景来。

岁月漫长,人生路难走。人生总是经历了些许磨难,人才会得以成长;尝过了酸甜苦辣,人生才得以完整。怕什么路途遥遥,走一步有一步的风景,进一步有一步的欢喜,再苦再累,只要坚持往前走,属于你的风景终会出现。

生存的智慧

文/死亾栔約

最近生活出现了些烦心事,工作很忙导致心灵疲惫,索性给自己放了一天假,一觉睡到自然醒,醒后简单的吃了点饭就放任自己游走在西安寒冷的冬天里。

不知不觉的走到了大兴善寺,宏伟的佛光远远的照射着我,走进寺庙后,心灵那个宁静,仿佛自己真的与世隔绝了。随处都可以看到前来祈福的信徒,我不是什么信徒,也不假思索的见佛就叩首,跟随着信徒的步伐游走了整个寺庙。这勾起了我对寺庙的诸多好奇事,恰巧碰到一个扫地僧,我就向他请教了有关寺庙里的些情况,他先是给我介绍了这个寺庙悠久的历史,最后耐心的告诉我:“施主,你活得有点累,不该问的不要问,不该你知道的你不要知道,事情知道太多头脑会累,导致烦心事就多。”

这才是真正的智者呀,他把扫地当做是在修行,当做锻炼身体,顿时我的羞愧感剧增,我不愧为“俗人”。豁然开朗,自己何尝不是呢,太过于贪心,渴望得到的太多,使出浑身解数努力的去奋斗,结果被摔的愈加的惨烈。我要放下心里沉重的包袱,不去计较,换种心态,何尝不会生活的更加的快乐与轻松。我要学会用一种感恩的心去看待这个世界。

人生不仅要学会承受,也要学会释怀。承受是一种忍耐,一种担当,一种宽容;而释怀则是一种心态,一种态度。承受需要坚强的意志,高度的责任感和宽广的胸怀;释怀却需要淡然的心态和勇于放下的态度。内心的强大使我们学会了承受,内心的空灵使我们懂得了释怀。承受使我们强大,释怀使我们无敌。

常常有朋友抱怨说没有时间,每天忙忙碌碌,做的却不是自己想做的事。老天最公平的事就是每个人一天都只有24小时,关键是我们如何合理的利用它,少做些无益的事情,明确自己生活的意义。生活是一个天枰,很多时候都需要平衡,把自己想做的和不得不做的事放在天枰两端,平衡好了就无遗憾,即使人生无常。

赏析别人是一种境界;善待别人是一种胸怀;关心别人是一种品质;理会别人是一种涵养!欺骗我的人增长了我的见识;绊倒我的人强化了我的能力;中伤我的人砥砺了我的人格;藐视我的人觉醒了我的自尊;斥责我的人助长了我的智慧; 遗弃我的人教导了我的独立;伤害我的人磨练了我的心志。

世间事,凡有一得必有一失,凡有一失必有一得。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得到和失去的过程。得到时,不要得意忘形、张狂失态;失去时,也不要悲观沮丧、锱铢必较。得失之间,要细细品味和权衡。拥有的,要珍惜知足;得不到的,切勿不择手段、一味奢求;已经失去的,不要耿耿于怀,老是放不下。

胸口摸得着的尺寸叫胸围,胸口摸不到的尺寸叫胸襟。眼睛看得到的地方叫视线,眼睛看不到的地方叫视野。嘴里说得出来的话叫内容,嘴里说不出来的话叫内涵。脸上看得出来的表情叫气色,脸上看不出来的表情叫气魄。

回首成长的历程,充满了各种风景。我扪心自问,自己想要什么,自己想得到什么,自己不过是个凡人,要做的最关切的就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扮演好自己在生活中诸多角色,工作中不去计较职位的高低,不要在乎朋友同事的评论与评价,不去计较得与失。

成长中充满着无比璀璨的智慧,永远不要相信亲人以外的任何人给你的任何承诺,永远记住做好自己才是最重要,为了心中的那份坚定与理想去奋斗去拼搏,也不要为了证明什么而去做什么……

庸人自忧,我们不要做庸人,我们要学会做一个让生活为我们服务的载体,而不是做一个为生活服务的附体……不抱怨,不计较,感恩的对待你的朋友和你的敌人。

母亲的年

文/李拴伍

腊月二十三,小年一过,母亲便打电话说:“我把你们的房子打扫了几次,你爸把炕都烧热了,房子暖和得很。”在母亲的提醒中,年越来越近,年味也越来越浓了。

母亲是家的主心骨。前几年,生活艰难,母亲精打细算过年。这几年,母亲要把年过成幸福欢乐祥和之年。

从腊月二十七起,厨房便是母亲工作的主阵地。虽已年迈,但手艺不减,动作麻利,面米菜在母亲的手里,变成了氲氤纯香的家乡味。先蒸馒头三锅,自家的麦子和酵子,香甜;随后做粉蒸肉、蒸米、酱肉,炸红薯丸子等。三十晚,把儿子儿媳整在一起,包一顿清香味悠的核桃萝卜饺子。整个正月,在风箱的“吧嗒”声中,母亲坚守厨房。特别是正月初三,母亲招待女婿,要忙活一整天,看着“盘杯狼籍”的餐桌,看着七八个里孙外孙的吃相,母亲笑开了花。

母亲是个香火客——初一、十五,都要敬神祈求保估。三十晚上,母亲让父亲拉亮全院的灯,点上香,祭天祭地祭灶神祭祖。大年初一下午,母亲照例要去附近的三官庙,放一串鞭炮,行五元布施;遇上修缮,行十元;逢赶庙会唱大戏,行二十元,还要看着写上儿子的名子。母亲相信神灵的力量和魄力,在母亲的心里,那个看不见摸不着的神灵,一直保估着我们一大家的生活与幸福。

拜年看望更是母亲年中的牵挂。四叔常年有病,日子过得紧,必须送点年货;二伯去世早,两个儿子都过了四十岁,还没成家,经济头脑差,日子越过越穷,全村数上的贫困户,平时干农活能穿的衣服,过节时米面肉等送一点;村上的拐子娃,小时候得了小儿麻痹病,走路不便,一人生活,可怜。前几年,帮父亲铡草照看过家,一定要去看。母亲农业社时结识的几个朋友,都过了七十岁,也要备一些礼……就这样,母亲心里念着比我们生活更困难的家人,感恩着帮助过我们的乡邻,新年里,必须送他们一份祝福。

过年,对母亲来说,不是吃穿享受,不是排场浪费。她是要把普通人家的年,过成祥和快乐,过成真切的祝福。年味,在母亲的打理下,越过越浓越香。过年,瘦了母亲,却让孩子们脸上添了光彩。

春天的印象

文/杨维礼

春天来了吗?有时候,我真怀疑我的眼睛,不是吗?这冬天的雪刚刚才化了去,在不经意间就有了树木的绿色,然而这绿色来得是如此之快而离去也是如此之快呢——刚刚发现绿色,这绿色已成了初夏的标志……

我在这江淮分水岭的地方生长,可我很少感受到春天的到来。于是,我时常怀念过去不曾长大时的光阴,田野、水塘、空中飞过的小鸟……这种印象,一直扎根在我的心里,在日常的生活中折磨着我,使我成为人们认为的多愁善感、回思过去的所谓城市“小资”。其实,我并不认同别人对我的这种“评估”。我只是时常想念过去的美好时光罢了。这,为什么不可以呢?

春天的印象又是怎样的呢?现如今,我是真的难以在年复一年的岁月中感知一二了。不仅仅是我,我的孩子也难以了解城外的“小桥流水”以及其他美好的事物。或许,在现在的生活中,不单纯是少了少年时的无忧无虑,多了生活的艰辛,我只是感觉生活有时没有了过去的快乐。也或许,我太过于胡思乱想,把美好看得太浅,以至于让一些假象迷惑了纯洁的心境。这不会是一种悲哀吧?

前些天,一直在读戴尔·卡耐基所着的《人性的弱点》,其中读到“生活在今天的密封舱里”一章,我特别突出地感受到人性的这一弱点——“自我封闭”,所以在现实中没有了方向,错失了许多美好的东西,更有甚者走错了人生的道路。我想,人生在世,应该沿着美好的航向前进,比如在春天,最好寻找一点春天可以留存的印象在心里,哪怕只有一丁点儿。相信,哪怕只有一丁点儿,也能净化一颗在凡世间浮躁的心灵……

花甲马年乐趣多

文/彭桂生

随着岁月无情流逝,我们一些正步入花甲的今朋故友迎来了本命年,在不知不觉中徒添些许皱纹和白发。我们在彼此的相聚中,互相寒喧打趣:“老伙计,过得么样?还快乐吧?”作为赋闲在家即将退休的这个群体而言,则各有各的快乐取向和活法。有的逍遥自在一身轻;有的抹牌摸奖度光阴;有的怀才不遇满懑怨;还有的数钱数得手抽筋。而我呢?却是陪伴孙子胜蜜甜。是孙子为我注入了激情和活力,让我充分享受到含饴弄孙、三代同堂的晚年悠闲生活。

我出生在不平凡的1954年。生不逢时,那一年浩瀚长江如脱缰野马,肆无忌惮泛滥成灾,殃及到包括我家在内的长江沿岸广大民众。被迫无奈,身怀六甲的母亲,牵儿带女重回江西老家生下了我。我们一家有兄弟姊妹六个,家大口阔,经济窘迫,生活异常困难。

我18岁就响应政府号召下放渔场参加工作,开始独立生活,直至成家立业。结婚生子后,就主动领取了独生子女证。我和妻子都属马,都是双职工,那时,既要为事业打拼,又要抚育孩子,其艰辛程度可想而知。为了前途和使命又不得不选择以事业为重,颇感工作压力甚大,作为男主人对家庭也就少了一份温情、耐心和关照。更无暇顾及孩子,对他呵护不足,严苛有余,缺少那份细腻的柔情父爱,至今想起来仍感到深深愧疚。

待年过半百后,生活基本成形就位,工作上也逐渐减负淡出,自然而然开始考虑儿子的婚姻大事。就像天下所有凡夫俗子那样,渴望娶媳抱孙,享受天伦之乐。这个心愿在2006年农历12月12日终于得以实现。那一天,阳光格外明媚,冬暖如春,在亲人翘首以盼中,孙子在县人民医院呱呱落地,一声清脆啼哭久久回荡在我们心中。抱着襁褓中的孙子,看着他那粉嘟嘟的小脸蛋,亮晶晶的大眼睛,一种疼爱之情油然而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隔代疼吧!我为孙子取名叫博文,意为博学多识,文才出众,寄托着祖辈的殷切希望。

孙子博文这位新成员的到来,让我们全家沉浸在一片喜悦、祥和、幸福的气氛之中。孙子三岁时我也到年卸任,退居二线告老还乡,再无工作上的劳累和羁绊,一身轻松地与家人朝夕相处,陪伴孙子(戏称“三陪”)乐度晚年,也正好弥补昔日对家庭的亏歉。

说起这“三陪”,蛮有乐趣的——

一陪孙子玩游戏。孙子从牙牙学语,踉跄学步到进幼儿园、上小学,都和我们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同吃一锅饭,共睡一张床。家里辟有他的玩具角、游戏场和学习室。与他逗闹嬉戏是我每天的必修课和最开心的事。我陪伴他在西门渊公园玩遍了所有的游乐项目;在玉沙广场他学会了骑车和溜旱冰;在贺龙广场游泳池他学会了潜泳;在正兴跆拳道馆他学会了打跆拳。

记得一个夜晚,与孙子在街边逗乐玩耍,那一刻,我仿佛又回到童年时代,得意忘形中不小心摔掉了一颗牙,还咬破了内腮帮。连夜到医院治疗,缝了几针,数天后才愈合。孙子当时轻柔地抚摸着我的脸腮说:“爷爷,不着急,会长出新牙来的。”如今这颗缺牙给我留下了一个永久的话题和纪念,见证了那无忧无虑的开心时刻。

二陪孙子看世界。过去因为忙工作,与家人出游的日子极少,孙子到来后成了我们出游的最佳搭档。我带他赴荆州逛古城、到武汉游览中山公园和动物园;带他远赴江西樟树市老家探亲,起初担心他会吵闹,谁知几天里的表现让我们刮目相看。在老家,孙子下车时摔了一跤,按当地人说法,这就是晚辈到此须下一个跪,表示认祖归宗。通过与亲人的相聚,他幼小的心灵里记下了爷爷的老家。那里有连绵起伏的群山、着名的盐矿药都、神秘的军用机场,还有众多的亲人吧……出外旅游让孙子的性格更加开朗,心灵更加纯朴。

三陪孙子学知识。孙子两岁半就进入了幼儿园,在其他儿童还认生哭闹时,他却马上融入了集体生活,对所学东西烂熟于心,过目不忘,回家后还即兴模仿演示。2011年,在孙子幼儿园开展的感恩节诗歌朗诵比赛中,我们爷孙俩自创了一首感恩诗,他即兴登台表演,获得了一等奖;2013年他背上书包进了小学,说话做事俨然一个小大人。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汇报校内趣闻,再就是做作业,自由活动,作息生活极有规律。

在家里我们爷孙俩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孙子还充当了我的小老师。去年我过生日,儿媳给我买了一部智能手机,其功能大多不会使用,许多难题还是孙子破解的。他对电视、电脑和数码相机等高科技产品一点就通,应用自如,令我这个老朽甘拜下风。

孙子是我们家的开心果、智慧星和助力器。我们都是工薪阶层,为党工作四十多年,两袖清风,家境一般,没有什么钱财留给子孙。但我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力所能及地为孙子精心制作了几大本童年像册和剪报资料,还有收藏的各类书报图卡等艺术品,权且留作他日后学习的参考和精神财富。

除了照顾孙子,我还坚持读书看报、集报收藏、吟诗作文、网络学习和参加社会活动。做到张弛有度,劳逸结合;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更好地充实和丰富自己赋闲后的精神文化生活。并且经常带孙子漫步街头,游走景区,学习娱乐,交流互动。每天下午喝点监利粮酒,与家人相聚谈心聊天,其情浓浓,其乐融融,我感到非常惬意和开心。

拥有如此充实、有意义的退休生活,此生足矣!

生活与梦想

文/寒星

我们沿着水泥路,向家走。身后,那颠簸磕绊、尘土飞扬的时光,历历在目。这条路,通向家乡,也通向城市;通向梦想,也通向内心。

一边生活,一边梦想。人生的路上,我们左顾右盼,欣欣向荣。

有生三十年,离家二十载。这些年,我一直走在回家的路上。家乡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一笑一颦……都像旋转的木马,奔走在脑海。时光里,树木会长出年轮,人会生出皱纹,家乡则荡漾着幸福的涟漪,迎送着日新月异的生活和梦想。

犹记得,当年村人总在灰头土脸地忙。刀耕火种,筚路蓝缕,土地和庄稼,是世代不变的主题。孩子跟在大人身后,捡拾着清贫的幸福。晚上,没有电视,村人借片月光,端着碗,坐在鞋底上,文绉绉地说书生和小姐、鬼仙的故事。我听得一惊一乍,蓬头垢面上满是书生意气。我问父母,是真的吗?他们笑而不答。在他们眼里,我就是那赶考的书生。

村庄的世界,黄绿在草木间,单调而清苦。露天电影是一扇窗,展现了另一个世界。只要放电影,哪怕是十里八里,也要呼朋引伴、挈妇将雏地赶过去。“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这样的画面和生活,正契合了村人的梦想,却像一个传说,遥不可及。每次看完电影,村人都一遍遍地感叹:人那才叫活!第二天醒来,家里地里忙活,一切如故,只是心里萌发了一颗不安分的种子。

村口的路,砂礓铺就,凸凹不平,磕磕绊绊。正因如此,很少有人知道它通向何方?有时,驶过一辆车,尘土飞扬,颠簸如行船。我们这些孩子,就丢下手里的活,欢呼雀跃地追赶。它来自城里,那个大银幕里的世界。没事时,村人喜欢坐在路边,说话,遥望路的尽头……现在我才明白,那种眼神叫望眼欲穿,他们等待的不是戈多,是梦想。

条条大路通罗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和“罗马”。这些年,我在外读书、工作。伙伴们也各奔东西,在不同的城市,打拼着同样的幸福。父母还守在家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经营着最传统的生活。一切都在变,只有幸福还是原来的模样。

端午回家,赶上麦收。在外打工的村人,循着节气,也纷纷回到家乡。机械在田间穿梭,村人举止悠闲,曾经的农忙恍若隔世。晚上,月光舔舐着夜的寂寞。家家都有了电视,里面的剧情更吻合这个时代。“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村人都生活在梦想里,而且不是客。

碰到堂哥。他说,县领导去广东找过他,想让他回家办厂,造福乡邻。漂泊久了,家乡政策又好,他想回来。我们沿着水泥路,向家走。身后,那颠簸磕绊、尘土飞扬的时光,历历在目。这条路,通向家乡,也通向城市;通向梦想,也通向内心。

端午节,一家人聚在一起。二十年前,我们是孩子,现在都有了各自的孩子,父母也老了,但那曾经快乐的幸福,依然原汁原味。母亲和姐姐做饭,父亲和我聊天。“没想到能过上今天的生活!”父亲指着门口的水泥路说:“这条路是党修的,是小康之路!”

一边生活,一边梦想。曾经,这是传说里的幸福;现在,它是人生,还叫中国梦。

切肤之痛

文/明前茶

在北方辽阔的枣园里,见到枣园的主人如何为已经有了年岁的枣树“加枣”:在枣树的花蕾刚刚绽开时,用木锯将枣树主干离地约两尺的地方,细细锯掉一圈树皮。

主人解释为何要这样做:因为枣树是由树干中心的木质部向上输送水分和养分,一直输送到叶面上,经过光合作用,这些初级营养制造成有机养分,如氨基酸、葡萄糖、维生素等,再经过树干韧皮部位的管道,向下反馈到自己的根系,如此循环,促进枣树本身的发展壮大。年轻时,枣树生命力强,每一穗枣花都有力量结出累累果实,而当枣树进入高龄之后,开出的枣花虽然依旧繁密,老树的营养精力,却不再能供养这么多新结的枣子。“加枣”的办法,切断了树干一圈韧皮,就阻断了光合作用产生的营养反馈老树的根,这样,绝大多数营养都积蓄在枝头,枣子就变得格外甜蜜壮硕,每一颗甚至能结到土鸡蛋那么大!

这是枣树用骇人的坚韧,与自我牺牲换来的收获,在此之前,它要忍受橡胶树那样的“切肤之痛”。

这种“切肤之痛”,文学史上的不少大家都身历过。最典型的就是列夫·托尔斯泰,他在80岁时力图改变俄罗斯大地上的贫困、麻木与不平等,他要求将自己的属地、庄园与收成给最底层的人,包括给他的农奴们分享。在精力日衰的年纪,他否定自己的过去,认为自己过得“令人羞愧地奢华”,他不断消减自己的生活享乐,不再打猎,不再举办饮宴与聚会,他把自己的生活所需精简为一张窄床,一套如同孩童所用的小木桌与小木椅。他撤去了生活中所有靡丽的装饰,并走向泥泞的田野,与他的雇工和农奴们一起耕作。他犹如自己裁掉一圈树皮的枣树,刻苦地、近乎忏悔与自虐地活着,不再为自己的根系注入营养。

没有人能领会他在垂暮之年的反省,他的大部分朋友,他的子女,还有为他无怨无悔誊清书稿,光是《战争与和平》一书就手抄了6遍的索菲亚夫人也日益为他的变化烦恼,没有谁能理解他执意要完成的自我革命。他最终离家出走,在被大雪覆盖的小火车站里走完了自己的一生。遵照他的遗言,遗体安葬在亚斯纳亚·波利亚纳的森林中,坟上连墓碑和十字架也没有。他如一棵老树一样融于大地。

在他那个年代,有谁意识到,他在晚年拼尽全力要做到的,就是向自己的根系开战呢?这根系,生来就给了他富裕的生活,无聊的优越感,以及上流社会的酬酢,让他在觉醒之后无比痛苦;这根系,为他输送了智慧、体能与洞察力,却让他的某些理想成为没有结果的“谎花儿”。最后,他不得不切断对这根系的反馈,来赢取自己为数不多的时间,希望自己的理想都能结成丰硕的果实。他注定是一个孤独的灵魂。因为在他那个时代,有谁能意识到心灵的平静与满足,与广大的领地、富饶的庄园,以及泰山北斗一般的文学成就都无关呢?

白天不懂夜的黑

文/点一杯开心果

白天不懂夜的黑

一声闷雷,无疑给处在这闷热让人窒息的人们带来一丝凉意的希望。我洗完澡后回到我哥的宿舍,被感冒缠身的他这两天身体不舒服导致睡眠不好的他,裹着被子竟睡着了,好香!瞬时,鼻子一酸,一颗眼泪不自觉的流了下来……

哥哥独自一人在深圳打拼,为了生活,成了上班族中的一员,过起了白加黑的颠倒生活,刚开始进他的员工宿舍,好乱,好脏。四五个人共用一个卫生间,一个客厅,一个阳台,一个厨房,我哥说这是分配很好的了,他很不容易,自己一个人这么多年在离家很远的外地求学,工作。一人面对生活的困恼与工作的不如意与压力,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其实,在这茫茫人海之中,又有多少这样的上班族呢?

他们之中有年轻的,有中年的,还有年老的,为了生活,不得不过着“颠倒黑白”的日子,当我们在白天为自己生活,学习,工作而努力的时候,我们感受到的是微暖的阳光,看到的是蔚蓝的蓝天,而他们却只能见证的是月亮的阴晴圆缺,过着猫头鹰的生活,适合夜间作战,白天则宅在自己的那一方圆,过起了蜗居的生活。这些人们也许已经习惯或已经安于这种生活。难道他们愿意吗?难道他们不怕夜的黑?难道……这就是生活,这就是人生的必修课,不一定每个人都会经历,但是每个人都有身临其境的体会。

生活像一本百科全书,慢慢阅读,你会知道生活的奥妙。

生活像一杯苦咖啡,慢慢品味,你会品出先苦后甜的道理。

生活像一迷宫,谁走出来就是最终的赢家。

其实我认为生活像一张白纸,需要我们自己填色加彩;生活是一场永无终点站的苦旅,虽然很苦,也能从沿途的风景找到乐趣与享受。生命不在于终止,而在于经历。

苦难可以净化人的心灵,会使人变得崇高,要善于利用身边的苦难与不如意,它们也是你人生的一笔财富。这次的深圳之旅,一个人,插上耳机,坐在公交车上,带你了解深圳。其实,深圳,也不过如此,一个城市有它特定的历史文化积淀,人文环境,独特的风俗文化,别样的韵味。当然也有拥挤的公交车与地铁,也有令人头疼的环境,空气污染问题,同样也有为了生活,白天晚上工作的人们,人类问题是城市的共性,不是吗?

还有一些人们,他们也是夜以继日的工作,城市的高楼大厦少不了他们高危险技术的工作,他们很平凡,很普通,默默地,为这个城市贡献着,没有了他们,就没有城市与农村的存在,没错,他们就是农民工,听哥哥说,深圳是个外来人口很多的城市,没有他们的存在,怎么能造就如今的大城市呢?

每个个体都在以不同的方式为城市,国家做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当自己停下脚步,回头望望自己所走过的路,你会发现这条路好漫长,好崎岖,而你,眼泪会与笑容一并呈现在你的脸上,而你的心情却是复杂的。

暖暖的路灯,闪烁的车灯,安知人间冷暖,白天怎知夜的黑啊!

作者:点一杯开心果

联系电话:13517470670

爸爸的“集邮生活”

文/左漪璐

我的爸爸是一个超级集邮迷,他特别喜欢集邮。爸爸在我这个年龄就开始集邮了,他在全国各地有100多个邮友。

爸爸每天的工作都是忙忙碌碌,下班回到家,爸爸都要忙里忙外地洗衣、做饭、收拾家务,还要经常检查辅导我的功课。

忙完这一切,爸爸才能安静地坐下来,仔细地欣赏他那些精美的邮票宝贝,他用镊子夹着邮票小心翼翼地翻来覆去。有时心情好的时候,爸爸还专门讲给我看,顺便“卖弄”一下他的集邮知识。他还经常写一些关于集邮的文章,发表在报纸上,或者发表在他自己的集邮博客上面。

爸爸经常从单位带回来不少信件,都是全国各地邮友们给他寄来的,上面贴满了五颜六色、琳琅满目的邮票。我每次问爸爸要,他都不肯给我,非要我用考试成绩来“换”。

晚上,爸爸有时间的话,就会趴在台灯下认认真真地给每一位邮友回信。爸爸还专门建立了一个登记本,上面详细记录了每位邮友的姓名、地址、邮政编码、手机号、QQ号码什么的。遇到邮友特别交代的事项,爸爸都要在备注中注明,竭尽全力帮助外地邮友。

每到周末,爸爸经常带我倒几趟公交车到市中心的钟楼邮局,或是到其他有重要意义的邮局去给外地邮友回寄封片。有的时候,遇到对方的地址不清楚、邮政编码忘写、或是字迹潦草,爸爸都要反复上网查阅对方的地址、邮编等资料,请教会书法的同事辨认笔迹,那股认真劲真让我感动。

因为集邮,爸爸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把节省下来的钱都用来集邮了。爸爸业余时间除了干家务就是研究邮票、查找资料、撰写文章,被妈妈夸赞为“模范老公”。我想,这一切都是集邮带来的好处。

为了宣传集邮,爸爸还专门开通了新浪网集邮博客:西安左鹏。每天晚上、周末都通过网络跟全国各地邮友们联系,让我和妈妈很羡慕。

如今,在爸爸的帮助下,我也成了小集邮迷,还在《中国集邮报》上发表了三篇集邮文章,认识了四川成都龙定先、广东佛山付骥、上海朱烨、广东梅州曾爱武等各位集邮界的爷爷、伯伯们,他们赠送给我好多邮品,给我了很大的鼓励。

爸爸还经常给我讲关于集邮的知识,让我懂得了比别人都多的知识,现在也有很多的人给我寄信。爸爸专门奖励给我一个盒子,用来保存我自己的“宝贝”。目前,我的盒子已经很重了,几乎就要满了。

朋友们,你们听了我的介绍,觉得我爸爸是不是个超级集邮迷呢?!

你的兴致还在吗

文/朱百平

和家人到公园游玩。公园里,樱花、牡丹、郁金香花开正艳,红的似火,粉的如霞,白的赛雪,着实让人爱恋。不禁心有所动,拿起手机,摄入镜头。回家后,发上朋友圈,没想到引发关注。有朋友留言赞我好有兴致,我很高兴,因为我将丢失的兴致找回来了。

兴致,兴趣是也。过去我从来不缺兴致。小时候随父母外出,充满好奇,看见啥问啥,直问得父母无言以对,甚至有些恼火起来才善罢甘休。参加工作后,我对这个世界的兴致有增无减。每次途经西安,我总是独自一人这家商店进,那家商店出。遇到书店,怎么也要在其间消磨一段时间。几年间,从解放路到东大街,再到南大街、北大街,我逛遍了大半个西安城。记得那年单位选送我到西安学习,我买了公交月票,每逢周日,就逐个景点地游,大小雁塔、兴庆宫公园、革命公园、莲湖公园等,逛了个遍。那年到浙江出差,结束后我也是独自一人游苏杭,看西湖山水,品苏州园林,那兴致怎一个“大”字了得。

不知何时,我发现自己把对这个世界的兴致丢了。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精神来,再好的风景,觉得看又怎样,不看又如何。几年不进一次商店,不看一场电影。平日里,除了上班,常常将自己锁在家里,懒得见朋友,懒得看电视、看书,甚至懒得睡觉,整天行尸走肉一般。亲,我的兴致哪儿去了?和身边的同事交流,发现如我心境的还有其他人。比如,在西安生活了几十年,却从未上过钟楼;家就在世博园附近,却眼看着手中的门票作废,也未曾入园观赏;不知终日都忙些什么,无非就是工作生活,柴米油盐,爱人孩子等。生活的激情都哪儿去了?或许是被生活打磨得所剩无几了吧。可是终日这样被动地生活,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再发展下去,抑郁了咋办?

不甘的我决心找回失落的兴致。和年轻人多交朋友,年轻人朝气蓬勃,与他们在一起会受到感染;和充满正能量的人多交往,心情会被他们积极的情绪调动,而对生活充满信心,发觉每天升起的都是不同的太阳;怀着一颗童心看世界,看什么都新鲜,看什么都好奇,把自己改造成一个老顽童;走进大自然,让山光水色洗去满心的灰尘。

如此一段时间以后,朋友相见,说我的气色好了,人也精神了。家人也说我的脾气变好了许多。我那丢失的兴致又慢慢地回来了。

你的兴致还在吗?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吧,努力活一回,活出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