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甜瓜的文章 / 甜瓜的散文

2020/03/07好的文章

甜瓜背后几多苦

文/李炳锋

汽车在田野上跑着,车后是一条长长的黄龙。哗哗闪过的刚刚吐出嫩叶的白杨树,如一排排威武的战士,它们是平原的卫士,它们是春天的哨兵。

是的,春风把绿色又召回了,一片片麦田毯子般铺展开来,露出的是深绿浓绿的身姿,它们比树叶绿得多,绿得重。这可能是麦儿即使经历严冬也不气馁也不言败的缘故吧。仔细看去,高大的白杨树虽然是绿的,但身子却是白的,是那种模模糊糊的白,是带有淡青色的白,这是青春的颜色。田野里还有一种白,是漫无边际的白色,这就是农人的塑料大棚了。远远望去,一座座弧形的大棚把大地遮盖得严严实实,就像波光粼粼的湖,就像浩瀚无垠的海。同行的张先生说,有一次美国的卫星侦察到了这气势恢宏白茫茫的物体,不得其解,还揣测是中国刚刚研制出来的新式战略设施呢。张先生的话不知是真是假,但换来的却是一行人欢快的笑声。

仔细看去,田里的塑料大棚是分两类的,一类是高的,人可以站立其中。另一类则是矮的,矮得人只能半蹲在里面,或者说只能在里面爬行。

不知不觉间,我们在一户老乡的大棚前停下。见有人来,几十口人立即就围了过来。他们知道我们是来摘甜瓜的,脸上都挂着灿烂的笑。一位花白头发、身材矮小、有着青铜般脸色、身穿一件单薄的红秋衣的中年男子,用他粗糙的锯齿般的手,与我们一一握着,脸上笑成了菊花。然后他让一个用棕色头巾包着头的中年女子快速搬来几把小木凳,热情地招呼我们坐下。这女子应该是他妻子了。女子包着头,看不清面目,但从她那瘦瘦的肩和弯曲的背上,足以看出劳作对生命透支的迹象。农村男女,结婚前个个是青枝绿叶,可一旦结婚生子,很快就会被生活的凛风吹干水分,很快就会被生活的重担压弯了腰。

我们入座后,中年女子很快把几个白里见黄、仅有茶杯大小的甜瓜放进一个水盆里,开始洗瓜。这是一个铝盆,黑乎乎的,不仔细看是看不出盆的本来面貌的。女人用手撩拨着盆里的水,反复搓洗着瓜,盆里的水如同盆的颜色一样,已呈暗黑色。女人洗完瓜,用同样颜色的抹布把瓜擦了几下,然后又开始洗刀。洗刀要比洗瓜简单得多,仅仅是把小刀在水盆里涮了涮就取出了,又同样在黑乎乎的抹布上把刀擦干,就开始切瓜。这一切做的是那样流畅,那样利落。待把每个甜瓜都切成瓣儿,这对夫妻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快吃吧,今年瓜长的时间长,甜得很。”

我硬着头皮吃了一口瓜,确实很甜。出门在外,身不由己。一旦把第一口咽下,后续的就成了自然行为。连续啃了几口瓜,我望了望眼前的夫妻,问:“大棚甜瓜从种到摘,大约得多长时间?”

“哎哟,得将近半年吧。”女人抢话道,“这不,俺是头年腊月初八种的苗,到现在差不多五个月了。”这时,我看清了女子的面貌,她有着与丈夫同样的青铜色的脸面,只是脸上尤其是嘴巴处的光滑,能够证明这是一位女性。

女人又切开一个瓜,接着说:“自从授粉开始,我跟他爹就吃住在这里了。”

“他爹”当然是指眼前的男子。我站起探头看了看大棚西侧的耳朵房,是一间低矮的简易的房子。房子里有一张床,两卷脏兮兮的被子麻花似的纠结在床上,其中外面被子的被头上有厚厚的脑油,不用多问,就知道这是男主人的被子。里面略显干净的被子当然是女主人的了。脑油被子的外侧还放着一个长长的手电筒,也不用多问,这肯定是晚上用来伺候秧苗或守护秧苗用的。

我又返回桌旁坐下吃了一瓣甜瓜,仔细品着,感觉是从外到里的甜。然后问男子:“这甜瓜大棚有高的有矮的是怎么回事?”

男子吸了口烟,露出黑黄黑黄的一排牙,说:“矮的大棚主要是育苗时用的。高的是甜瓜生长时用的。”稍作停顿后,他又说:“大棚矮了,一是为了省钱,二是能提高有效温热。温热达到一定程度,秧苗长高了,再换高的大棚。今年春脖子长,温热度迟迟达不到,所以瓜长得慢,长得小,熟得晚,费的工夫就多。”

我频频地点着头,又问:“在低矮的棚里干活,能受得了吗?”

“这有什么受得了受不了呀。老百姓什么罪也得受。谁不想当大款做老板呢,可那不是咱平头百姓琢磨的事。”男子说到这里,手里烟蒂的火几乎要烧着他的手,可他不舍得扔掉,仍狠狠地吸了一口后,说:“说起种瓜,最累的时候还是授粉。授粉早不行,晚不行,需夜里12点到4点,是最难熬的时候,爬在不足一米高的棚里,一点点挪着,稍不注意就把棚碰坏了。等爬过一个来回,连困加累,人就散了架。”

吃完甜瓜,我们一行又随男主人到大棚里参观。刚进大棚,立即感觉到一股热浪,是一股潮湿的热浪扑面而来。过了好大一会,才逐渐适应了里面的环境。一排排绿色的瓜秧被人工挂在水泥立柱上,上面开着灿烂的黄花,叶子的下面是一个个正在生长的甜瓜,最下面的瓜已露出白色,这是成熟的颜色,是瓜农们期盼的颜色。

走出大棚,一阵清新的柔风吹来,浑身清爽,这种清爽很快使我的头脑异常清醒,随之脑子里闪过这样的意识——瓜是甜的,种瓜的人却是苦的!

居邻关山

文/林远华

我虽然工作和生活在阎良,与关山为邻,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较全面地认一认关山,也没有系统地读一读关山,更没有认真地细致地走一走关山,看一看关山、品一品关山。与关山为邻我却熟视无睹,木然不知。我才醒悟和反应过来“相见恨晚”,真乃是一个反应迟钝啊。遂惊呼与关山为邻的大美和优越性自生而来,与关山为邻的优越感涌上心头。

出阎良向东行驶,沿着“官马大道”的“官道”过了石川河桥,向北上了康桥坡,大约三十分钟的时间,行程十五公里便来到被誉为全国重点镇、陕西省重点示范镇的关山。

此“关山”非“彼关山”。此“关山”地处渭水以北,桥山以南。与东西走向的嵯峨山一脉相承,是荆山东延之尾,是“台塬”似“丘陵”。这里根本不见“山”,那就更称不上“山”了。最多可称作“塬”或“原”。此关山与富平、蒲城、渭南、临潼四区县相接,素有“鸡鸣一声听四县”之说的“四县庙”,“四维中学”等古建筑设置。这里并不是我们常说的陕西西部陇县旅游胜地关山,更没有彼关山的森林草地,奔腾万马,但这里却有的是“产粮大镇”,有的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米醋”制作秘方,有的是享誉全国的“甜瓜”和“相枣”之乡的美誉之称。

一进入关山,“关山迎宾门”就映入眼帘。一抹正宗的“中国红”张开双臂,以热情开放的姿态迎接远方客人的到来。沿街可见“全省乡镇最大的文化广场公园”,能感受乡镇特有的碧水蓝天,香花绿草。老人幸福院和运动健身广场里,设施精美,器材齐全。“思维”雕塑柱擎天耸立,寓意着“信聚四海财,诚迎八方客”。“乡镇高大上”在全省领先使人应接不暇,惊叹不已,感慨唏嘘。

徜徉在关山的仿古民俗一条街上,感受“渭北金三角”的魅力。正在修复的护城河古朴大气,由东向西穿街而过,与主街街面上青砖蓝瓦、一字排开的仿古门檐相映成趣。

甜瓜是这里的主打产品。我们去时正值甜瓜成熟上市期。一辆辆装满滚圆白皙的甜瓜充塞在田间地头、垄畔路边,听闻大江南北的各地甜瓜客商都在这里云集。随后,我们走进了丰宣果蔬现代农业示范园、蓝天果蔬现代农业示范园、国强果蔬现代农业示范园等一个个现代农业示范园。欢声笑语里,甜瓜香气扑鼻,咬一口沁人心脾。那个甜顺着味蕾直传到全身,痛快淋漓,令人回味良久。

老鼓是关山最基本的娱乐形式,以此来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有单人敲,双人对敲,也有四人对敲,敲出关山人粗犷、雄浑、奔放的气势。遇有重大或喜庆节日,或谁家有红白喜事时,这鼓是人们必要请出的热闹节目。尤其是年关中、集市上,牛拉蹩鼓队伍敲得热火朝天。震天响的序曲中,来往客商也接踵摩肩,生意异常兴隆。老人们悠闲地品着一盘“关山羊蹄”,孩子们则争抢着吃用石川河里的鹅卵石打制出的石子馍。

驻足关山,流连忘返。走过风雨和岁月,沉淀下来的不光是“关山拉马胡俑”、“关山骑马陶俑”、“关山汉王禁铜石鼎”、“关山刀子”等,还有关山人的淳朴善良,勤劳智慧的品质,印刻在人们的心里。徜徉在关山的土地上,风光无限。一幅幅关山新的画卷徐徐展开,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与关山为邻真好。

关山听雨

文/段路晨

雨滴落在物体上,会传递出带有其特性的独有讯号。雨打荷叶,清脆如珠击;雨落屋瓦,叮咚如泉响。高处落下的雨拉长了线条,在它滴落的时刻则有了反映在物体之上的鸣音。

春雨贵如油,北方的春季雨量稀少,严寒冬日里几乎停止生长的植物茎叶由黄返青。与此同时,那些开始播种的农作物也等候着甘霖。

来到阎良关山,这个以农业生产为主体的陕西省级重点示范镇,我们恰好遇上了一场春雨。站在温室大棚里,听得雨声尤为真切。耳畔回响着密集的沙沙声,脚下连片生长着阎良特有的早春甜瓜。

古时的关山曾是商鞅变法的中心地,也是渭北联通东西官道、大道的一个重要驿站,汉代始建城池,以后历代都有遗存的积淀。世代累积,此地建成了集农业种植、新技术开发、农耕文化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现代休闲农业园区。

这雪白的甜瓜有着10万亩的种植量,被称作“坐着南瓜车的白雪公主”。它采用双根技术,将甜瓜秧苗和南瓜秧苗根部嫁接,然后去掉南瓜植株,使得两种根系一同为甜瓜提供营养。这取二者之优点的特有品种,既缩短了生长周期,还提高了生产质量。一年四季,因为有了温暖湿润的大棚而不受外界气温降水的影响。那棚外的雨滴便成了甜瓜的生长插曲,自行敲打出属于大自然的音律节奏。

同行的一位中年人感叹道:“若能搬把椅子到温室里看书,将是件多么惬意的事!”静谧之余,唯独留下头顶的雨声。此时,物我相忘地在这方安静的场所默默地汲取书本中的一切,消化、思考,直到某天酝酿出智慧的硕果。温室隔离了外界,形成如丝的雨帘,将人渡到远方,思想也跟着放空延展开来。

在这个远离大城市的农业小镇,设有多所教学硬件齐备的学校,求知若渴的孩子们同样经历着春雨的洗礼,绽放着灿烂的笑靥。一批批放飞梦想的少年在小镇上度过了无忧无虑的快乐时光。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同一个人听雨,却因时间、地域、环境的不同而有着迥然的感受。时空在跳跃中依次展示了三幅听雨画面,而将一生的悲欢歌吟渗透其中。

关山的少年终有一天会离开故土,或者有朝一日学成后回到家乡,像改良农业技术的先辈一样深入祖祖辈辈耕耘过的土地,沉下心来将每项传统做到极致。灰姑娘会乘着南瓜车变成白雪公主,但前提是通过不断努力而争取到成功的机遇。那时,他们年少听雨的日子便成了闪烁在记忆深处的甜蜜记忆,或许还弥漫着淡淡的书香和家乡特有的甜瓜香,想必还会生发出新的人生感悟。

温柔的春雨带着泥甜花香轻轻飘洒,一夜间,整座小镇就被滋润得花团锦簇、莺飞草长。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着一份浓浓的故乡情怀,而淅淅沥沥的雨滴总带有一种凄婉的美丽,勾起你我淡淡的乡愁。

回到城市,听不到大棚上反弹出的美妙雨声。尽管雨还是轻柔地来,却溅落于水泥路面,没有了跳跃在心头的灵动感。

多想再听听那雨声,远离浮躁,洗去浮华的疲惫,洗净心灵的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