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短文 > 好文章 > 正文

山水游记散文

2022/12/20好文章

山水游记散文(精选12篇)

桂林山水游

文/识丁

桂林山水游(散文)

今年3月26日早8时,我和爱人乘坐旅行社的旅游车从淮安出发,前往南京机场改乘11点起飞至桂林的航班,由于中间在武汉机场停留了半小时,下午一点半才到了桂林机场。

出游前,儿子说,桂林是亚热带气候,温度比淮安高得多,要我们多带些夏装,于是我带了短袖衫和短裤,妻子带了短袖衫和裙子。下了飞机我们才感觉到,由于倒春寒,此时桂林的天气并不比淮安热多少,看来这些夏装很难派上用场了,反倒成了累赘。

桂林的导游接了我们之后,知道民以食为天的道理,先带我们去进午餐。餐馆的名称忘记了,只记得饭菜并不合胃口。

午餐后游览象鼻山公园。象鼻山位于市内桃花江与漓江汇流处, 是桂林名山之一, 主要景点有水月洞、象眼岩、普贤塔、宏峰寺及寺内的太平天国革命遗址陈列馆等。附近还有隋唐开元寺仅存的舍利塔。水月洞紧靠江边, 江流贯穿其间, 如水中浮月,山石伸入水中又如象鼻饮水漓江, 景致极佳, 唐宋以来即为游览胜地。宋蓟北处士《和水月洞韵》诗云: “水底有明月, 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 月去水还流。”形象地描绘了这一奇特景致。

而后游览骆驼峰、华夏之光和克林顿演讲处。桂林市区内的景点离得很近,一处到另一处,不过五分钟车程。晚间是在某公园内的餐厅进的晚饭,口味略好些。

第二天,游览漓江。匆匆吃了早餐,旅游车载着大家前往漓江。导游在车上告诉我们,我们游览的是小漓江,即兴坪古镇到某村庄之一段,据说此村庄历史悠久,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往该处旅游,并与村民和孩子合影。

人说“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而我却觉得“漓江山水甲阳朔”。我们乘坐游船穿游在漓江之上,只见许多游船如同赶集一般争先恐后,真个是千帆竞渡,万船争流,说话声,机器声,击水声,一片喧嚣,扰乱了漓江的宁静和幽美。

乘坐悠悠小船游览于漓江之上,无疑是一种绝美的享受。当小船在群山缭绕的绿波中缓缓前行时,我们的心情就像一只“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小鸟一般惬意和欢欣。天旷云近,岸阔波平,大自然清新博大的怀抱使人尘虑尽涤,俗念顿消。立于船头极目眺望,漓江山水尽收眼底。我急不可耐地拿出相机,拍下了一张张幽美的漓江风景照。

坐下来休息时,心里又有些美中不足的感觉。漓江山水依然清秀无比,无可否认,只是此地近期干旱无雨,漓江的水浅了很多,更兼游船太多,污染了漓江的水,我怎么也没有小学课本里描写的“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游鱼。”的那种印象和感觉。

之后,我们去了银子岩。银子岩贯穿于十二座山峰,属层楼式结构,洞内钟乳石高达数十米,雄、奇、幽、美,象银子又似钻石,晶莹剔透、洁白无暇。含有石英石,方解石微粒的钟乳石在灯光照射下,折射出银子般的光芒,被誉为“世界溶洞奇观”。置身溶洞如置身琳宫,满目琳琅,宝光争辉。导游说,银子岩是桂林所有岩洞中最漂亮壮观的岩洞,洞内奇石遍布。于是我又拿出相机,摄下许多珍贵的照片。

晚餐在“月亮人家”。晚上去观看《印象·刘三姐》。这部鸿篇巨制,以山水圣地桂林山水实景作为舞台和观众席,以经典传说刘三姐故事为素材,由大导演张艺谋执导,国家一级编剧梅帅元任总策划、制作人,数易其稿,历时三年半制作而成。集漓江山水风情、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及中国精英艺术家创作之大成,是全世界第一部全新概念的‘山水实景演出’,集惟—性、艺术性、震撼性、民族性、视觉性于一身,是一次演出的革命,视觉的革命。方圆两公里的漓江水域,十二座背景山峰,广袤无际的天穹,构成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山水剧场。看演出的同时,也在看漓江人的生活。

第三天,游览西湖。西湖由丰湖、鳄湖、平湖、菱湖和南湖等组成,统称西湖。南北长6公里,东西宽4公里,面积约20多平方公里。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曾谪居惠州3年,留下小妾朝云墓、六如亭和他捐俸筑的苏堤、西新桥、东新桥等遗址。湖周有苏轼手迹与宋、明、清历代名人题咏的摩崖石刻。湖内洲渚交错相密,沿着竹岸杨堤,可风掩映着的点翠洲、泗洲塔和九曲桥等景物。湖边山景,倒映水中,烟云聚散,深具曲折变之妙。点翠洲在西湖的西山,上有玉塔,是湖上的最高建筑物,始建于唐代,是为纪念泗洲大圣僧伽而建。北宋时称之为大圣塔。塔系砖木结构,屡毁屡修。登临高塔可远望惠州全景,山川明丽,绿树成荫,五湖如镜。

游西湖,几年前还收门票,如今除了部分景点收取之外,大部分都不收门票了。

我和爱人从点翠洲走到着名的九曲桥,仰望泗洲塔。其间湖光山色,互为一天,远山如黛,天空湛蓝如洗;夕阳穿透云层斜照过来,湖面上呈现一派迷人的色彩。绮丽的景致给我们留下无数欢乐的瞬间。

高处的澄澈

文/苦茶

太行山是一棵巨树,自北而南,根系绵延不绝八百里。临城的山,便都是它旁逸斜出的枝桠。太行山脚的赵庄乡呢,算得太行浓荫里一方福地。它三十多个村庄,桐花,石栏,驾游,围场,拳峪,虎道,红鹤,岭西,槐树庄,青羊头……得太行荫庇,绿意喧哗,一派葱茏。可是,它们又那么安静。这有点像椟中美玉,走近了,打开了,你才能发现它内在氤氲的美。

霜降次日,趁红叶尚好,山荆诗社一行二十余人,赴赵庄乡桐花村采风。我们从县城往西,过丘陵,进山区,入深山区,看依次变脸的地势,各个神情不同。菅等往西,座座小山像小家妇人,不厌其烦地跟你饶舌,这山放过那山拦住。拦拦放放之间,我们悄然上升,到赵庄地面,已是高出了县城近500米。

车内我们转着身子四下看山,窗外四下的山不动声色地看你,相看两不厌的意思,悄悄有了点。而当你掸落风尘,像一棵树那样恋上山,你知道吗,此时,你必定已是身在山间。

不错,到桐花了。桐花,这名字一读,春日的曼妙惆怅就出来了。可走进村西的望龙道,探探幽,感觉会改变一点点。那道深深的沟壑,一直通往三峰山。这时节,一切已撇去幻象,回到了初始:草木回到简约,泉水回到凛冽,鸟鸣回到清脆,山重水复,简洁疏朗。悄悄地,你便回归了本真。曾经心底里,多深的遗憾,都会被秋山秋水抚平弥补,生命一律地简约起来。

两山对坐,中间让出一条道儿,这便是望龙道。对坐的两山性情大不一样,右边这座,峻拔泼俏,娇憨嚣张,是没心没肺的女子,气势汹汹压过来;左边这座,笑呵呵温厚往后躲,是一个不将聪明外露的男人。锋芒毕露不饶人的架势,他没,可他有力量。你看他那边的缓坡里,苍绿绯红,赭褐金黄。热烈也有,肃静也有;坚硬也有,柔美也有;起也有,伏也有;多情也有,决断也有,实在是一种成熟的男版人生。这一男一女一阴一阳,是多么性感的一幅山水伉俪图。我要是有点才情就好了,把我身边这部山水,随便一点化,便是清香撩人的山水版宝黛爱情了。

山坳里,山尖上,好多老柿子树,叶也红,果也红,弄得浑身红彤彤。它们枝桠虬曲,黑筋鼓突,像性子不好的人发了怒;又太忘乎所以,指挥着枝子,东一下,西一下,到处跑,向前向前向前!都忘记把步子收回来了,还得别人提醒才行。

可是,他太苍老了呀,怎么忘乎所以,都是可以原谅的。走近它,会谦卑和顺起来,抚摸它,依偎它,感受它经历的沧桑。跑老远的路,进山来,就是看看这些上了年纪还发着怒的树,也是值得的。

山谷里的灌木群,过于繁茂,明明是灌木,却长成了乔木模样。快入冬了,还笼着一蓬苍绿或金黄。无人时,一把揪住一葛藤,责问:为何疯长成这般模样?它无言,我大笑,笑声惊动了安静的树叶。路边,常有一种草,光杆上满是籽荚,籽荚像带钩的箭头。走过去,乱箭齐刷刷射满了裤腿儿。拿手去摘,末端竟是药泥儿一样的末末儿,一触上去,清香乱溢。

我们一边悠然看山看水看树看草看石头,一边在沟里头拐来拐去。好几处,大石覆路,水声藏在石头下,淙淙,淙淙,淙淙,若一支清雅小令,婉约得何等经典哦,叫人心动。

最后一转,眼前豁然一个大河沟,巨石遍布,若狮若牛若房屋。我们从这块蹦着踩上那一块。蹦蹦踩踩,就渐渐接近了高处。高也不是山,是突兀一道几层楼高的拦河坝,直上直下。上河坝,要经过一块房屋大的白石,斜梯般,横拦路面。前面的人,仄仄一斜,滑了滑。我忙喊小心滑倒啊,“啊”还未完,我自己抢先滑倒了。

过大石,攀上携着两山的大坝。霎时感觉天地变化,境界翻新,好似驾了巨鹏从天而降。按住云头,回首俯瞰,山也逶迤,水也迤逦。眼前玉龙潭幽深不见底,潭边的风,甩过来一簇簇尖利的冷意。可一回到阳光底下,又立即回暖了。碧水盈盈,暖阳微醺,灵魂飞起来,又不敢独自走太远,恰与那潭上一线瀑布,相遇。于是,琴瑟和鸣,做个伴儿。这就算到了望龙道的顶巅了。

到了至高处,流连一番,接下来便是归程了。这么澄澈的高处,扭头就走,真是心有不舍。

可那出发的地方,那宜于这出游的平常日子,却是常态。这清雅的山水浸润,替不了那一锅常规浓汤。只是这一番山水,给了生命一个平衡点。就像这望龙道里那线泉,不涸不盈,不深不浅。一切适度恰恰好。

忘情山水好,沉浸烟火也好,此处好,彼处也好。一手青菜一手诗歌,一手山水一手烟火,也便如赵庄乡这一块宜居地,有联体别墅,也有有机水果,有别克丰田,也有南调长歌。

莲花山记

文/郭东海

大地不拒绝日出。日出不拒绝莲花山,莲花山不拒绝我。我成了一个闲人。漂泊多年,厌倦了人世间的尔虞我诈,我需要山的宁静,水的清洗。身上的山山水水更需要还给大自然。是的,原来我也很美的,但似乎一直是别人城市的一道小风景。

在这个城市十年,诗人常说,小城大爱如一座宽容的花园,那些花花草草从不拒绝人声鸟语,但还是缺了一份主动。是的,我只能主动邀约大自然,让自然进入我的生活,一切赏心悦目,多么美好而真实。

这个城市不大,任何地方只要抬头就可见莲花山,仿佛它就是一副画,如影随形地挂在头顶,随时可秀色可餐。

仰望莲花山,莫如爬上莲花山,去看曾经枝繁叶茂的岁月,如莲花山上的树,青翠刺破天;去看依旧锦绣年华的青春,是莲花山上的鸟,啁啾感化人。去看自己的脚步有多少激情,翻山越岭于人生的高峰,再俯瞰山下的人群如蚁,蠕动着多少诗情画意。高楼林立,莲花山无语,只是一年四季常青地耸立着一个城市的繁华喧嚣而兀自肃穆清秀如一个真善美的女人的眉目。群峰起伏,如漂亮女人玲珑性感的曲线美。

有些美无需妆扮,天然去雕饰,天造地设如自然。

莲花山十里绵延围绕,而主峰被周围的山峰簇拥如众星拱月,远眺如观音坐莲;而置身其中,林木青翠草葳蕤,溪水潺潺,鸟语鱼游,山岚撩拨如少女油光水滑的发丝,令人心旌摇动;要是站在莲花山主峰之上,赫然是一个凌空伟岸的男子,犹如腾云驾雾一般,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气概油然而生。原来城市轻微,而山水独尊。

山水是欢迎我的,我身上的山水也跃跃欲试,要从心里跳出来与自然浑然一体;我诗中的山水更是蠢蠢欲动,要建筑更多更美好的山水,让饶有兴趣的人们流连忘返,怡情养性,诗话人间。

我轻踏石阶,扶风而上,路过的人欢歌笑语,童声如鸟;成双成对的青年男女永远是山水中尤为亮丽而醉人的风景,他们或回眸浅笑,或牵手前行,温馨浪漫如山上的连理枝,也有旁若无人接吻者,无顾行人。他们就是山和水,那就是和大自然情景交融相得益彰吧。山上班老人更是悠然自得,他们辛苦勤劳一生,难得儿奉女孝,纷纷从五湖四海来到这个海纳百川的城市,让这个活力之城晚霞满天,让这个诗意之城一片夕阳红,让这个幸福之城火热了万家灯火,更多了完整的家。老人是自拍客,青山绿水和白云飞鸟尽收眼底还不过瘾,纷纷举起相机和手机,他们留下的不仅仅是记忆和美景,更是一份对山水自然的敬畏和对年华暗逝的坦然。是的,有一天走不动了,哪怕独坐床前,把装帧的山水照片拿出来,就近贴身抚摸,那也别有一番情趣。而人终究要回归自然,老人怕也是提前融身于山水中的一种释怀吧。

这是一个明丽清新的早晨,在莲花山上深呼吸,神清气爽而飘飘欲仙。我扶风而上,清新的空气始终是我向上的引领。人在半山腰,前面的人是我的高度,我是后面的人的高度,山顶是每个人的高度,一旦会当凌绝顶,人反而成为山的高度。人山人海之中,城市那么大,那么热闹;山脉山峰之上,城市那么小,那么安静。我终于悟得了莲花山的苦心,飘然出尘,才能心空灵明。

我意不仅仅在于山水,而在于爬山登高眺远,在于山顶的日出,在于我欲与日同出的磅礴与火红。可惜我看不到海,要是能看到太阳从海平面弹跳而出,就像一个婴儿滑出母亲的子宫,每天都是生命的洗礼;我也看不到地平线,天地苍茫,天宽地阔,四目纵横,所及不是低矮交错的群峰,就是高楼林立的城镇,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所以,我所见到的日出并不是那么神奇壮观,它就是比平常见到的太阳多了些轻盈干净,如一个刚吮过母乳的婴儿脸。

意犹未尽。此城此山高,在此山顶眺望故乡,故乡的山水已非历历在目,徒增一份怅然若失,一种无可奈何的乡愁。

莲花山,我在,在山在水,山水之间而浑然忘我。

莲花山,我爬,我爬的是人生的高度而不再介意城市和故乡的得失。

莲花山上,我是一律清风,我是一片树叶,我是一声鸟语,或者是一轮日出。

莲花山下,你的城市谁的家?

莲花山下,每一寸土地都是我的家和国。

山水闲趣

文/何梦洁

说到中国的山水,就不得不说中国的水墨画。在水墨画的世界里,只有两种颜色,一种是黑,一种是白。白与黑,构成了极简的世界,简单自然,返璞归真。水墨的意蕴绵长深远,一些留白更是使人忍不住遐想。在笔墨之间,画者的心与自然相得益彰,与山水呼出一脉,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观念。

田园诗人陶渊明有诗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一种美妙的境界,是诗人也是世人心中对生活的一种渴望,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闲趣,也不是人人都能体会的。

在道家看来,天是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人更应该学会与自然相处,在山水中陶冶性情,不骄不躁,柔和恬淡。学会融入自然,可以说是对自我的一种修炼,一种精神的高度净化。

大自然是充满魅力的,一花一草,一山一水,都充满了灵性。拿起一块溪流中的鹅卵石,你便会觉得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几千万年,甚至是几亿年的河水的冲刷,才造就了这石头如今圆润的形态。任何一块石头,任何一座山,任何一棵树,任何一株草,都是独一无二的,它们都有着自己不为人知的故事。

站立在山水之间,感受着山水的独特气韵,我如痴如醉,心醉神迷。我爱山,我爱水,我爱每一棵小草,每一株小花,每一块石头。人生而忙碌,最难得的是有闲情。《菜根谭》有云:风花之潇洒,雪月之空清,唯静者为之主;水木之荣枯,竹石之消长,独闲者操其权。都市的生活是紧张的,忙碌的,那样的快节奏让人发条上得很紧。但是如果慢下来、静下来、闲下来,生活又是别有一番滋味。

我们需要让心灵休憩,让自己放松,所以需要闲情逸致。闭上眼,深吸一口来自大山深处格外清新的空气,张开手臂,你会发现,原来世界如此美好。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好不自在,好不快乐。忘记俗世的一切烦忧,心中的尘埃被涤荡得干干净净,整个人也清清爽爽。

山水闲趣,需要用心灵去体会。让我们忘记俗世纷扰,静心在山水之中。闲下来,来享受生命的美好。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的山水,融进或浓或淡的水墨画中,感受这独特的气韵。

山水之间总关情

文/踏浪寻幽

不知多少次走进大山,不知多少次亲临秀水,每每走进山的怀抱,每每看见碧水波澜,一种融入的感觉,一种被吸纳的灵动,一种发自内心的虔诚,由浅入深的沁漾出来。站在山之巅,跨过沟与壑,行在水之畔,走在溪流边,山的博大清幽,水的浩瀚委婉,动与静的结合,大与小的伸缩,狂野与娟秀对比,那么神奇的在眼前演绎。

惊诧自然的鬼斧神工,赞叹日月的修蚀定影,大山里裹着岁月,秀水间藏着历史,岁月无痕,但山水可做证,历史逝去,但山水可留痕。大自然母亲,在精心的打扮着自己的山水儿女,山水则依偎在母亲的怀抱里,对着苍穹大镜羞涩的看着自己的容颜。

岁月刻上了山水的年轮,这个年轮长得太慢了,自然的瞬间涵盖了人间朝朝暮暮,这个瞬间太快了。自然的演变派生了自己的雄伟辉煌,自然在看着万物的起起落落,人们在探寻着自然的神神秘秘,有多少不知与未知,都隐在雾霭苍茫的山水之中。

我们的先人崇拜山高水长,恐惧山崩怒吼水患浪骇。最初,以自己的未知祈祷山水的护佑,继而,未知加朦胧的顶礼膜拜,后来,把对山水的敬畏束之高阁的供奉,一个个人们企盼的神仙坐在了高堂之上。山水就是这样,以自己的庄严,以自己的无羁,以自己的奉献,伴随人们的青铜操戈,伴随人们的农耕文明,舟楫人们的往来,灌溉人们的农田,与人们共生共存着。

舜帝封五岳,功德无量,秦皇汉武拜泰山,历史见证,大禹治水,千古留美名,大山大水都有着无限的风光。五岳殿可谓金碧辉煌,这是天子皇上的敕建,那么散落在山山水水之间的山神庙,龙王堂,可谓小神小仙,星罗棋布,则是百姓的供奉。

我们读着自己写的历史,我们品味着诗仙大家描绘的山水,我们还时不时的会走在沉重的历史上面。也可能你的脚印与秦皇汉武重叠了,也可能你的车辙重蹈了历史的辙迹。这条大江渡载过古战船,今日你与游船同渡;那条小河曾有过智者垂钓,今日你在林荫里甩杆;潺潺溪流崇尚清谈者可曾漫步,今日里你悠悠踩踏水边。

山还是那么高,水还是那么长,只有后来的人们,在续写着历史,在赞叹着先哲的功过。变的是生活在自然里的人们,不变的是山水永固万寿无疆。

山水见证了历史的从始至终,虽然人们书写的历史很漫长,对山水只是一瞬,它只是默默的不做声。在山水面前,人们觉出了自己的渺小与短暂。“寿比南山,福如东海,”诗人们只能发出这样的感叹,历史在山水的怀抱里,上演了鼎盛与兴衰,反思与无奈。

只有走进山水才觉心旷神怡。那张扬,那飘逸,那厚重,那神奇,那幽静,伴随着高山仰止,伴随着惊涛骇浪,伴随着如诗如画,伴随着日出日落,伴随着虚幻飘渺,一切尽在山水的演变中。人顿觉豁达开朗,思维简化了很多,怪不得山水让诗人倾情,怪不得山水让大家泼墨,怪不得山水让智者留连,怪不得山水让凡夫俗子游历其间。

不能不说说,游山玩水是人们的一时性起,山水才历来是僧道之家。五岳,供奉的是本土华夏神仙,四大名山,朝拜的是西来释迦菩萨,又有多少青山秀水清幽之地,成了佛祖与道家的说教道场。

山水间说脱尘,山水里道禅语,山水中泛清谈,从古至今,有多少大德隐士在山水间遨游。看破红尘待时机,官场失落山内隐,山涤志,水清心,向大山倾诉,对绿水清吟。姜子牙诸葛孔明山水中大隐,竹林七贤山水畔清谈,更有对山抚琴筝鸣者,还有对水长啸吹箫人。山水间聚起了灵气,山水间抒发了心中郁闷,山水间造就了多少志士贤人。

徐霞客遍访华夏山水,写出山水奇书令后人景仰,陶渊明歌咏田园,妙笔生花成了一代宗师,山水同时造就了历朝历代的山水诗人,以至不胜枚数。山水融进了笔墨,山水与人与历史同时被浩瀚的历史收藏咏颂。

只要用心,只要喜爱,在我们的周围,不出百里便有仙踪。走出家门,走出熙攘,走进山水,山水之间总含情,它总是那么读不懂,看不透,让我们永远的感叹。

冬日去看官鹅沟

文/杜富桂

官鹅沟,总是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不同的场合,被无数次提起,官鹅沟这个名字就涵盖了世间所有的美丽,浅春,盛夏,深秋。种种不同的描述,种种美丽的传说,一个旖旎的梦。

一念,二想,三思。心心念念,冬日去看官鹅沟。官鹅沟由官珠沟、鹅嫚沟、木隆沟、庙沟等景区组成。每一条沟,每一处景都会找到许多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

抵达官鹅沟时,空谷悠悠,重峦叠嶂的山峰,皓白苍茫,冷峻神秘。吸一口气,又冷又甜的,比薄荷的味儿淡了一点,是山花蜜呢!披着白斗篷的树们,便是这天地钟情的山水间,千万个忠诚的卫士。衰草含雪,黄旧的苔藓是山的薄被子,储藏着阳光,储藏着温暖。深山绝壁,是松的家,恰是在这冰雪的世界里,玉树临风,是怎样的一种动人魂魄。

冬日的山水,都是简静的。飞禽走兽都各自避风取暖了。山河养育的花花草草们在用雪花做着嫁衣,每一株草心里都有婚纱啊。满山满沟,都远离了尘世的浊,心里想要的美丽与干净都在这里了。

往前走,山和山之间的天显得窄小了,抬头,并没有鹰飞过。悬崖峭壁上是一帘帘冰挂冰瀑,老天爷最写意的画作,是用白水晶,羊脂玉做成的。心里沸腾着欢喜,眼睛却被这世界上最纯净的光芒刺出了泪,这凝固的千堆雪,这些白玉兰,这些合欢树,对吗?不对。这些冰瀑,站在远处和近处看到的物像都不相同,正面和侧面观看,更是形态各异。

恰此时,太阳光硬是从逼仄的天空漏落在峡谷间,给美轮美奂的大瀑布、小瀑布、冰挂子,打上一层柔和的亮光,冰便有了绸缎一样的质感。沟壑间,冷而不寒,是白月光的皎洁哩。只感觉:“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好干净的山谷呀!

冰瀑,一眼看过去是一个大大的珊瑚,周边却是海藻,水草,再细看,分明就是“东海龙宫”嘛。那铁做的定海神针已被猴子拿去当了兵器,冰做的神针从谷底一直插向险峰。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山神护佑的,更别说白唇鹿、金钱豹、云豹,斑尾榛鸡、蓝马鸡、林麝、红腹角雉,还有千万种植物,名贵的中药材,羊肚菌,野菇……

又一帘冰瀑,一个冰美人恬静地睡着了,美丽的公主中了魔咒。魔说,解咒,冬日。来官鹅沟赏玩美景的王子从这帘冰瀑前走过时,脱去了棉袍棉衣,用他炙热的肉身扑向了冰瀑,冰融化了,公主活了。她用夜莺般美妙的歌喉唱着以身相许的羌族情歌:“豆子开花头对头,燕子飞过绣花楼,妹是灯盏哥是油,一根稔子陪到头”。王子和公主紧紧拥抱在一起的时候,终年积雪的擂鼓山,雪融冰化,雪水从高山草甸经过,暗香浮动,十万亩杜鹃花儿盛开了。雪水从茫茫林海经过,水草丰美,珍禽异兽饮用着这雪山的琼浆玉液,毛色发亮。雪水从山崖跌落到沟谷,在河滩停靠,形成天然各异的湖泊,湖水清澈透明,随湖底地貌高低呈不同颜色,蓝天白云青山古树映入湖中,天地浑然一体,天庭瑶池,最美也无非如此了。

雪山的水源源不断地滋养着官鹅湖,王子和公主舍弃了荣华富贵,在官鹅沟的草原上骑马牧羊,养蜂酿蜜。她们养育了七个如花似玉的女儿,身着美丽的羌服藏袍,在夏夜的星光下,点起篝火,和如织的游人一起跳着锅庄。天上的星星醉了,地上的人儿也醉了……

滑雪去喽!同行的姐妹们在欢喜地招呼,把我从自己编织的一个童话中,带回到了滑雪体验场。童心泛滥,纵容自己在这冰雪世界里做一回无忧无虑的孩童,任性地放飞所有的禁锢,感觉自己轻巧如羽毛。于是,在官鹅沟的眉弯,或者臂弯里滑下去,欢笑惊起飞鸟,点点甜蜜的浪花飞溅,稚子的快乐啊,纯粹的欢喜。

在官鹅沟的山水间,恍惚记起一个词语:“上善若水”。心念起,心中便涌出如水的柔情。眼见着这山,奇、险、峻、美,却偏偏想说:“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面对了冰雪奇景,莞尔一笑,只感觉山色鲜妍明媚。

而那湖面,已是结了厚厚的冰,雪落得好均匀。人间万象,草木无数次的枯荣之间,江山流淌,不舍昼夜。造物之手随意地涂抹,便是让人一辈子都走不出这山水长卷了,物转星移,得用长长的一生去眷恋,放牧,歌唱。

离开时,凝在眉间的雪化了,听见官鹅沟在说:“还有春天,夏天,秋天,我都会等你。”树上的残雪,倏忽间变成了转世的蝴蝶,飞进春天里。

牵着心的行走

文/光其军

灰白色的水泥路始终在层叠的绿的下方,等这些走完,便是开阔地,有些许人家,都是因景区而生的土菜馆之类。过了这几家,就进入了两座叠翠之山的夹缝之中,那可真是层峦叠障,荫翳蔽日的峡谷。再沿山路走,拨开一边的茅草或者顺着树的缝隙,才能看清河流在山谷中穿过,蜿蜒涌流。想知道来自何处,可前头山的一角挡住视线,后头又是山的一角遮掩,方才觉它的来,无始无终。

我突然想起我来是看百丈崖的,这曲折幽深且漫长的峡谷,那百丈崖该在何处呢?赶忙问随后走过来的看上去像是导游的一个女人。她停下来,望望我,有点认真地听我说话,然后眼睛就滴溜溜转,脸上随之露出了一堆疑惑,好像是第一次有人问这个幼稚的问题。但她转瞬就变换了脸色,就见到微笑从嘴的两角浮起,接着甜润的语调便在耳边响起,不就是百丈崖吗?我带队经常在这里走来走去,你还是第一个问这个问题,嘿嘿,没关系,我可以告诉你,顺着峡谷走,左一拐,右一拐,不知经过多少拐,差不多就到了。说完,她微笑着离去了,我却愣住了,想着这么多拐,那是好远啊?

这里的山,是江南的山,多半是带有俊秀或者温婉,如同江南女子的娴熟文静。这里的水,是江南的水,清澈宁静,清新得如同儿童的无邪。走在了这山与水之间,刚还在尘世的我,忽一下子就坠落到了一个清净无为的境地,我的心啊,就这样地被这里山水的心情牵着走了。然而我这么的走,却不是我一个人的走,在我之前,乃至远朔,会有更多人的这般的走。走着走着,突然我就觉得这山,莫非是上帝握着巨掾之笔的手,而这水,莫非是上帝笔下流泻出的一句句诗行?于是阅读这山,于是凝视这水,突然就醍醐灌顶,原来唐朝的大诗人李白写下的《秋浦歌》十七首,也是行走在这山水之间,被这山水所陶醉而写的啊。

这水是流向秋浦河的水,这山是秋浦河沿岸的山,几千年过去,山水依旧,那个诗人李白故去了,可他的诗句却如秋浦河的水一样源远流长。我想追寻诗人的足迹,看山,可这山厚实的四季常绿的植被,以及忽来忽去的云气,将群山之间沟壑的神秘遮掩,使它迷茫和广厚,一切都被掩盖的无影无踪。看水,可这水常年洁白无邪的柔情,以及年年更替的水岸蒲草,将时间的痕迹抹的悄无声息,使它更为深厚和更有宽度,一切似乎都没发生。

向着深处走,一路不是鹅卵石铺的小径,就是沿岩石开劈的石阶,这些人为的工程,省了行走的艰难,但缺了一点原始质朴的味。不去管它们,一路还是能够看到美好的景象,其中就有巨大的岩石。它面向我的一面,重叠着厚实的苔藓,如一道绿色的帷幔,瀑布般地垂挂下来,闪着油油的绿。而枯叶随意的散落,表达着一种对生命的无可奈何,可这并不是它们能改变的。岩石的上面有几棵树,巨大的根茎扎入岩石,令坚硬的岩石裂开了口,生命力的顽强,让人激动得热泪盈眶。

有鸟声在密林中传播,让峡谷变得更加的阗静,都是一些没听过的鸟声。这些鸟都在树上,四围都是高大的树,具体哪一棵,没有谁知道。这鸟声也奇怪,刚拐过一个峡口,它就在前面的峡口上面叫,等赶过去,它又在更前面的一个峡口上空,如此反复,倒也增添着喜悦的心情。

就这样追逐鸟声而走,不时还会迂回到水边。那一棵什么树,虬曲的身上,怎么被碧绿的苔藓爬满?那几条悬挂的藤蔓,横在前,似乎要干什么。这树,显然看得出还在作殊死挣扎,就有不屈的根深扎到水边的石头缝中。但水的经年作用,面水的一面早已裸空,岌岌可危的样子,真担心它还会挣扎多久。

不断地听到水声,这不是脚下的溪水,而是两边的山上流下的水声。有的水,细如几根白线,悠悠然地在眼前垂下,其声叮咚,如钢琴上流淌过。有的水,猛然从一边山上斜贯而出,如一条白蛇轻巧地出洞,其声咚咚,如锣鼓上滚过。还有很多如此的流水,几乎都出其不意,我除了惊叹外,也只有惊叹。它们都归向了溪水,使得溪水的力量强大,那些硬硬的岩石也得给它们让道。而水的日以继夜的软作用,有的岩石就被冲涮出了深深的水槽,有的借出了身体给它当了瀑布……水就这样地俘虏了数不尽的岩石,一直得意地流出山,归于了秋浦河。

谁在峡谷的尽头扔下一块巨石,造就一道百丈的崖?它的出现,就让峡谷在这里凭空成了一个天口。站在口下,看上面,绿树围成了一个半圆,只有一泓水,在中间如一匹白布飘然而下。而天空高而小,那水似是从天上来。不由想着,是水冲开了重山,到这里,没处去了,只有找到这道山隙通外,就跌宕下来,构成的瀑布奇观。然而,我来的不是时候,纵使山险,但水却不畅,悠悠哉哉的泄下来,像是在完成一项并不重要的任务,看得我心在隐隐作痛。又有风吹来,吹得瀑流也发声,听起来像是呜呜的哭,此刻,我也有泪在流。

一只鸟惊叫着扑棱棱迎着瀑流飞去,然而快到近前,又突然的一个拉升,斜着身子,如一道闪电,急速地飞到了崖顶,一个转向,就淹没在了那高而小的空中。

在百丈崖下,我对它的名字感起了兴趣,就琢磨它的来头。视其高,不在百丈以下,可谓名副其实。但我究竟不能上去,不然,登崖顶而招,也是风光毕现。不能上去,我就在崖下看,彼此一对比,即觉得百丈崖魁梧伟岸,所以无视,所以冷酷。而我柔软渺小,所以有视,所以有心。不由就问,百丈崖的心,可在瀑流声里?

说紫阳

文/莫伸

很早的时候,我就知道了地处安康一隅的紫阳。那时候艺术家们——尤其是美术家和音乐家们都喜欢去紫阳,原因是紫阳很有特点。这特点一是山水,二是民歌。

先说山水。

多年前我曾和几位作家朋友一道去紫阳,先是转了县城,吃了特色小吃,之后便坐了船去汉江边一个叫焕古的小镇。那天风和日丽,大家坐在船上,两岸青山如柱,眼前碧波轻漾,在秀山丽水的怀抱中只有一叶小舟悠悠地行,款款地走。那种感觉,胜似神仙。

也许是紫阳山水的秀美给我留下了太深的印象,从那以后,我便特别留意了画家笔下的紫阳。于是我发现,无数支画笔其实是从半个世纪前就开始为紫阳蘸墨的:从古老的石板屋顶,到狭窄的青石台阶;从江边陡立的小屋,到坡崖环绕的茶山,历史就在画家们的画作中,一幅幅地展示并续接。于是千水浸绿茵,万壑飘远岫。紫阳之美,难以尽述。

再说民歌。

欣赏紫阳民歌同样缘自一个偶然的机会。紫阳民歌本质上属于南方。与我们听惯了的《信天游》在韵味上截然不同。凝神细听,紫阳民歌有亢扬雄阔,也有柔婉诙谐。而在所有这些可品可辨的品质外,还有一种源于千水万壑之中的天然和朴素。这些民歌大多歌颂爱情,咏叹生活。每每于甜美柔婉之中,浸渗着青春的向往和理想的寄托。如果说洪荒远古般的群山深处能够飘然而出这样一种趣韵俱佳的歌声,那么只能说,人类生存的能力实在是太强了,人类对美好的追求实在是太韧了!

回过头来看,紫阳的山水和民歌完全是用一种不经意的方式走近我的。这是一种润物无声的融接,也是一种隐绰渐至的粘连。就在这种似有若无,丝丝缕缕的融接和粘连中,紫阳的形象在我心目中开始越来越清晰,也越来越丰满。后来我总结,紫阳自身之美,同样是一种山水人文的融接和粘连。山之青翠,源自林茂枝繁。水之潺澈,源自植被良好。这完全就是山水之间密不可分的相互映衬和依托。而歌之柔婉,出自人的细腻。人之灵慧,自有歌的启蒙。延伸下去,世间万事万物,都能于细微处发掘出它滴滴浸渗的由缘。

和中国所有具有自然美和天然美的地方一样,从前的紫阳虽然很美,却也很穷。这多少令人遗憾。紫阳有茶有桐,有药材有木耳。但是所有这一切,别处同样有。大家共有,就难说特色,更难说出色——令人没有想到的是,随着岁月的流逝,也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产生出更高的追求,紫阳的特色和出色竟不期而至了。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它的特色和出色竟表现在紫阳发现了一种稀有的矿物质元素。

这就是硒。

最初这硒是怎么发现的?又是被谁发现的?硒的作用究竟是什么?它能吃还是能喝?应当说,作为个人,我一概不知。我只是随着民间的口口相传而知道了,紫阳有硒,硒是一种很贵重的元素。之所以贵重,是因为它是人体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元素。

这认识多么抽象,多么轮廓,多么粗浅。

但已经足够了。

回首追溯,历经几十年,紫阳与我的机缘竟是如此微妙。起初是看到的美景,后来听到的是民歌,再下来又知道了紫阳的山水是含硒的。凝神细想,上帝确实公平。陕北阔大无羁,却凋蔽苍凉。就在人们哀叹其凋蔽苍凉之际,地下突然就涌出了滚滚的煤炭和石油。陕南峰陡峡深,缺乏丰田沃土。就在人们鄙夷其洪荒远古之际,山水中却发掘出罕有的珍稀元素。这元素用肉眼难以观察,用感觉难以捕捉,却客观存在。于是土壤中长出来的植物,就有了含硒的品质。山涧中流淌的泉水,就有了富硒的尊贵。

大坞山的菊花

文/方新洲

菊花,对于一个有情怀的人来说是一种很独特的存在,哪怕开在无人过问的山坡上、小道边、草丛中,一簇,三两株,或者一朵,也不管什么时候遇见,都觉得是不一般的花。这是非常奇妙的感觉。隔着一千多年的时光回眸望去,原是那个站在历史深处的人,辞官归来,在可遥望南山的东篱边,有意无意的种下几丛野菊,于是,在那一抹淡香的清逸里已然渗入了别样的况味,再也拂不去。

因为他的存在,因为他的诗,每逢秋天的空旷,原本安静的心便活泛起来,开始念叨着这个秋的精灵。秋日赏菊,也渐成了每年心怡情寄的乐事。

多年以前曾在外地看过菊花展,至今还存有一些模糊的印象。精心养植的红色、白色、黄色、墨绿色等各种颜色的菊花,栽种在不同造型的漂亮花盆里,呈现出神态各异的风情韵致。美是美,但总觉得有些不足,细品起来,原是缺少了自家庭院里种植的那份扎根大地的壮实,更不要说散落在山坡上阡陌旁那些野生的菊,敢与霜华为伍,恣肆奔放的率性里流溢着洒脱自在了。

前些年看菊,多是奔东流陶公祠去。现在好了,在陶渊明曾经羁留过的这片土地上,他的菊花,伴随着他的诗文他的传说,已悄然走进了这个山区县的许多村落许多人家。

可不是么,在半个多世纪前曾经有过红色传奇,青山盈盈绿水潺潺的大坞山脚下,大片大片的醉人金丝皇菊正在肆意地绽放着。

走进菊花丛中,金晃晃的一片,宛如一叶扁舟摇晃在金波荡漾的湖泊,让人晕眩,恍惚,衍生出无端的遐想。阡陌上牛筋草野蛮生长,零星地点缀着狗尾巴草、红蓼、马兰花等野生的植物,不时也会看到络石爬满路的斜坡,绵密丰厚的藤叶如地毯一般,红黄青紫色相间相杂,斑驳陆离,如同儿童信手涂鸦的画布,自然拙朴中藏有着浓浓的稚趣。放眼望去,四周是渐次展开、渐行渐远的层峦叠嶂,在薄薄的雾岚里显,层次分明,呈现出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倩影轮廓,浓淡相依地铺展开来,俨然一幅自然风光的水墨丹青,不时变幻着,趣味盎然,背景似的映衬着处于村落与山麓之间的这一片金黄——阳光下最温暖最怡人的色调。此情此境之下,这片令人灼目的金黄色,一如节奏舒缓的交响乐,于平静低喁的叙事间,骤然掀起不期待的磅礴声响,如飓风如潮汐突发而至,气势如虹,令人震撼。

古人说“山水以形媚道”,我要说大坞山的山水、一草一木是以形媚菊。菊花,是这里的主宰,不,说是女神也许更贴切些,一个风姿绰约又平易近人的美丽女神,清丽脱俗又充满人间烟火气色,与这里的山水,这里的一草一木,浑然一片,彼此辉映。这样的时候,于田间地头漫步赏菊,你最好是要懂得一点风情,对于菊花的人文逸事、渊源得有一点了解,起码不能一片空白,不然就煞了风景。但像人人熟知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等这类的诗句,就不要在此吟诵了。你得从记忆深处搜寻一些不常见的,诸如白居易的“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汪元量的“绮席象床寒玉枕,美人何处醉黄花”等,再辅之以人生无常命运乖舛却不失淡泊情怀的悲欢离合故事,从满目灿然的金色里读出历史人物命运的沉浮,读出文人情怀的演绎和传承,读出傲霜的风骨,惟有如此,才不负年华不负卿。

这,也是对大坞山菊花的尊重。

凤城塔山

文/周伟

引言:凤城——山水之城。凤城之东,有山名曰:塔山。塔山之谓,盖因山中之塔。

屈指一算,我已在凤城生活了近两年,这里的大街小巷早已走遍,唯独城市东面的塔山很少光顾。说来惭愧,至今光顾的次数仍旧是个位。特别是上班的第一年里,自己也仅去过两次,一次是在清明时节,一次是在晚秋;一次是独自一人,一次是三人结伴而行。

我喜欢山,喜欢水,喜欢山水共舞的城市。凤城,这座山水小城慰藉了我心中的山水情结。记得上班初始,自己总会于下班时步行至义水河畔。坐在亲水平台的石板凳上,静静地看着河水流动。此情此景,勾起了大学时,独自一人坐在江堤上观江水时的情景。相较于江水,这里的水显得过于温柔。夏日的傍晚,漫步于河堤上,最欢喜的莫过于看他人垂钓,我喜欢垂钓,视它为人生乐事。每当碰到垂钓者,自己总会待在一旁默默地注视着水中浮标的动向,仿佛垂钓者就是自己。夏去秋来冬亦来,义水河里的水,时而静若仙子,时而狂浪不羁,见证了凤城四季的变化。

塔山,给了凤城里的人们一个锻炼身体的绝佳去处。对塔山来说,我是个陌生者。第一次走进它的世界时,略显得“野蛮”,为了减少爬山时间,只要看到能走捷径的路段,哪怕是羊肠小道,自己也愿意去尝试,为的只是早点到达山顶,一览山城之景。第二次显得比较温柔,三人结伴,顺着山路行走,边走边聊,利用周末的空闲,短暂地放空自己。

深山藏古寺。山和寺仿佛是一对形影不离的朋友,有山的地方几乎总能寻到寺庙的踪影。塔山亦是如此。清元禅寺正坐落于山腰,新修的庙宇甚是气派,我没想到在这座海拔不足五百米的山上,竟有这样一座较为恢弘的寺庙。遗憾的是,自己对这座寺庙知之甚少,只知道它的年岁较为久远。每次爬山时,自己总会于寺庙一旁的行人休息回廊里静静地休憩片刻,养足精神,继续完成未走完的路。

如今,承蒙盛世,国泰民安,曾遭乱世战火焚毁之塔得到了重建,名曰玉屏塔。新塔颇为壮观,每当夜幕垂下,远眺城东之顶,流光溢彩。登塔远眺,一城山色尽收眼底,自是另一番风趣。

山水瑶寨黄家畔

文/段飞鹏

郴州多山。高山必有好水。郴州那些大山深处最隐蔽的地方,往往有瑶族同胞栖息。

年少时,大约是哪个冬天吧,父亲曾带着我去五盖山枫林庵下的棉花龙瑶寨买草药。在那低矮、厚实的抖墙屋灶头上,瑶老倌老盘,用铁鼎罐熬了两个时辰的茶水,硬逼我喝了一小碗。虽说少年懵懂,那次我却清楚记得,小碗稠密的熬茶,进口时苦涩,滑过喉咙后却格外香醇。然而,我喝下去半个时辰不到,便感到头重脚轻,天旋地转,神情恍惚,飘飘欲仙。老盘发现苗头不对,说了句,“拐场!这后生伢子醉茶了。”老盘赶紧调制一碗汤,硬生生灌进了我嘴里。我昏睡到第二天晌午才苏醒过来。

茶能醉人。我从苏仙区棉花龙瑶老倌老盘那小碗熬茶里得以认知;并在脑海里烙下了瑶民如大山那般质朴、憨厚、深邃、神秘的印记。

近年来,闲暇时我喜欢爬山、看山,喜欢在苍茫大山深处的森林里聆听林语风声,呼吸清凉气息,这或许与我少年时在棉花龙瑶家醉茶的亲身经历有关吧。

在岭南,瑶族是一个十分古老的民族。他们有土语、有自己的生活习俗与服饰,却无文字。一路走来,我品尝过资兴市回龙山二峰寨瑶家的野生蜂蜜,大口吃过北湖区保和瑶家的土腊肉,大碗喝过临武县西瑶自家酿造的米酒。而宜章莽山的黄家畔瑶寨,在郴州南方之南,听说过,但从未去过。

宜章县黄莽旅游公路,打通了莽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交通瓶颈,也撩开了黄家畔瑶寨的神秘面纱。坐落于莽山蜡烛峰山下的黄家畔瑶寨,从明朝正德年间(公元1506年-1521年)走来,不不,它应该是从远古走来,并走过山、走过水,走过沧海桑田、日月星辰。

放眼眺望,黄家畔瑶寨被群山环绕,村寨错落有致,茶园、梯田层次分明,地势东高北低;乐水河由南向北流淌,是珠江真正的源头。恰恰是这条清澈见底、奔流不息的乐水河,将黄家畔一分为二,俗称大黄家畔和小黄家畔。

年近七旬的瑶民老黄,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文化人。说起黄家畔的过往,他如数家珍:“黄氏是黄家畔最早原住瑶民。五百年风雨沧桑,黄氏子孙一直秉承12字家训,守孝、悌、礼、忠、义、信、廉、耻八字箴言,戒嫖、赌、嗔、谣四字省身。故黄氏瑶族不排外、行大义、存善念、济苍生。所以,才有后来赵盘杨曹过山瑶、排瑶在此安居乐业。现在,我们寨子里80%都是瑶族。”

老黄并非信口开河。我看过他收藏的清朝道光二十一年修的族谱,黄家畔瑶寨的前世今生,确实如他所言。

人文黄家畔瑶寨,有多太的故事。老黄带着我们从大黄家畔走到小黄家畔。他叼着烟枪一路走,一路说。而我仿佛在穿越时空隧道。触摸黄家畔乾隆年间修建的门楼,我似乎看到了闯王李自成余部饮马乐水河、浴血大莽山的刀光剑影。观瞻黄氏宗祠,在断垣残壁、杂草蔓延的古道中,我好像听到了朱德总司令在驻守黄家畔六天里,号召瑶民打土豪、分田地,举起工农义旗、扛着梭镖、猎枪、大刀,奔向井冈山的声音。仰望有近百年历史、现已荒凉的黄家畔学堂,透过落锁的厚实木门,我仿佛看见了湘籍著名艺术家李谷一等新中国第一批知青们,热血沸腾、斗志昂扬建设莽山、绿化莽山、支教莽山的背影。

至于黄家畔瑶寨特有的“祭蛇神”“莽山赛鼓”“赶庙会”等传统习俗,传承了几百年,那是瑶族的魂、瑶民的根,当然值得铭记、传承。

黄家畔如此厚重的人文背景,被列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被授予“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我一点也不感到意外。

山水黄家畔瑶寨,则是一首诗、一幅画、一曲苍穹与田园完美融合的交响乐章。蜡烛峰巍然屹立,直插云霄。蜡烛峰是当地瑶民心目中的圣山。老黄告诉我们,无论莽山如何云遮雾绕,唯独盘绕在蜡烛峰顶的云雾,一般不会超过半个时辰,便云消雾散见峰顶。

一行人冒昧造访那天下午,恰遇莽山雨雾交替,蜡烛峰若隐若现。老黄说得神乎其神,我特意伫足于黄家畔桥头,观望蜡烛峰顶的云雾是否如他说得那么神奇。结果我服了——无风无雨,盘绕在峰顶的云雾,不一会功夫,便无缘无故竟完全散去。而更奇的是乐水河,我们到莽山连续三天大雨,连猴王寨的溪流都有些浑浊。乐水河虽然涨水,却明净、清澈。

风雨暂停的间歇,黄家畔天空清新、透亮。抬头仰望,鱼鳞云游弋蓝天;那层层叠叠的梯田、茶园,显现出碧绿本色,正茁壮成长;一群鹭鸶从山那边飞来,掠过半山腰的翠竹林,落在乐水河旁的千年乌桕树上。蓝天、黛山、梯田、流水、茶园、古寨、炊烟、余辉,构成一幅远近相衬、浓淡相宜、色彩斑斓的瑶家天然山水画卷。我陶醉了。

孔子云,知者乐水,仁者乐山。黄家畔山高水长,田土肥沃,宛若世外桃源、方外隆中。难怪黄氏瑶族祖先五百年前,翻山越岭,千里迢迢,从广东乳源迁徙至此安营扎寨、繁衍生息。

品悟山水 受益无穷

文/李丽雪

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大哲学家老子在《道德经》中说“返朴归真,师法自然。”道家的最高思想是师法自然。何意?大自然是人类的老师!言外之意:人类要永做谦逊的学生。

山水是自然界中的组成部分,是人们常见的自然景物。师法自然,我们就可从山水中得到无穷教益。大自然的山水不仅是一位满腹经纶的老师,还是一位蕴含丰富哲理的老者。那些山水里的哲理,促使我们去不断探索、不断地发现。

放眼望去,我们不禁心怀释然,看那一座座拔地而起、危峰兀立的山,总是静立不动,像一幅栩栩如生的画,它数百年如一日地立在大自然的图画里。那一座座坚强的山每天迎着太阳升起,又欢送着太阳落山,它每天辛勤地奉献绿树的浓阴,孕育着新的生命。它在告诉人们:要学会坚强起来,只有坚强才能战胜重重困难;只有坚强才能使自己进步;只有坚强才有生的希望!

水是自然的血液,在自然中随处可见。瞧,那一条条连绵不断、流之不尽的溪流,它是那么的坚持不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它始终都在流淌着,不停止过,也不干涸过,走过千岩万壑,历经千山万水,从不抱怨,也从不觉得辛苦。它看见过湖光山色,滋润过干涸的田地,也帮助过辛勤的农民解渴。它那清脆的音符连成一首优美而又不尽的曲子,田里辛勤的农民听了神清气爽,更有劲干活。但那一个个音符连起来,又像在告诉我们:要学会坚持不懈,要学会无私奉献,才能得到人们的爱戴、人们的尊重。

面对山水,沉静思考,我不禁感叹:山的峰峦雄伟,水的坚持不懈,告诉我们坚强的意志和无私的奉献,两者是紧密相连的,缺少任何一个都不是完美的!

品悟山水,总感到山水的奇妙!品悟山水,像开启了我们智慧的天窗,让我们更加理性的生活、更加快乐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