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散文 > 现代散文 > 正文

最忆儿时粽味香

作者: 罗文博2020/06/23现代散文

每当端午节到临之际,儿时啖粽的情景总是情不自禁的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每年端午节的前几天,家人就忙开了。早晨,从集市上买来粽箬叶。洗净,去头尾,放铝锅内沸水煮烹十分钟左右捞起。此时箬叶满屋溢香,那种特有的箬香沁人心脾。用箬叶包好的粽子大火煮沸,改中火焖上三个时辰,即可食用。去箬叶,渗透箬香的粽子令人大快朵颐。不知是哪位美食高手居然发明出箬叶包糯米这样绝配的人间美食。

吃粽子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童年印象。现在人们吃粽子不一定要等到端午那天,而在三、四十年前,因为生活条件差,过节的吃食是严格按照节令的,只有端午节才有粽子吃。所以这一年一度的粽子美食,让我们期待、享受和回味。如今每到粽子飘香的时节,就不由得想起彼时的种种细节,回忆中有欢乐和温馨,也有对远去的亲人的深深怀念。

小时候的我和大多数的小伙伴是一样的,吃罢年夜饭闹过元宵后,便掰着指头数着日子,心里盘算着再过多少天该过端午节了,又该有好吃的了!一天一天的数日子,可这端午节总是慢慢腾腾地一天又一天的还是那么遥远。于是,便急不可待地问母亲:“这端午节咋还不来啊?”母亲会说:“真是小孩巴过年,老头巴种田啊!”母亲就告诉我:“麦子熟了端午节也就来了,你就不要掰着指头数了。

端午节这天,节日的氛围更是浓郁。每家门户两侧都挂上了菖蒲、艾叶,据说有驱瘴灭虫之功效。家人们吃着粽子,喝着雄黄酒,小孩们胸坠香囊,额头点”黄“,讲究一点的,则用雄黄写上”王“子,以驱魔辟邪,保佑孩子一生平安。

小时候吃的粽子都是母亲亲手做的。制作粽子的过程是很繁杂的,而母亲又是一个凡事认真、讲究的人,每一道工序都精心细致,不肯有半点将就马虎。粽箬一定要是新鲜的,买来的箬子清洗干净,剪去叶嘴,浸在清水中备用。在物质匮乏的年代,糯米不可多得,几斤糯米是母亲精打细算存留下来的。母亲小心翼翼的抱出盛放糯米的尖嘴坛子,把米倒在竹扁上,仔细挑拣出里面的杂物。然后,一遍遍的淘洗,再浸泡、沥干,饱满的米粒珠玉般洁白圆润,看着就让人十分喜欢。扎粽子最好用稻草,有天然之韵,草木清香。

母亲是包粽子的能手,什么枕头粽、三角粽、斧头粽、小脚粽和猪蹄粽等等,统统都难不倒她,再窄的粽箬也能拼起来用。只见她麻利的把两三片箬子卷成想要的形状,把米填进去,用箬子的另一半裹盖好,嘴里咬着稻草的一头,另一头将粽子捆得紧紧实实,这样煮起来就不会散,吃起来有咬劲。小脚粽因形似旧时妇女的小脚而得名,包小脚粽不用捆扎,全靠粽叶穿插,将一只粽子包裹周全,还必须保证不破不散,这是很见功力的。

粽子的形状生动多样,内容也不单一。母亲总是想方设法做出不同口味的粽子,除了常见的白米粽子,还有红豆粽、红枣粽、豆瓣粽等等。我最喜欢红豆粽,红的豆子夹在白米中,加上粽叶的翠绿,光颜色的搭配就令人垂涎。豆瓣粽如果处理不好的话,口感就会比较差,但是母亲做的豆瓣粽很好吃。新鲜的蚕豆剥去皮壳,与糯米拌匀,再放一点盐以增加黏性,煮熟后有浓郁的豆香,蘸糖吃别有风味。

粽子热吃冷食均可,放学回家饥肠辘辘,取一只粽子,剥去粽叶,签在筷子上,咬一大口,软糯润畅,齿颊留香。粽子还有一种奢侈的吃法,用细麻线把粽子割成片,不用刀切是因为粽子太黏容易粘在刀上。把粽子片用油炒,出锅时撒上白糖,又香又甜,好吃得不得了。

有一年,吃过端午节粽子不久,母亲又包了一回粽子。那是我初中考前夕,母亲不是一个讲迷信的人,但是还是专门为我精心的包了十几个粽子,”粽“音同”中“,寓意考试一举中的,是母亲对我的美好祝愿。果然,我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一举考上了理想的初中。当时六甲中心小学六(西)班五十个同学考上六甲初中只有七人,近八个小学生考上只有一人。母亲对子女的爱,如高山大河般深厚,又像春风暖阳一样细腻,无微不至。

再也吃不到母亲亲手包的粽子了,如今外面卖的粽子包装华丽,可是粽子的味道却不复当年。怀念儿时的粽子香,因为那里面有母爱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