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丹青的文章 / 丹青的散文

2020/03/07好的文章

水墨丹青松花江

文/人生如水

新年伊始,持一份真诚和美好的祝愿,给自己,给自己爱的人。愿我们都健康幸福平安吉祥。新的一年,人生这一场戏,愿我们风采,美丽,演好各自的角色。站在新征程上,遥望远方的路,绮愿我们拥有锦绣光明的前程,赢得更多的人生快乐。用勤劳和努力,打造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让退休生活更有意义和价值!

新年过后,从丰满水电站大坝走起,在江雾缭绕的松花江上,在松花江两岸的群山脚下,在这经常飘雪的日子里,欣赏到松花江沿岸的雪景,树木、岩石、屋舍都仿佛披上了一层晶莹的薄衣,尤其在大雪覆盖后,山景变成一幅曼妙的白色图画,路上的树木被透明的冰霜包裹,极富艺术魅力。千姿百态的树木枝干与清澈的江水倒影成趣,犹如一幅幅水墨画。置身雪的世界,让人有种闲、静、平和的意境,让人心情豁然开朗,由不得你不舒心,不释怀。

而冬天的松花江是安静的,阳光照射在江面上,显得格外清幽。阳光对于松花江似乎毫不吝啬,总是把一大束一大束的阳光洒下来。一到冬天,总有那么多人来到江边散步、晒太阳。最妙的是如果下点雪。看,周边的山顶全都白了,和天空融在了一起。山坡上,一道儿白,一道儿黑,一道儿暗黄,给山体穿上了一件素衣。一个个古色古香的亭子,顶上都落了些雪,在冬日里显得更加清净了。

再看看松花江岸边,江边的水上结了薄薄的一层冰,对应出蓝蓝的天空。人们不忍戳破这一层冰,大概是因为这景色太美了吧!站在高处俯瞰松花江两岸,整条大江两岸就像一张美丽的水墨画,该淡的淡,该浓的浓,该蓝的蓝,该白的白,在冬日的微风里显得清幽,明亮;这就是冬天的松花江。

在这个季节里拍摄的时候,主体都是黑白两种色调。那些远山和近树,不经意地笼罩在一片白色的梦幻里,入了眼便成了一幅上好的古典水墨画。每天上午,走出屋外,走进原野,静谧之中,便有一股寒气直逼过来,感觉格外清新提神。天寒地冻,各处建筑都是白雪盖顶。屋檐下、篱笆上都挂满了雪条。大树小树都四面八方地伸出自己的手臂,指向天空。雪把一切都藏起来了,四面的景物都各具形态,大自然似乎一夜之间,把田野风景重新设计过,好让人间的画师来临摹。放眼望去,白雪皑皑的景象,孤寂、苍凉。大自然在这片土地上肆意挥洒,造就出一幅幅生动的水墨画。

在茫茫雪原中,没有人行的路,也没有前行的车迹,有的只是朦胧轮廓的山体与树林,似乎随雪花飘舞逝去。往上看是雪花,左右看也是雪花,洁白轻盈,好似无数的精灵显示神奇的法力,把一切的一切消融化解,只有地面结实可信,柔软起伏,不时有枯草从雪地里冒出在风中颤动,也有一丝弯曲前行的踪迹,似鼠类也似鸟类的足印。

尤其是松花江的上空笼罩着一层白色的雾气,像烟又像云,从江面上冉冉升起。江边的灌木丛枝枝丫丫上,包裹着厚厚的一层白白的像水晶、像珊瑚又像翡翠的东西,灌木丛高低错落,远远望去真的很像一座水晶制成的城堡。江面边缘的部分结了一层看似并不十分厚的冰,像玻璃又像是镜子。透过这面镜子可以清晰地看到水底,还能反射出水中的水生植物。不论是岸边的灌木丛还是水中的植物上,都被一层厚厚的白色绒毛包裹住,人们称之为雪绒花,实际也是雾凇的一种。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林海雪原,莽莽苍苍、气象万千,雪凇玉树。一到冬季,心中最想的就是去感受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描写的景象。冰冻的大泡子枯草挂满冰霜,原驰蜡象的广阔让人心潮澎湃,镜头里的画面丰富而饱满。冬季大雪覆盖了原野,在大雪的映衬下,白桦树显得更白了,在蓝天白云下,白色调是冬天的主色调。白雪皑皑的原野上,日出日落显得更加绚丽多彩,冬季的林海雪原,莽莽苍苍,气象万千,分外妖娆。特别是漫步在雪原之上,呼一口气,立刻在空气中凝结成“云”,这可比出口成章更让人觉得浪漫。

这里的山林基本都是次生林,山坡上长满了白杨树、白桦树、椴树、水曲柳、柞树,沟塘子里是柳树夹杂着稠李子树、山丁树、山里红树和榆树等。因其是南北走向,且地形富于变化,非常适合早晚侧、逆光取景拍摄。特别是冬季拍摄雪地远远优于夏秋季节的场面,逆光和侧逆光拍摄,画面层次分明,动感强烈,气势磅礴。

喜欢在雪地上走,细细聆听踏雪的声音,思绪便漫无边际的飞远了,陶醉在水墨画般天地中,忘了身在何处。如果穿着新鲜一点的衣物,在白皑皑的雪原中更加显眼也更加鲜艳。如果是白色或淡色的服装,会合白雪融合到一起的,那份清雅,那份娉婷,那份娴静,让我一时找不到一句恰当的词语,把潋滟在眼波里的景致生香活色地表达出来。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松花江都是一幅水墨画卷,一如打翻了的古墨在水中漾开,点点地渲染着每一个角落,使我骤然涌出感动和眷恋,撩拨出的缱绻情弦瞬间便沉于氤氲着的水墨中了。

展开这幅水墨画卷:青山黛岭,逶迤错落;松江滚滚,波光粼粼;汪汪江泛着蓝光,照应着高邈的天空,构成了天地间淡然飘逸的色调。走进画中,看团团岚气从江水、从林间、从树木尖端慢慢飘升,慢慢向四周侵淫,慢慢遮蔽了岭坳的黑色,直到与飘飞的云朵混为一体。就在不经意间,丝丝岚气变成了突来的雾气,山岭、江水、树木均笼罩在轻纱似的雾霭中,清晰的树冠沐浴着云雾中更显风情,像是即将出浴的少女千娇百媚,清清凉凉的水流也轻柔地滑向我的腮边,我只觉得无比清爽。

在这轴水墨画中,有无数静美的景致,你可以尽情的游览,直至疲倦。朱雀山巍峨奇秀,崖壁千仞,险峻陡峭,直冲云天……松花江水色清幽,雾凇簇拥,山的灵秀,水的清冽,风的柔美,云的飘渺,目力所及处熠熠流淌着温润的质感,让你心动,让你净化,让你得到悠然恬静的歇息,让你沉醉于水墨渲染的迷境长廊。

松花江的江水宁静而又透明。宁静的江水丝毫感觉不到流动,小船在江面行驶如同在镜面上航行,除了船儿掀起的阵阵涟漪向四周扩散,看不见任何波浪,两岸的群山倒映在江面上清晰可见,可谓船在江中行,人在画中游。松花江的江水清澈的令人咋舌,尽管没有看到鱼翔浅底的画面,但是岸边深入到江里的岩石依稀可见。在全国许多地方都在为水而发愁的今天,着实的羡慕松花江人还有这一湾用之不竭的清澈江水。

夕阳西下,染红了西边游弋的云彩,野鸭子在松花江里飞起飞落,轻划着漾着晚霞的水面,圈圈精致的涟漪缓慢的晕染开,一如时光刻进参天古树里的年轮,沧桑隽永,为这一卷恬静的水墨画增添了清新淡雅的一笔。

荷润丹青

文/罗玉蓉

黄冈大别山生态是美的。一如开合舒卷随天意的荷。

荷与和、合、鹤谐音。荷花又名莲花,有花中君子之称。

大别山横贯鄂豫皖,绵延黄冈八百里。自古以来,黄冈不少地名、人名、山川、河流、寺庙是以莲花来命名的。如今,这“花中君子”不仅融进了大别山水田园,也融入了江耀龙的镜头。

相机是他思维的眼睛,他用这眼睛寻找美。

26年戎马军旅,14年头顶警徽,江耀龙,这位从大别山下罗田小山村走出来的汉子,始终坚持以荷为观照,践行着自己的摄影理想。

花是花,花非花。荷的美不是用眼睛能够看透的。她们像一代风华绝美的佳人,更像忠诚理想、坚守信念的志士,像威武不屈的军人。其美要用心慢慢丈量,才能领略其万种风情。江耀龙相信,那一泓碧水背景上留下的绿红浅白、那冬日暖阳下满池墨荷的独守,是自然的空灵和清纯,是生命的辉煌与感悟。

去年11月,江耀龙荷花摄影艺术展在遗爱湖公园举行,完成了从一个军人到摄影艺术家的华丽转身。在他的镜头下,从夜幕下《遗爱清风》接天莲叶的热烈到《秋霜侵荷塘》黑白二分的安静韵律;从歌颂爱情坚贞不渝的《花开,为有情人开;花落,为有心人落》到不忘红土地哺育、色彩丰富对比强烈的《红色中华》;从阴阳交合的《生命的摇篮》到《独上绿叶赋诗情》蜻蜓伫立荷叶尖上的“绿色之吻”,都让人身临其境,产生美的遐想。尤其是《朝立印日出密影闻暗香》,在刻画“荷”的形象上,江耀龙突破了传统荷花超然出世、缠绵悱恻、吉祥祈福的寓意,注入了一种昂扬、乐观向上的情怀,在看似残缺、枯萎、衰败的景象中塑造了一种内在的生命意识,拍出了军人的气概。

冬日的荷塘,风住尘香花已尽,本是一派萧瑟、凋零的景象。可是,在江耀龙创造的光影世界里,红日西斜给初冬的荷塘染得满目金黄,低角度的拍摄呈现了冬荷特有的纹理和线条,加以光线的照射使其产生了丰富的层次和质感,使得冬荷平添了一份华美、辉煌;荷梗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密密麻麻,即便行将“下课”,依然是一面旗帜,挺立微笑,金戈铁马、盛装出行。荷用自己面对风霜侵袭的不屈不挠、即便韶华将尽也要乐观坚守的精神,传递了大别山革命老区的坚强、执着,浓缩了大别山人的忠诚、坚韧。

中国着名的风光摄影大师郭柏林观展后赞叹不已:“一个行武出身的人,能自学成才,借荷香淡淡抒发人生情怀,借荷花艳艳展示生命意趣,借荷花生死传递生命的华美坚强……这是中国摄影界的一件幸事、喜事、盛事。”

“环城三十里,处处皆佳绝,浦莲浩如海,时见舟一叶。”江耀龙通过荷花作品表现荷的纯洁、坚贞、忠诚、高贵,同时也展示了黄冈大别山生态的另一面——温文尔雅、恬静舒缓。遗爱湖因苏轼所作《遗爱亭记》而得名,有水域面积四千亩。在远山的怀抱中,清澈见底的湖面一望无际,薄雾在水面飘,鱼儿在画中游,荷叶挨挨挤挤,微风吹来,一湖荷花都在舞蹈,平添几分妩媚。

世界上最为强大的是人的内心,作品是人的内心的一种映照。在江耀龙展出的百幅荷花摄影作品中,无论是《暗香浮动》中漂浮于水面的嫩叶,还是《两小无猜》中新荷出水的“凌波仙子”;无论是秋荷落残红的《蓬荜生辉》,还是留得秋荷听雨声的《只有香如故》……尽管拍摄手法与表现形式多样,但共同表现和突出的是自然界中真正的花中仙子,是荷花绝世的清与大别山黄冈自然生态的美。

享受拍荷的快乐是江耀龙生活中最为惬意的事。因为他认为也许荷本身是软的,但精神确实坚硬如金子般闪闪发光。

丹青黄山

文/孙丽丽

对黄山神往已久,因为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有语:“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自然有着不寻常之处。

早晨六点准时出发,进入景区的路很窄,且蜿蜒起伏,车子忽而上下,忽左忽右。山上满是葱翠的竹林,杯口般粗细,竹与竹紧紧地挨着,挺拔如士兵。第一站翡翠谷,又叫“情人谷”。大大小小的池塘,盛着一汪清澈如翡翠的湖水,粼粼的波光在闪烁,这水清澈得似乎有灵性。电影《卧虎藏龙》曾在此拍摄。

拾阶而上,行百余级,到达玉屏楼时,迎客松好似黄山的主人,挥展双臂,迎接天下来客。迎客松下人头攒动,几乎人人都要与迎客松合个影,这似乎成了游黄山的目的。

据说黄山松只生长在海拔

800米以上的山上,平原难以见到,山道两旁的松树,有的高大挺拔,有的枝条蟠曲。我观察黄山松的根,它们全扎在石头缝隙里。导游说,黄山松破石而生,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凡有石头的地方一定生长着这种黄山松,这是黄山的一大奇景。

要说黄山是仙山,真是名不虚传,整日云雾缭绕,细雨蒙蒙。据当地人讲,雾天、雨天、晴天各占三分之一,就是当地人也很难看到黄山的真面目。难怪山上的

松树干上长满了青苔。

上黄山的路很陡,虽没有华山的奇险,但是导游还是不断地叮嘱游客: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一路前行中,会不时遇到挑山夫的身影,他们弓着腰,沉甸甸的担子似乎将他们压弯,神色好似木雕,他们多像坚韧的黄山松!

黄山的秀丽风景,犹如一幅幅移动的山水画,尤其是那些神奇的怪石,像“仙女弹琴”“天狗望月”“猴子观海”。行走在黄山的景色里,近处曲径幽深,浅溪潺

潺,远处峰峦叠翠、怪石奇美,可谓鬼斧神工、惟妙惟肖。

远望鳌鱼峰一线天,像一条斜线,呈“之”字形,人如米粒般大小,顿时感到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有的阶梯角度足有八十度,我索性双手扶梯,四肢并用,以最准确的姿势诠释“爬山”二字。最窄处仅容一人,身旁不是幽深的山谷,就是高耸的峭壁。

古人云:“登黄山而天下无山。”确实,黄山集天下美景于一身,秀丽雄伟,险峻奇巧。站在光明顶上,可观东海奇景,只见群山起伏,云海茫茫,气象万千,让人心旷神怡。

水墨徽味浓,丹青黄山美。登黄山,可谓一步一景,人走景走,景随步移。在黄山的风景里行走,有一种作为炎黄子孙的骄傲与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