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作文大全 > 正文

关于隋唐的作文

2020/03/18作文大全

隋唐演义读后感600字

篇一:隋唐演义的读后感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由隋到唐,是一段精彩纷呈的历史画卷。明代的褚人获,以他非凡的笔触,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新潮澎湃的时代,《隋唐演义》在他的笔下诞生了!

小说描述了隋朝灭陈后统一全国,皇权传至炀帝手中便渐渐衰退了,秦琼等一班好汉经过了一番艰苦奋斗和生死离别之后,终于辅佐秦王灭隋称帝的故事。一位位有血有肉的英雄在作者书中豪情满怀,能文能武,呼之欲出,他们叙写了历史的新篇章。

我感慨瓦岗众将的义气。秦琼捉拿盗贼未成而遭到官府责打,当众英雄在贾柳点喝酒时,程咬金得知此事,便勇敢地承认是自己盗的,并要求秦叔宝把自己押至官府,秦琼一声不吭,把官府的捕批烧掉了!可见弟兄间的义气如山似海!这才是同生死共患难的挚友!日后,他们齐心协力辅佐秦王,成为功臣。试想:如果人人都有这样一位朋友,那还有什么困难能压倒?我看,有了这样的朋友,只会让梦想离自己越来越近,让私欲彻底销声匿迹!

三国时期的刘关张三兄弟便是如此,他们共得志,同患难,克服了重重困难后日益强大,最终建立了蜀国。美国的莱特兄弟,从小聪明勤奋,互帮互助,长大后志同道合,为着共同的理想日夜奋斗,历尽艰辛,两人终于有了可以翱翔于蓝天的机会!宋代的一百单八将更是情深义重,他们在朋友遇难时能挺身而出,拔刀相助,互相不隐瞒,肝胆想照,共商大计,日后成为名垂青史的英雄。

交一位挚友是人一生的一大幸事,千金都买不来,他会影响一个人的品质、修养、知识、肚量 …… 甚至前途!在原本单调漫长而又艰辛的人生旅途中,挚友会是一则笑话、会是一间休息室、会是一扇通往正确之路的大门。他会让我们愉快地度过每一天,将疲惫抛向九霄云外,会让即将迈向错误的我们悬崖勒马,重回光明大道……

篇二:《隋唐演义》读后感

最近,回到家中翻开好久没有动过的书箱。正准备收拾一些旧的书籍时,不巧遗漏了一本书。整个黑色的风卖弄让我产生好奇,端起来一看原来是写着四个大白字《隋唐演义》。正好电视又在热播。

我不由得高兴起来,如同久未谋面的朋友一样,也让我最喜爱的书了,让我更加品尝一番。这本书中的人物千姿百态,有神机妙算的徐茂公;侠肝义胆的罗成;英勇善战的裴元庆;奋不顾身的雄阔海;文武双全的秦叔宝;爱将如命的李世民。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秦王献池得尉迟》,讲的是秦王一心想得到武艺出众的尉迟恭,他让程咬金三次用计谋赚的他的粮草,第三次活抓他。他心里不服,李世民什么没说把他放走了,尉迟恭说:“如再被抓甘愿投降“。最后他又被抓,李世民亲自为他松绑,李世民的行为深深让他感动。

读了这部小说,我被人物身上的特有精神而感动,当程咬金子在瓦岗寨占山为王时,有人预言他有十二年的天子命,因为他性情豪爽每个月过一次年,在一年内就把他的天子命用完了,王伯当虽然跟错了人,但他一心为自己的主子效力,他这种忠于职守的精神让我感动;雄阔海托住千斤闸,让十八路反王安全逃离,让我从中体会到不能只顾自己安危,不顾他人的性命。瓦岗寨的兄弟们为了推翻当时腐败无能的朝廷而结义,他们为创造一个民主的社会而招兵买马,与十七路反王一同征讨隋朝。瓦岗寨的兄弟为天下百姓着想,大公无私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想如果世上每一个人都学习他们一个优点,这世界会变得更美好。

同学们,有机会你们也去看一看《隋唐演义》这本小说吧。精彩不容错过,保证你百看不厌,爱不释手。

篇三:读《隋唐演义》 有感

《隋唐演义》描写了中国历史上隋朝和唐朝年间的风风雨雨,以秦琼为首的三十九路英雄消灭了昏君杨广,帮助秦王李世民在长安登基,建立了唐朝和平盛世。这是一部叙述历史风云变化的小说,里面的故事很经典,从秦王李世民冰释前嫌,到瓦岗寨众英雄的团结一心,情节跌宕起伏,各路英雄的外貌不一,性格各异,本领也各有不同。其中,秦琼卖马、程咬金劫王杠、罗成大破一字长蛇阵等故事,至今还是那么的脍炙人口。

我最喜欢的人物是罗成,他本来是隋朝大官的儿子,但为了正义,违背了父亲的意志,帮助瓦岗寨众英雄打败了父亲引领的军队。同时,从这些历史故事中,我还深刻地体会到了“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瓦岗寨的罗成、程咬金、秦琼等英雄人物的本领都很高强,但他们单打独斗,未必就能打败敌人,很多时候都要由徐茂公制定出巧妙的计划,排兵布阵、前呼后应,才能成功地消灭敌人。

在实际的生活和学习中,团结一心的精神是不可或缺的。在班集体的活动当中,我们应该互相帮助,团结协作,才能争得成功和荣誉;在学习当中,我们互助互学,取长补短,才能取得学习的进步;回到家里,我们更应该尽己所能,帮助爸爸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让家庭里充满欢乐的笑声。

篇四:《隋唐演义》读后感

《隋唐演义》是清朝褚人获的首著,这本书是我最爱看的一本历史小说,里面丰富的人物形象深深地吸引了我,如混世魔王程咬金,行侠仗义的秦琼,忠心耿耿的王伯当,情谊深厚的单雄信等。它主要讲述了隋朝的兴亡和唐朝扫除各路反王的精彩故事。在隋朝末年,因为隋炀帝非常残暴,人民无法忍受,便开始反抗隋炀帝。

十八路反王中我觉得瓦岗寨大军最为强大,以程咬金为首领,在秦琼,裴元庆,单雄信,王伯当,史大奈,张公瑾,魏征,徐茂公等人的协助下,他们英勇善战,多次打败过朝廷的大军。这本书我最喜欢的部分还是李元霸锤震四明山的故事。讲的是大运河刚刚完成,隋炀帝要坐龙舟,观看大运河。众反王聚集四明山,准备杀掉隋炀帝,推翻隋朝。隋炀帝派宇文成都前去杀敌。他打败雄阔海,伍天锡,伍云召后,体力大减,被裴元庆杀得落荒而逃,此时的隋炀帝又想起了李元霸,便让李元霸前去杀敌,到了战场李元霸独自一人应对十八路反王,把十八路反王的联军打得大败而逃。李元霸力大无穷,骁勇善战,十分令人佩服。

十八路反王在路上攻打隋炀帝,并不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而是不愿意看到百姓这样继续受苦受难,想把这个昏君打倒,让百姓过上平安幸福的日子,虽然最后没有成功,但是他们这种为百姓着想,奋起反抗的无私精神很值得我们去学习。

《隋唐演义》这本书里的人物让我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也让我对历史更新的了解。

隋唐五代读后感

篇一:《隋唐五代简史》读后感

对于隋唐这一段历史的了解以前多来源于电视剧等影视作品,感觉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国家强盛,英雄辈出,又有大批的诗人吟诗作对,无论从经济、政治和文化、军事来说都被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耀眼而炫目。可当我真正的开始去查阅时却发现历史并非神话,光鲜的外表下总有一些肮脏的不为人知的事。以下便是几点自己的感悟。

一、朝代更替与政权更迭

每一个朝代的建立都是以牺牲部分人的利益甚至生命作为代价的,而在这期间,父子兄弟之情荡然无存,更谈不上其余的亲情了。为了一个最高统治权,为了自身的利益,可以子杀父,父杀子,兄弟相残等等之类,不胜枚举。在杨坚取代北周时,其就利用宣帝杨后父的身份掌朝政,以此代周。而在唐高祖李渊也和隋炀帝是表兄弟的关系,并且从小玩到大。他还是独孤皇后和文帝将其抚养长大,但最后也是反叛隋朝逼迫炀帝走上了死路。父子相承,李渊儿子李世民也模仿其父,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杀死弟兄,逼父退位,好一个篡位夺权也可以这样的决绝,纵是“贞观之治”也掩饰不了其夺权时的残忍。而后,武侯为取帝位,杀子李弘,作为一位母亲,亲自害死自己的骨肉也实属罕见吧!一个帝位,一个权力,一份利益,竟也可以将人性的丑恶展示的如此淋漓尽致,人啊,真是一个自私的动物。

二、政局的巩固

在一个朝代或政权建立之初总有许多谋士即有功之臣为君王献计甚至出生入死,可就算如此到最后也免不了在利用完了之后被罢黜甚至杀头。以前总也搞不懂,为什么功劳越大到最后却落个家破人亡?直到今天才终于明白,原来只应了那句话“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当你有价值时他就利用你以实现他的目标,而当目标实现之后却又发现你妨碍他的利益时就自然要除掉。这就是为什么杨素这么有才的一个人最后竟然连生病都不能医治直到痛苦的死去。

三、掩埋在盛世下的凄凉

一提到大唐盛世,便会脱口而出:“人们生活幸福安康。”其实事实未必如此。一个国家的政治、军事都是以经济实力为基础的,而经济体现在国库的盈亏之上,而国库则要以人民的劳动成果作为来源,因此,为实现政治与军事的强大就必须不断地向百姓剥削,才能支撑庞大的政府体系,才有能力统领数十万的军队。盛世下的经济或许相对来说好一些,社会财富增多,可作为赋税的主要承担者—人民,仍要负担更沉重的赋税徭役,因此其受剥削的程度未必减轻。百姓的生活环境未必有较大的改进。

四、一代女皇武则天

说实话作为一位女性,我确实很佩服武则天的胆魄,毕竟,在古代男权主义社会中,女性的社会地位如此之低时,她竟然有如此大胆的想法,并能一步一步的坚持走下去实属不易。他的家世也并非十分显赫,且当时入宫时,其与母极其贫困,因此这也就造就了他的独立与聪慧。入宫后被赐为才人,一直未得升迁,直到太宗病死后被送到尼姑庵当了尼姑。可在她美好青春将要在孤寂与遗忘中度过时,因为李治,他这一生最爱的人,她才得以摆脱成为昭仪,重新站在历史的舞台之上。这一步已十分不易,可没想到她竟然能从昭仪一步跨越到统领后宫的皇后,在这中间她受尽了大臣的羞辱,可一切都挡不住李治对她的爱。于是,从此之后凭其天资聪颖及对政治的敏感,她开始接触政务,尽管并未影响深远,但为其称帝奠定了基础。

她为称帝杀了侄子和亲子,任用酷吏残害反对她的忠良,虽遭了千古骂名,但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与抱负,唯有不拘小节不择手,段。没办法,作为一个女性要创一个先例谈何容易。还好在其称帝后,杀酷吏,选贤才,拔忠良,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而她亦知道此生有太多事无法去评判,唯留下一个无字碑寂然矗立。

篇二:读《隋唐五代史学》有感

本周因为一直出差在外地,有时间在途中阅读了今年在我馆出版的新书《隋唐五代史学》一书,读后让我感觉受益很多,现把我的想法付诸出来,让喜欢研究史学的读者共同分享。

本文的作者谢保成祖籍北京良乡,20XX年9月出生甘肃兰州。20XX年9月,自四川成都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从汪篯先生学隋唐史。20XX年9月,自吉林长春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从尹达先生攻中国史学史。20XX年9月至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从事学术研究,现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国史学史、隋唐五代史。代表作:《隋唐五代史学》(专著,288千字),厦门大学出版社20XX年出版;《郭沫若学术思想评传》(专著,300千字),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XX年出版;《贞观政要集校》(古籍整理,358千字),中华书局20XX年出版。出版隋唐五代史著作5种、发表研究隋唐五代史论文约40篇,详见“论著目录”。20XX年9月-20XX年2月,应邀赴韩国作学术访问,了解韩国中央博物馆馆藏吐鲁番文物以及《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情况,在韩国魏晋隋唐史学会第78回集会作专题学术报告,在安东大学校等先后6次作关于中国史学、中国隋唐五代思想文化的学术报告。20XX年10月-11月,应泰国西北大学西北研究所邀请,就泰北地区民族、文化、华裔等问题进行交流。近年来,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中国史学史》编写。

隋唐是中国古代官僚制发展的重要时期,针对隋唐胥吏的研究,也逐渐受到学者的关注。日本筑山治三郎、国内张广达、俞鹿年、廉湘民等先生对唐代的胥吏均有专题研究。对隋唐胥吏的探讨,更多是围绕“主典”和“流外官”而进行的,这些都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通常所谓胥吏,包括在官府中专门经办各类文书的人员、处理具体事务和技术性工作人员、从事其他杂务厮役的人员三部分。本文以第一部分为研究对象。宋朝分类比较清晰。在官之下,从事文书工作者为“吏”,从事具体事务者则称为“公人”。反映在制度上,中央各机构的设官、置吏有明确规定,如《宋史》卷一六一《职官一》所记尚书都省“设官九:尚书令、左右仆射、左右丞、左右司郎中、员外郎各一人。……置吏六十有四:都事三人,主事六人,令史十有四人,书令史三十有五人,守当官六人。”但是隋唐文书胥吏是一个形成过程中的阶层,其分化程度还不及宋朝。在唐律中,“吏”的概念比较宽泛,《唐律疏议》卷一名例律解释“吏、卒杀本部五品以上官长”时云:“吏,谓流外官以下。卒,谓庶士、卫士之类。”据此,则凡在官府供事者,除了“卒”外,“(流外)勋品以下,爰及庶人”均为吏。在唐人观念中,“吏”有广义的“凡百执事,谁非吏职?”与狭义的“吏者,谓官长所署,则今胥吏耳,非公卿百僚之例”这两种含义。在隋唐的行政制度中,也没有找到一个概念能与“在官府中专门经办各类文书”的人群集合准确对应。所以,在此有必要以文书胥吏的核心任务——办理文书为中心,并参考唐朝社会观念以及职位的发展方向,对隋唐中央文官机构中文书胥吏的构成作一简单分析。社会史的研究经历了一个比较曲折的发展历程。30年代陶希圣、董家遵、陈鹏等就发表了不少研究唐代社会生活史的论著。50年代以后社会史研究论著是凤毛麟角。80年代以后才又东山在起。徐庭云《隋唐五代社会史》(山西教育出版社,20XX)是此时期的综合性著作。

社会结构。黄现璠《唐代社会概略》(商务印书馆,20XX)第一章“阶级”划分为“贱民”、“娼妓”、“劳动”、“贵族”、“坐食”,反映了30年代学者对社会结构的看法。韩国磐的长篇论文《隋唐五代时期的阶级分析》(《隋唐五代史论集》,三联书店,20XX)就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贱民等级的情况做了一般论述。张泽咸的专著《唐代阶级结构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20XX,参见刘健明书评,刊《唐研究》第4卷,20XX)对唐代社会各阶级和阶层的状况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具体分析。他对衣冠户、寄庄户、客户有比较深入的研究,所提出的乡村上户、乡村次户与乡村下户等概念用以分析乡村社会构成具有新意。

篇三:读《隋唐五代史讲义》有感

以书中第四章第三节为例,本章讲述主题为黄巢起义,由起义的近因说起,完整的讲述了起义开始经过,并对于他们的失败原因做出了探究,探讨了其历史意义。对于这个不同寻常的历史事件做出了完整的叙述探究。“进入第九世纪的七十年代以后,长安政府与地方藩镇间的矛盾还是存在着的,南衙北司间的矛盾还是存在着的……这几种矛盾的摩擦激荡不仅使整个统治阶级日益腐朽无能,也使政治经济更全面趋于混乱,社会底层与封建上层之间的矛盾自然也必因此而更为剧烈”,加之自然灾害的发生使得普通民众揭竿而起,开始了轰轰烈烈的起义。在书中的描述中,我了解到了一个更加真实的起义领袖形象,他有思想但却也拘谨在农民阶级的思想意识形态里,因其不争而被地主阶级无情的消灭。书中对于起义失败原因的分析有五点,在我看来说服力很强。一是说黄巢没有利用唐政府与地方军阀的矛盾,即使他已经意识到。二是黄巢的领导意识弱。三是没有建立后方军事基地,盲目进行战斗。四是他对于应当彻底消灭李唐皇室的政治意义认识及其不够。五为其政治任务模糊不清。这思路情绪的论证使得我们可以以此窥探学者如何研究问题,为我的学习提供了巨大帮助

本书吸引人之处还在于他坚持了正确的思想基础,例如在本章第五点中“有关黄巢和起义军及其作风风纪的几件事”,首先提出问题探究起义地点和领导人物;其次指出了史书记载的疑点,认为他们的起义被有意的抹黑;再次提出起义军屠杀番商事件;最后为黄巢的起义军正名,反驳了史家的有意诋毁。在我看完这一段后,对于以前关于黄巢起义的某写不正确不客观的看法做出了好的引导,更正了我的错误概念。在大学以前总是对于历史事件的是非对错判断的过于绝对,而我在形成这样或那样的认识时甚至都没有阅读过相关史料,没有了解过相关论文研究。而仅凭老师教授的意义和性质来看待历史事件,不能不说是对于历史真相的不公正。

任何事件,例如我对于一个人的看法也总是在变化的,我对于他了解的越多,看法也随之变化。推及在历史事件上,我甚至都没有亲身经历过,只是在书中可以看到,如果我不去多看几本书,如何有资格来评论历史呢?

本书就在讲述历史事件时旁征博引,用史料和严密的论证的为读者解读作者的思考,同时引起读者反思。不只为讲述历史,更引起读者的兴趣。用后现代主义的观点来说,历史研究没有绝对的正确认识,因为历史发生只有一瞬,任何人都再无法还原。所以如果我们连基本的文献资料都没有熟读何谈研究历史?

我国的历史教科书的主观性太强,死板的给学生灌输被评论过的历史,打压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思想创新性,这样的教学教育并没有可能教给学生真正的知识,而只会是愚昧的偏见。在大一半年的学习中,通过各科老师的教授,让我体会到了史学真正的乐趣和意义所在。

这本书深入浅出,讲解细致,观点独到,适合喜爱隋唐史的人们认真阅读体会。

篇四:《隋唐五代史》读后感

内容简介:隋唐史一直是史学界所热衷的部份,而对於唐史的研究,王仲荦先生却是一位大家,他所着的《隋唐五代史》综合介绍了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方面的情况。虽说是一部史学文献,可也不是那麽苦涩难懂。对于唐朝的部份基於事实,对於隋唐爱好者来说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献资料。但也有一部份的缺点,对於唐末的李泌和宋齐丘却都没有重点描写。而对於现代而言,这本书有很大的可取之处,文化者部份一直是在位者所重视的一点,而本书对於文化部份也是重笔描述,文化占了本书的三分之一,对於了解当时的文化状况有很大帮助。

初识唐朝,是在杜甫的诗中,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织不相失。那个繁荣的时代,那个荡气回肠的诗歌,令我向往,令我心动,真想穿越回到唐朝,亲身经历那个繁荣的年华。

唐诗三百首,留给後人的财富,那缠绕心田的句子,那萦绕心头的情感,不得不让我对这个鼎盛的时代产生幻想,多麽想亲自回到那个时代。闲坐窗前,呡一杯香茗,抱着唐诗,慵懒、闲散、难得的愉悦。

再次认识唐朝,是在王仲荦先生的《隋唐五代史》中,虽然说这是一个专业文献,但是这本书给我印象不仅仅是一般的史料文献,它给我最大的冲击不是它所描绘唐时的实际情况,而是它所描述的隋唐状况。它让我想起那个隋唐演义中的那个繁荣、鼎盛的景象。

唐王朝的创建者唐高祖李渊,自称为陇西李氏。据近人陈寅恪的考证,李渊的祖先可能是赵郡李氏之後。唐高祖对於世人来说可能有些陌生,可是对於李渊的儿子或许世人永远不会忘记。李渊有四个儿子,分别是李建成(太子)李世民(秦王)李玄霸(早年夭折)李元吉(齐王)。对於李建成、李元霸、李元吉,世人或许了解的不甚多,可是对於那个伟大的皇帝——李世民,后人对他的感觉可谓是惊为天神。他带兵出征,无往不胜。可是出生于皇室,内部争斗是不可避免的,对於他的战功显赫,加上他又结交了不少的权势大臣,皇帝、太子、齐王或许都对他心存不满,所以他要先下手为强。因而有了之後的宫廷政变——玄武门之变。他也因此夺得了皇位,迎来了历史上的盛世——贞观之治。

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精兵简政,合理任用人才,轻徭薄赋,这一系列的措施为我们带来了一个盛世时代。有文献记载:唐太宗即位初年,曾与羣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唐太宗不同意这样的做法,说:“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役繁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馀,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唐太宗这段话,可以说是政治措施的指针。

贞观时期,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发展更是一再繁荣,这也正是唐王朝吸引我的地方。这个时期的发展也为後来的文化发展坚定了基础。虽然说唐初时期有着名的初唐四杰,如王勃、虞世南、褚遂良等,虽然说他们的文笔、文风是初唐时期的代表,可对於我而言,令我兴奋的是盛唐的诗人们,如着名的诗仙——李白,他出生于盛唐时期,因此他的诗也反映的是那个时代的繁荣,如他写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如最为後人称道的是:安能摧梅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也正是因为他生活的这个时代是鼎盛,因而他可以发出这样的感叹。而对于晚唐时期的杜甫由於政治的腐败,其写成的诗文也更接近于现实。这是不同的经济状况所决定的。

晚唐时期,由於统治者的腐败,这个时期的境况也不如唐初的经济,因而这一时期也是我不想提及的,把思想留在盛唐,给自己一个完美的结局。

隋唐演义读后感400字

篇一:隋唐演义的读后感

我最喜欢看《隋唐演义》这本书,这本书中的人物千姿百态,有力大无比的李元霸、狂妄自大的宇文成都、英勇善战的裴元庆、奋不顾身的雄海阔、文武双全的秦琼、爱将如命的秦王李世民……

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秦王钻鞭得尉迟》。讲得是秦王李世民一心想得到武艺出众的尉迟恭,他便杀了尉迟恭的主子,然后尉迟恭要让李世民和程咬金从他的鞭下钻过。李世民和程咬金便从他的鞭下钻过。尉迟恭本可以用鞭打死李世民,但他却没有,因为他被李世民的行为深深感动了。

读了这部小说,我被人物身上的特有精神深深感动。瓦岗寨众兄弟为了推翻当时的封建社会,创造一个民主的世界而招兵买马,与另十七路反王一同征讨隋朝。瓦岗寨众兄弟这种为人民着想、大公无私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王伯当虽然跟错了人,但他一心为自己的主人效劳,他这种忠于职守的精神让我非常感动。雄阔海托住千斤闸,让十八路反王安全逃离,让我从中体会到不能只顾自己的安危,不管他人的性命。我想如果世上每一个人都学他们的一个优点,这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有机会,你也去看一看《隋唐演义》这本小说吧,保证你百看不厌、爱不释手。

篇二:《隋唐演义》读后感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隋唐演义》。

它讲了隋朝的晚年和唐朝的早年。整个故事非常奇妙,它即讲了以前将士们的武艺高超,又融入了精彩的神话故事,真是奇妙啊!

这本书里讲述了隋朝从强到弱,讲述了唐朝从弱到强,接着是唐朝灭隋朝,感觉那是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到处都是兵荒马乱的,有一批草莽英雄因为生活所近,聚义瓦岗寨,反隋兴唐。他们的英雄故事和侠义精神。

虽然里面写得非常的精彩,但是我真的感觉今天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我们可以尽情的学习,可以尽情的玩自己想玩的东西。可以尽情的拥有自己想拥有的一切。所以我并不羡慕那些英雄的超强武功,我觉得我们应该好好的珍惜我们的和平年代。

你看过这本书吗?如果还没有看过的话,那就快点去看看吧?看看你还有什么新的感受。

篇三:读隋唐演义有感

今天,妈妈给我买了一本(隋唐演义)这本书里边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故事,比如“隋初宫延波澜起”、“隋炀帝洛阳享乐”、“二李双双遇奇缘”、“尉迟敬徳降秦王”等等。我还认识了喜爱挥霍隋炀帝杨广、知恩图报的秦琼秦叔宝、侠肝义胆的单通单雄信、性格豪爽的程咬金、勇猛无比的罗士信和李元霸、还有勇敢善战的尉迟恭和正义的李世民……其中我最喜欢秦琼秦叔宝,因为他非常重情义,知恩图报,对自己的母亲也很孝顺;而且为人正直,不愿和恶势力同流合污。武德,他和程咬金等人归顺了唐王,被封为马军总管。秦叔宝跟随李世民一一剿灭了宋金刚、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的势力。每次作战,他都冲在最前面,为唐王朝立下了赫赫战功。

我要学习秦琼那敢作敢当的精神,更要学习秦琼知恩图报、孝顺母亲的品质。我喜欢这本书,我更喜欢这本书里面的故事、里面的人物!

篇四:《隋唐演义》读后感

相信有许多小朋友还没有看过隋唐演义吧,接下来我给大家讲一篇《王伯当射箭救友》吧!在南北朝末期,战乱纷纷,群雄四起,北朝为北齐和北周。北周国富兵强,想吞并北齐。当时北周军中有两名猛将——杨忠、杨林兄弟。这杨林尤其厉害,力大无穷,能征善战。由于之前程咬金和尤俊达抢了靠山王杨林的银子,所以众好汉劫走了程咬金和尤俊达。因此才发生出下面的故事。靠山王杨林知道众好汉劫走了程咬金和尤俊达以后大怒,就派大将魏文通去拦截秦琼,此时秦琼正慢马行走,忽听见后面一声大叫到:秦盗贼,别想逃跑。只见魏文通挥舞着大刀向秦琼砍来,秦琼连忙用铜锏向后一挡就骑着马逃走了,魏文通正杀得欢,那里肯放过秦琼,这时秦琼逃到了一条小河旁,秦琼的黄骠马双腿一跃,却陷入了淤泥之中。魏文通追来,正欲举刀来砍。只听见“魏文通看箭!”话音刚落,魏文通左臂就中了一箭,魏文通大叫一声后就慌忙逃走。秦琼回头一看王伯当正站在河对岸,对他道:我奉徐大哥之命在此等你。可见隋唐演义的众好汉是多么的讲义气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