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散文 > 优秀散文 > 正文

种下往事

作者: 赵定顺2020/06/26优秀散文

“清明螺,赛过鹅”。每年清明前,妻子都会从菜场买几斤螺蛳尝鲜。清明前的螺蛳,壳薄肉肥,肉质鲜嫩。

这天下班刚到家,厨房就传来一阵阵热油溅起声和螺壳与铁锅急如雨点般的碰击声,热闹得犹如春节点燃的一串串小挂鞭。螺蛳是青壳螺,清一色泛着如古玉一般莹润的光,螺旋形盘升的壳在终点汇成一个圆润的点,像极了“铅华淡淡妆成”的古代仕女那松松挽就的宝髻。想必这就是古人将女子盘在头上的乌发被称为“螺髻”的原因。

盛在青花白瓷盘里端上桌的螺蛳热腾腾,红油葱花爆炒后的轻煨慢炖,让酱香渐渐浸润到壳中的螺肉里,螺肉的鲜味达到极致。也许是螺蛳特有的鲜美终结了年后一直挥之不去的肥甘厚味,女儿高调宣布,清明假期到奶奶家时,她要捉螺蛳!

捉螺蛳?难道在摸螺蛳、耥螺蛳、耙螺蛳之外,又有了新的科技突破?现在的孩子虽然物质条件优越了,但随着学业的加重,对自然的接触也仅仅成了假期跟着旅游团队在景点按部就班地行走。

记得自己儿时,清明前跟着大人采茶叶、摸螺蛳。大人们一般在山坡上采茶叶,我们小孩子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拖着竹耙,结伴到山脚下的池塘边耙螺蛳。大人们用的耥网对我们来说是不合适的。耥网是要将网沿河边平推到河底,边推边将手中的竹竿往前送,扩大推的范围才能有更多的收获。这不仅需要力气,更需要技巧。将竹竿从河边向河心推的时候,必须要掌握手中的力度,推力大了,网里进去的泥土就多,推力小了,钻在泥土里的螺蛳没被推到网中,空忙一场。小孩子是极少有掌握这项技能的。

竹耙要想耙螺蛳还需要加装一张裁得刚好的网片,牢牢扎紧在耙上。网眼要大小合适,小了,一些太小的螺蛳和碎石子也扒拉上来了;大了,螺蛳又漏掉了。相对于耥网来说,竹耙本身轻很多。耙的特性是将稍远处的东西向近处扒拉,这让大人很放心。一把竹耙子,一个小池塘,就能拴住一群疯跑的孩子。

奔跑在田间地头,捉蜂捕蝶,呼朋引伴的快乐;在清清池塘边捞鱼逮虾耙泥螺时那清脆如鸟鸣般的笑声,至今回忆起来,还依然清晰地在耳边回响……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是该让孩子暂时放下书本,在这春暖花开的日子里,依着温暖的阳光,种下让将来可供回忆的美好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