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短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饺子散文

2023/10/01经典文章

前言:饺子散文(精选5篇)由贵客网收集整理,供大家欣赏与借鉴;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朋友,也可以进行收藏。

饺子散文1:立冬时节饺子香

文/陈真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立冬时节,田野里已几乎没有了什么农活儿,一家人也不再鸡啄米似的忙碌。于是,母亲便有空闲时间庆祝立冬节气的到来,最直接的方式,莫过于为全家人做一顿饺子。

为购到新鲜的食材,做一餐可口的饺子,父亲往往都是匆匆吃过早饭,推起自行车,把我放到后座上,一路颠簸到街上,与集上的那些小贩"斤斤计较".在家庭经济支出方面,父亲是比较吝啬的,为能减少开销,他不辞辛苦,又在家里的小菜园里种植许多种类的菜蔬。因此,他到街上只需要买一些肉。

父亲在一家肉摊前停了一下,用眼瞟了一下案板上的肉,摇摇头,随即转向另外一家,辗转数家后,他最终在一青年的肉铺前驻足,或许父亲认为,青年人做生意经验不足,说不定更容易讲价。

青年嘴很甜,张口叫道:"叔,来割点肉啊?这些都是今天的鲜肉,买些回去包饺子吧,保准好吃!"父亲脸上露出将信将疑的表情,试探般地问道:"多少钱一斤啊?"

"都是挨边庄的,不可能多要,市场价,六块钱一斤。"

"哪有这么贵,说个诚实价。"其实,父亲并不知道肉价,因为家里平时很少买肉,但他很聪明,无论小贩说什么价格,父亲都要压低一些。经过几番讨价还价,价格都快被压到小贩不愿意卖了,父亲嘴角微微一笑,只好善罢甘休,终归是父亲如愿。

父亲拎着肉,带着我,风尘仆仆地回到家。

母亲在家里早已择好韭菜,擀完面皮。她把肉放进温水里,浸泡一会儿之后,重新洗了洗。母亲是做家务的一把好手,把肉平放在案板上,一手操起菜刀,厨房里传出"噔噔噔"的剁肉声。声音平息之后,母亲把切碎的韭菜撒到肉馅上,撒进一小勺盐,又搅拌一阵儿,使盐充分浸入饺子馅里。

这个时候,母亲吩咐我到灶膛前去烧水,她和父亲则开始包饺子,一家人分工合作,其乐融融,不时开开玩笑,笑声充满整间厨房。等到他们包好饺子不多时,锅里的水也烧开了。母亲把饺子下到锅里,用勺子搅拌几下,防粘,嘴里还念叨着一句关于饺子的谜语:"南边来了一群鹅,扑通扑通跳下河!"

她拿出来勺子和碗,准备盛饺子。锅里的水沸腾着,都快要把锅盖掀起来,母亲看火候差不多了,手疾眼快,一手掀起锅盖,一手抄起漏勺,盛出香喷喷的饺子。

第一碗总是属于我。抱着满满一碗饺子,我屁颠屁颠地跑出厨房,母亲还在身后心疼地喊着:"我的孩儿来,慢点儿。"

立冬时节,万物收藏,我也要把当年一家人在一起吃饺子的记忆珍藏,放在心底,永不遗忘。

饺子散文2:白水碎饺子

文/商子雍

这是入冬以来难得的一个好天,在暖洋洋的阳光抚摸下,竟感不到一点儿凛冽的寒意。一大早,我们便驱车往西安东北方向、处于关中平原与陕北高原过渡地带的白水县奔去。

历史上,白水县曾出过字圣仓颉和酒圣杜康这么两位功勋卓着的人物;现实中,白水县的苹果名扬四海。但我们这一次来白水,却不是专程来探访他们。说来惭愧,这次远行,是一群"吃货"闻香而动,奔着美味的白水饭食而来;当然,也可以表述得好听一点儿:为了寻找民间美食、为了弘扬地域文化。

说到"寻找"和"文化",不禁想到这样一句传统的经典语录:"礼失求诸野。"据说此乃孔子所言,翻译成语体,就是"如果礼制沦丧了,不妨到民间去访求".饮食不也是这样吗?如今,大城市里那些豪华酒店里的饭食,外在的、花里胡哨的东西越来越多,也因此越来越与饭食的应有之义相悖。在这种情况下,听说白水的饭食本色、味美,身为"吃货"的我们,当然会跃跃欲试了。

白水之旅果然不虚此行。中午一餐,没有任何所谓的大菜、硬菜,但一道道能够唤醒我们肠胃记忆的家常饭食次第上桌,吃得人心旷神怡。限于篇幅,今天只来介绍其中的一味:白水碎饺子。

在陕西方言中,碎,就是小;白水碎饺子,即白水小饺子是也。如今,饺子是中国北方一种太常见的饭食,但许多年以前,饺子在餐桌上的横空出世,却堪称一项杰出的创造。请设想一下,当传统的主食、副食组合,比如馒头与菜品、烙饼与菜品、面条与菜品日复一日地端上餐桌,已经让人多少有点儿审美疲劳的时候,忽然有人别出心裁,创造出一种全新的主食、副食组合方式,当饭菜合一(甚或饭、菜、汤合一)、形制独特、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饺子端上餐桌时,带给进食者的,将会是多大的诱惑和喜悦!北方民间谚语有"好吃不过饺子"之谓,诚不谬也!

白水碎饺子,更是把饺子的这种优势,张扬到了极致。这种"迷你"饺子,仅有成人大拇指一半左右大小;换种说法:一个碎饺子,只相当于常规饺子的约四分之一。不过,碎饺子虽然碎,却是有皮有馅、有模有样,甚至还特意掐着精致的花边。饺子皮是用上等小麦精粉制作,饺子馅的主料是白萝卜,辅之以白菜、胡萝卜、豆腐、海带末、黄花菜、五花肉,加入精盐、菜油、花椒面等调料拌成。碎饺子经过捏制、水煮,捞进饭碗,浇上一大勺用豆腐丁、木耳、葱丝烩制的汤臊子,最后根据进食者的口味,调入油泼辣子、蒜泥、醋……一碗饭、菜、汤合一,色、香、味俱全的白水碎饺子,便足以让你馋涎欲滴了。

一碗碎饺子下肚,余香满口之时,我不禁浮想联翩——旧时农家主妇,之所以肯下这么大的工夫制作碎饺子,除过要满足家人的口腹之欲以外,想来她们在劳作的同时,也有一种创造的快乐洋溢在心头吧!再者,制作碎饺子,也许还需要更多的人手来参与,不管是母女合作,还是婆媳合作,亲情的相互交融、相互滋润,都格外让人神往。于是,白水碎饺子,在形而下和形而上两个层面,就都有着不容小觑的意义了。

我曾经在一篇文章里写道:" 在人的器官中,最有记性的其实不是脑子,而是胃。儿时吃过的那些简单而又适口的饭食,总是会被胃地久天长地默默记忆;而这种记忆,又定而不移地将会伴随人走完自己的一生。尽管人在长大以后,随着体力的增强和财力的增多,总会或多或少地离开、甚或远离陪伴自己走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的那些虽简单、却可口的饭食。然而,在吃饭这档子事儿上,怕是每个人最后都得返璞归真。之所以如此,有人是出于无奈——到了‘有锅盔没牙’的年龄,你不返璞归真行吗?也有人是因为觉悟:只有那些被自己的胃深深记忆着的简单而又适口的饭食,才能够使你的健康得到保障、心灵备受抚慰……"

正是在具备了这种觉悟以后,我们才理所当然地远赴白水寻找民间美食,并因了像碎饺子这样的美味而深受感动!

饺子散文3:立冬时节饺子香

文/荣红娟

立冬时节,田野里已几乎没有了什么农活儿,一家人也不再鸡啄米似的忙碌。于是,母亲便有空闲时间庆祝立冬节气的到来,最直接的方式,莫过于为全家人做一顿饺子。

为购到新鲜的食材,做一餐可口的饺子,父亲往往都是匆匆吃过早饭,推起自行车,把我放到后座上,一路颠簸到街上,与集上的那些小贩"斤斤计较".

在家庭经济支出方面,父亲是比较吝啬的,为能减少开销,他不辞辛苦,又在家里的小菜园里种植许多种类的菜蔬。因此,他到街上只需要买一些肉。

父亲在一家肉摊前停了一下,用眼瞟了一下案板上的肉,摇摇头,随即转向另外一家,辗转数家后,他最终在一青年的肉铺前驻足,或许父亲认为,青年人做生意经验不足,说不定更容易讲价。

青年嘴很甜,张口叫道:"叔,来割点肉啊?这些都是今天的鲜肉,买些回去包饺子吧,保准好吃!"父亲脸上露出将信将疑的表情,试探般地问道:"多少钱一斤啊?"

"都是挨边庄的,不可能多要,市场价,六块钱一斤。"

"哪有这么贵,说个诚实价。"其实,父亲并不知道肉价,因为家里平时很少买肉,但他很聪明,无论小贩说什么价格,父亲都要压低一些。经过几番讨价还价,价格都快被压到小贩不愿意卖了,父亲嘴角微微一笑,只好善罢甘休,终归是父亲如愿。

父亲拎着肉,带着我,风尘仆仆地回到家。

母亲在家里早已择好韭菜,擀完面皮。她把肉放进温水里,浸泡一会儿之后,重新洗了洗。母亲是做家务的一把好手,把肉平放在案板上,一手操起菜刀,厨房里传出"噔噔噔"的剁肉声。声音平息之后,母亲把切碎的韭菜撒到肉馅上,撒进一小勺盐,又搅拌一阵儿,使盐充分浸入饺子馅里。

这个时候,母亲吩咐我到灶膛前去烧水,她和父亲则开始包饺子,一家人分工合作,其乐融融,不时开开玩笑,笑声充满整间厨房。等到他们包好饺子不多

时,锅里的水也烧开了。母亲把饺子下到锅里,用勺子搅拌几下,防粘,嘴里还念叨着一句关于饺子的谜语:"南边来了一群鹅,扑通扑通跳下河!"

她拿出来勺子和碗,准备盛饺子。锅里的水沸腾着,都快要把锅盖掀起来,母亲看火候差不多了,手疾眼快,一手掀起锅盖,一手抄起漏勺,盛出香喷喷的饺子。

第一碗总是属于我。抱着满满一碗饺子,我屁颠屁颠地跑出厨房,母亲还在身后心疼地喊着:"我的孩儿来,慢点儿。"

立冬时节,万物收藏,我也要把当年一家人在一起吃饺子的记忆珍藏,放在心底,永不遗忘。

饺子散文4:饺子就酒 越吃越有

文/庄学

腊月的最后几天,还有个重要的任务非我莫属:剁饺子馅。斯时,街坊门洞,处处可闻砧板声与孩子们的欢笑声,过年的氛围也就越来越浓。

过年吃饺子,是北方居民饮食里必不可少的内容。说到砧板声,邓云乡撰写的《燕京乡土记》记载着过去的一个故事:旧中国,底层百姓穷,过年即是过关。有户人家,丈夫到除夕晚上尚未拿钱归来,"家中瓶粟早罄,年货毫无",当家的女人一筹莫展,听得邻家的砧板声,不知明天如何过年,又怕自己家中安静惹人笑话,便拿刀斩空砧板,随着噔噔噔的声音,眼泪潸潸地落……如今,吃饱已经不是问题,平时想吃饺子就吃饺子。可是过年吃饺子,却有着庄重的仪式感。

剁饺子馅,需要穿上厨衣,如果再戴上一顶白色的厨师帽,大厨的模样就出来了。那边白萝卜切片在火上煮着,这边把肥瘦三七开的肉切片,饺子馅过肥不符合养生,过瘦吃着"柴".一次战友盛情款待,吃的就是全瘦肉馅的饺子。嘿!那个"柴"劲儿,便只有多喝酒少吃饺子了。

肉馅剁着,开始有点散,后来渐渐成型。剁的时候,左九刀,右九刀,刀刀见肉,肉糜上就布下了网格状。剁饺子馅,还需要心绪宁静,剁出来的声音嘈嘈切切,如流水淙淙,极有节奏,极美!如果在室外听到这家的砧板声节奏混乱,像雨打芭蕉,要么这个人情绪不佳,要么这家人有了不和谐的音符。

剁肉馅,免不了要沾刀。我告诉你一个小窍门,加适量的葱花一起剁,既不沾刀,又不呛鼻。这个诀窍是我父亲告诉我的,轻易不传人。

荤馅素馅各自列队完毕,该调馅了。父亲调馅,一般喜欢用高汤。饺子馅里加入适量高汤,用筷子或者勺子顺着一个方向打磨,使高汤与馅高度融合,结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果有人说,高汤多了,稀了,咋办?父亲有办法,取出些许面酱放进去,妥了!

在调料的过程中,我就想,在数千年的面食传播发扬过程中,是先有饺子还是先有包子?想得头疼。也许是哪位面点先辈,如杜康酿酒般遗忘了一团面,不久面却发酵膨胀。于是就有了发面。我由此考证出,一定是先有硬面的饺子,然后才繁衍出发面的包子!不然,春节饮食大戏的庄严仪式中,饺子何以独占头筹?

如今的饺子花样百出,不同食材不同味道的饺子馅,不同颜色的饺子皮,组合成威风的饺子阵。据说,有的酒店有了不重样的"百饺宴",琳琅满目,丰富至极。但是在我们家,过年的饺子一定是白萝卜馅的,因为从我的爷爷的爷爷开始,过年吃的都是白萝卜馅的饺子……

打了皱褶挺着肚腩的饺子一个个出锅了,我们吃着饺子就着酒——越吃越有。大概祖先们就是希望如此吧,有吃有喝的日子,就是好日子。民以食为天嘛!

饺子散文5:包饺子的乐趣

文/曹瑞涵

有人喜欢钓鱼,有人喜欢画画,还有人喜欢做手工。但是,我最喜欢包饺子,因为它给我带来了乐趣。

记得我第一次包饺子时,看见妈妈包得又快又好,几秒钟就能包好一个,而且饺子不露馅。当时,我是那么羡慕妈妈。奶奶更能干,瞧!它还能在小小的饺子上面捏十几个花纹呢!一看到她们在包饺子,我就赶紧跑过去跟她们学。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我拿上饺子皮,不是馅多了,就是放少了。刚捏好这边,又弄破了那边。似乎感到两只手不听使唤……别提有多狼狈了!这时,妈妈鼓励我说:"不要紧,慢慢学,你一定能包好的!"

经过妈妈的多次鼓励,我终于包好了一个饺子。当时,我高兴极了,连忙下到锅里。可万万没想到,在热水里饺子竟然脱掉了外衣,变成了一个肉丸子,这令我哭笑不得。

但我没有泄气,我跟着妈妈一次又一次地试,在我的不断努力下,终于学会了。现在我不但能包好饺子,而且包的速度非常快,几秒钟就能包一个。昨天中午吃的饺子几乎都是我包的,而且没有一个露馅,全家人高兴得合不拢嘴,我也不例外!

包饺子让我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同学们,有空也像我一样,体验包饺子的乐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