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散文 > 现代散文 > 正文

故乡的集镇

作者: 通道2020/11/02现代散文

是南国,典型的丘陵地貌。蜿蜒北去的湘江,下洞庭,入长江,注东海,滋润着两岸的桑田,那绵延的群山,茂盛的植被,袅娜的炊烟生机盎然。我的老家就是湘江河畔的一叶小村庄,距老家几华地便是一个古老的集镇。那集镇可是我童年和少年的乐园,她,深深的刻在我的记忆里,常驻在我的梦乡……

故乡的集镇很是普通。东西向绵延约三华里的街道青条石铺就,街道不宽,依地势高低蜿蜒曲折,两旁的铺面多为木桩板结构,密集错落,参差无章;铺面里物品丰富,粮面糕点,穿戴日杂,农渔工具,作坊匠铺样样具齐;街道北临湘江,条石码头拾级而下,通往江面,江面船只木筏南来北往,偶有船只停靠码头,繁忙而闹腾;南北向的京广铁路伴集镇而过,南来北往的火车奔驰呼啸,来自远方,又向远方而去;南面是集镇的主干大道,向着田垄旷野延伸发散……大道上人们来往穿行,肩挑背扛的,扶老携幼的,嬉笑推搡的,匆然忙碌的,悠然慢腾的,无顾无忌,自由自在……我常想,那些年龄参差,表情各异,行道不同,服饰不一的人流,不就是人群集聚的人类社会么?不就是敞亮而实在的人的生活么?

我就出生在湘江南岸普通的农家,距集镇约五华里,祖辈们传承着“布衣蔬食”的底层耕读的生活。我是家里的老幺,大哥、二姐、三哥,除奶奶早逝外,是祖孙三代七口的大家子。我的父亲和爷爷是实诚的庄稼汉,言语不多,勤劳质朴,耕作精细,作物往往收获丰盛质地优良;因家住江边,也算是半个渔家,布网垂钓都是行家里手,偶得河鱼上品,喜不自禁着好一段时日;妈妈是俭朴精明的农家妇女,是我家的当家人,四个孩子的生养培育,日常的茶饭筹备,全家的生计操持,没日没夜的忙活着。在我们姊妹小的时候,三大人忙碌的网渔耕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除了主种稻田,就在湘江河畔的旱地里拓荒种菜。土坯的居舍,红灰色的地墙,黑灰色檐瓦,房前屋后的一片片的菜畦里时令明朗,棚架参差,花叶簇拥,色彩斑斓,满是蔬菜瓜果;院落里,鸡鸣狗吠,农什渔具一应具齐,那气派,俨然是典型的南国农家景象。

故乡的集镇,是我家生计绵延的希望,是我们生活旅途的驿站。每隔三五天,大人们是一定会去的,肩挑手提自家的物产销售变现,自由选择卖回自家所需,这样的卖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儿时,自呀呀学语,蹒跚学步,最高兴的事是去跟大人去集镇。在大人的肩背上看人流熙熙,看物品卖买,看匠铺叮当,看火车汽车……偶得油饼包子,布鞋花衣,那是我最快乐的时光;少时,大人会要求我去集镇,或帮忙看摊,或带点物品作小买卖,当我也能收获零碎小钱的时候,那收获的快乐油然而生,偶遇熟识的同龄同学邻里,那另地的邂逅格外亲切,自然而然的相识和结交很多的朋友,渐渐而地我个而长高了,见识多了……后来,我才慢慢的明白,我家的大人们在家里的勤奋劳作的原因,他们在家里盘算整理,期待满满的去集镇,欢欢喜喜的从集镇回来,即有收获的喜悦,买卖的乐趣,又有邻里故旧交际的快乐……在我们家,大人们勤俭持家,孩子们力所能及的跟进,因此,瓜果蔬菜,鸡鸭鱼虾,样样齐全,除留下自家生活需要外,去集镇换回小钱,像涓涓泉水,从不断流。家里虽不富有,但全家人吃穿住行均有保障,孩子学费及家庭花销勉强应酬,偶有亲戚邻里贫困患难,大人们往往会解囊帮助。

我妈妈的娘家在湘江的对岸,距集镇约10华里,偶有妈的娘家人赶集,就在我家歇脚吃饭。还记得,我的外公就是常客,勤劳一生的外公老了,已干不动粗活,腿脚也不怎么灵便了,但他还是挑着在自家做的竹篾小制品,如:筷子、刷把、扫帚、筛子什么的,早天晚步行约10余华里,乘渡轮过河来我家宿一晚,第二天再去赶集。那时,外婆已不在人世,年迈的外公或许是耐不住孤寂寻事儿打花余年;或许是习惯性的不缀劳作;或许是为了缓解对女儿和晚辈的惦念,总之,我母亲和家人都深深的关爱着外公,每逢赶集,是我母亲和外公相聚的时光,母亲总是把好吃的东西留一份,等待着外公的到来。我们姊妹们小时候兴喜外公的到来,绕着他转,而外公的物品在集镇换不到几个小钱,几乎都变成小玩具和小零食,一半给了我们外孙,留下一半带回给我的表姊妹们……每当我们拿着外公的玩具和食品叫外公时,他那沧桑的面庞露出开心的微笑,象一朵绽开的鲜花。那时,我家的大人们从来不劝告外公年老休息,往往任他折腾……外公83岁骤然离世,距今二十多年了,每当母亲说起外公,她的眼睛就会是红红的……年迈的母亲常感叹地说,你们的外公一生勤劳,敬老爱幼,晚年还算快活的,好在我们附近有个集镇。

大哥生性聪明放任,但调皮捣蛋不思学问,有点背驼,后经医治,没有恶化,看上去有点不正常,十多岁就随爷爷、父亲在集镇做小买卖,摸爬打滚多年后,做啥生意都能赚到钱,而最擅长的就是经营木材生意,每得成就回家,他便牛皮山响,逗得大人们开怀大笑,惹得弟妹们敬仰不已,还果真,后来大哥的生意顺风顺水,越做越大,涉及范围很广。二姐承袭了长辈们的勤奋、实诚和善良,很象我们的母亲,出嫁后操持着另一个家庭,她和勤劳的姐夫经营养殖业,收益可观,且持续而稳定。

虽然我家属农耕传世,但也小读诗书。祖父二辈初识文墨,爷爷说起集镇的老书院,他总会开心的阔谈不已;父亲说起读书,为那时中学大学不招考而郁闷有加。自大哥成家,二姐长成,家境尚裕,大人们便激励我和三哥读书,大哥更是夸下海口,只要是读书,你俩要什么我都给。当我和三哥说要跟他学做生意的时候,他那脾气发的忒大,说:我才不会带你们做什么鬼生意呢,不读好书我才懒得理你们。关于读书的事,家里的大人们想法归一,大哥更是歇斯底里,我和三哥没得其他选择,唯有读好书才能取悦家人,以慰藉他们的的辛劳。那年,三哥取得大学通知书,大哥买回来三箱冲天炮,炸得我老家的上空山响,爷爷上祖坆报喜,叩谢祖恩,父母喜得更是合不拢嘴。二年后,我也考取大学,大哥坚持要在家摆上三桌,叫来亲戚故旧邻里朋友,共享快乐。大哥对来客说:我三弟考上大学不算什么,我幺妹考上大学那才是真的好家伙呢……多年后大哥才告诉我:你上大学我请客,是做给我8岁的女儿看的嘞,让她也学学你嘛……

诚然,国家在飞跃的发展,庆幸我们四姊妹赶上好时代,现如今,大哥和二姐在家乡发展,三哥在大都市安家,就职于某金融单位,我在中型城市某机关忙活。老家也是早已面目全非,宽阔的路面,漂亮的楼房,规整的园林……岁月匆匆,我们都成年了,下一代也在大中学校园里活泼着,爷爷和父亲相继离开了我们,留下年迈的母亲陪伴我们兄妹,安度幸福的晚年,老母常感叹:真没想到我会有今日的这样的好日子过,更没想到我的孩子们会过得这么好……只可惜你们的爷爷没看到,你们的父亲没得享受。其实,社会在快速进步,故乡的集镇和犹如大中国的一隅,随着国家改革开发的大潮朝气勃发,集镇孕育了一大批走南闯北的生意人,成就不少知名的实业大老板,培育了很多的名校的大学生……

故乡的集镇,已无从考证她何时诞生,更无从查实她的荣辱兴衰,只知道那些集镇上来来往往的人们,一辈又一辈,一代又一代,自然而然的造设一个繁荣丰盛而又祥和有序的集镇,传承着那份互通有无的社会交际场景;只知道在这块大地上有万千个犹如故乡的大大小小集镇,或渐变为大都市,或衰落尚存遗迹;只知道有亿万个犹如我家的普通民众,在集镇过往,不懈的劳作,常往的交际,延续着生活;只知道集镇是广阔社会的宿影,与时俱进,吐故纳新,承接着过去,展开着未来……每每回到故乡,我都会情不自禁的去集镇走一趟,漫步在街道码头,流连在小学车站……去重拾儿时的稚趣,去回味少时的欢快,去感悟人情的世故,去感受集镇的变迁,去探寻生活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