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游走的文章 / 游走的散文

2020/03/07好的文章

在山水间游走

文/童小红

大凡旅游过的人,或多或少对看过的风景都有一番赞美之辞;或作一番大自然的神奇之感慨。寒天的山水游记也不例外,只是他把这种赞美和感慨用文字的形式把它表现出来,这便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了。在散文中,被人们公认的是“形散而神不散”。寒天的游记散文除了做到了这一点之外,我认为更为重要的是他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在他的游记中描写自然之美是随处可见的。

“彼岸山菊花星星点点的黄,散布在草丛间……翻过一道山冈,看到枫叶红了。那一树树诱人的酒红,是美女时尚的秀发。她们在湖里刚洗完澡,秋风吹干的满头红色卷结,正潇洒地披拂着。”(《鹞鹰岩之秋》)

“驶进水湾,夜宿湖心岛(又名仙人岛),窗外月光如水,一湾静水波澜不惊。清晨被小鸟叫起,水边弥漫着香樟和花草的气息。沿小径前行,水边洁净沙砾上,成片山荠菜,呈现出油画般紫红。天似穹隆,山环水绕,看不见通往外界的路,这是一块远离红尘的天地。”(《仙人台品茶记》)

散文是最适于表现自然之美的一种文体。由于其抒情色彩较浓,又常常借助自然环境的美,渲染、烘托或象征地表现人的思想感情。在寒天的散文中,他是当地发挥了这一优势,并把自然之美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在他的笔下大自然呈现出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画面。他赋予自然新鲜的形象或鲜活的感情,读起来,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一河两岸的街道,河面来往的游船,灯光渔火交互辉映,静静地照在粼粼的水波上,这古老的河街之夜,好像穿越千年回到了从前,充满了如诗如画的梦幻。”(《苏州一瞥》)

而最为关键的是,他写的这一切没有一点矫情、做作和媚俗,因为他原本就是热爱这个大自然的,并有着丰富的生活阅历。寒天一直坚持游记散文写作,几十年如一日,那种坚持的精神也是让人佩服的。他想通过不懈地、持续地运用散文这种文体来描写大自然的山水之美,以表现一个总的文学主题,让人们能在他的文字中感受到自然之美;让那些内心浮躁的人或多或少有一种对于光明、快乐和美的渴望和追求。我们不妨从他的独山系列作品中猎取一些来一窥究竟。

“山坳里有一口半月形池塘,太阳从东山上照过来,把自己的影子投在水面上,天上人间相映成趣,它火热的身子在秋水中融化,把零星散布在清波上的浮萍和野生菱角映得通红。”(《独山》)

“独龙潭是一个僻静的处所,周边的山上开满了白色的山茶花,让人惊讶的是山坡上在秋风中展开的野紫薇,一朵朵淡紫色的小花也竟然开放了,这里完全是春天的景象,十月的小阳春让这里的植被花开二度,地造天设的景观仿佛把人们带入了人间仙境。”(《独龙潭》)

在这里,他是以对大自然的深刻、细腻的观察见长的,他的那种细致入微的描写使文章增色不少,这在他的《独山系列》作品中尤为突出。

“雪白,云白,雕像白,色素比对不由让人品评一番。流云,白中带灰,轻纱般飘忽不定,没有质感。雕像,汉白玉材质,虽有名人外形,但白而不亮。相比之下,都不及雪之白鲜明生动。山下的雪全没了,独龙潭的雪多日不化,若是静下心来细细观赏,超越雪的本身,伫足潭边可以发挥更多想象。”(《独龙潭的雪》)

在这篇散文中,他直取雪的精神之魂:宁静。舍此概不涉及。这便让文章纯净如一片雪花。从文本的角度来看,他散文中的自然美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感情的真挚。动之于情,后发于言。

“静静地,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天地里,我出神地望了一会儿,什么也不想,于是纷乱心事在雪中渐渐融化,神情慢慢变得安定起来,后来心田里油然生出祥和与愉悦。喔,这是大自然的洗礼,寄情山水的妙处。”(《独龙潭的雪》)

这里没有过多的表白,或者说就是一种素描的形式,这是一种无言的情感,你可以说它不惊天动地,但不可以说它不真实。再个就是形式的自然,巴金说过“自然就是最高的境界。”但真正能做到这样的作家不多。只有生性平淡,不事张扬的人才能这样做。在他的《独山系列》散文中,我读到的只有平实无华,无论是结构还是语言,还是细节描写,我看不到什么技巧,更没有什么哗众取宠的故弄玄虚。但有一种自然之美在我心头荡漾,让人回味不已,这就是境界。

寒天的散文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读者审美的需求,另一方面他也向读者展示了他的内心世界。他写出了人的情感和灵魂深处与大自然的交流和感应,他给予我们的启示和感悟往往更为深邃而独特。在他的《独山系列》作品中,他表达了对远离自然的忧虑和回归自然的渴盼,使读者跟随作者的叙述唤醒人类与自然息息相关的天性,一起感受大自然天赋之香的幸福心情以及渴望回归自然的迫切愿望,我想这便是他创作《独山系列》的初衷吧!

真的,我很愿意像作者一样,既有美好的向往,又能固守内心的纯真。

屋檐下游走的光阴

文/梁惠娣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闲读宋词,陶醉于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的美好乡村生活里,更勾起了我对屋檐的美好记忆。

屋檐,是属于故乡、属于童年的。

小时候,在故乡的小山村里,住的是泥墙瓦屋顶的老屋,老屋有大大的屋檐,像伞一般庇护着我度过快乐的童年。

每年的春讯是屋檐下的燕子告诉我的。当屋檐下空寂了一冬的燕巢又响起唧唧喳喳的呢喃、当屋檐下露出几只憨憨的黑色小脑袋、当一个个黑色的剪尾划过屋檐,我便知道,春天来了。小时候大人告诉我们燕子是益鸟,村里所有人都爱护着燕子,也以燕子在自家的屋檐下筑巢为荣。那时候我们爱做的一件事就是,挨着各家房子的屋檐寻觅,寻找有没有燕巢。长大后读诗书,读到唐代诗人皇甫冉的《赋得檐燕》:“拂水竞何忙,傍檐如有意。翻风去每远,带雨归偏驶。令君裁杏梁,更欲年年去。”以及南朝吴均《山中杂诗》中:“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这些诗句,总能勾起我对屋檐与燕子的阵阵怀想。

小时候的夏天,我与祖母在屋檐下纳凉。白晃晃的阳光透过屋檐投射到斑驳的泥墙上,光影灵动。祖母躺在一张凉椅上,我趴在她旁边,她握一把葵扇,轻轻地摇着,摇下凉快和无数童年的故事,摇下缓慢流淌的时光。锄头、铲子、铁耙子、铁叉子静静地靠在泥墙旁,以标点符号的姿势,记录着农家人的农耕岁月。骄傲的大公鸡在屋檐下昂首挺胸地踱着步,谦虚的小花猫在墙根旁安静地睡觉……一切如此安详,仿佛一幅静物工笔画。

屋檐下看雨听雨又是另一番景致。下雨的时候,屋外是潮湿的世界,大雨顺着屋檐开始流淌,起先是雨珠子,滴滴答答,一声,两声……雨点像多情女子的巧手,屋檐是古琴,轻轻地弹奏出美妙的琴音;慢慢地,变成了雨线,一条,两条……然后变成了雨帘,那时我总爱拿水桶在屋檐下接雨。老母鸡带着一队小鸡在屋檐下躲雨,老母鸡用自己宽大的羽翼保护着小鸡,小鸡天真无邪地叽叽叫着,老母鸡咯咯咯地回应,声音透着慈爱。后来读到唐代诗人王建的《听雨》:“半夜思家睡里愁,雨声落落屋檐头。照泥星出依前黑,淹烂庭花不肯休。”我总会回想起童年时在屋檐下看雨听雨的情景,也更氤氲起我想家的情怀。

长大后,我离开了家乡,离开了那童年住的老屋。在异乡的城市里,林立的高楼大厦是没有屋檐的,“屋檐”变成了我埋藏在记忆深处的一个梦。于是,每次回老家,我都像在寻找我的梦。回到老家,屋檐还在,八十多岁的祖母依然坐在屋檐下,她对着我慈祥地笑,问我在城里的工作和生活,念叨着我什么时候领个孙子回来给她瞅瞅。多年后,我领着女儿再回老家,祖母已九十多岁,她依然坐在屋檐下,她依然会念叨我的名字,可是她已认不出我了。

再回首,我童年美好的光阴,在屋檐下静静地游走。

在雁荡山游走

文/吴佳骏

在雁荡山游走,我遇见了云朵和太阳。这是冬季,太阳很少出来露脸。只在云朵感觉到冷时,它才跑出来暖一暖。太阳一照,云朵就开始撒娇,在天空变幻着形态飘动。从这个山头,飘到那个山头;又从那个山头,飘到这个山头。它们时而将太阳遮住,时而将太阳散开,捉迷藏似的。但太阳毫不生气,只紧紧地跟随着它。像一个男子,惯着他任性的恋人;又似一个母亲,罩着她顽皮的孩子。

我在太阳下走着,也在云层下走着。走着的我,也便有了云朵的姿态和太阳的光亮。这种感觉和幻境,深深地打动了我。同时打动我的,还有那些奇形怪状、高耸入云的山崖。它们使我获得了一种高度。仰望山,即是仰望一种境界。在红尘中活久了,我们早已习惯了匍匐,把心低到尘埃里。可雁荡山,让我有一种飞翔的欲望。我渴望站在一个高处,打量这个世界。宛如太阳照耀着白天,月亮守候着夜晚。

在大龙湫入口,立着一块形似剪刀的山峰。虽然表皮锈迹斑驳,落满了时间的垢痂,刀刃却无比锋利。上天握着它,裁剪流云和飞瀑;大地握着它,裁剪山水和岩画。雁荡山的一草一木,一凸一凹,一景一色,一秋一冬,都是这把剪刀的杰作。我从剪刀峰下走过,我的心情也被裁剪了。它裁掉了我内心的忧愁和彷徨;剪去了我精神上的阴影和杂乱。让我轻装简行,把自己腾空,以做减法的方式,去走更长远的路。

有时候,人就是这样,为求飞得更高更远,总是不断给自己插上翅膀。翅膀一多,反而飞不起来了。很多人都被翅膀所累。他们羡慕鸟,却没有鸟的智慧。鸟之所以能翱翔,不止是因为有翅膀,而是鸟忘记了自己是在飞翔。那么,人若真想飞高飞远,就应该剪掉翅膀,给心插上羽毛。只有心的飞翔,才能使肉体脱离苦海,获得一种大逍遥,大自在。

越往大龙湫里面走,我的心越静。心越静,就越能感受到你所感受不到的事物。在穿过一条绿荫小道时,我望见右边的山崖上,镌刻着一尊酷似鲁迅先生的肖像。他目光淡定,面容严肃,充满正义地了望着远方。那形象和气质,是另一种高度。一种中国式高度,与天地精神共生。我顿时觉得,雁荡山的石头也有了思想。那每一道裂纹,都是思想的棱角。我甚至还觉得,这些威猛、险峻的岩石,一定是地球在亿万年前的一次发火后,流淌出来的思想岩浆。岩浆凝固了,就是现在的样子。地球想让人类明白和记住它为什么发火,便在历史长河中找了若干年,才找来一个思想接近它的人,将其形象雕刻在崖壁上,铸成永恒。让每一个看到他的人,生发出敬畏。由此说来,宇宙才是真正的智者。人在宇宙面前,统统变得那么傻,那么蠢。

大龙湫瀑布,是另一种思想,流动的思想。它从山崖顶端飞泻下来,也是从远古的时光和银河里飞泻而来。水使雁荡山有了柔软的性格,就像云和鸟使天空有了柔软的性格。瀑布流过的地方,崖壁都成黑色,那是思想碰撞和沉思后留下的烙印。我在瀑布底下的潭池边,找了一块石头坐下来,聆听瀑布下坠的声响。这声响,居然跟我的心跳声一模一样。我终于知道,我的体内也有一道瀑布在流淌。我活着的每一个细节,都是我思想的形态。我沿着雁荡山游走,也是在沿着我思想的山脉游走。我以游走的方式,完成我自己和思想的超越。

从大龙湫往回走,我目睹了另一种穿过和飞翔。一根钢索连接两山之巅,像一条河流,连接此岸与彼岸。一个人徒手从钢索上穿过,好似被风刮着朝前滑动的气球。他在大地之上,天空之下。他的身姿比鸟更迷人,比云更洒脱。他以胆量和绝技,替很多人实现了一辈子都实现不了的梦想。我不禁感叹,一根钢索,就是一条生命线。人从钢索上穿过,就是从生命的四季里穿过,从现实和梦境中穿过。

雁荡山有很多古寺,每一个古寺,都是山的一个灵魂。在普明寺后山的一间禅房里,我依窗眺望,看到了远方的树和山影。那些树木,有的苍劲,有的青翠。它们在山上站了许多年,才站成佛的模样。我在眺望树的时候,树也在眺望我。我们彼此是彼此的风景。

在雁荡山游走,是我的一次转经。

夜晚的雁荡山,则是另一番样子。在灵峰山下,我看到了雁荡山的剪影。那一幅幅形态各异的图案,被黑夜放大了成百上千倍。山寂寞得太久了,也会在夜晚跑出来活动筋骨。它们把自己变成人的模样,动物的模样,上演一幕又一幕话剧。

夜静了,我披着夜色离开,突然耳畔传来几声钟响。

每一声,都是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