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散文 > 现代散文 > 正文

平常如茶

作者: 黄崇星2023/05/05现代散文

到底应该怎样去评价一杯茶,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

五一假期到宁波旅行,几位朋友带我到山中游玩。山岭间有一座破旧小庙,庙里只有一位僧人:比丘。朋友经常到此与比丘喝茶聊天。

比丘热情地邀请我们进屋喝茶。

屋内很杂乱,桌上摆满各种东西。我对饮茶的环境比较挑剔,面对此景,心中不免生起傲慢与偏见。比丘拿出一包绿茶,说是自己采雨前野生古树茶制作的。大家赞叹好茶,而我不以为然。

能在寺院中与出家人一起饮茶,有点像苏轼与佛印和尚的交往,一不留神或许就有禅机闪现。

尽管环境很难让人安坐,不过我还是很期待比丘会拿出一套精美的茶具,一泡通神,宣示大道人生。然而并没有如我想象,比丘拿起桌上一个大玻璃茶壶,把留的茶渣滤出,倒开水涮一下,就把茶叶扔进茶壶,然后递给我们闻,接着将开水倒入另一个玻璃杯里摇晃几下,倒进玻璃壶里,又摇晃几下,一杯茶就算泡好了。这操作看得我发懵,这未免太粗犷了吧,俨然没有想象中的优雅和从容。

一杯茶分到面前,我有些抗拒。

比丘边泡茶边聊山中岁月,一会儿的时间,招待我们喝了三四种他自己做的茶。宁波话我听不懂,只能低头喝茶,也许是先入为主的偏见,我没有喝出什么滋味。临走时,比丘送给我两袋他做的茶,虽有些抗拒,但不好拒绝。

回去的路上,朋友跟我说起比丘。他出家二十多年,放弃大寺院优越的环境,一个人在山里的小庙苦行,每日早晚功课,春天采茶制茶,夏秋采药制药,一切都靠自给,把修行融入在运水搬柴等日常中。听完,我有些起敬,低头看了看他送我的两袋茶,心想这茶到底如何,得好好试一下。试茶,其实就是找茶叶的缺点。我决定用最严苛的方法来检验。

细看干茶,条索壮实,符合古树茶的特征,叶片不紧致,还泛青,应该是杀青的工具简陋,锅的温度达不到要求。绿茶杀青是关键,这一关掌握不好,茶就不会好。投茶注水,茶香不显,接近我的判断了。但接下来就出乎意料了——一百度的沸水冲泡,茶叶缓慢地舒展,不泛黄,不卷边;再看茶汤,茶毫丰富且干净透亮;第一杯入口,不苦不涩,鲜爽感很强,还有回甘,关键是茶气还很足,一杯就有体感。这怎么可能,完全推翻了我的判断,不应该啊!接连又试了两次,还是同样的表现。我已然应对不了了,马上给老师打电话。老师听完我的描述,激动地说:这是修行人的定,赋予茶以气,让茶得到提升!

朴实得连香气都如此低调的茶,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凡夫的妄想,被这茶看破撕开。我忽然想起小庙墙上"平常心是道"几个字。后来我看到禅宗"吃茶去"的公案:三个不同的人向赵州禅师求教禅宗,禅师都不作分别,让他们"吃茶去".表达的就是一种不起妄想的平常心,用平常心去对待一切。

古人讲:"工夫在诗外",有多少内在的积累就会有多少向外的释放,一点不假。我把这杯低调的茶一饮而尽。比丘的这杯茶,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