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省城的文章 / 省城的散文

2020/03/08好的文章

友情留香

文/心香袅绕

友情如一杯陈酿,绵长芳醇;友情如一束鲜花,馥郁香甜;友情如一缕清风,温馨舒爽;友情如一首诗,隽永深婉;友情如一幅画,淡雅清逸。朋友无需形影相随,时空距离不会冲淡坦诚的抚慰;朋友无需惊天动地,繁忙疏忽不会阻隔真挚的惦念;朋友无需信誓旦旦,心灵默契即会凝聚高山流水的深长情意。

无数个蛹蝶翩飞的忙碌日子里,朋友们都为了事业奋力拼搏着,为了谋生辗转奔徙着,以致友情变得淡而渺远了。

我和朋友怿多年未曾谋面过。经多方探寻,得知怿执著地追求理想,博闻强志,丰硕满盛,他的学位已达博士,事业、家居也早已拓至京城。蓦然感觉偏居一隅平庸委琐的我和朋友之间差距甚大,缺乏志趣和情感共鸣,自惭形秽地疏离了朋友。失去好友怿音信多年,如同惊鸿飞掠,无限怅惘地以为,友情会因时位转移而变换,隐隐地有些感伤,但是,朋友坦诚相待的点点滴滴仍然镌刻于记忆扉页,怎么也难以抹去。

偶然的机遇,有了怿详细的讯息,我再也无法克制恣肆泛滥的惦念和激动,通过网络和胸襟豁达、忠肝义胆的怿取得了联系。怿以久违的讶异与我聊起来,他还记得我家乡岩石缝里清澈无瑕的涓涓细流;记得我去省城论文答辩报名时,被管理人员再三拒绝气恼得泪雨纷飞的无助情景。我曾想及时感谢他诚心诚意地帮助,可我人笨嘴钝,连感激的言辞都拙于表达。

回顾96年盛夏,我第一次出远门,赴省城为本科学历最后一项的论文答辩报名。举目无亲,方向感极差的我在省城两眼一团漆黑,迷茫不知所措,是怿焦急地为我接风尘的。不巧的是,我的导师出外旅游了,我烦躁如热锅上的蚂蚁,怿热忱大方地替我安排食宿,安慰我怅然若失的心情,教我如何认识站牌乘公交车。我缓释了焦灼情绪,怡然自得地去黄河风情沿线游玩了三天。等到教授回家,怿又顶着炎炎烈日不辞劳苦地引领我去拜访教授,情辞恳切地指点我写论文的迷津。那次省城之行不仅令生活拮据的学生怿破费了许多,也牺牲了正在攻读研究生的怿惜时如金的宝贵光阴。多年来,很想酬谢怿至真至诚地帮助,却始终没有机会。96年11月,我论文答辩顺利通过,和在教育学院进修的同窗艳去拜访怿,怿盛情款待,临别馈赠我和艳精装的宁夏特产枸杞。作别之后,距离的遥远,我的疏忽,怿远走高飞,我无以报答怿的盛情相助,只能频频端详怿在雄伟壮丽的天安门城楼前自信的留影,空留满腔惆怅和遗憾,牵念的痕迹斑驳。

蓦然相逢于网络,看到2010年怿在西藏挂职锻炼的孤寂身影。看到他浓眉大眼的坚毅神情丝毫未变,只是岁月留痕,他的眉心添了几丝细纹,额顶有点前秃。由此可知,没有任何背景关系的怿,十几年来,依赖自己的天资聪颖和精湛学识拼搏进取的艰辛。他通过视频看到我,感叹以前那个单纯明朗的女孩也满脸沧桑了。我们都伤逝流年似水,相互问候着十几年来的生活轨迹,表达着彼此深深地牵挂和对人生的体悟哲思。当我终于姗姗来迟地为他曾经的披肝沥胆深表谢意时,他却风趣地笑说不记得那些倾心帮助的细节了,只印象深刻我哭鼻子的楚楚可怜模样。他本是诚信忠厚、热衷肠的人,倾注全部热情帮助别人的事情非常多,忠厚品行驱使,他只是真诚地付出着,从未计较过别人的感恩戴德和回报。

二十年前我们师范同窗时,怿做班里的生活委员,最麻烦的是每月给同学们增补饭菜票和学期末兑换常余的饭票,经常因为数额问题,饭菜票的纸质缘故,缺斤短两的事时有发生。怿和我们多数同学一样,都是从贫困农村家庭走来的,我们省吃俭用尚且能旱涝保收,没有亏损。他却不得不忍辱负重,用自己微薄的生活费弥补饭菜票的差额亏空,那种甘愿吃亏饮痛的坚韧顽强,令我钦佩关注。四年同窗“当官”生活,他辛苦操劳还亏损不少,被同学埋怨误解,这些苦涩的经历他都宽容大度地承受了。师范毕业时,他因为品学兼优,成了班里唯一保送省城重点师大的学生,同学们对他的优秀心悦诚服,满含艳羡地送他去师大深造了。

十年前,我和同事去怿家乡县城监高考。同窗告诉我,同学林病情严重生命垂危,去北京做心脏移植手术,怿全力以赴地为林奔走,无微不至地照顾病体恹恹的林。怿消耗了两个多月的时间精力,为林琐碎的生活所需破费了不少,尽心竭力从死神手里挽回了林年轻的生命。怿没有因为学有所成而忘记家乡,他还时刻牵肠挂肚着家乡的父老乡亲,有余暇就回家探望,竭尽所能地予家人以帮助。他在家乡声望很高,被载入了家乡学校的校史名人录。就是那时,我更全面深刻地认知了怿,无论世事如何风云变幻,怿的诚厚忠直依然未改,对这个不常相处的朋友我更满怀敬慕之情。

相隔多年,对朋友怿时刻牵念的彭湃心情由于网络视频有所缓解。同时,也清晰地梳理了我们的友谊点滴。时空距离并未阻隔友情的温暖,知己零落天涯情意还依旧。

为了生存,辛苦奔波,无论是成就斐然的怿,还是我们这些渺小不起眼的小人物,提及最纯朴最真挚的同学情谊还是不能抑制由衷的欢欣和激动。追忆过去,有许多单纯而又令人心花绽放的友谊花絮萦绕在我们悲喜交加的人生历程中。

人是最容易适应环境的,无论如何艰难,无论吞咽了多少苦楚与眼泪,在矛盾、复杂中还是顽强地适应了各种挫折与失意。友情就是在世事纷纭的变换中,在相互慰藉中逐渐默契,逐渐深浓的。为了友情弥久留香,怿从去年开始,每次回家乡都能和昔日好友相聚一次,我错失机缘,没有和怿促膝相谈共话友情,以后肯定会相逢的。

爱情像绚烂的烟花,瞬间的璀璨之后便会平淡无痕;唯有友情珍贵恒久如划破暗夜的星辰!只要友情存在心间,见或不见都不会磨灭天长地久的深挚情谊!

外婆

文/陈守溢

外公离世前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外婆。外婆患有骨质增生,走路十分不便,二十多年了,一直没好。随着年龄的增长,外婆的病愈发严重了。近年来,外婆要靠拐棍的支撑才能勉强在家里走动。我有一个舅舅,常年生活在国外,外婆一直和外公生活在省城,而母亲自从嫁给父亲后,便随着他到离省城一百多公里远的山区小县生活了。那一年,外公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有意让母亲将外婆接到家里。当外公提出这个要求时,母亲二话没说,便一口答应了下来。

外婆有重男轻女的观念,觉得男孩才是宝贝,女孩则不——“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嘛。所以,凡是家里有什么好东西,外婆首先想到的是舅舅。再加上,舅舅后来出了国,表弟又考上了国外的一所名牌大学,外婆对舅舅一家更是疼爱有加了。而母亲,这二、三十年来,一直都生活在小城,很少去省城。我出生那会儿,坐车来小城是一件相当不便的事,没几个城里人愿意到我们这落户安家,母亲嫁到小城来,外婆自然也是极不甘愿的。这种不甘愿,在外婆评价父亲时体现得淋漓尽致。她和沈从文先生有一个恰成相反之处,沈先生是走到哪都说自己是乡下人,而外婆则是走到哪都以自己是城里人为荣。

母亲答应把外婆接到小城来,外婆却极为不愿意,但又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外婆毕竟是城里人,对小城人的看法一辈子都没有改变过,就像一种痼疾,伴随着她。小城——外婆眼中的小城不是动态的。总之,她对小城里的许多事都看不惯,这挑挑,那指指,常说要回省城。无奈之下,外公只好借着回城看病之机把外婆带回了省城。可惜的是,外公却在不久之后被病魔永远地带走了,而外婆却不愿再来小城,一个人住进了养老院。这样的结果是否就是外婆想要的,恐怕只有天知道了。

养老院毕竟只是养老院,不似家里,护工们也不是亲人,自然不可能对外婆进行悉心照料,外婆有什么病痛的他们自然也不可能第一时间发现。外婆住进养老院的第三年,护工打电话来说外婆病倒了,需要亲人护理。护理外婆的事,母亲不管怎么说都必须承担起来。母亲一如当初把外婆接到小城一样,义无反顾地收拾好行李,到省城去照顾外婆。

我患有残疾,外婆患病那年父亲正好也在省城工作,母亲只好把我也带到了省城。

随母亲到省城的那天已经是初夏了,虽然天气阴沉沉的,但还是让人觉得闷热。但我不曾想到,就在这个夏天,我仿佛看到了一个隐形的障碍物,横在了我们和外婆之间。

在省城照顾外婆的那年,外婆与母亲因一件小事发生了争执。外婆在这事上有些输理,说不过母亲,最后恼羞成怒,说母亲当初不听她的话,非要嫁给乡下人,在农村待了这么多年,也成了乡下人,一点礼貌也不懂。母亲被气得无语,独自坐在床角默默流泪。外婆怎么能这样伤母亲的心,母亲是她的亲生女儿啊!我为母亲感到不平的同时,心中产生了一种冲动,想替母亲说上一句公道话。但就在我要说出口的那一刻,却想起了母亲说的话——她毕竟是我的母亲,我们做晚辈的不能跟她斤斤计较。是的,喝水不望挖井人,即使这个挖井人不是自己的亲人,我们也要以最大的度量去包容他,更何况是外婆。于是,我把想说的话憋了回去。我知道,那不是母亲愿意看到的场景。

那年冬天,外婆的病彻底地好了,又能在养老院和她的朋友们有说有笑了,我和母亲则又回到了小城。小城的冬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但外婆却无法欣赏,小城不适合外婆,而外婆也不属于小城。

多年后,周杰伦的一曲《外婆》回荡在耳边:“外婆她的无奈无法期待,有爱才能够明白。走在河畔听着最爱,把温暖放回口袋……”——听着听着,我似乎明白了外婆的无奈。或许,还有我们难以言明的期待。

省城记忆

文/沈奕军

是的,西安像梦一样,根植在每一个陕西人的骨子里,这个梦对于陕南的我而言,有着不同的涵义。我不知道陕北、关中人对西安有着怎样的看法,对于陕南而言,西安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西安是省会,是陕西省的省会。

2006年,我第一次到西安,那年我21岁,尽管以前我对西安有着各种各样的猜测,但是当西安出现在眼前,我还是感觉有些紧张,甚至是猝不及防。一座秦岭,把西安与陕南拉开了距离,这种距离不但体现在路程上,更体现在认识上。到了西安,我才发现西安的大,也难怪是省会,一个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原来就是这样子。

对于山里人来说,能到县城逛一圈,就算见过大世面了,压根就不知大城市是个啥模样,很多村民若说起安康或西安,就说,可能比县城大点吧?这几乎成为我们那里的人对城市的全部了解和认识。后来,当村里一些打工回来的年轻人再说起西安有多么大时,一个个眉飞色舞地形容说:西安城大得很,坐了好久好久的车,还没有坐到头,估计有几十个村子那么大吧。车是村民的仰慕者,村子也就成了描述西安的基本“概念”。

后来,到了西安,我才发现,村子的渺小,县城的渺小。无论是行人也好,交通也罢,都像流水一样,匆忙而过,没有人悠闲地在街上拉家常,正如车子走出秦岭,到了关中平原,我就为眼前的景象而惊奇,这里看不见高山,有的只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对于一个久居山区的人来说,突然出现的平原,的确让人感到惊奇,八百里秦川展现在眼前,心也突然地宽畅起来。

进了西安城,才真实感受到什么叫大城市,什么叫省会。西安之大,不光表现在面积上、人口多、楼房高上,更主要的还是在于城市的气质和精神上。我有不少同学是西安人,他们的一言一行,深深地体现了省会西安人的精神品质,也是我认识西安的一张名片。

那天,我在西安大雁塔广场游玩,无意间看到一位老人摔倒,接着几个人围了上去,同学是学医的,进行了简单的抢救,因为怀疑老人有高血压,便拨打急救电话,救护车很快就来了,当送老人到医院时,几个素不相识的年轻人争着要送。当时,我很惊讶,这种“差事”还争?老人看上去岁数不小了,假如再发生其他意外怎么办。我的同学没有考虑这些,他们搭手把老人送到医院,先交了1000元钱看病。待老人清醒后,他们又与其家人联系,没多久,老人的家人来了,也没问啥原因,只是一再感谢。给同学还了钱后,硬要我们留下联系方式,好日后拜谢,同学一再推辞。在返回的路上,我就问起同学,假如那老人说是被你们碰倒的怎么办?同学说,在西安应该不会。就是这句话,让我对这座城市和这里的人产生了些许敬意。

还有一件事,也让我感到了西安人的热心肠。那是个周末,我与同学在兴庆宫公园玩,突然看见一个大约四五岁的小女孩在哭着喊妈妈,旁边一位中年男子见状走过去,安慰了女孩几句便带着孩子走了。我说这人会不会是人贩子,怎么把小女孩带走了。同学说,我们在旁边看着呢,这人说自己是学校的老师,想帮女孩找妈妈。但我们仍不放心,便悄悄尾随着来到公园门口远远看着。小女孩和那个男子在门口等了一会儿,这时突然听见女孩又在喊妈妈,一位妇女急匆匆跑过来拉着小女孩的手,责怪她为啥乱跑。而对那位男子是满脸谢意。我想他们可能是熟人。同学笑着要与我打赌,说那绝对是陌生人,本就好奇的我走过去,问那位男子认识女孩吗,男子说根本不认识。说罢男子神情轻松地返身回到公园。这虽说是件小事,也过去好久了,但却一直留在我的脑海里。都说现在人心不古,骗子到处都有,可这位帮助孩子找妈妈的西安人,让我感到美好与善良依然存在。

省会西安,一个有故事的都市,一个诠释文明的古都。

这就是西安留给我最深、最美的印象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