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德国的文章 / 德国的散文

2020/03/07好的文章

不老的爱情

文/孙丽丽

有一种幸福,是有一个能让你不顾一切去爱他一辈子的人。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那时,他是德国一所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外科医生,中国籍,26岁。在医院偶然邂逅了一位美丽的德国少女,她十八岁,梳着两根金发小辫子,漂亮得像是从电影中走出来,只一眼,他的心千转百回,如铁马冰河,喧腾不止,从此萌生了一段异国情缘。

两人在战乱中结为伉俪。他抢救了很多人的生命,其中一些是犹太人。美丽善良的德国女孩,一直在背后默默地支持他,那种纯真与痴情让他格外感动。那可是二战期间是禁止与外国人结婚,即便是结婚,也只能是暗结连理。虽身处战乱中,两人依然苦中作乐,一起去喝咖啡,一起站在窗前,欣赏窗外的油画般的风景,后来儿子的降生,给两人带来了巨大的欢喜。

他回国,她也要跟着去中国,“有你的地方就有我的影子”她的语气不容置疑。“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两人情致深远如海。她同家境不错的父母商量后,卖掉汽车和房子,毅然同他和孩子一起登上回国的轮船。

“文革”期间,他失去了工作,天天写检讨,而她一个外国女人,是搞不懂“文革”是怎么一回事,她的医学教授不能做了,被发配到医院的后勤处,不停地裹医用的棉签。但她很乐观,说有事做就好,没事做才折磨人呢,她把裹棉签当成一件艺术,医院里数她裹的棉签最好用。

他们的小小屋子里总溢满欢乐,她教孩子拉小提琴、弹钢琴,举办家庭音乐会,家里布置得干净整洁,她很爱花,窗台上红红的玫瑰常常开得最艳。现实生活的艰苦,像一捆粗糙的绳子,紧紧地捆住她,她却像天使从绳索里飞出来,唱她应该唱的歌。

如今头发雪白如霜的他们,相守了几十年岁月,却一直很有激情。爱情到底是什么?走得越远的人,离谜底就越近。他说:尊重和理解是我们相爱一生的秘诀。

在人生的长河里,爱情是很重要,有爱,生活就是天堂,无爱,生活沉寂如地狱。她说,她爱他一生,还要相约来世。是啊“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不老的爱情,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要,懂爱又爱深的,正是风雨沧桑几十年的老夫妻。

元稹悼念亡妻所做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其间真挚浓烈的情感历来为人津津乐道。“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苏武汉武帝的中郎将。君王的命令,他不得不离开深爱的妻子,踏上茫茫前程,他们的恩爱,即便星月沉沦都不曾低落。翻开那些发黄的线装书,却发现,爱情的面目永远生动,千年不老。

爱你,山光水影一样深长,爱情不会老去,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德国的征婚卡片

文/周礼

那天,我受邀去参加朋友迈克尔的生日Party,地点在一家五星级大酒店。迈克尔是我在德国最好的朋友,也是一位难得的知己。他是一家出版社的负责人,交际甚广,且有着良好的人缘,来祝贺他的人特别多,有出版界的同行,有知名的作家,也有政府的官员。在酒店门口,迈克尔撇开其他客人,热烈地拥抱着我说:“欢迎您!我亲爱的朋友。你能来,我非常开心。”

进入大厅,我找了一个位子坐下,要了一杯葡萄酒,一边听音乐,一边观看大家跳舞。一会儿,迈克尔走过来说:“我亲爱的朋友,怎么不去跳支舞呢?”我微笑着回答说,工作太忙了,还没来得及去学。迈克尔坐下来与我干了两杯,随意地闲扯了几句,然后准备起身去招呼别的宾客。就在这时,他像突然想起什么似的,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张精美的卡片递给我说:“有空认真看看,如果你觉得满意的话,请及时告诉我。”说完迈克尔转身离开了。

我以为这只是一张普通的名片,谁知拿到手里仔细一看,不觉大吃一惊,那竟是一张征婚卡片。只见上面印着,姓名:丽莎。性别:女。年龄:28岁。身高:170厘米。学历:新闻系硕士。职业:记者。相貌:端庄秀丽。爱好:游泳和打网球。欲找一位有修养,年龄相当,有着相同兴趣爱好的伴侣。在卡片的背面有一处空白位置,那是特意留给应征者填写的,主要是介绍自己的年龄、相貌、身高、职业及特长等,与征婚的内容大致相似。

原来,在德国有女儿的家庭,当孩子到了“出阁”的年龄时,父母通常都会为她们量身定做一张漂亮的征婚卡片,上面印有女儿的生活照片和相关信息。卡片制好后,父母就会找亲戚朋友帮忙,让他们把卡片发出去。亲戚和朋友接到卡片后,有的会直接把自己的女儿推荐过来,有的则会介绍给身边了解和信任的朋友或同事。如果双方都比较满意,便可以正式交往,乃至恋爱结婚。看来德国的父母比中国的父母还要着急,他们也怕自己女儿将来没有好的归宿。

拿着迈克尔给我的征婚卡片,我不禁哑然失笑。或许迈克尔看我是单身一人,又认为我值得信赖,所以才把他的表妹介绍给我。其实,在国内我早已有了一个深爱的女友,并打算事业稳定后,就立刻回国与她结婚。

第二天,迈克尔问我感觉怎么样,我只好如实相告,并将那张征婚卡片退还给他。迈克尔摆摆手说:“那真是太遗憾了!卡片你留着吧,如果你的朋友中有合适的人选,不妨帮我推荐推荐。”我点头应诺,并再三向迈克尔表示歉意。

骑游荷德法

文/李新生

今年4月,来自中国大陆11个省、市的45名骑行爱好者,应邀参加“国际骑游文化节(欧洲站)”。笔者忝列其间,在荷兰、德国、法国过把骑行瘾。

骑行始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阿姆斯特丹阿姆运河带。

运河带建成于17世纪,160条河渠、1281座桥梁构成了75公里长的运河网。水面上泊有2500艘船屋。

穿行于一座座古朴的桥梁,河面上是风格各异的船屋和游船。白云轻吻着纤尘不染的蓝天,海鸥在船屋与楼宇间飞翔,清风徐来,水上泛起阵阵涟漪。

一字长排,一样的面孔,一样的骑行行头,45人的自行车队穿行于街头巷尾,成为阿姆斯特丹一道流动的风景。荷兰人那好奇的目光,惊讶的神情,卞之琳“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之诗意油然而生。

阿姆斯特丹有“建在树桩上的城市”之谓。因为阿姆斯特丹地势低于海平面1~5米。当年阿姆斯特丹的城市地基原本是一片沼泽。荷兰人将一根紧靠一根的成排树桩打下地基。

骑行至荷兰丽瑟小镇附近的库肯霍夫公园,正赶上每年3至5月公园举办的“郁金香节”。占地32公顷的库肯霍夫公园,拥有700万株珍奇花品。

这是大快朵颐的郁金香盛宴。花坛、花柱、花球、花带,800多种不同种类的郁金香竞相绽放,姹紫嫣红,绘就一幅幅赏心悦目的春的画卷。

今年“郁金香节”的主题是纪念荷兰画家梵高逝世125周年。公园为此专门设计了用郁金香等鲜花组成的梵高自画像和《普罗旺斯新乡村》、《向日葵》等梵高的代表作。流连在梵高自画像前,我真切地感悟到,唯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当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弃自行车而驾驶私家车上下班的时候,荷兰、德国、法国,却涌现出越来越多的骑车上班族。

荷兰自行车的数量比人口还多。目前,荷兰自行车交通已占总交通量的30%~50%。90%的学生骑车上学。

德国每1000名居民中有814辆自行车,其中38%的人骑车上班。自行车数量达到7000多万,是轿车的1.6倍。德国与荷兰一样,在各主要城市还专门建有“自行车高速公路”,为城市间自行车骑行所用。

德国骑自行车也有相应的交通法规。比如,禁止酒后骑自行车和骑自行车打电话,自行车要按规定装有前后灯,8岁以下儿童须在人行道上骑自行车,等等。

骑行在德国莱茵河畔,收获着美丽心情。小巷深处的人家,曲折有致的街道,悠闲散淡的行人,比肩林立的商店,或是迎面而来、或是擦肩而过的骑车人。间或还有那缓缓骑过,挡泥板碰车轮发出咯咯响的自行车。突然间,有种久违的感觉涌上心头,这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骑自行车穿行于合肥大街小巷的惬意。

法国骑行路径是欧洲单车游6号路线。这条线路沿着与卢瓦尔河平行的堤岸开辟,沿途香波堡等城堡,宛如翻开的史书,令人手不释卷。

荷兰、德国、法国都建有双向自行车道。荷兰的自行车道长达2.9万公里,是其高速公路的10倍。德国3.8万公里道路中,近一半建有自行车专用道。巴黎在主要干道、环城地铁线和塞纳河沿岸整治700公里长的自行车新车道,目标是到2020年,将可骑自行车上班的车道从目前的5%扩大到15%。

骑行欧洲三国,既享受着不同的自然风景,也为一道道人文“景观”所赐教。骑行中,无论是都市还是郁郁葱葱的德国黑森林,无论是小镇还是僻远的乡村,骑车的,开车的,步行的,各行其道,相互谦让的情景,真的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在法国则是一次次富而不奢的感触。

历史名城奥尔良,下榻的旅馆早餐是配给。主食两个小面包,不够仅可再加两个。有的旅馆餐厅不大,一次就餐仅能容纳十来人。早餐,出一人,方能进一人。鸡蛋得自己煮。

沿途旅馆、餐厅并非都有WiFi,少数旅馆还收费2欧元。

法国骑行所饮矿泉水不但付费,漂亮的女导骑每次还只倒半杯。同行戏称,这是法国版的“望梅止渴”。

荷、德、法三国骑行,由于导骑的劝阻,日均不到80公里,虽然不过瘾,却也只得客随主便。骑行三国,沿途多为乡村小镇,途中鲜有餐馆。笔者大都在超市买点面包、蛋糕,再配以牛奶,就是中餐或晚餐。牛奶买的都是500毫升的,既解渴又充饥。这样的配置,比在国内便宜许多。值得一提的是,那牛奶真的让人好想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