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散文 > 优美散文 > 正文

一抹乡愁在归途

作者: 游启银2022/06/16优美散文

读书出门工作,我就把家挪到了县城。老家的寨子离县城三十多公里,就在白市乡下北岭山脉,一个叫三脚撑的大山脚下。

寨子就坐落在山下的小河旁,河边是一弯大大的坝子。这里曾是明洪武年间的守御千户所的驻地。历史的足迹,阴差阳错,在这里由繁华走向了边缘。如今这里没有集镇,也不是干道,德政工程的阳光雨露很难抛洒到这里。

县城到白市集镇,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就通班车了,可白市集镇到老家寨子还有十来里路,公路不通。后沿途群众集资在三间桥修了座桥,通了一条毛毛路,但寨上到我家老屋还需走近两华里路,所谓的路其实是水利的边坎,一直到四年前水利沟升级改造,三面不见泥,水利沟变窄,沟坎路面变宽,才勉强通车。

就是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寨子,却使我神魂颠倒,难以割舍。退休闲下来,就常想起乡下寨子里的那个家。那里有生我的小木屋,有我熟悉的山冲、小河和穿寨而过的水利沟,有屋背的老井和缠满凉粉包藤的大树。还有我的胞兄、堂弟侄儿、房族爷崽。还有我善良慈祥的满娘。还有躺在山梁上我父母的坟茔。还有我童年的发小,我几次想请他们聚一聚,但一直未达成心愿。

田丘地角、山冲坡岭、小河坝塘,留存了我太多太多的记忆,太多太多的依恋。

父母在时,逢年过节,我常回家看看,父母不在了,我就少回家了。不单是老屋冷清了,重要的是自己也上了年纪,腿脚不如以前了,加上在2008年妻患脑溢血致半身不遂,她一刻也离不开我,走路需要轮椅或别的交通工具才行。

为解决走路难、回老家难的问题,2010年,我鼓动并支持女儿买了辆车,2011年又主张并支持儿子买了辆车,毕竟儿女有儿女的事,不可能任你所需。2015年,我自己买了辆车开。老来才学“吹鼔手”,没年轻人拐溜,加上回老家的路烂路窄,磕磕碰碰,刮刮擦擦是常事。更气人的是,回老家找不到停车的地方。起初,我屋坎脚有户族亲,门口有块空地,可停二三辆车。后来,在精准扶贫的大背景下,通村通组公路建设加快了步伐,又有一条从渡马过两路盘坡直达寨上的公路建成了,不但里程缩短,且路面宽,沿途风景不错。原来由白市折转的路面,经升级改造,路面加宽,改直,且加了护栏,并在原桥曾被洪水完全毁坏的河面上,重新架起了钢筋水泥桥,目前有两条公路通寨上了。交通带来了便利,在外工作的,打工的,在家搞养殖的,做生意的,逢年过节、大凡小事,都开车回家。城市的拥堵现象转向了乡下,这也难怪,光我五姊妹的名下就有十多辆车。这可急坏了有车族。这也惹毛了停车的那户族亲,他家干脆打了个围墙,留个门自家专用。别人家的车连落脚倒车的地方都找不到了。停车没地方,我走路难、回家难仍是个大问题,回家温旧的日子就更少了。

我想到了叫侄儿换块地,用于倒车,但没找到合适的地方。

我想到了生产队路坡坪上曾经的晒谷坪。晒谷坪是用石灰打的,也是我们幼时打金箍棒,在周边钓虫虫、摔跤打斗,遛自制的三个木轮玩具车的乐园。后来有人在这挖了苕窖,又有人在边上埋了夭折伢崽崽的尸体,便逐渐冷清荒芜了。在此建停车场,但要建桥才能过水利沟,要占别人的田土扩路,工程量大,资金难落实不说,别人还不肯让地。

想法一一泡汤,想要有一个停车倒车的地方,成了我的心病。

2017年,四川、重庆、贵州的族人要到湘地去祭祖,我建了个本寨同宗族的群。主要是方便集资祭祖用。一天,我在族群中听到堂弟发声,要在路坡坪建停车场,并有入口出口的设想。要求在外地的和本组村民集资。堂弟是“天柱绿源生态农业公司”的负责人之一,也是说话算数的“拿得起事”的人。停车的地方有望了,我立即捐款并积极宣传。

进展很顺利,集资额很快就达到了三万元。村民小组里,或许很多人都和我一样,巴望着有个停车场,满足有车和准备买车人的需求。我们这个寨,大多以同姓为一组。我老家所在的组,二十多户人家,族人邻里,大多把木房换成了砖房,现在都在谋划购车或换车的事。所以大家很齐心,有的还牺牲了自己的打工时间,投入到工地劳动中来。很快就在群里看到了开工典礼。路坡坪是一个小山包,只见山包周围插满了开工红旗,旗帜迎风招展,有大企业开工的架势。

接着架桥过沟,砌坎扩宽进场路面。

再后来就是推土机进场,拖拉机拉沙铺面。男女老少,有空就来围观凑热闹,推平的场地大约可停三十来个车。

手机屏不时传来一幕幕令人振奋的视频画面。

今年春节,堂兄悄悄地在县医院度过的,说是感冒。后转河南的一处医院,又说是肺矽病,之前他曾到那治好过一次,这病是在辣子坪金矿区打矿落下的。后转院到武汉治疗,但还是挽救不了他的命,在回家的途中就走了。

其儿为他操办了一个体面的葬礼。奔丧的几十辆车,就停在了还来不及竣工的停车场,他家成了使用这个停车场的第一例。

今年六月,又借通组公路项目,硬化了停车场以及出入停车场的路面,并在四周栽上了树,与原来的几棵树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夏日,新建的停车场,开阔敞亮,和风徐徐。族人邻里常来这里纳凉,做一些诸如搓麻线、剥包谷之类的手头活,或干脆聚在这打话平伙聊天。

听说,堂弟他们还有在停车场建凉亭、安装体育设施和路灯的打算。决心把这里建成休闲、娱乐、健身、停车、晒谷为一体的活动中心。曾一度荒凉的路坡坪,不仅又回归到了当年我童稚时的乐园,也给如今的中老年增添了一片享乐的天地。

近日又在族群里见到了两个消息,一个是要组建一个宗族捐资助学的基金会,鼓励帮助自己的子弟提高素质;一个是要建一个庙宇,给人一种向善的精神寄托。我想,族人寨邻中荷包鼓起来后,满足了房、车的要求,又想寻求另一个出口。

没有了路窄、停车的困扰,现在我来去自由。邻里有酸菜,侄儿有笋子,随便找个理由,都可以去老家叙叙旧,拉拉家常,体验一番老家的味道,了一了乡愁乡愿。

而今,我走路难、回老家难已不再是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