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盎然的文章 / 盎然的散文

2020/03/07好的文章

三千浮华换今生,此生无你亦何欢?

文/肖剑Fou

深情的春天,盎然的三月。

大城市的春意,依旧是车水马龙,大厦高耸,于是畅想……

洋溢着青春的老家,草儿悄悄伸展着身姿,片片绿意回报阳光的抚爱,嫩嫩的;小河边抽出新芽的柳枝,轻风摇曳,那种美告诉人们什么叫做朝气;羞答答的桃花也不甘落后,最爱的粉色装饰着那妩媚的身材,煞是诱人。还有那潺潺的流水,翩翩起舞的蝴蝶……

然后,在浪漫的春天里,遇到一个美丽的你。曾多少个日子,吟诵过"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原来你就在这里".其实,我爱的女人,不一定得花容月貌,倾国倾城,赢我爱情者,在于心诚而不于貌美。内心的美才是灵魂深处的美,不是任何化妆技术能修饰出来的。

一起吃饭,你会给我夹好多好多菜,我回往看你,开心的笑容映在你脸上。那一刻,感觉自已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其实除了应酬,还没那个女孩给我夹过菜哦,呵呵。罗红的生日,你专让我点喜欢唱的歌,你自己都没点,其实我也知道你也喜欢唱歌,后来我们一起唱了一首邓丽君歌。上火车时给我买吃的,有溜溜梅,鸡爪,面包,方便面,瓜子,口香糖…真的很细心,我自己都没想到。有时,我会故意挑逗你说哪个女孩身材好,怎么漂亮,你会哼的一声,因为你知道我心里只有一个你!那天上火车时,好想抱下你。

也许是我前世迷恋你那深情的凝眸,才有今生的你我的相遇,再续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恋。苍海桑田的人生,只得一人心便足矣,想我所想、愿你所愿,亲爱的,我们会一直在相对的视线里把幸福的流年走完。

那头的你,

无法看到,我给你拨通电话时眸中欣喜的期待;

无法看到,早晨给你微信时心中的吹呼雀跃;

无法看到,当朋友同事问及你时我眼中荡漾的层层微笑;

无法看到,当朋友的祝福铺天盖地般涌来时我微晕的表情。

时常会感谢命运的安排,上帝的恩赐,把你赏与了我,今生的你我相遇。也许冥冥注定。故而相见便相知,认定彼此,尘封的记忆唤醒你我前世的约定,纵使你在那头,我在这头,亦许下莫失莫忘的心语。若离亦不弃,不弃亦不离。我庆幸那头有一个你,我的心事,你懂。念起,心是暖的,想起,心是甜的。因为懂得,所以珍惜。

意趣盎然的颠倒诗

文/李学开

颠倒诗,也称倒字诗,是指作者为求押韵,或因嘲讽的需要,而故意将某些词语或语句的前后顺序颠倒入诗。颠倒诗是古代诗苑中的一朵奇葩,别具一格,妙趣横生。

唐代黎映的朋友崔某因得罪皇帝的近侍,被贬到漳州,远离家乡。黎映写了一首颠倒诗送给崔某:“惯向溪边折柳杨,因循行客到州漳。无端触忤王衙押,不得今朝看饮乡。”诗中各句末尾二字,是“杨柳”“漳州”“押衙”“乡饮”的倒置,全诗表达了对朋友的殷切思念和对其不幸命运的深切同情。

宋代有个人靠行贿中了解元,得意忘形。有一次,他读书时见书中有“蔡中郎”一词,大骂古人粗心大意,连“郎中”都不懂。其实“蔡中郎”指的是汉代的蔡邕,在汉献帝时做左中郎将,而“郎中”是旧时对医生的别称。知情者作诗讽刺他:“改行当郎中,大门挂牌招。如何作元解,归去学潜陶。”诗中有意颠倒“中郎”“招牌”“解元”“陶潜”的顺序,辛辣讽刺这位解元的不学无术。

明英宗有一次外出打猎,每有收获,随行群臣均赋诗祝贺。有位祭酒(古代最高学府国子监的主管官员)作诗时,竟将“雕弓”误作“弓雕”,闹出笑话。一位在国子监读书的生员写诗讥讽道:“雕弓难以作弓雕,似此诗才欠致标。若使是人为酒祭,算来端的负廷朝。”诗句故意把“雕弓”“标致”“祭酒”“朝廷”四个词语的顺序颠倒,嘲讽这位祭酒胸无点墨、阿谀逢迎的丑态。

秦将阮翁仲身长丈二,骁勇善战,镇守边关临洮,匈奴不敢来犯。他去世后,秦始皇铸造了翁仲十二金人,安放在咸阳的司马门外。后来,人们就把塚墓前的石像称为“翁仲”。明代宗景泰年间,苏州有一个通判(地方官职),将坟墓前的石人翁仲称作“仲翁”,一时成为笑柄。当时有人作诗予以嘲讽:“翁仲来将作仲翁,皆因书读少夫工。马金堂玉如何入?只好州苏作判通。”诗句有意颠倒“将来”“翁仲”“读书”“工夫”“金马”“玉堂”“苏州”“通判”八个词语的顺序,嘲笑这位通判“腹内原来草莽”。

无独有偶,康熙皇帝有一次郊游,当他走过秦朝名将阮翁仲的陵园时,想了解一下随从文臣们的学识水平,便手指陵园里那尊石像问一个翰林学士:“这石人是谁?”那个翰林学士答道:“是仲翁。”康熙皇帝回宫后,让太监给那个翰林学士送去一首诗:“翁仲如何作仲翁,想因窗下少夫功。而今不许为林翰,贬尔江南作判通。”此诗把每句最后一个词的顺序颠倒,对这位翰林的粗鲁无知作了无情的讥讽。

唐代诗人孟浩然,有这样两句诗:“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意思是说,因为没有才能,得不到重用;身体多病,来往的朋友也少了。清代有一个庸医,由于医术低劣,很少有病人登门求诊。为了装点门面,他去央求纪晓岚为他写一些颂扬的话,以便吸引病人前来就诊。纪晓岚很讨厌这个医生,但终因被纠缠不过,便改动孟浩然的诗句“搪塞”一下:“不才明主弃,多故病人疏。”虽然只把孟诗颠倒二字,却收到了强烈的讽刺效果。

情趣盎然话灯联

文/聂顺荣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的元宵节。元宵节除了赏花灯、猜灯谜之外,民间还流行一种灯联,即用红纸贴一副对联在彩灯之上,供人们赏玩。古往今来,不但有大量脍炙人口的元宵咏灯诗,而且也留下了无数情趣盎然的元宵吟灯联。

北宋时,一个叫贾似道的人镇守淮阴(今扬州)时,有一年上元灯节张灯,门客中有人摘唐诗诗句作门灯联“天下三分明月夜,扬州十里小红楼。”据说,此联是我国最早的灯联。此后历代都有人争相效仿,在大门或显眼的柱子镶挂壁灯联、门灯联,不仅为元宵佳节增添了节日情趣,也为赏灯的人们增加了欣赏的内容。

相传宋朝有一个读书人,自恃才高,元宵节之时,在彩灯上抒写了一句上联,令家人高挂大门之外,以求下联。联云:“水仙子持碧玉箫,风前吹出声声慢。”此联难度在于用了三个词牌名,又是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了具体形象和动作。三年过去,彩灯换了好几种式样,却无人能够对出下联,这个读书人不免有些沾沾自喜,愈加睥睨一切。直至三年后的一个元宵节,一个姑娘经过门前,偶然抬头看到灯联,不假思索,即索来红纸,写出一联贴于彩灯右边。读书人观之大惊,只见姑娘对的是:“虞美人穿红绣鞋,月下引来步步娇。”读书人不得不放下架子,连忙向姑娘请教。姑娘一指脚下穿的红绣鞋,自我介绍道:“我本就姓虞。”读书人一拍额头,真是妙句天成。从此之后,读书人再不敢骄狂,潜心苦读,还与姑娘结为秦晋之好。因灯联而成就佳偶,想来自是一件浪漫的事。

清代康熙年间安徽桐城着名“父子宰相”张英、张廷玉,皆为饱学之士,能诗善对。有一年元宵佳节,张府照例张灯挂彩,燃放鞭炮。老宰相出上联试子“高烧红烛映长天,亮,光铺满地。”小廷玉天性聪颖,思索时听到门外一声花炮响,顿时领悟,对曰“低点花炮震大地,响,气吐冲天。”对仗工整,天衣无缝,堪称妙对。元宵节欢庆场景跃然纸上。

相传,民国时期,有一年是闰八月之年,正月立春,十二月又是立春,俗称“两头春”。那一年某学社举办了一场元宵节灯联比赛,许多学子慕名前来,欲一试身手。内有一灯联引起了众人的注目,联为:“一岁二春又八月,人间两度春秋。”上联简明扼要,数字用得自然,一时无人能够应对。不想在此看门的一个老者经过,向主办方索要纸笔。众人见是一个貌不惊人的花甲老头,顿时哄然取笑,老者不理会众人,挥毫写道:“六旬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旧时纪年用“甲子”,即以天干地支排列,周而复始。“花甲”为六十,“再周天”即六十一,自然是“重逢甲子”。此联一出,众人大为叹服,称为绝对。

在为数众多的民间元宵灯联故事中,最让人们津津乐道的恐怕当数北宋时王安石妙联为媒的故事。王安石20岁那年赴京赶考,元宵节路过某地,边走边赏灯,恰遇一个大户人家高悬走马灯,灯下悬一则上联,征对招亲。联曰:“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王安石读后,一时未能对出,便默默记在心中。到了京城,恰逢主考以随风飘动的飞虎旗出对“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即以招亲联对出,并被取为进士。返乡途中,当王安石再次路过那户人家时,得知那招亲联仍无人对出,他便又以主考官的出联回对,结果被招为快婿。王安石巧妙地拿两处的联来应征,居然促成了他人生中的两大喜事——金榜题名、洞房花烛,真可谓是不费吹灰之力捡了两个天大的便宜。虽然这只是一个民间传说,不足为信,但这个故事中所提到的灯联的确算是佳联妙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