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散文 > 现代散文 > 正文

再逢禅韵

作者: 微心如澜2020/10/24现代散文

今年的国庆和中秋节重逢,很是难得,所以这个节日比往年更加喜庆和热闹,我也趁此长假回家和家人团聚,休息两天之后,自称业余驴友的我就想出去转一转。本来每逢十一长假期间正是北方秋收秋种的农忙时节,因为土地流转,我就成了脱产的农民,也可享受工薪族的假期,因此就有机会到处走走。

早就听说为了开发旅游事业,庆都山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以庆都山为依托,以唐尧文化为纽带,建成了唐尧古镇,儿童乐园,尧母湖等景观,打造了集游览,住宿,娱乐为一体的唐尧文化园。我们望都和唐县毗邻,骑单车也只需一两个小时的路程,近水楼台,所以我不止一次的去那里游览。

庆都山位于河北唐县东北八公里的北高昌村西北,由于尧母庆都所居得名,唐尧幼年随母在此生活,为唐尧故居地。东汉章帝封尧母为“灵台大母”,又因尧母庆都死后,虽葬于今望都旧城处,但其灵魂仍在庆都山,故名灵源山,俗称黑龙山,黑龙头。此山孤山独居,海拔只有二百多米,但钟灵毓秀,林木葱茏,山溪环绕。又因尧母庆都的美丽传说,可谓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故而闻名遐迩,游客络绎不绝。

骑行在北方的原野,青纱帐已成熟收获,秋阳下展现出的是一幅幅田园画卷,那些忙碌的人们和田间耕作的农机构成移动的画图,我就行进在这丰收的画图中,分享人们收获的喜悦和播种的快乐,心情格外地舒畅,轻车熟路,很快就到达庆都山脚下。

来到山前不禁惊讶于眼前新奇壮观的场景,原先的山路,陈旧的山门都消失殆尽,山脚下低缓的山地被开凿,铲平。重新修建的山门,古色古香,十分壮美。穿过山门拾级而上是殿前广场,广场上游人如织,喧嚷,欢笑,使群山沸腾。广场中央是高出的多边形平台,用汉白玉的雕栏围成一座别致的舞台,一些大人和孩子在上面尽情地玩耍嬉戏,横亘广场东西是玉带河,河水澄碧清澈,锦鲤游弋,人们流连驻足,临水慕游鱼,几座玲珑的玉带桥跨卧小河,桥上不时有人依栏留影。从桥上穿过便是二十四节气的图文柱石,矗立广场两侧,为广场增添了不少文化气息。

前面就是雄伟的尧帝庙,即唐尧文化博物馆,巍峨壮阔,气势磅礴,大殿是仿唐代建筑,木质榫卯结构,四周是挺拔的廊柱高高擎起庑殿式的重檐顶,檐下是苍劲的“唐风尧德”古朴的巨大匾额。殿内是高大的尧帝塑像,四周墙壁是上古传说故事的彩绘,塑像和壁画前尽是观摩和朝拜的人群。殿前有东西配殿,构成完整的庙宇建制。

大殿后是八卦亭,亭两侧是人们休息的长廊,休息片刻,就该上山了。如果你有足够的体力,可以直接登上山顶,体力不济,每攀一段路就有休息的平台供人们小憩。山顶有小广场,可以从山前攀登而上,也可乘游览车从后山缓坡直接进入。广场上人头窜动,游客的嬉闹,小贩的叫卖,显得格外热闹。广场上的唐尧塑像,彪悍,魁梧,威严耸立,俯视众生。

山后的半山腰传来缕缕佛音,那是诵经的声音,委婉柔缓地在山中飘荡。苍松翠柏间红墙碧瓦的寺庙掩映其中,这便是著名的灵源寺了。据《大清一统志》载:山半有灵源寺,山上有井,可以窥晓月。“灵源晓月”为唐县古八景之一。灵源寺原为圣母祠,建于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后改为寿圣祠,是唐代武则天为追念尧母庆都养育圣祖唐尧功德而修建,现存武后供养的巨型佛经碑五通。可不知为什么大殿的匾额是观音殿,殿内供奉的并非尧母,年代久远,大概无从考证。

夕阳穿过松柏浓密的枝丫,给庄严的庙宇镀上一层辉煌,使金色的屋脊更加肃穆,沉静,翘动的飞檐更加灵动,鲜活。使飘动着烟火的香炉,铭刻史料的碑石更加神秘。几只鸽子从容地在斗拱和古朴的雕栏画栋间灵活的跳跃,翻飞,“咕咕”地叫着,衬托着寺院的幽静。

几位土黄色僧衣,绛色袈裟的僧侣,在香客和游人间有序的穿行,准备着例行的法事,一阵忙碌之后,庙内佛像前,众僧侣庄严肃立,双手合十,口中诵念,主持敲动檀板和木鱼,清脆悦耳,和唱着舒缓的乐音。

门外一帘之隔,几位善男信女,静立合掌,口中轻吟,一脸虔诚。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女孩夹杂在人群中,学着大人的样子,见我举起相机拍照,便怯怯地望着我,满脸羞涩。

山前是熙攘的人流,穿行的车辆,叫卖的小贩,诱人的风景。山后是肃穆的庙宇,袅娜的香火,飘渺的禅音,僧众信徒的虔诚,好像有一道看不见的藩篱把山前山后隔成两个世界,一边是浮世繁华,功名利禄,一边是遁世修行,修身明志。

太阳就要躲进西山,唤来几分暮色,给群山和翠柏浅施一层青黛,让它们更加沉稳而庄重,倦鸟归林,人寻归途,寺庙袅娜的吟诵渐行渐远,耳畔送进几声清脆的铃声,那是飞檐上的风铃在风中摇曳,震颤,发出悦耳的声响,推开烦乱的心扉,象一涓清泉流入干涸的心田,慢慢地侵入,润泽。又像是荡在平静心湖中的涟漪,一圈一圈的漾开,细微而清晰。又有几声钟鸣洪亮,浑厚,缭绕山谷,余音悠长深远,跌入俗世,消失在飘起雾霭的山中。

又想起几年前的冬天,我来到庆都山,那时还未开发,水光山色,自然天成,游人不多,不似现在的喧闹。一样的夕照,一样的禅音,一样飘动的风铃声。灵源寺也是香烟缭绕,也有燃起香烛的香客虔诚的膜拜。庙内一袭灰布棉袍的年迈的老尼,守在门旁动作迟缓地整理着香烛,一只黄狗很安静的趴着,伴在老尼身边,眯着眼睛,好似也进去了佛的世界。这次到来没能见到那位老尼,见到的一只狗也不是从前那一只,偌大年纪的老尼,现在可安好?不知为什么每有琐事牵绊,每逢烦乱和苦痛侵袭,总会想起那幅安静祥和的画面,总会想起佛音中彳亍在山间沉寂下来的心境,周身顿觉清爽,一切释然。

我不信佛,也不信奉所谓因果,可我崇尚佛家的慈悲为怀,敬畏寻求善念的佛心。我喜欢修身参禅的意境,喜欢缠绵悱恻的袅袅佛音,喜欢庙宇飞檐上“叮当”作响的风铃,喜欢回荡在山谷中警示俗世人心的钟鸣,喜欢人生修行中禅韵的博大和空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