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散文 > 现代散文 > 正文

伊甸园和菜园心事

作者: 01一线2020/07/03现代散文

随着时代的快节奏,我们无论是生活在城里的、抑或在乡村,因为繁忙的工作或劳动,似乎没有感觉自己的时间去向、也没闲功夫去思考生活本身的事情,忙碌的一切好像让生活越来越习以为常,哪还会有什么意义呢。

其实生活本来就浸润在柴米油盐和繁琐杂事里。如果我们没有一颗热爱和发现生活的心,没有在点滴时光里挖掘美好的能力,那么就很难在生活里找到真正的乐趣。

我们美好的生活,从每天清晨开始……江西是个好地方,那是天赐江南自然地理好风光,还有祖先给这里留下了丰厚的人文底韵。如果不是穿越旅行,我们近处向往的好地方,生活的好地方,通常想象的园区情景:没有车,没有噪音,没有污染,没有经济繁荣带来的热闹,却有着这座城市里最漂亮的“强对比度色彩”。可是,我们每天都在左手梦想,右手物质,总在最繁华与最桃源之间的生活地带穿行。

吃穿住行基本决定了人们生活的品味,但这只是物质层面的东西。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追求健康美好积极向上等精神层面的东西就越来越多,比如,“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侧面反映了人们有种妄想摆脱生活的某种压力,想到释放自己。旅游因而成为了一种时尚。美好生活的本身是内在世界与外在见识努力的平衡与升华。生活的内心世界主要在思考,生活在外部世界则主要是用来增长阅历和体会。看世界看什么?无非是这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包括自然地理风光和人文底韵。物质和精神层面的东西决定了我们的心事抑或成故事。

看历史人文中,那些有心事和故事的人多半是对生活有情趣情调的人。富有生活情趣的事不只是“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所谓汪洙在《神童诗》里写到人生典型的四大喜,当然还会有更多的大事大非的事情。四大喜会带给一个人带来不同寻常的快乐,甚至能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比如干旱的土地有了雨水的浇灌,才能长出庄稼,人们才不会挨饿;考取了功名,才不枉费十年寒窗的苦读,自己甚至是家族都能腾云而起,走向另一种生活。

但生活是一点一滴的,我们不可能时时都有“大喜”,更多的时候是平平淡淡、细水长流。这时候的幸福往往是不经意间的,是小小的、短暂的快乐,有如东坡先生诗意般的《赏心十六事》:在清澈的溪水上泛舟;外面下着雨,坐在窗前聊着天;夏天在小溪中洗脚;雨后登上高楼去看山;在有柳荫的河畔散步;开心地喝着花坞茶;隔着江听山寺的钟声;听美女月下吹箫;早上喝点茶;中午睡个觉;开新酒的时候不要遇到豪饮之人;接待客人可以衣冠不整;求得名花(或美人);儿子开口说话;客人来了取泉水烹茶;弹琴遇到知音。有如山水田园诗人王维晚年隐居终南山所作《终南别业》诗生活禅意般情景:他说自己中年时就崇尚道教,晚年终于可以隐居山里,兴致来了的时候就一个人去山上,不知不觉就走到了水的尽头,索性坐下来看云起云落。遇到一个老人,就和他聊了起来,都忘了回去的时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没有尘世的喧嚣,只有鸟语花香、山清水秀,自由自在的过着日子,这种生活是多少人向往的啊!有如辛弃疾《清平乐?村居》所记:“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就是很平常的生活气息,我们多多少少都经历过,它就是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描述的是一个很平常的场景:低矮的茅草屋,溪边长着青草。老两口正喝得晕晕乎乎的,用方言聊着天。三个儿子也没闲着,大儿子在地里忙活,二儿子在编织鸡笼,调皮的小儿子躺在溪边剥莲蓬。

古文人的活法如诗如画,如梦如醉,生活很有情趣,自然洒脱,甚至忘了工作和劳动。比如,唐温如的“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元末诗人唐珙的诗不太红,人更不红,但诗的意境却很美,诗中描绘的正是自己向往的生活。特别是后两句“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诗人喝醉了迷迷糊糊的,不知道自己是在湖里泛舟,还是在银河里划桨,只觉得周围星星闪闪的,童话一般诱人。只是一个梦,却被诗人赋予了浪漫主义的色彩,让人读起来就不免憧憬那种“纸醉金迷”的畅快。

我们大多生活在现实的温饱里,少了些梦境与情趣,缺少古人那种文质彬彬的风雅与豪气。当然,也不失一些讲究生活质量的人。

我们看民宿,即使装潢简单,但每一处皆可看到主人的用心。散发淡淡香气的实木地板,干净洁白的纯棉床铺,桌上欲滴的鲜花,墙上挂着色调自然的壁画,每个角落一尘不染。这就是住房的一种美。

我们看民食,人们自己种植蔬菜和水果,清晨早早地到田园里采摘新鲜的西红柿与黄瓜,洗净后与鸡蛋简单翻炒,已然味美。早餐时间与他们闲聊,才知道他们曾经有着令人艳羡的高薪工作,最后却回到家乡,改造了父亲留下的老房子,作为民宿。他们每天在沐浴着日光的房间里醒来,在草地上与狗狗追逐跳跃,和来来往往的邻里攀谈,给花浇水,研究不同食物的做法。这就是一种生活温饱的美味。

城里会有很多懂得生活的家庭主妇,她们每天都会高高兴兴的提着菜篮子到菜市场卖菜,不像有的妇女总是丧着脸,就跟别人欠她们似的。这类人做的饭菜不仅色香味俱全,而且很注重餐盘的摆放,颜色的调和,营养的搭配。即便是简简单单的家常便饭,经过她的巧手和用心,就好像是国宴级的招待餐。在她们看来,吃饭不仅仅是为了果腹,更是享受一蔬一饭带来的美感。

其实生活不在有多豪华,有的人家,住房面积虽小,可是布置的温馨舒适,让人特别有归属感。比如,主人会在阳台上养上几盆绿植,几株多肉,插上几朵玫瑰花。每当微风拂过,花香氤氲,叶子摇曳,会让人有一份难得的好心情。

那些大致有生活情调的主妇平时做家务时,总是表现热情洋溢,仿佛干活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比如,洗衣服时,会放着轻音乐,随着音韵的节奏,揉搓清洗,然后把洗的干干净净的衣服晾晒在阳台上,看着一大盆衣物顿时非常有成就感。而一旦有闲暇时间,又会静下心来看看书,抚抚琴弦,考习诗词,练练书法,涂涂心画等等。有时会一边熨烫有褶皱的衣服,一边学着电视里踢踢腿,弯弯腰,顺便活动活动一下筋骨。即便是擦地板抹灰尘,也会选一条有花的围裙系上。会用几条旧毛衣重新织出一条围巾或手套。更会在下楼扔垃圾时,顺便屏住闻闻院内的植物花香。

因为总是对生活葆有热情和趣味,因此即便整日困于家务琐事,可是也总能用一颗细腻,敏锐,欢喜的心,把日子过成喜欢的样子。生活情趣的这些表现 这才叫真正的过日子。我的母亲由于生活在底层,除了没有棋琴书画那些爱好,其它方面基本就是那样表现。所以,母亲健在时,她在那,那里就是伊甸园。

文人总希望把生活过成校园、文学园,玫瑰园等等,艺人则希望把生活过成菜园、果园、茶园、花园。现在想起来,大概与园结缘的东西都有着深厚的生活情趣。而我希望,时间可以容纳自己所有的悲欣,所有的际遇,或温暖,或清冷。我们不是智者,悟不透全部人生哲学;我们不是禅者,不可能释然尘世一切。唯一能做的,就是踏着生活的琐碎,捡拾快乐的碎屑,如果疲惫了,就把心放在深夜的臂弯里,让它静静入睡。一直到自然醒,到天亮。人不能活得太累,也就是心不能太累,否则,人生不堪。如果把心折起来,赋予阳光,我们会发现,心其实会安静地飞翔,美丽地飞翔。

喜欢一处耕植心梦之所,一处安然若素之地, 温一壶清茶,煮一壶美酒,持一缕诗心, 等一群同道中人,共赴高山流水,畅聊百味人生。风雨之中修安逸,高山流水觅知音。这里是我灵魂的幽居,我抒怀的港湾。

文友胡BIHUI老师说,每个人多少总有自己的嗜好。然而嗜好并非工作,而是一种生活调节剂。伟人毛泽东爱写诗词,小罗斯福好打猎,艾森豪威尔爱打高尔夫球,邱吉尔喜欢绘画。在我们周围也常常看到,有的好下棋,有的爱打麻将,有的爱钓鱼,有的好打羽毛球,等等等等。这些,都属嗜好。一个人若完全没有嗜好,就会造成心理失衡,是很不正常的。人们的这些嗜好大致折射其情感成熟程度、知识水准及某种品性。

对照胡先生的研究,我判断自己是一个爱好活动、体育、科学性研究的人,个性通常表现活泼而乐观,做事有条不紊。也喜欢沉静思考,爱阅读,听音乐,对生活有一种坚定的把握。对天文、地理等科学也感兴趣,还喜欢田园、爬山、涉水、钓鱼,收藏、摄影和写作。对所有物件都感兴趣,且能在微小事物中获致兴趣,也能够从大自然的接触中得到极大的乐趣和精神安慰。

目前由于忙于工作,业余还只停留在散步、摄影、写作和菜园生活。除了写作耗费我大量的业余时间以外,如果菜地尚存,我还会分配了点时间给散步、摄影和侍弄菜园。我出自农村,从小就与菜园结下了不解之缘。俗话说:瓜菜半年粮。春天种上辣椒、茄子、西红柿、大豆、空心菜、豆角、黄瓜、南瓜、冬瓜、丝瓜等什么的,换季后,又种上大蒜、香葱、白菜、青菜、包菜、莴麻叶、马铃薯、花菜、苷蓝球、红白萝卜,大小碗豆、黄芽白、香芹、翘子等等蔬菜。菜种得好,嫩绿的茎叶,肥硕的块根,多浆的果实,却可以食用。现在的我依然沉醉其中,各种适宜种植的蔬菜瓜果,犹如种进了心里,看着它发芽,吐绿、开花和结果,菜园于是成为了我心中的一个梦想。当初热爱菜园,并不是为了得到果实,而是从中感到一种快乐。后来,瓜果蔬菜成熟的日子是我最高兴的时候,我在菜园里窜来窜去,享受着自己劳动成果带来的喜悦,从中升腾起一种异样的感动,感动一粒种子的伟大。我们的食物就是由这么细小的种子长成的么,而它所需的仅仅只是泥土、阳光、水分。我从此一直沉醉其中,习惯了有菜园的日子。经营菜园也让我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我坚持认为,写日记,就是一个自我修养的过程,洗心革面的过程。就象种菜,每日打点菜园,就是一个耕作的过程,沁心满足的过程。田园耕作让我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得到了有效地调节,而种菜的愉悦还能培养生活好心情。有人说,“不要去追一匹马,用追马的时间种草,待到来年春暖花开之时,就会有一批骏马任你选择。”而我却总是认为,用心做好自己,默默做事,脚踏实地,将会遇见最美的自己……

昨天,文友王TIEBING先生看到我在朋友圈晒出的菜园果实,给我留下了一首《五绝?田园归》诗:“坦荡自然归,初心愿不违。闲耕桑梓地,静享满园菲。”大致表达了我种菜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