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作文大全 > 正文

关于周恩来的作文

2020/03/18作文大全

周恩来传读后感800字

周恩来传读后感800字一:读《周恩来传记》有感

周末,我闲得无聊,我便拿过一本《周恩来传记》读了起来。

周恩来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之一,是党、军队、国家的卓越领导人,国务院首任总理。

1898年3月5日,周恩来诞生在江苏省淮安县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因为他叔父膝下无子,周恩来1岁时便过继给小叔。后来,和婶婶相依为命。婶婶一心想把他培养成饱学之士。悄时,便会读唐诗,未满9岁就阅读了许多古典小说。15岁时,周恩来考入天津南开学校。在学校,他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活动。

21岁时,周恩来从日本留学回国,不久,北京爆发了“五四”爱国学生活动。周恩来不但参加了活动,而且还组织了“觉悟社”却被反动抓捕。关押6个月,22岁时,周恩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亲自建立了革命武装独立团。

20XX年3月,在周恩来的领导下,上海工人以150杆破旧枪支,3枚炸弹,血战了30小时,取得武装起义成功。其实我最佩服的就是周恩来带领部队过草地那一段。在一个渺无人烟的荒凉地带。部队进入草地后,最大的困难就是缺乏粮食,前面部队没粮食可以吃草根、树皮,而反面部队树根都见不到,在部队里,青稞面和马肉都吃完了,队里只好吃野草,树根、树皮,许多战士都壮烈牺牲,周恩来却坚持让警卫员把自己的青稞面送到战士们的嘴边。由此,可见周恩来很关心战士,而且周总理一点也不仗势,他多次到北京百货大楼,像一个普通顾客一样步行而来。有一次,他走进货场,在刮脸刀片柜台前,笑着对售货员说:“现在的刀片,像我这样的胡子就不好用。请替我向工厂反映反映,可见周总理是多么平易近人。周恩来也很尊重知识分子,地质学家李四光患病,在杭州治疗,周恩来都在万忙中抽空专门去看望他。”

可是好人不长命,周总理于20XX年1月7日离开我们。连周总理都这样报效祖国,我们不是应该做什么嘛?所以我们现在应该好好学习,长大后一定要报效祖国!

周恩来传读后感800字二:读《周恩来传》有感

新中国成立60周年即将来临,在这个举国欢庆的日子里,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阅读了《周恩来传》这本书。读完这本书,我感慨万千,更加怀念那些为祖国进步和强大付出毕生心血的伟人们。

《周恩来传》主要写了周恩来光辉的一生。从周恩来童年的炎凉人世,写到他逝世后人民对他的沉痛悼念,系统的介绍了这位伟人所走过的曲折路程。周恩来之所以有这么多的丰功伟绩,是和他小时候树立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伟大志向分不开的。众所周知,周恩来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他全心全意地献身于祖国的解放和建设事业,对中华民族所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从青少年时代起,他就表现出炽热的爱国情。“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他在少年时代说过的一句掷地有声的话,这句话深深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读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我自己,我们读书为了什么?回答当然要与周恩来一样,为祖国!与周恩来相比,我们生活在幸福的祖国大地上,肩负着开拓未来的使命,更应该好好学习,增强本领,长大后才能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周恩来当了总理以后,生活还是坚持一贯的艰苦朴素。据说,当他最后用坏了一条洗脸毛巾时,又用它做了一段时间擦手巾;当它擦得不能再用时,他又用它来擦鞋。那双在他去世后展出的打满补丁的袜子,竟令人难以置信地穿了30年。想到我的不少同学连买个学习用品都要互相攀比,这与勤俭节约的周恩来相比,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写到这里,我不禁对敬爱的周总理产生了无限的敬仰之情,在中外历史上,曾经产生过不少受人爱戴和崇敬的人,然而却很少有哪位伟人能够像周恩来这样深远地影响了整个民族乃至赢得了整个世界的崇敬。我们是祖国的未来,要像周恩来一样,把热爱祖国的精神用行动表现出来,刻苦学习,将来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报效祖国。

周恩来传读后感800字三:《周恩来传》读后感

一直以来对周总理的了解不是很多,“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却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海里,给我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在言论最为自由的网络上,出现了不少对国家领导人的调侃甚至谩骂,然而在这些内容中绝少见到周恩来的名字,却处处流露着对周恩来的敬佩和赞美。“十里长街送总理”和“周总理,你在哪里”表达了中国人对周总理的想念和热爱,带着激动而沉重的心情读完《周恩来传》后,对周恩来这个伟人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感悟。

原国家主席李先念说:“中国共产党因为有周恩来而增添了光辉,中国人民因为有周恩来而增强了自豪感”。对周恩来的认可和赞扬,已超越了政见、超越了时空、超越了意识形态。周恩来不仅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腾飞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仰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毫无保留地献给了祖国和人民,而且以自己谦逊品格、顾全大局、两袖清风、无私奉献的道德情操和人格精神在中国人民心中构筑起一座永远闪耀光芒的精神丰碑。从他的身上,人们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人民公仆,是“最得民心的中共党员”,什么才是真正的高风亮节,是“全党楷模”。

周恩来的《我之人格观》中曾说过:“夫人格之造就,端赖良心,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从中可以看出周恩来的人格魅力。光明磊落,一心为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对他的人格的最完美的写照。周恩来忠实地履行了“把整个身心放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为人民服务而死”的誓言,形成了他的伟大的人格和哲学思想。

周恩来清楚地看到思想改造的长期性、复杂性。他郑重地指出:“时代是不断前进的,思想改造就是要求我们的思想不落伍,跟得上时代,时时前进。事物的发展是没有止境”,“只有能自我改造的人,才能改造别人”。他的座右铭就是:“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

周恩来如一本厚厚的书,他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其人生的智慧光芒不断照耀我们前行。大音希声,大爱无形,我们只有立足本职,爱岗敬业,政治上坚定、业务上勤学、作风上扎实,才能真正继承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遗志,不辜负他们的期望。

少年周恩来读后感

篇一:少年周恩来读后感

这天,我兴致勃勃地抱着这本《少年周恩来》回到了家,坐到了沙发上,然后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看完了这本书,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这本书讲了少年时期的周恩来,周恩来从小就非常聪明,热爱学习,可是,因为二母生病了,所以他就开始摆摊卖东西来养活家人,虽然这样特别辛苦,但周恩来还是挺了过去,过了一段时间,周恩来赚到了一些钱,就买了点药给二母吃。他还有两个比他年幼的弟弟,二母没生病前都是二母来照顾两个弟弟,现在二母病了,这件事当然落到周恩来身上,他开始料理家务,打理起家里的日常起居,弟弟如果哭了,他就去哄哄弟弟,如果饿了,他就去做饭给弟弟吃,把家里的事情打理得井井有条。

读到这里,我突然感到很惭愧,周恩来这么小就承担起养活家人的重担,而我却总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想要什么就有什么的“小皇帝”,真是差别太远了。

周恩来不仅能吃苦,而且学习也很认真,12岁的时候,他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理想抱负。他特别注意课外阅读,来弥补课堂上的学习不足。他总是带着问题去读书,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

读完了这本书,我深深地被周恩来那种不怕吃苦、勤奋好学、独立自强的精神打动了,我一定要像周恩来一样,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长大以后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篇二:《少年周恩来》读后感

周恩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亿万中国人心目中最敬爱的总理。

在我看了《少年周恩来》这本书后,让我更了解了周恩来的一生是为祖国强大和人民幸福,终身奋斗的一生。他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是人民真正的公仆,他为了祖国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己。

周恩来年轻时为了过好自习关,他除了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还坚持每天练一百个大字。有一次周恩来随陈妈妈到一个很远的亲戚家去,回来时已经深夜了,周恩来已经哈欠连天了,但他仍坚持要写完一百个大字再睡,陈妈妈怎么劝不住周恩来。为了赶走瞌睡虫使头脑清醒他把头埋在一盘凉水里,一百个字刚写完,陈妈妈就夺过周恩来的笔说这下子行了吧,快睡觉吧!不!周恩来说这两字写歪了,说着周恩来白嫩的小手又挥起来把那两字又写了三遍,直到满意为止。

周恩来的少年生活,是多么坎坷、传奇、丰富啊!我心里默默地想:我并不像周恩来这样从小就懂事、听话,也没有像他那样勤奋、好学,还有什么理由可以骄傲自大,不加倍努力学习?周恩来是我学习的好榜样,他忧生忧世,爱国忧民,救万民于水火之中。为了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他远赴东瀛求学,寻找真理。开始了他光辉灿烂、波澜壮阔、终身奋斗的一身。我暗暗下定决定,一定要向周恩来一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篇三:《少年周恩来》读后感

周恩来总理是人尽皆知的、连小朋友都知道的伟人,可周总理小时候的故事大家和我一样都不知道吧,所以,我读了《少年周恩来》这本书,让我现在就讲给你们听吧!

“周恩来,出生在1898年3月5日,当时的中国还在无能的清朝王的统治之下。就在周恩来出生的第2天,他的外祖父去世了,周恩来从小就很聪明,格外突出,6岁时在淮阴县上了小学,并且十分热爱读书,坚持每天自己步行上学。周恩来很特别,有3个母亲,分别是生母、养母、乳母,在周恩来刚满10岁的时候,他的生母和养母不幸病逝了,所以,他就必须担当起这个家。周恩来十分喜欢了解时事,这是他的作文写得很好。在周恩来10岁的时候,他说出了一句惊人的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有个好朋友,家住魏家楼子,周恩来常去玩,魏家楼子旁的烟龙山上,日、俄两军曾经交过战,周恩来也去过。周恩来15岁时上了南开中学,在学校里是‘敬业乐群’社团中的成员,他主编了会刊《敬业》和校刊《校风》,毕业后,周恩来去了日本东京留学,不幸的是,在东京时,他的三叔去世了。最后,周恩来回国做了总理。”

我要向周恩来学习爱国精神。

篇四:《少年周恩来》读后感

我怀着十分崇高和无比激动的心情合上了《少年周恩来》这本书,我凝望着这几个字,不觉得想起书中的情景来,周恩来生活在帝国主义侵略的阴影下,而他全没受影响而且他又发奋刻苦学习,和我们相比较,我们生活优越的环境里,有几个能坚持读书和爱好读书呢?虽然周恩来年少丧母,生母与养母逐一死去,但是他却撑起了这个残缺的家,每天,除了洗衣,做饭,缝缝补补外,他还要照顾两个年幼的弟弟,日子过得非常辛苦。而我呢?被视为小皇帝,父母手上的明珠一般,一碰就仿佛要碎了一样,跟同龄的周恩来比起来,实在是自惭不如啊!

周恩来是一个从小就树立远大志向的人。一次,校长王老师给同学们上课,同学们认真听着。讲着讲着,王校长突然停了下来,沉默了一会儿,便问大家,说:“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读书呢?”同学思索了一会儿,然后七嘴八舌,争先恐后的大声说了起来,说道:“为吃饱而读书!”“为名利而读书!”“为光耀门楣而读书!”……只有周恩来一个人沉默地坐着,校长发现了他,问道:“你为什么而读书?”周恩来的眼睛里散发着奇异的光芒,他铿锵有力的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校长惊讶的再一次问道:“你说什么?再说一遍!”周恩来用他那洪亮的声音又一次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校长听了,无不惊讶,眼里散着奇光,握住周恩来的手,兴奋地说:“好!有你这句话,国家就有救了!”那年,周恩来与我相仿的年纪,便立下了这样的志向,不但是王校长惊叹不已,我也被周恩来的语言深深震撼了!

志向——对于奋发的人来说,是一种动力;对于迷惘的人来说,是一个指路标;对于失败的人来说是一种鞭策,对于整天无所事事的人来说,更是一种希望!而对于我来说,志向,就是一种执着的追求,一座导航的灯塔,一盏不灭的明灯!志向,就是目标,就是方向。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志向,每个人都有色彩斑斓的志向。记得罗兰说过:“想要使你能够坚强与增加你的自信,最好的办法就是拿出胆量去做那些你认为没有把握的事。”而周恩来却用他的行动来向我证明了。

我们作为新中国的少先队员应该以先人们的精神为动力,勤奋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练就过硬的本领,做跨世纪的接班人,把祖国建设的更加富饶,美丽。

篇五:《少年周恩来》读后感

周恩来,我们慈祥、和蔼可亲的周总理,那你知道周总理少年时代的他吗?有一本书就告诉了我。书名叫《少年周恩来》。这本书讲述了周恩来青少年时期救国救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1898年3月5日,就在这时周恩来出生了。在他出生后不久,他的外公就去世了。周恩来一共有三位母亲,一个是生母万冬儿,一个是养母陈氏,还有一个是乳母蒋姜氏。这本书首先讲了周恩来跟陈氏生活时的故事。

周恩来是个聪明的孩子,在他小时候都用有着非凡的智慧,养母陈氏是书香门第,所以她很懂得文化,周恩来在很小就开始跟陈氏学习练字,还学习背诵古诗文。他的生母万氏是一个知明理的人,她善于化解矛盾,而且处事非常有条理,她不会偏袒任何一方,很多矛盾都会因为她而化解,这也为周恩来的未来奠定了基础。乳母蒋姜氏她是是乡村人,勤劳,教了周恩来种地的本领。

周恩来的父亲在外地打工,周恩来的两个母亲在他10岁时都去世了,周恩来一个人担当起了家庭重任自己种地养活自己和两个弟弟。

周恩来还非常喜欢上学,但是学校的知识还是满足不了他求知的欲望。他一有空就奔向图书馆。他尤其喜欢读爱国的人写的书。

有一次,校长问他们为什么而读书时,他们的回答五花八门,有“为吃饭而读书”“为赚钱而读书”……而周恩来却说了一句相当令人震惊的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非常喜欢和老师、同学一起讨论问题,而且讨论的问题还都是国家大事,周恩来的作文非常好,可以说是下笔如有神,就这些都不得不让那些老师佩服。周恩来长大了后,他又准备去日本留学。终于,周恩来找到了马克思主义的书,他又开始认真的阅读,通过这些书,周恩来在当时黑暗腐败的社会里,又重新找到了真理之光!

通过这本书提醒了我要向他学习的地方,可真是数不胜数。勤奋好学、刻苦努力、独立自强、自力更生、心地善良的这些品德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篇六:《少年周恩来》读后感

周恩来的一生是光辉灿烂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一生,是为祖国的强大和人民的幸福终身奋斗的一生。他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他是人民真正的公仆,他为了祖国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在敬爱的周总理诞辰110年之际,我尝试编写了这本《少年周恩来》一书。我从周总理传奇的一生中撷取了从他出生开始一直到东渡日本求学这一段人生经历,书中尽量用讲故事的手法来叙述他坎坷、传奇、丰富的早年生活。全书选材精当、描写生动、故事精彩,富有启迪性,具有教育意义和思想价值,非常适合少年儿童的阅读。

本书将带领少年儿童一起去追寻周恩来成长的历史足迹,感受他成长中的喜怒哀乐。广大少年儿童可以在本书精彩的故事中去学习伟人的独立、自强、勤奋等优秀品质,去体味伟人悲天悯人的博大胸怀,去感受伟人独特的人格魅力。周恩来生于乱世之中,当时的中国内外交困,国内朝廷腐败无能,国外列强对中国虎视眈眈,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生于这样的年代,周恩来从小对百姓生活的困苦、社会现实的残酷感受很深,因此,他独立自强、勤奋好学,少年时就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大志向。现今社会的少年儿童出生于太平盛世,他们追逐各种明星,但可能对领袖人物了解甚少,因此,我觉得有必要让少年儿童通过阅读伟人少年时代的故事,去更全面、更深刻地接触伟人、了解历史、认识社会,从阅读中少年儿童可以学习伟人的优秀品质,树立社会责任感,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我的脑海里想起了一篇文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里面说:周恩来在沈阳读书的时候,只是个十二三岁的少年。他学习非常勤奋、刻苦,常常和老师同学一起讨论自己在阅读书报时思考的问题。当时他们讨论得最多的是怎样救国和宣传救亡的问题。

周恩来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认真完成课外作业,尊敬老师,团结同学,有礼貌,守纪律。他特别注意课外阅读,来弥补课堂上学习的不足。他所读的书报,范围也比较广泛,除了社会科学的书籍外,自然科学和军事科学的书籍也是他喜爱的读物。他还能把几本书的内容对照起来阅读,加以比较,探求最科学的内容和答案。

有一天,东关模范高等学堂的魏校长把同学们召集起来,问大家:“读书为了什么?” 有的同学说:“为了给自己将来找条出路。” 有的同学说:“为了能发财致富。” 还有个同学说:“为了帮助父母记帐。”原来他的父亲是个商人。 魏校长问周恩来:“你呢,为什么读书?” 周恩来站起来,大声地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就是说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兴盛,像巨人一样挺立在世界而读书学习。

老师和同学们都敬佩地望着他。

周恩来就是这么一位聪明绝顶、勤奋好学、独立自强的人!他是我们青少年学习的楷模,崇拜的偶像!

篇七:《少年周恩来》读后感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名字叫《少年周恩来》。这本书写了周恩来总理小时候发生的一些事,我印象非常深刻。

周恩来总理小时候家里很穷,都是在他的养母那里学习的知识。周总理小时候读书很勤奋,他也很聪明。他的养母以教书为生,她在教周恩来的时候,其它学生都不如周恩来,原因是周恩来从小喜欢读书。他读的那些书都是外祖父出世后留下的很多有趣的书。周恩来从来没看过这么多好看的书,这可比他上学读的书有趣多了,这些书周恩来都一本一本地看完了。他还跟陈氏学习练字,还学习背诵古诗文。他尝到了读书的乐趣,上学的时候便经常跑到学校的书馆去看书,所有课外时间他几乎都是在书馆度过的。有一次,校长问学生为什么而读书时,他们的回答五花八门,而周恩来却说了一句相当震惊的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后来因为他很喜欢看书,积累了很多知识,所以考上了南开大学。当时南开大学是一所著名的大学,很难考上。当然学费也很昂贵。周恩来虽然顺利地进入了南开大学,可是这么贵的学费,他哪儿读得起呢?所以,他每天放学的时候都会在学校的印刷室、编辑部帮老师们做点事挣钱。为了省钱,他每次带去学校吃的东西都是一小瓶酱菜。

跟周恩来比起来,我生活比他好多了,可是我学习比他差多了,他可是南开大学的优等生啊!读了这本书以后,我以后一定要孝敬父母,努力学习,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要像周恩来那样,不只关注课本,还要多看课外书。刻苦读书,不懂的地方要问同学。在读好书的同时,还要多关注国家大事。

篇八:《少年周恩来》读后感

前些日子,我看了一本书,书名叫《少年周恩来》。这本书写了周恩来总理小时候的一些故事。读后我深受教育和启发。

周恩来总理小时候家里很穷,都是在他的养母那里学习的知识。周总理小时候读书很勤奋,他也很聪明,他的养母陈氏以教书为生。她在教周恩来的时候,其它学生都不如周恩来,原因是周恩来从小喜欢读书。他刚出生不久,他的外祖父就出世了,他在外祖父家玩的时候不经意发现外祖父那儿留下了很多很有趣的书。周恩来从来没看过这么多好看的书,这可比他上学读的书有趣多了,这些书周恩来都一本一本地看完了。他尝到了读书的乐趣,上学的时候便经常跑到学校的书馆去看书,所有课外时间他几乎都是在书馆度过的。

因为他很喜欢看书,积累了很多知识,所以考上了南开大学。当时南开大学是一所著名的大学,很难考上。当然学费也很昂贵。周恩来虽然顺利地进入了南开大学,可是这么贵的学费,他哪儿读得起呢?所以,他每天放学的时候都会在学校的印刷室、编辑部帮老师们做点事挣钱。为了省钱,他每次带去学校吃的东西都是一小瓶酱菜。

跟周恩来总理那时比起来,现在我的生活比他好多了,可是我的学习远远不如他,他可是南开大学的优等生啊!从他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我决心要像周恩来一样做到“五不虚度”——读书不虚度,学业不虚度,习师不虚度,交友不虚度,光阴不虚度。不要只关注课本,还要多看课外书。读书要刻苦,不懂的地方要问同学,还要多关注国家大事。

周恩来传读后感1000字

周恩来传读后感1000字一:《周恩来传》读后感

我读了一本书叫《周恩来传》,相信周恩来这个人物我们大家一定再熟悉不过了。即使对他不怎么了解,我们从小就耳濡目染。看了这本书以后,给我们的启示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让我对他的敬意油然而生。

周恩来,子翔宇,祖籍浙江省绍兴,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也许是因为环境的影响,他从小就热爱祖国山河和历史的英豪,怀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1917年夏,周恩来中学毕业,筹划去日本留学,他给同学赠言说:“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这表明他一直以来的志愿。后来周恩来决定回国,为祖国出一份力,接着就投入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迫使北洋政府不敢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同时五四运动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辟一条广阔的道路。周恩来积极参加示威游行。他创办了《天津学生联合会报》,他这张报办得很有“精神”,唤起国民的爱国心。这年10月,日本领事致使歹徒打死、打伤天津警察和学生,天津人民决定抵制日货。日本驻津总领事提出“严重抗议”。周恩来等20余人被捕,他们在狱中也并未屈服,抱着一丝希望,继续燃起光明的火炬,向难友们宣传马克思主义。周恩来后来在谈到自己的共产主义信仰时说道:“自己的思想是颤动于狱中,一种革命意识的萌芽,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1920年11月,周恩来坐海轮去法国,进一步研究马克思主义,学习和考察欧洲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经验。他说:“虔心考察以求了解彼邦社会真相暨解决诸道,而思所以应用之于吾民族间道”。他为了自己的祖国虔心向别人请教,伟大的精神让人钦佩。

周恩来始终坚持共产主义信念,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甚至在病中,他也毫不关心自己的身体如何,一心想着战士们。他所说的最后一句:“我这里没事,你们还是去照顾别的同志,那里需要你们”。他对自己的生命毫无挂念,在病痛的折磨之中,他唱起了《国际歌》。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心里想的仍然是别人。

周恩来一生的追求,一生的奋斗,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祖国的富强,为了最终实现建设新中国的目标。

虽然一代伟人周恩来已经去世,但是他的精神永存,时时刻刻牵动我们中国人的心。

中国的英雄是坚强不屈的,革命战争不是周恩来一个人的功劳,是我们全国军民的努力,是无数中国人民的功劳。建立一个崭新的中国,是中国人民多少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周恩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功臣,让我们中国人民走上了幸福的道路。

周恩来传读后感1000字二:《周恩来传》读后感

联合国前秘书长哈马啥尔德:“与周恩来相比,我们简直就是野蛮人。”

——题记

最初对周总理的印象始于《十里长街送总理》,那时周恩来那高大伟岸的形象已经深烙于我的心中,但是对他的一生有深刻而系统的了解,却是在认真读完厚厚的《周恩来传》之后。每一次提起周恩来,我们有的绝不仅仅是一种缅怀,而是一个永不褪色的人格话题,而是一座永远闪耀光芒的精神丰碑!周恩来一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把自己的一生毫无保留地献给了祖国和人民。他是20世纪中国最受人敬爱、最有才华、最成功的领袖楷模。

周恩来,字翔宇,1898年3月5日诞生于今天的江苏省的淮安市。他那少年时代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贯穿了他的的一生。

他是一名伟大的外交家,他的迷人风度与机智谈吐在第一印象时就令人难以忘怀。有一次,欧洲的一位外交官问周总理:“请问总理先生,你们中国每年发行人民币的总额是多少?”这是国家机密的问题,哪个国家的财务会向外透露呢?这分明是想让周总理出丑。如果总理说出一个真实数字是泄露国家机密,如果随便编造一个数字有损国体。众人面面相觑。周总理马上回答:“中国每年发行的人民币总额是:十八元八角八分。”因为以前的人民币只有“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这几个数字加起来总额不就刚好是18元8角8分吗?这样的回答既没有泄露国家机密,也是一个真实的回答。

他虽身居国家总理之位,却处处事事时时严格要求自己。他从不利用职务之便,为亲戚谋一点私利,每次亲戚来看他,都是坐公交车。他自身也十分清正廉洁,有一次他到一家照相馆去照出国用的照片,他要了两张单独的发票,一张给机关,一张留着给自己,因为有几张照片是自己私用。他周边的人都得适应他拒收礼品的作法。一次他家乡的党组织给他寄去了一些地方土特产食品。他把这些东西重新包好又寄了回去,并附了一张国务院禁止接受礼品规定的复印件。

《周恩来传》让我仿佛看到了总理潇洒的身姿、翩翩的风度以及他那让全世界为之倾倒的笑容。当看到他指挥赢得一场又一场的战役时,心中为之喝彩;当看到他辛勤工作几日几夜而不休息时,我又不禁感到一丝心疼。无论革命处在高潮还是低谷,抑或身处重大历史转折关头,他都坚忍不拔,力挽狂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于1976年1月8日逝世,终年78岁。他逝世那一天,联合国破例降下半旗,悼念这位伟人的逝世。这也许就是周总理的人格魅力,像天空一样,包容一切,沉稳、安详。

周恩来传读后感1000字三:读《周恩来传》有感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句铿锵有力的话从12岁的周恩来口中慷慨而出。这一句,已被国人反复传诵。可是今天,在《周恩来传》中再次读到这句话,我的内心仍受到了极大的震动。“为中华之崛起!”这是怎样的爱国情怀啊!

我的祖国——中华人们共和国。这是一个伟大的祖国;这是一片历尽沧桑又生机勃勃的土地,它拥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历史;这是一只觉醒的雄狮,它向所有黑暗发起冲击;这是一条腾空直上的巨龙,它日益强大,蓬勃发展。这是我的祖国,我的家。我有幸成为这个家庭的一员,我爱我的祖国!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此后的一段时间,我们的祖国在不断地摸索前进。我们遭遇数次挫折、打击,但是,这是我们的祖国,是亿万人民坚定地相信着的、拥护着的、热爱着的祖国!挫折和打击只会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坚强、自信。凭着这股韧性,我们的祖国不断地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从饮食、居住等基本的需求到高一点的消费、娱乐需求,祖国正在不断地满足它的人民。听老一辈的人说,以前的人想平时吃肉,非常难,只有逢年过节才能见到肉。现在,生活水平高了,人们不再要求肉多了,还提醒多吃蔬菜、营养搭配呢!我们加入了世贸组织,经济在不断发展腾飞;我们还举办了世界瞩目的奥运会,取得了辉煌成绩。我们向世界证明了祖国一步一步地变强!

祖国在发展,不仅表现在经济的腾飞上。在科技领域,我们的祖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飞天成功。还有随后的神舟六号、神舟七号……这一个又一个的奇迹,震动了世界,让全世界看到了正在强大的中国!这些奇迹也使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有所提高。我们的祖国再也不会受尽屈辱,我们的人民也挺起了腰杆!

祖国的发展,离不开一届一届领导人的奋斗。毛主席、周总理、邓小平主席等领导人在建国前后为祖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到了现在,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接过了重担,承担起对一个国家的责任,对亿万人民的责任。这几年,温总理在建设新农村上下功夫,大力地发展农村的教育事业,要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上学。5月12号四川发生大地震,在地震发生的那一刻,国家领导人立即派兵赶到现场解救危难中的人民。温总理更是亲自赶到现场,安慰悲痛的心灵,激励灾区人民,鼓励他们重建家园。

祖国在发展,人民的团结是发展的重要保证。令我记忆犹新的是三峡移民们在雨中的痛哭。他们毁掉积攒多年的家业,砍掉心爱的柑橘树,离开久居的肥沃土地。但他们毫无怨言,因为祖国要发展!

我们的人民,国家的领导,千千万万的科技工作者,有识之士,爱国华侨……所有的人都在努力着,再为祖国的发展奋斗着。因为他们都饱含着一颗赤诚、火热的爱国心!我暗下决心,以后一定要为祖国的强大添砖加瓦,为祖国做出贡献。因为祖国我爱你,你永远在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