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散文 > 现代散文 > 正文

皇宫十里香:赵司茶

作者: 谢挺2020/06/15现代散文

老话说,酒香也怕巷子深——— 那么,茶呢?茶大概也怕养在深闺人未识吧?

我也是很偶然的机会,得知贵阳其实也是个出茶叶的地方——— 因为茶树喜阴,贵阳少晴多雨的天气其实非常适于茶树生长的。意外吧?以前我们知道都匀茶、安顺茶、遵义茶,其实贵阳的茶也不错,比如羊艾的碎红茶,上世纪就得过部级奖,还有我接下来要说的赵司茶。

就像都匀安顺茶在国内不温不火,这个赵司茶在省内也一直处于无名状态,表面上看这再正常不过,每个人都有自己命运的,每个事物亦然,你会这么理解,就像贵州的一些茶,虽然自视也高,但在外界,尤其一些外地茶商眼里,它们也不过是替代物——— 有一次在茶城遇到两个江南的茶商,他们就收购了大量贵州茶青回去,当然不是为了推销,而是改造。同年,龙井茶减产,这些茶叶运回去是要作龙井的替身的。原来贵州茶还有这个作用,这一方面当然可以说咱们贵州的茶品相不错,另一方面,这偷梁换柱的举动,也可以看出来品牌的重要,整个行为也是品牌效应中巨大的利益差异导致的。

一个品牌的发展成熟可能是个大话题,一个茶叶品牌则更是如此,有它的独特性,曲折微妙的不同,但贵阳的这款赵司茶,却无疑在各方面来说都具足了成为巨星、成为业内巨擘的才质。

比如它是有来历的,横空出世,也见过世面的,并在康熙时的京城上演了一段传奇故事:事情当然与它的主人,康熙进士、黔陶人周渔璜有关系。当时,周渔璜这位贵阳黔陶人已经是名满天下的诗人,同时还是翰林院编修,参与编撰过《皇舆表》《康熙字典》等书。传说有一次康熙皇帝抽空到翰林院视察,事先没有通知,慌得周渔璜把刚喝的一口茶水也喷了出来。还是康熙帝为他解围的,问他喝的什么好茶,能这般入神!周渔璜忙说也不是什么名茶,只是老家农闲时自家种的,故称作赵司茶!康熙帝一听来了兴趣,也要分享一下这来自夜郎国的赵司茶!自然又是一番忙乱,等稳稳地坐下,尝了一下新沏的茶水,康熙连送了周渔璜三个好字!又让他以后每年往宫里送茶。于是,一夜间赵司茶名声大振,立时京城就有了“品尝周公赵司茶,皇宫内外十里香”的佳话。

让人觉得遗憾的是,随着时光荏苒,这款得到清康熙帝钦点的贡茶,并没有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耳熟能详的必须品,甚至很多人还是从书本典籍中才得知贵州茶曾几何时还有过这么风光的时刻,按今天的话,赵司茶起点如此之高,却不得不藏身民间,和光同尘,究竟为何?有一年笔者专程到贵阳花溪黔陶乡走访了赵司贡茶的传人,除了品尝赵司茶,还就这个问题向传承人提出个人的疑惑:我们进黔陶时,沿路也看到一些山坡种有茶树,只见它们郁郁葱葱,如一只只绿色的水獭紧挨着团身而卧,但规模并不见大,也是在车窗外一晃而过了。

后来我们请教传承人才得知,赵司贡茶原名叫白杆茶,虽然它声名在外,但产量不高,且仅止产于赵司村的营盘坡,也属于受限于水土的作物。

这么说,我们当然又遗憾了,仿佛与茅台产地不能推广一样,当然,这并不能因为赵司茶受限就可以不用关注和重视了,完全可以换一种思路,利用茶叶本身具备的文化内涵,走高端路线,把赵司贡茶打造成一种存世不多的极品——— 当然,这也是我们局外人的一种虽然善良也有些想当然的愿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