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散文 > 现代散文 > 正文

淮源偶记

作者: 宋云奇2020/07/11现代散文

地处古淮河发祥地桐柏山深处的佛教名刹水帘寺,我去过不止一次。然而,使我印象最深感触最大和久久难以忘怀的,还要数“淮源金秋笔会”组织的那次游览了。

那天清晨,为了避开旅游高峰时的人潮,我们很早就上路了。大山的褶皱里飘浮着屡屡乳白色的晨雾,游蛇一样的山路在迷濛的雾霭里蜿蜒盘绕。一伙子从稿纸堆中逃逸出来的狂男傲女,犹如一群晨起觅食的麻雀儿,叽叽喳喳嘻嘻哈哈着在翠峰白雾间仙游般穿行。我们走着走着,前方的雾霭里忽然传来一阵清亮悦耳的歌声:

青山悠悠峰叠峰哎,

云海绵绵涌推涌喽,

莲藕折断丝还连耶,

哥妹何日在相见呦!

……

难道有人比我们还早?众人一愣,不觉唰地止了说笑。走,赶上去看看何许人也!不知是谁一声令下,大家的漫行变成了竞走。劈哩啪啦咕哩咕咚,大山里登时爆响起一阵震耳欲聋的脚步声。

循着歌声,我们追至一座山崖下,听着就在上面了。可是冲上崖顶,不见人影啊!正疑惑间,从雾里闪出一高一矮两个蓝衣蓝帽身挎布兜的小尼来。矮者慈眉善目,高者俊逸清秀,两人手拉着手叽嘎说笑着,小鹿一样纵跳而行,待看见前面有人,忙惶惶然禁了声,互相偷看一眼,低眉垂首从我们身边擦肩而去。

难道适才唱歌的就是她们?不可能!出家人七情断绝,六根清净,她们咋会唱这酸不溜溜的情歌呢?那唱歌的人在哪儿?保准已经下崖去了!不知谁又一声吆喝,大家又鼓起精神呼呼啦啦追下崖去。可是,我们一直追到水帘寺,也没再见到一个人影子。

游完水帘寺,天已近中午。游人逐渐多起来。我和几位先出寺院的诗人,坐在离寺院不远的山崖下,边歇息边等候寺里的大队人马。忽然,一位女士指着头顶惊叫起来:“瞧那花儿多好看呐!”

大家顺了她的手指抬头上望,果见陡壁之上有丛叫不出名字的山花开得正艳。此花红中透黄,硕大如盘,在茸茸碧草间随风摇曳,就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

“宋老师,敢不敢上去给我们折下来?”几个女诗人挤眉弄眼地朝我喊。

“笑话儿!本人农民出身,小时候攀岩越壁家常便饭。这件事儿还不是小菜一碟儿!”

咱人实在,不吃激将法,真就紧衣挽袖手脚并用朝上攀去。转眼到了那花儿跟前,正欲伸手去折,突被一个清脆的女声止住了:“哎,别……请别折那花儿啊!”

惊回首望,竟是那两个进城赶集归来的小尼。说话者就是身材窈窕清秀俊丽的那一个:“你看呐,就叫它们长在那儿,让来这里游玩的人们都能看到,不是更有意思吗?”

望着两位小尼风摆杨柳般摇曳而去的倩影,我僵在那里久久无语:她们这些出家女子,居然对美的东西有如此博大又如此细微的爱心。我们这些自命不凡自欺欺人的文人们,真是羞愧难当自叹弗如啊!

开完笔会回到家里,我一连几日睡不着觉。那次“淮源金秋笔会”上的浪漫之游,那清丽婉约溢满幽怨的情歌小调儿,那火一般熊熊燃烧的野花和那两位眉清目秀的年轻小尼,总是在我的脑际电影镜头一般不断闪回。我终于明白了那天清晨,大山中的神秘唱歌人是谁了!

从那之后,我开始用挚爱之心对事对人,对待生活与周围的一切。我忽然少了许多的沉重,少了许多的烦恼。我的生活从此变得轻松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