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短文 > 好文章 > 正文

有诗意的散文

2022/12/20好文章

有诗意的散文(精选12篇)

现实与诗意

文/陈朗

每当日薄西山,劳累了一天的你有没有想过:这是不是你想过的生活?有没有想过抛弃现有生活而选择心中的远方呢?

而当你真正选择诗意时,你会感觉生活少了一份积极与曾经的澎湃,既然这样,不如活出所需的现实,留出心中的诗意。

左手持笔平天下,不如右手持剑定乾坤。他喜欢“两三点星天外,七八点雨山前”的空灵美感,但更愿挥洒狼毫一泻千里活出“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风采。他就是辛弃疾。本可享受新王朝高官厚禄,此后做一个文官之首或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但他却决然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千古名句,他是文天祥。辛、文二人才学本不可估量,但在现实前选择了积极面对,最终也给后人留下浓浓诗意。

安稳人歌小岁酒,不如展翼凤舞大唐春。十里桃花,待嫁年华,檀香轻拂,玉镯轻纱。可是她不甘心,不愿受人宰割,心中本有山河,女儿身又算什么!她说过,“如今谁是日、谁是月早已不是最重要的”,她要的是日月同辉。她是武曌。自先祖犯下重罪,全族连同受罪,再无旧岁采得指头细雪,今朝飘落胭脂梨叶,轻捋草色二三入卷,细呷春酒淡始觉甜的年华。迫入掖庭入宫为奴,可心火又怎甘心扬汤止沸呢?忍辱随武后出入最终受万人瞩目。她是上官婉儿。武曌与上官婉儿在现实逼压下选择奋起,即使没有得天独厚的背景,也要凭借自己的力量活得万丈光芒。后人也从中悟出了其人生的诗意。

求得浅欢风日好,不如鞠躬尽瘁稳山河。原本可以宣纸柔舒,轻蘸香墨、名砚细磨,度一池青花。但面对国家兴亡,他放弃了。即使后来先王仙逝,他仍不忘曾经知遇之恩,一奏《出师表》却表达“不求闻达于诸侯”。他是诸葛孔明。五分红霞,采竹回家。悠悠南风,一池桑麻,度过几十旬被请出山,仍心眼明镜般,从未放弃助得文王一举立国。他就是姜尚。他们已过了多年诗意,却于危难间出山,受命于临危之前。后人屡屡赞颂,也留下无限诗意。

诗意中慵懒和现实的积极才是我们的生活,每当感觉疲惫时,心中总会浮现田园与远方,多了种慵懒的思想,而这时更要积极面对生活。坐在生活的前排,享受现实的澎湃。

一条诗意的河流

文/肖琴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每次去浮桥河水库,就会想起这首古老的诗词。在那绿草萋萋,白雾茫茫的水天一方,一位佳人临水照花,站立成诗经里一道永恒的风景。

曾经陪几个爱摄影的朋友来过两次,浮桥河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始终让我不能忘怀。走上高高的大坝,抬眼望去,河流缓缓流淌,水天一色,烟波浩淼。阳光洒在湖面上波光粼粼,远处青山如黛,让人赏心悦目。人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心总是特别安静。

这是一条宽广的河流。浮桥河水库位于小城西北部,距市区15公里,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兼有供水、发电、养殖、航运等功能的大型水库。水库总库容5.4亿立方米,水域面积达30多平方公里,水上航线22公里。在这片湖面下,生活着各种各样的鱼类,有鳜、鲟等名优品种,形成观赏鱼基地;同时,从一根根自来水管哗哗流出的清水,滋养着这方土地的人民。

遇上汛期,浮桥河水库就敞开自己博大的胸怀,迎接四面八方似野马奔腾呼啸而来的溪流和河水,还有黄泥滚滚的山洪,栖息、沉淀,清澈成一方安静的河流,然后依依不舍地绕着山脚流淌,流进干涸的麦田,润泽饥渴的禾苗,灌溉农人们希望的田野。它流进火力发电厂,带动工厂里轰隆隆机器的运转,带来万家灯火的璀璨光明,带来城市的美丽繁华。

这是一条诗意灵性的河流。春雨绵绵的早晨,湖面泛起一圈圈涟漪,在湖里泛舟,何等惬意!几只白色的鸥鹭在湖面与游人玩耍,时而靠近,时而远离,在小舟左右滑翔。隔着远去的时光,隔着岁月的尘埃,人的心也如这山水一般,空灵透明。

水库静卧在山林的怀抱。这里森林覆盖率达95%,沟谷连绵,山峦重叠,林海松涛,山水相映,相得益彰。智者乐山,仁者乐水。这一方天地里,山水相依相恋。

这是一条深邃悠远的河流。小舟在水上行了许久,只见一座怪石嶙峋的奇峰矗立于层峦叠翠之中。同行的朋友说:那就是闻名遐迩的卧牛石主峰,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光黄古道盘亘其间。

我恍惚望见,苏东坡被贬黄州时,穿辽阔中原、越鄂豫小界岭、在杏花村与陈季常饮酒论诗后,沿着光黄古道踽踽独行。他上得岭来,停住脚步,放眼饱览卧牛石风光。浮桥河的山山水水,让他放下功名利禄,放下成败得失,放下胸中块垒,一切随风散去,只留下一片坦然,一片安宁。

轻舟继续逶迤南行,如画青山徐徐北去。接连转过两幅山水画屏,水下就是古西阳郡遗址,与下畈滩连成一片,湖面最为开阔。

这条河流,穿越千年风霜,默默看着光阴变迁,历史更替,人世悲欢。岁月悠悠,它不悲不喜,不忧不惧,日夜不息地流淌着,淡看日出日落,花开花谢……

诗意村庄

文/陈重阳

作为一个村庄哺育的儿子,我认为,村庄是广袤大地上生长着的诗篇。大地有多少美丽的村庄,就有多少诗意的句子。村庄,饱蘸岁月之墨,把长短平仄的句子,书写在大地上。远古至今,诗情流淌,诗意斐然。

生长在村庄的房屋,是长诗充满生命意味的厚重之笔。看吧,那些灰瓦土墙,多么坚实地站着。灰瓦,浸着历史的云烟,沐着日月的光华;土墙,袒着结实的臂膀,扛着沉甸的岁月。窗格、木檩、木椽,以草木的仁慈之心,包裹烟火日子。

一座座古老的瓦房,是丛生在大地上的词汇。饥饿、贫寒、战争、灾难,都没能从根本上摧毁房屋的诗意。在我的老家,原始的泥土、麦秸、礓石、砖块,合力攒积起房屋的坚韧。乡人在屋檐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守护着日子,抒写着诗情。他们以勤劳的双手、坚韧的品质、朴实的操守,获取岁月平实的句子。

树木,是村庄的浪漫之笔。很久以来,我辨识村庄的方法就是看树木。哪里有一片抹不开的浓绿,毫无疑问,哪里就是村庄所在。

门前一棵柳,屋后一丛竹,高大的泡桐,葳蕤的刺槐,兴旺的椿树,他们淡然的几笔涂鸦,让村庄有了生机。树木的绿色如一团墨,打翻在村庄的长笺上,洇出流动的诗情画意。待到树木花开,那些旺盛的花朵,团团簇簇,浪漫豪情,写意出灵动的锦绣长篇。

乡村树木,是伸向天空的笔触。它们豪放地去描绘阳光白云,星辰月华,让村庄更加立体,也更加充满活力。那汪洋恣肆的生命之态,撩拨着大地的诗情意趣。

诗人说,鸟雀是村庄的标点。的确,没有鸟,村庄的诗意,是混沌的,是缺乏底气的。

自打有村庄,鸟雀也开始在这里筑巢栖息。他们把高层建在树杈上,把别墅建在屋檐下。鸟类安居乐业,繁衍生息,和人类和平共处。

村庄的每一束黎明,都是鸟雀从东海衔来;村庄的每一个季节,都是鸟雀呼唤来的。鸟雀,贴近生活的耳膜,让日子有声有色。每天,麻雀嘁嚓,人们就晨起挑水洒扫;布谷咯咕,农人开始安排农事;喜鹊喳喳,主妇就要开门迎客。

一面天空,一片斜阳,一道房脊。鸟走走停停,跳跳跃跃,时而斜刺向高处,鸟类把标点画在时空的长卷上,时空就生动而充满节奏。

滔滔河流,是来自土地的呐喊,是诗意最激情的章节。淙淙汩汩,哗哗啦啦,河流吟着古老的调子,踩着蜿蜒的河道,依村而过,给村庄腰间系上一条明丽的飘带。河流,是村庄的造化。村庄,也因为有了河流,显得神奇灵秀。

河流,打通了农耕生活的命脉,使岁月通体畅达。汲水、浣衣、养鱼、养虾、去暑、灌溉,无一不是在河流的给养下完成的。河流是村庄流动的乳汁,哺乳着村庄的子民,荡涤着乡民的性情。依水而居,无不朴实厚德,心底敞亮。

故乡的河流,也是流动在我内心深处的乡愁。我曾不止一次,回到村庄的老屋,夜来,头枕村河入眠。梦里波涛声声,孕育梦的香甜。

我深深相信,村庄的诗意是永恒的。城市化进程加速了人流的迁徙,一波又一波的人拥向城市。然而我相信,村庄短暂的凋敝只是历史进程中的阵痛,时代义无反顾,仍然会不离不弃地眷顾村庄。而村庄的诗意,在我们的心里,从来未曾走远。

诗意地过国庆

文/何龙飞

国庆,举国同庆的美好节日。我以自己的方式过国庆,过出了诗意。

在家里过国庆,把国庆过成激宕、磅礴的诗。饮食上,来个大手笔。到超市、农贸市场选购回鸡、鸭、鱼或猪肉,拿出自家冰柜里储备的好食材解冻,烧火烹、煮、炒出色香味美的佳肴。端上桌,潇洒家人的视觉、嗅觉、味觉,直至灵魂也陶醉。再举杯共祝祖国的华诞,遂将过节气氛营造到极致;要是遇上大阅兵等盛事,我则发动家人守候在电视机旁,观军队之威武,叹武器之先进,赞军事之日新月异,激发我们爱党、爱国、爱军的热情;晚上的文艺晚会更是不容错过,我们共享一场文化盛宴。

不忘写作过国庆,一首首小诗便是节日的贺礼。秋高气爽,正是写作的好时节。我打开电脑,敲打键盘,把灵感化作文字,写出一篇篇文章,权当对国庆的礼赞。即便是一首顺口溜或打油诗或精美的小诗,也是对我思想情感的宣泄、对当今盛世的歌颂。

逛书城过国庆,别有一番诗意。这些年来,只要国庆一到,逛书城便是必修课。我扫描着书架上的新书,看到书名别致的书,就心生好奇,不由自主地拿起新书,闻着书香,买书的欲望油然而生。再下定决心,掏腰包,实现夙愿,定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实在不买,就站或坐在地上,静下心来读书,为自己充电。于是,我沉浸在书的意境里,感动在书的情节里,佩服在作者的匠心独运里。长期以来,我践行着“收入再少也要买书,时间再紧也要读书”的朴素真理,义无返顾地在书中寻觅着“颜如玉”、“黄金屋”,以富有我的精神世界,倍添我生活的诗意。

给亲人、朋友送祝福,这样的国庆过得有意义、有诗意。父母远在老家,坚守着根据地,过着苦累并快乐着的生活。作为儿子的我虽然因故不能回去看望二老,但会拨通父母的电话,表达亲切的问候与诚挚的祝福;没有其他安排,就带领家人回归老家,欢度国庆,共享天伦之乐。当父亲老白干下肚情不自禁地忆苦思甜时,我便跟着回想起昔日苦难的岁月,倍加珍惜如今幸福的生活;天南海北的朋友是我的宝贵财富,我会发送一条条短信,真诚地祝愿其国庆快乐,以诠释友谊地久天长的真谛。来而不往非礼也。收到朋友们的节日祝福,我的心里乐开了花,荡起阵阵诗意的涟漪。

外出旅行过国庆也颇有诗意。国庆是小长假,怎样过得更有韵味?我与家人商量好后,呼朋引伴地到茶山竹海感受《十面埋伏》的荡气回肠、扣人心弦,到野生动物园饱览动物们可爱的风采,到都江堰、青城山领略山清水秀与人杰地灵,到九寨沟、黄龙目睹大好河山的秀美与灵性,到若尔盖感悟草原的辽阔与藏民的风情。一路辛苦劳累,也一路谈笑风生;一路山山水水,也一路诗情画意,自是乐在其中,情意绵绵,那才叫爽呢!

不经意间,今年国庆到了。我早已做好盘算,依然会过得洒脱自如,过得惬意充实,过得有滋有味。

诗意梅花

文/张春波

“品若梅花香其骨,人如秋水玉其心。”我一直认为,倘若以花喻人,最好不过梅花了。

梅花的高风亮节,使文人雅士有了把酒品茗、吟诗作赋的雅兴。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就是从颂赞梅花的高风亮节中,表达了自己“不要人夸颜色好,留作香气满乾坤”的执著追求;而南宋的陈亮更是从梅花“欲报春消息,不怕雪埋藏”的铁骨中得到启迪,发出愿同天下有志之士一起共赴时艰,捐躯报国的强烈愿望。梅花的高尚情操已成一种永恒,她坚贞不屈的性格,曾鼓舞了无数奋斗者的勇气,而它那迎寒开放的英姿,也给人们展示了春天的希望,而这一点在毛泽东的“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里得到了充分体现,不是吗?

说也奇怪,有时候读这些咏梅诗,人就有一种渐入画境的感觉。“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种景致,这种情致,不是用眼睛就能感受出来吧,把几种简单的景揉合在一起:在一个有梅树的水边,梅枝盘虬横生,梅花开了,散出幽幽的花香,在黄昏之后的月色中,枝影倒映在水中,暗香一阵阵涌来,这种美到极致的美,雅到极致的雅,没有寒梅竞雪的敬佩,亦没有枝花满树的欣喜,便如邻家的姐姐,又或擦身而过的那一个倩影,在无法捕捉的一个瞬间,给你留下了一辈子也无法忘却的映记。这首诗,可能会难倒很多的画家,但对于作者北宋著名诗人林逋来说,他对梅花的热爱,又岂止是一种欣赏?林逋是“梅妻鹤子,潇洒一生”,据说他死后,白鹤绕着他的坟墓,悲鸣三天三夜而死,梅林也二度重开。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看了这么多咏梅诗词,我惟独看了这首,才有了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毛泽东乐观豁达的心态,百折不挠的精神很像是一朵傲霜斗雪的梅花,寂寞而不孤独,幽香而不袭人,绽放而不张扬,静悄悄地等待春天的来临。待到山花烂漫的那一天,它只是在百花丛中微微一笑,丝毫没有一任群芳妒的清高与离群。人皆云:“文如其人”。正是因为毛泽东这种忘我与无我的乐观主义精神,才有了笔下这种超然的惊人之语。“战地黄花分外香”,我以前一直以为这是他在描写战场上绚丽的菊花,可后来看了其战友“马背书法家”——舒同的介绍,才知道这是在描写战场上子弹壳里的硝烟。在他的笔下,连硝烟都是香的,都是美的,那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品读了历代文人咏梅的诗词歌赋,也许你会感慨在寒风中绽放的梅花竟蕴藏着如此丰富的神韵。其实,梅花本身就是一首诗,是一个诗化了的人物,在它固有的品格中,在它独立寒冬、傲然屹立冬雪的坚贞不渝的性格中,你难道感觉不出这是一个诗化了的伟大人物?

诗意春节检修

文/李凤高

我在煤矿机电部门工作三十余年,现在虽然不干老本行了,回味初心还是蛮诗意的,尤其是其中所涉及的许多安全细节,我相信,个中滋味只有经历了,才能真真正正体会得到。

我1983年参加工作,1984年的春节检修,是去矿井主井绞车房给电机除尘,大家立好了三脚架,施工负责人安排三个人每人负责看住三脚架的一根腿子,我就是其中之一。工作中,我仿效他人一边用手扶住腿子,一边用脚挡住柱脚严防它跑出支窝,起重机渐渐开始承重,电机盖子被吊了起来,这时候,就非常关键了,绝对得死死盯住每一根腿子,不能有半点闪失。还好,检修一切进行的都很顺利。不过事后师傅对我的表现评价是:有点发呆,要学会随机应变,灵活处之,检修现场千变万化,各种情况随时都可能发生,需要我们去机智应对,绝不允许存在丝毫的侥幸与蒙混想法。

随着工作经验的逐渐积累,在1985年的春节检修中,我基本做到了眼勤、手勤、腿勤,来来回回给师傅门递递材料、工具,跑个腿学个舌,打打下手,都能应对自如了。工作进展的非常顺利,心情也比较诗意,信手拈来,就写下一首小诗《唱给节日检修工人的歌》:“节日的煤城/家家团圆人欢笑/好不热闹/你们的节日/却过在井巷/过在机房/别有一番味道/虽吃些辛苦心也甜/为的是矿山血脉/涌动一个新的春潮”,这首小诗很快就在我们的矿工报上发表了,这对我的业余文学创作是一个极大的鼓舞,渐渐地,我开始觉得繁忙的维修工作不再是枯燥乏味,而且充满了诗意。

一转眼七年就过去了,单位春节检修涛声依旧,这次是清洗副井绞车的减速箱。箱体硕大,开盖后钳工师傅们用汽油清洗箱内油污,由于工作量大,干了好长时间还没干完,可是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大家正专心检修,干着干着,突然就有一位师傅晕倒在了减速箱箱体里,可把我们给吓坏了。大家急忙将他抬到厂院里,解开他的上衣和裤带,大声呼喊着他的名字,又是掐人中,又是做人工呼吸,好不容易才使他醒来。后来才知道,他是由于清洗检修部位用了大量汽油,导致了苯中毒,结果住院治疗了一个半月才痊愈上班。领导在分析此次事故的教训时强调:一是施工现场空气流通不畅,没有通风措施;二是一人在苯浓度较高区域工作时间过长,没有做好后备人员的及时替换工作。认定本次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关键是安全工作没有跟上。所有参加检修人员,必须针对本次事故,做深刻反省,认真吸取事故教训,举一反三,提高安全意识,筑牢安全防线,今后在每次施工之前,必须先制定好切实可行的安全施工规程,认真严肃的加以学习贯彻,事先做好各种预案及各项准备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决不能让类似事故重演。

1999年春节检修时,我已经担任单位的机电技术员工作了。检修之前由我来负责认真编制检修计划,制定严格的安全施工规程,指定施工负责人、安全负责人,明确各自所肩负的责任。报上级技术主管部门把关审批后,于检修前,向所有参加检修人员认真贯彻此安全规程,检修人员无异议后,必须在规程后面的纸页上郑重承诺签名,签下各自应承担的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所有的工作都做的天衣无缝了,我还是心怀忐忑,如履薄冰,积极配合段队领导一起,共同看住安全,一丝一毫也不敢马虎。

回首来时路,行百里者半九十,春节检修的确经历了不少,在安全上万幸自己没有马虎大意过,心亦坦然,情亦坦然,如今改行从政工,品味初心,亦苦亦甜,所谓谈笑凯歌还,作诗的功夫远在诗外,应当最最符合我此时此刻的心境。

诗意芫荽

文/海涛

芫荽本是西域之物,汉代由张骞引入中土,迄今已有两千多年。芫荽有个别名叫“香菜”,可我还是喜欢“芫荽”这种叫法,闻之即有满耳余香之感。田间地头,农人总将其套播在蒜苗间,等到其豆蔻年华时,模样颇为俏皮,葱茏翠绿的一簇簇,纤细的绿叶边缘呈锯齿状,紫红的根茎生动水灵。轻风拂过,她们在蒜苗间摩肩接踵,欢声笑语不断,充满生机和诗意。

老实说,我小时候是不太喜欢吃芫荽的。长大后方知即使老饕如作家汪曾祺者,也有“原来不吃芫荽,以为有臭虫味”一说。芫荽这种草就是怪,你越厌弃它就越感觉它臭,你越喜欢它就越感觉它香。我倒未感觉到此物有臭虫味,只是觉得那种怪异浓烈的气味不如芹菜惹人喜爱。可是有一年过年,吃得太油腻拉肚子,难受得很,母亲说芫荽健胃消食,她把芫荽切成细末,下点酱油拌了逼我吃下。不出半日,肚子果真好了。小小青蔬,功效竟然如此神奇,自此才慢慢喜欢上了它。

每次看到芫荽都忍不住买上一把,放入冰箱,几天后拿出来仍然苍翠欲滴,油汪汪的似乎能拧出一把春色来。芫荽的吃法多种多样,凉拌芫荽就是一道原汁原味的好菜。但说到底,芫荽还是适宜做配角,和其他荤菜放在一起,其鲜味一下子就跳出来了,让腥膻的肉食有峰回路转之美。许是这不起眼的草蔬吸纳了天地的万千灵气和自然的甘露精华,才有这般独特的滋味。

土豆烧排骨,因酱油的润泽,排骨红彤泛光;土豆则黄澄流油,如金黄的菜花遇到春日暖阳,艳得步步生风;碗碟边沿的油还吱吱冒泡,颇有夏加尔油画之遗风。此时,在热气袅袅的排骨上放几根细长的芫荽略加渲染,翠生生、乌绿绿的芫荽随即让一道普通的菜肴上升为艺术品,排骨的肉香和芫荽的清香双剑合璧,美味直抵肺腑。

凉拌卤牛肉更少不了芫荽。带筋的牛腱肉,煮得略微烂了,切成片,拌以切碎的芫荽,淋少量麻油、酱油拌匀,撒上适量的芝麻,牛肉香混着芫荽香,口味清劲简洁,让人满口生津。

大骨汤熬好后,丢一把芫荽下去,浓白的汤头一下子就被映绿了。从芫荽绿幽幽的茎叶中斑斑驳驳地浮动出来的香气可谓“横行霸道”,汤未入口,味已冲进五脏六腑,真有画龙点睛之妙……

芫荽之于菜肴,一如口红之于靓妆,些许翠绿宛若精妙的收梢,明媚而又生动。

吃芫荽的日子,愉快而又富有诗意!

一盆炭火的诗意

文/张红梅

寒冷的冬天,围着一盆炭火,红红的火光映红周围的一切,温暖着寒冷的手掌和身子,听着窗外簌簌地下着小雪,那种无法言传的意境,诗意、美好、温暖。

记得小时候,一到冬季,祖父每天都会早早在院子里烧好一盆炭火,然后搬到屋子里,刚刚还和外面一样清冷的屋子瞬间变得暖和起来。祖母坐在炭火边纺花,在纺车吱扭吱扭的声响中,一个个棉条子变成一个又一个大线穗子。晚上,屋里生一盆炭火,煤油灯都不用点了,祖母的织布机照样唧唧复唧唧。

祖父通常会温二两白酒,就着一把花生,喝得津津有味。爱听戏的祖父还会不时地哼唱两句。我靠在祖父的腿上,伸着一双小手,在炭火上取暖。祖父的唱词一句都听不懂,但抑扬顿挫的腔调却让我着迷,时间久了,居然也能跟着祖父哼哼两句。不管是祖母的纺花车发出单调的吱扭吱扭声也好,还是织布机的咔咔声也好,都是那么悦耳动听,和祖父的唱腔协调、融洽,完美结合,极具催眠的功效。

一个寒冷的冬夜,我正靠在祖父的腿上,在祖父的和祖母默契的“和声”中打盹,在外面做工的父亲和母亲回来了,推开屋门的那一刻,一股冷气卷席而来,我不由一激灵,睡意顿消。抬眼看见裹得严严实实的父母,头上和肩上落着片片的雪花。下雪了?我兴奋地爬在窗台前向外面张望,外面漆黑一片,什么都看不清,但可以清晰地听见小雪簌簌落下的声音,真好听!父母和母亲围着炭火烤手,我奔到母亲面前,母亲把我抱在怀里,我的脸贴在母亲怀里的那一刻,感受到母亲身上的寒气依然强烈。我用双手抱紧母亲,想给母亲一点温暖,就像我平时冷的时候,母亲把我紧紧抱在怀里一样。

祖父给父亲倒了一杯酒,让父亲驱寒,父亲抿了一小口,伸手摸了摸我的脸。父亲的手粗糙、扎人,但非常温暖。母亲的怀抱也越来越暖和了,母亲把我交给父亲,让父亲抱着我,她去替祖母织布,让祖母休息。

红红的炭火忽闪着,温暖氤氲满屋,窗外簌簌地下雪声,以及想象中的那些白色的树、白色的屋顶,一切都那么美好而温暖。

那夜,在炭火温暖的呵护中,我迟迟无法入睡,支着耳朵聆听窗外细微的簌簌声,想象着明天可以堆雪人打雪仗滚雪球,想象着明天早上打开屋门那一瞬间,扑面而来满眼暄腾的纯白,嘴角不由上翘了起来。

在后花园诗意地栖居

文/李浦松

喜欢这样一种状态,窗外,雨丝缠绵,绿叶葱郁,鲜花欲放,我坐在书房的窗前,看春光高调张扬,微笑。花儿似乎和我彼此明了此心,无需张口语言,它们能读懂我,我也能看懂它们。心里萌生出无尽的欢喜,就像找到人世间的最好知音,就像风会懂得花的芳香,雨水能懂得树的渴望。

也许没有女人不喜欢花,不渴望拥有一处鲜花盛放的后花园。从小就比别的同龄女孩更喜欢花,每次看到山上有美丽的野花,总是忍不住摘回家来。母亲看到总告诉我说,小心花蕊里面的蚂蚁和虫子,总是不听,还是爱摘。每到春天时,山上开满了烂熳的野杜鹃,红的、粉的、紫的、白的,五颜六色。每当这时,就痴痴地望着漫山遍野的山花,幻想着,如果这些花能长在我家门口多好。也曾试过把山花挖回来,种在家门口,但由于土质不同,总是生长不了。每到夏天,河边开满了像孔雀尾巴一样的水葫芦花,非常漂亮,每次去河边,总是摘回来。母亲还是会告诉我,这种花的汁水人碰到皮肤会痒,让我赶紧丢掉,我听话地依依不舍地把它们放在了家门口。但下次去河边时,我还是一样会忍不住去摘,还是会幻想,如果这么美丽的花能种在我家的院子多好。

再大一些,上小学时,我在屋边专门开出一块地,围起来做自己的小花圃。在乡下没有什么花草卖,我就把田野、路上各种好看的花草挖回来种,太阳花、万年青、山菠萝、一点红等等。每天放学后,喜欢呆在自己的小花园里。有时,父母亲批评我了,自尊好强的我就赌气,饭也不想吃,但不吵也不闹,只是跑到自己的小花园里,给花拔草,看看花儿,默默无声地跟花儿诉委屈。看着美丽的花草,心情自然就变好了。过一会,气消了,想开了,不用别人开导,自己一个人又跑回去吃饭了。

后来读中学住校,再没时间侍弄我的花,那个小花圃慢慢荒废了。之后几年,在外省军校上学,直线加方块的严肃生活,再没时间和环境种花。毕业工作后,有了属于自己的单身宿舍,便又开始养花。那时觉得自己就是一朵小花,不引人注目地轻轻开放,最喜欢的是有着淡淡清香的茉莉花,还有小小的紫丁香等。住一楼的宿舍,没有阳台,就在门口摆满花花草草。有一段时间经常检查卫生,单身宿舍楼门口不让摆杂物,就白天把花藏在屋里,晚上再搬到门口让花草呼吸新鲜空气,每天就这样不厌其烦地搬进搬出。

每一个女子都爱美丽、爱浪漫、爱做梦。曾经常常渴望着这样的生活:清新的早晨,或者温暖的午后,悠闲地哼着歌儿给花草浇水,尔后坐在花架下喝着清茶,读读散发着花香的书。我也一样,想坐在自己的后花园里,写写美丽动人的故事,回想感人的昨天,憧憬美好的明天。不需荣华富贵,不需功名利禄,只要有一颗美丽的心,一份淡定的情,足矣。

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后花园,成了我青春时代的一个重要梦想。

先有了美丽的梦想,才能有美丽的现实。几年后,一直工薪收入的我,终于按自己的梦想,按揭买下了一套有着露台花园、有着面对露台的书房的房子。从此,坐在后花园里,读书、写文、喝茶、发呆,“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不再是梦想。

诗意地栖居,也许是大多数现代人奔波于繁华都市,身处于喧闹人群中的一个小梦想。这需要开辟自己的后花园,在园中诗意地栖居。此如,旧式庭院中必有后花园,是主人休闲散心的好去处,清静、幽雅、恬静、私密,有花香鸟语,有清茶好书。精神可以在此得到放松,思想可以在此得到梳理,感情可以在此得到宣泄,心灵可以在此得到安顿。开辟一座美丽的后花园,拥有一片隐藏的乐土,是诗意栖居的必要。

宋朝时期,苏东坡虽然有绝世之才,但因持不同政见,加上真性情不同流俗,几次得罪了朝廷里那些威福自享的当权派,长期被贬谪在外,政治前途不容乐观。但他居然甘苦如饴,精神不曾垮掉,便得益于他始终有自己的后花园。特别是有一次,被贬谪到穷荒之地的黄州(今湖北黄冈),挂职为团练副使,政治处境和生活水平一落千丈,这位名满天下的超级文豪必须亲自种地才有口粮。然而,即便倒霉到这步田地,他仍像往常一样,每到一个地方,都在当地的山水间开辟一个自己的后花园,与三两好友划舟赏景、吟风弄月、饮酒听箫,觅得几多佳趣,更悟到天道往还,人生若梦。

世人热爱苏东坡,除了热爱他的文学天才和人格魅力,还热爱他与生俱来的幽默感和至死不衰的乐观主义精神。不管什么人生境遇下,他心灵的后花园始终四季如春,从不凋零,正如他生命的华彩从不曾黯然褪色。

生活中,很多人精神空虚,感觉生活失去了目标和动力。当生活淡成一杯白开水的时候,要努力去找寻与之相匹配的茶、糖、咖啡,开辟一处属于自己的后花园,给它增色增味,种花养草。在后花园里,时常清洗自己身上的俗骨和暮气,始终让心灵的羽翼保持飞翔的姿态。

在寸土寸金的城市里,要想拥有一个庭院后花园并不容易,但营建精神的后花园并不难。多读几本好书,多听几首名曲,多游历几处风光旖旎的山川,或是静修琴、棋、书、画,或是开展健身运动。总之,我们要对这个世界抱有活泼鲜灵的兴趣,给精神开辟出一片花园。这个花园空间越大,我们的爱好越宽泛,羽翼越丰盈,越能品尝到单调乏味的世俗生活之外的乐趣与快乐。

没有较高的精神寄托便是平庸,平庸便是俗。把精神寄托在自己的后花园里,诗意地栖居,可以脱俗,可以呼吐胸中积存的浊气,可以汲取文化艺术的养分,从而重铸馨香亮泽的自我,在人生的旅途中,时刻保持生命鲜活、灵魂安顿的姿态。

挂在柳梢的诗意

文/丁梅华

请允许我握住你温情四溢的手,穿越被月光压缩的山影,拥有太阳不变的情怀,用所有写满沙滩的文字,感受某些细节的点点滴滴。

其实,这个过程原本就不是很复杂,为何你对一种情绪的解释,总说成是一种印证?当我立身于魂牵梦绕的山岗,我发现那悠悠的往事已染白你曾经的秀发。

系在心头的牵挂,是谁为爱加上的密码?让一种涅槃的燃烧变得义无反顾。面对烈日浇灌的生命,我宁愿选择舞蹈中燃烧的跋涉。

被杜鹃传颂的恋曲,已不再丰满在青春的河畔,挂在柳梢的诗意,在阳光的剔透下显得斑斑驳驳,对面飘零的雨季,我不知道那即将干涸的温存,在平平仄仄诗韵中还能坚持多久?

想把这千年不倒胡杨的爱情,写进你颤抖的灵魂,感受与你朝夕相处的时时刻刻。怎奈,清贫的命运,原本就是一段暮雨中的悲悯,为何你总要把回忆当着一种过程。

其实,我的要求不是很高,只是在你走过日夜搏动的心跳时,还会想起曾经鲜活空间幸福的春夏秋冬;只是在你离开家园的那个瞬间,还会忆及起一度被生活牵动的酸甜苦辣。

历经岁月的漫长,我骤然感觉到短暂的相逢原本就很幸福,漫漫的期待原本是一种难言的痛苦。唯有走过踏青的季节,才能读懂日子的平平淡淡。

其实,很久的时候,我便伫立与你虔诚的对面,遥想依旧的故乡、依旧的爱情,让美妙的旋律充盈想像的深处,让受伤的惊叫长满绿色的苔藓。

然后,沿着一腔融融的乡情,让溪水铮铮琮琮流成春天的笑靥。让飘逸在港口的歌谣,不再失去你转瞬即逝的讯息。

诗意,生活的花朵

文/安宇影

冬日。午后。

温暖的阳光倾洒在落地玻璃窗上,悠扬的乐曲在耳边流淌,让人觉得心情也像桌子上的那束百合一样,清香、舒散。这是一家并不算高档的饭店,但是落地的玻璃窗擦得一尘不染,窗前是一个花园,里面开满了红艳艳的月季。品尝着美食,还能在冬季欣赏到美丽的花,让人心里不禁亮亮地温暖。

不经意间,我抬头看见了她,一位四十多岁的妇人。她正站在窗外的花坛边,手里摘下了一朵花,放在面前,微闭着双眼,嗅着花香。

她一看就是从乡下来的,老式的棉服,随意挽起的头发,一张有些发黄的脸,显示出她历经的辛劳。然而,面前的这朵花,却像有魔法一样,使她黯淡的脸上有了些许的亮光。

有那么一瞬间,我想笑,笑她不合时宜的衣服,笑她那傻傻的举动,但是我立刻就止住了。我凭什么笑她呢?她或许生活得很艰难,但是她心里有一朵盛开的花,有什么事比在冬日阳光下站在街边静静地嗅一朵花更富有诗意呢?

她是一位普通的维族女人,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里,推着一辆改装的三轮车,卖那种金黄的大饼子——新疆人叫做“馕”的。这是一种很美味的面食,即使单吃也很好吃,我就经常买来吃。女人的生意不错,时不时地有人来买走一个。没人来买的时候,她就把三轮车打理得干干净净,把馕摆放得整整齐齐。

那天,我看见她掏出一面小镜子,在认真地别头上的发卡。那个小小的发卡并没有什么惊艳之处,然而我觉得她安详宁静的样子真是美极了,就像一首恬淡的乡村小诗,让人读了不觉莞尔一笑。

哪怕生活简单得只是每天推着三轮车出去卖馕,但是心存对美的渴望,又何尝不是一种诗意的生活呢?

他今年二十刚出头,正是青葱般的年纪,爱时尚,爱耍酷。然而他的工作似乎与时尚和耍酷一点关系都没有,是的,他是一个卖肉的,一个在嘈杂的菜市场里站在油腻腻的肉铺后面吆喝着卖肉的。你看别的卖肉大叔,都穿着深色的皮衣,上面也分不清是原色,还是污垢,也分不清是皮衣发亮,还是沾满了油发亮。反正都是卖肉,自己为何要与别人不一样呢?然而,他就是和别人不一样。他每天都穿上自己最喜欢的、最时尚的衣服,头发洗得清清爽爽,还有一股好闻的洗发水味道。然后站在肉铺后面,优雅地给每一位顾客切肉、称肉、剁肉。就连面前的肉铺,他也收拾得干干净净、井井有条。很多人来买他的肉,都说,就是图个视觉享受,赏心悦目。一个卖肉的活儿,愣是让他做成了T台走秀一样,赚足了眼球,当然也赚足了金钱。

原来,时尚和美好从来都不是专属于哪一个行业的,只要自己内心不放弃对美好的渴望,无论做什么,都会让生活散发出无尽的美好和诗意。内心的诗意,就像一朵花一样,点缀着我们本来平淡的生活,让平凡的生活呈现不平凡的美好。

端午

文/李建荣

艾草。经过春风春雨的洗礼,在五月的风中摇晃。

站在河边,或者江边,望一路而去的江水,诗意染在水上,烟雾飘眇,树影朦胧,一幅寓意深远的水墨画跃然大地之上。

水鸟轻叫,划过水面;船影随流移动着,岸上的人们匆匆行走在路上,只有风咏出《离骚》的词句。

在这个季节。父亲从芦苇荡采回长长的叶片,母亲在水中反复给叶片洗了把脸,熟练地将苇叶卷成筒状,然后将洁白如晶的米粒放进去,加上红枣等,包成粽子,在锅里煮出诱人的香。

父亲扛着初升的太阳,在露珠里割回艾草,母亲从中拣了几枝,放进锅里的水中,把刚收的鸡蛋放进水里,添柴加火,水滚了,鸡蛋也有了诗意。

风轻轻拂着。

人们的思绪浮动着。

我似乎看见,汩罗江水,尽是屈原留下的遗恨在飘动。一行行屈原留下的诗,站在一个又一个浪花上。

粽香融进了江水。

感伤留在了岸边。

怀念书写在人间。

年年端午,年年粽香弥漫,年年祭拜大诗人。

一身的愁,被江水洗了多少年,也没有洗去。

唯有诗行,经过水的清洗,日月的阅读,字字清晰,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