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圆梦的文章 / 圆梦的散文

2020/03/07好的文章

圆梦

文/姚林宝

人因梦想而伟大。我的文学梦终于圆了,湖州作家协会批准我的申请请求。亲戚朋友和同事向我道喜,我心里乐开了花。

看书纯粹是出于兴趣爱好。从农村来到部队,除了正常训练和参加劳动外,空闲时间基本上以书为伴。当时年轻精力旺盛,空闲下来没有事做觉得很无聊,看书是打发时间的最好办法。因此,每天有好几个小时啃书时间,战友说我是“书痴”,对此我一笑了之。书痴名字倒文雅,我乐于接受。连队没多少书报可看,没有书就上街去买。部队每个月有6~7元的津贴,在20世纪七十年代末是一笔小小的财富,我除了买牙膏牙刷等生活必须品之外,几乎用了买书。所以津贴费基本用完,不像其他战友几年下来有一笔小积蓄。

看书的兴趣爱好一半出于是理想信念。在我记忆里买书看书依个人兴致而定,看什么书没有明确的界线,觉得通俗、雅俗共赏能看得懂就行。买书也如此,口袋里一旦有钱就买。至于买书是否适用?一般不太去考虑,反正父母不在身边,吃饭穿衣不用发愁,没有人告诉我合适与不合适,在结婚之前我花钱是混沌的。惟一区别的是觉得文化基础差,必须恶补知识维生素,强烈的求知欲占据了我每一个神经。

阅读是为了拓宽视野和增加知识面。在漫长的阅读生涯里,小说是我的最爱。尤其是现代小说,百看不厌,觉得里面隐藏着丰富的知识宝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甚至三十多年前看的小说还有印象。遇到好句好词认真摘录下来,一有时间拿出来看看,增加记忆,加深印象。这种习惯今天仍然保持着。其次是读报。铁道兵报、战士报、中国解放军报、人民日报等报刊非常愿意看,从读报到博览,储备知识的能量,丰富内心世界,腹有诗书气自华。除了爱看报外,还有剪报的习惯。书和报纸看多了,自己觉得有了写东西的底气,创作的欲望越来越强烈。

在服役时我曾经创作一篇小说,题目叫《工程师和他的儿女们》,初稿完成后,留下第一感觉是:故事情节太简单,没有悬念,语言表达不丰富,像一枚青橄榄,又苦又涩。后来写小说这事让其他的战友知道了,他们讥笑我是“半桶水”,令我非常难堪。从此,写小说的欲望被一盆冷水浇灭了,感叹一时冲动想得简单,光有创作激情没有文学功底是不行,还需要在知识海洋里勤学苦练,厚积薄发。撰写新闻报道是在部队开始的。“豆腐干”式东西也偶然在铁道兵报和湘潭日报及人民广播发表过,曾经有一位姓姜的老新闻工作者写信于我,他的肯定和勉励,令我深受鼓励与感动。我非常珍惜发表的作品,将多年的“劳动成果”从报纸剪辑下来小心翼翼粘贴在杂志上,由于后来工作调动,这本心爱之物亦弄丢了,现在想起来觉得怪可惜的。

走上文学之路应该是归功于自己好学。军人成长要一个蜕变过程,决非是一蹴而就的事。文学创作亦如此,是一个漫长地实践历练过程。

圆梦

文/王宽心

我曾有过一个梦。此梦已圆多年,然而却羞于启齿,原因是,别人为了圆梦,无不付出艰辛的劳动,而我圆梦,未有点滴付出,却坐享其成。此因此果,作下陈情。

我是学俄语的,对地铁的了解,早在上世纪中叶。当时我在部队服役,从俄文资料中了解到,莫斯科建有地下隧道列车,简称地铁。上世纪末,我转业到西安一家高校,从事俄语教学工作,从而又接触到了地铁方面的资料。

在我们的阅读课本里,有一篇课文是介绍莫斯科交通的。那里的交通十分方便,地面上有公交车,电车,还有出租车,而重点介绍的是地铁。其地铁始建于1935年。一期工程仅有两条线路,第一条线路长11多公里。而现在,已有12条线路,全长277公里以上。每天运送乘客900多万人次,承担着莫斯科45%以上的运输任务。沿途各站装饰得都十分漂亮,犹如地下博物馆。这篇课文,我和学生一年又一年,一届又一届地阅读着,末了,还要进行互动,我问,学生答。这一问一答很顺利,因为课文看懂啦,照着它说答案。

有一次下课后,一位男同学突然问我:“老师,你坐过地铁没有?”我还没来得及回答,一位女同学嘴快,替我圆场,她说:“西安又没有地铁,老师到哪儿坐去!”最后,还抱怨了那位男同学一句:“你也真是的!”

学生的发问,就像给平静的湖面投下一粒小石子,湖面不再平静,泛起朵朵小浪花。长期以来,我只专注于语言的学习,从未多想过。现在,开始羡慕人家有地铁,惋惜咱们无。渐渐的,心生一梦,梦想西安也能有地铁。

新世纪里的一天上午,在我们小区里有人说:“西安要修地铁啦,北大街都围起来啦。”我听后,半信半疑,忙坐公交车去看究竟。那里的半边马路确实用围挡围了起来。我贴近围挡的缝隙,向里探望。

在我的想象中,这里肯定是车水马龙,一片繁忙景象。翻斗车装满从地下挖出的泥土,一辆接一辆地运出城外。然而相反,这里很冷清,既无人,又无车,我很扫兴地沿原路返回。

后来,我去了女儿家。她在外地工作。我已退休多年,在女儿家常住,平时接送外孙上幼儿园。但因看病报销,需暂回西安。在西安的短暂时间里,我的一位同事告诉我:“西安地铁通了,比公交车还好,又干净又快捷。拿乘车IC卡一刷,就能进站上车。”我听了,眼泪差点流出来。

第二天,我从小寨地铁站上车,直达北站,从北站又到南站。我还特意带上相机,拍了几张照片,以作留念。西安地铁站装饰得很有特色,有些地方极富乡土气息,令人倍感亲切。

我的确不曾想到,退休前,读人家的地铁,退休后,坐自己的地铁。激动的心情不知说啥好。还是开头那几句话:别人圆梦,无不付出艰辛的劳动,而我圆梦,却是坐享其成。真不好意思。但一想,我的地铁梦想还是实现了,心中又温暖起来。

圆梦承德

很早就想到承德看看,一直没有机会,这些年的清宫电视剧铺天盖地,把这个皇家的避暑山庄炒得在我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中国作协安排的第一站就是承德,确实让我有些喜出望外。早早起来,第一个进了饭堂,待我吃得差不多时,大家才陆续到齐,好在我们大多数时候都是自助餐,既卫生又随意。

七点半准时发车,在延绵的燕山山脉中穿行。如今的高速公路是逢山开洞遇水架桥,把曾经的距离缩到最短。车子一上高速就不低于120码,就是这么现代化的工具也得跑上几个小时,真不能想象过去皇帝拖家带口浩浩荡荡的人马翻山越岭去一次承德有多么艰难。

到达承德的第一印象,城市干净漂亮。穿城而过的武烈河在城中心划一道优美的弧线,那水清澈、透明,把这方胜地滋养得无比庄严大气;整个城市被一种自然散发的独特气息所笼罩,仔细体味,就不难读出皇家那种凛凛的森严。

承德最大的亮点就是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避暑山庄建于康熙四十二年,占地560多万平方米,是世界现存最大的古典皇家陵园。它们依地理形貌选址设计,浓缩中国地貌构成中国版图缩影。园内亭、阁、轩、榭、庙共计一百二十多组景观,融南秀北雄为一体,集全国名胜于一园,可谓“山水咫尺间,直作万里观”。

避暑山庄有宫殿区、湖泊区、平原区、山峦区四大部分。宫殿区位于湖泊南岸,地形平坦,是皇帝处理朝政、举行庆典和生活起居的地方,占地10万平方米。湖泊区由8个小岛屿将大约40多公顷湖面分割成大小不同的区域,层次分明,洲岛错落,碧波荡漾,颇有江南鱼米之乡特色。平原区地势开阔,是一片碧草茵茵,林木茂盛的草原风光。山峦区面积最大,约占全园的五分之四,这里山峦起伏,沟壑纵横,众多楼堂殿阁、寺庙点缀其间,形似皇家后花园。

整个避暑山庄建有高大厚重的围墙,上面可以屯兵亦可巡逻,宽容二马通过,故称“二马道”。清代,此地常有外敌侵犯,所以防守之事马虎不得。登上北部山区最高点的“二马道”上,可将承德全景尽收眼底,其中,最吸引眼球的就是远处的棒槌山和被称为“外八庙”的宏伟壮观寺庙群。棒槌山顶有一块奇石,上粗下细,形似棒槌,故此俗名“棒槌山”。棒槌山四周没有高山阻挡,因此,它就格外醒目,兀自立在那里,显得十分阳刚。不知谁说了一句:“照进棒槌山,活到一百三”,于是,我们一行人纷纷以它为背景,把自己那眉开眼笑的形象与之定格成永恒。

外八庙更是以它独特的建筑风格让人惊叹。从南往北,它们依次呈弧形排列着溥仁寺、普乐寺、安远庙、普宁寺、须弥福寺之庙、普陀宗乘之庙、殊像寺等。其中,最着名的普宁寺(俗称大佛寺)就坐落在外八庙的中央位置。普宁寺为乾隆二十年修建,占地面积3万多平方米,整个庙宇建筑气势恢宏,特色鲜明。特别是寺内供奉的千手千眼观世音像,更是当今一绝。高达22米多,腰围15米有余,重约110多吨的木雕佛像,据说为世间少有。大佛比例匀称,饰纹细腻,雕刻精美,出神入化的精湛工艺让人惊叹。

从承德回来,我陷入了沉思。清政府统治中国的几百年间,统治者腐败骄奢,修奢靡宫殿、建旷世园林、筑豪华陵墓,生与死的享乐可谓历朝历代之最。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正是这样,才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