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捕鱼的文章 / 捕鱼的散文

2020/03/07好的文章

童年的船

文/谢祺相

童年最大的愿望是生活在船上,不仅可以自由自在地漂流,还可以捕鱼捉虾,过着神仙般的日子。

那时村里只有一艘小船,就是三叔公的小渔船,每天天刚亮,他就下河捕鱼。三叔公是个孤老头,家里只有他一个人,却养着四只鱼鹰。不捕鱼时,每只鱼鹰都懒洋洋的,对我们孩子不屑一顾,可只要到了水里,鱼鹰就如同上了战场的战士,精神抖擞,英勇顽强。三叔公带着鱼鹰捕鱼,竹篙使劲拍打着水面,鱼受到惊吓四处逃窜,却怎么也逃不过鱼鹰的追捕。鱼鹰在水里窜来窜去,然后仰头吞了一条鱼,三叔公用带钩子的竹篙,勾上鱼鹰脚爪上的绳套,拽到自己面前,然后拎着鱼鹰,使其头朝下,用手指勒一下鱼鹰的脖子,鱼鹰就张嘴吐了鱼儿,正好掉在船舱里。三叔公把吐了鱼的鱼鹰抛到水里,鱼鹰便继续勇猛地去捉鱼,一个猛子扎了好远。那时我和小伙伴们最喜欢看鱼鹰捉鱼,一致认为鱼鹰太可怜,假如自己有鱼鹰的话,一定让它吃个饱。三叔公反问我们,鱼鹰吃饱的话,还会去捕鱼吗?想想也是,饿着肚子才是最大的动力。

鱼鹰捕鱼多时,三叔公会每个孩子发两条,让我们提回家,这也是大家喜欢他的原因。可惜后来,三叔公身体不好,只有卖了鱼鹰,仅用丝网下在河里,然后等鱼上网,这样的捕鱼方式安安静静,再没有以前的激情,虽然也会去看,久了就觉得无趣。倒是不捕鱼的时候,小船儿停在岸边,孤零零的,有种英雄末路的悲凉。我们经常上船玩,学着三叔公的样子撑船,小船是系在岸边柳树上的,因此三叔公并不担心我们有危险,只在一旁笑眯眯地看我们玩耍,一点也不恼。有时还会给我们讲故事,讲捕鱼过程中的各种趣事。

再后来,三叔公病重,连丝网也不下了,不捕鱼加上需要看病,生活自然困难。父亲和相邻的几家人商议,每家出些钱,把三叔公的小船买下来。但是小船仍然系在河岸边,没有人去动它,原本我们经常去船上玩的,自打买了小船后,大人们反而不让我们玩,说怕三叔公伤心。当时的我非常不解,好不容易自家有了小船,可以实现船上生活的梦想,却再也不让碰船,让我伤心至极。

养病期间的三叔公经常坐在岸边,看着小船出神,不知他在想什么。我们都希望他早点好起来捕鱼给我们看,即使没有鱼鹰了,即使只用丝网安安静静地捕鱼,我们也很想看。但最终三叔公的病没有好,在一个夏天的清晨去了天堂,不知天堂里是否有渔船,是否有他最喜爱的鱼鹰。岸边的小船已很破旧,希望在天堂里能有个崭新的渔船。

那个渔船终究也没有人去动,一个发大水的夏夜,小船儿缆绳断了,船儿不见了踪影。村里人曾沿着河流去下游寻找,但没有找到,只得作罢。后来听说小船漂进大海,甚至还有人看到,船上有个白胡子老头,有点像三叔公……

捉鱼

文/丁明烨

歌谣曰:扛大网,去逮鱼,蹚了杂草蹚紫泥,紫泥崩了俺一身,鲫花扎了俺脚心,虾米夹住俺的脸,泥鳅钻进俺肚脐眼,水长虫吓的俺腿发软,大火头撵的俺气光喘,慌里慌张爬上岸,裤子掉了也迭不得管。

早些年,地表水位浅,没有工业污染,沟沟渠渠,池塘小溪,水干后都有鱼虾。于是,闲来无事的庄稼人,无论大人孩子,都喜欢捕鱼捉虾,依此改善一下清贫的生活。

捕鱼工具有很多,翁网,撒网,兜网,插网,鱼篓等等。翁网捕鱼,需两个人各执网的一端,慢慢的把鱼围拢在网中,再慢慢靠向岸边,但只有在狭窄的沟渠,或者水比较浑浊时才能发挥用场。在大的池塘或河流中,必须用撒网,撒鱼可是个技术活,要把网撒开、撒圆不是一般人都做得到的。还有口小肚子大的鱼篓,放在溪流入口处,鱼进去就出不来,第二天早晨把鱼篓提出水面,往岸上一倒,活蹦乱跳的银鳞,让人惊羡不已。

捕鱼虽然耗费体力,但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不会感到疲惫。况且一人一网,一天可捕二、三十斤鱼,把鱼卖掉,换回必须的生活用品,自然其乐融融。捕鱼的人一般收网较晚,朦胧的暮色里,长长的河堤上,一行行骑着自行车的扛网人悠然而过,有着田园诗画般的意境。

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不是每户农家都能买得起渔网的。我们这些赤手空拳的孩子,自有自己的捕鱼办法。小的沟渠,水剩的不多了,我们就来回蹚水扑腾,把水搅浑,慢慢地,鱼儿就没出藏身了,渐渐显露出行迹来,我们就来个浑水摸鱼。

有的池塘沟渠水多,几个孩子是没法把水弄混的,我们就用铁锨在中间打一条土坝,用脸盆或水筲,从一方向另一侧泼水,等水少了,鱼儿只好乖乖就擒,农村人叫做刮干坑,拾干鱼。

其实,我们许多人,并不爱好吃鱼,喜欢捉鱼,只是捉鱼时那份激动,那份好奇,那种收获的喜悦,最能撩动我们少年的情怀。

“守井”哲理

文/潘春华

明太祖朱元璋每一次向各地派任官员前,都将他们带到皇宫的一口水井旁说:“做清官、靠俸禄过日子,就像守着一口井,井水虽不满,但可养活一家老小。如果从外面取水灌入井里,满了就要加高井台,一旦台破水溢,就会殃及你的乌纱帽。”

面对井的警示,许多官员都能恪守例律,廉洁为官。如常州郡守许度平时最爱吃太湖白鱼。有一次,一个渔夫为了打赢官司,挑了几条又大又肥的太湖白鱼送给他,许度谢绝了。渔夫就问:“您不是最喜欢吃太湖白鱼吗?为何不收?”

许度回答说:“收了你的鱼,我就是受贿,就可能被革职,官职、俸禄都没了,我以后还拿什么买鱼呢?不如这样,等打完官司,你教我织网捕鱼吧。”

不久,案子审结后,许度真的利用休息时间,学会了织网捕鱼技术。一次,朱元璋巡访到常州,许度大摆鱼宴招待他。朱元璋见了问道:“靠你的俸禄,能买得起这么多鱼?”许度说是自己下湖捕来的,朱元璋不相信,拉着许度一起下湖,却见许度撒网捕鱼的技术果然和老到的渔民差不多,于是,龙颜大悦,当即赏许度纹银百两。

由于朱元璋对许度自己捕鱼的事大加赞赏和推崇,致使后来许多明初的郡、府官员都精通农耕、种植、养殖等生存之道。

因为朱元璋给官员们警示的“守井”哲理和他严格的治吏律法,后来催生出宋濂、海瑞、于谦、徐光启等一大批名垂史册的清官廉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