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庐州的文章 / 庐州的散文

2020/03/08好的文章

桂香满庐州

文/吴青培

时维九月,庐州城已沉醉在浓浓的桂花香中。

前一阵子这座城市还在如火的烈日下灼晒,似乎就在那么一两天、那么一两场雨之后,全城骤然降温,晨晚的风都带着些许凉意,而满城栽种的桂花树,也“忽如一夜秋雨后,千树万树金桂开”。

在合肥生活了这么些年,我常听人说这座城市春秋两季短暂,慢慢地自己也接受了这种观点,感觉时光缓缓却又急促地向前流动着。桂花好似也特别珍惜这个秋季,几乎是同时,行道边、公园里、小区内……满城的桂花争相怒放,那花香充溢着大街小巷,包裹着这座城市的天空,涤荡着空气。

循着那清香抬眼望去,那一株株桂花树上,一簇簇的嫩黄,从厚且油绿的树叶下探出头来,争相展示自己的身姿;及至近前细看,每一个花朵都极小,如米粒一般,拥挤着聚集在一起。哦!我突然明白,原来它们也知道抱团合作,每个个体贡献一点微香,成就这一股挥散不去的芬芳啊!我不由得佩服起这些细小的生命来。不禁想起袁枚的一句诗:“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苔花的这种勇于展示自己、活出精彩的精神,不也同样适用于桂花吗?

中秋夜,因工作原因不能回家看望父母。在万家团圆的时刻,孤身在外乡思更甚。下班后,在迎着夜风骑行回住处的一片月色下,感官只捕捉到清冷月辉与暗香浮动,仿佛桂花的香气变得更加浓郁。很自然地想到了母亲,因为她的名字里就有“桂枝”二字。母亲身在农村,朴素无华,然而在我心里她与她的名字一样,带着馥郁芬芳。抬首仰望月空时,竟幼稚地希望那月亮上真有棵桂花树,也在此刻盛开,将满树繁花满树香,糅合在皎皎月光中,千里寄送到父母的梦乡。

去庐州公园看花

文/木桐

这段日子,下了班常绕个弯去庐州公园。去看花。

庐州公园的花不是一朵一朵的,而是成片成片的,一片黄,一片白,一片紫……白色的车前菊,粉嫩的虞美人,赭黄的波斯菊,还有我叫不出名字的。它们成片地开在木栈桥边,开在杉树林子里,开在草坡上……

当然,这些花儿没开的时候,庐州公园也是美的。

公园的中心据说是一座用土堆出来的小山,也有近百米高吧。站在最高处,可看公园四周绿意浓浓,风迎面劲劲地吹着,真可以作一番航行海上的遐想呢。居高临下,看风筝如垂钓的浮子,荡荡悠悠。有狗狗在与主人玩飞碟,狗狗飞跑如风。从山顶而下,是缓缓的草坡。如果把这草坡比作美人舞动飞旋的绿色裙摆,那再远处的树木,就可以算作裙裾的花边缀饰了。

南淝河在庐州公园里遛了一个弯,河岸边原有的槠树、合欢、杨柳参差不齐地立在岸边,保持着自然的意趣。岸边修了木眺台,有树从眺台的地板下“钻”出来,我们在眺台上拍照,依着树,有绿荫笼罩。真要感谢师傅们的手下留情。河里有野菱角,有不少人在河边静静地垂钓。

公园里有高大茂密的杨树,密植的杉树林子,大片大片的青草坡,还有竹林和长长的临水的木栈桥。沿着环形起伏的弯道在它们中间穿行,一路赏心悦目,心情总是愉快的。

美学家说一切美的事物都有不令人俗的功效。

记得去年中秋节的晚上,和朋友相约来到公园,在草坪上铺上地垫,我们或躺或坐,天上一轮圆月,四周树影魆魆,少有的寂静安宁。大家轻声和唱,也别有一番情致。

现在,车前菊、波斯菊、虞美人,还有那些我不知道名字的花儿成片成片地开了,花们把公园点化成了梦境。随手一拍的照片,发到网上,都能引得朋友们惊问:这是哪里?

在这花开遍地的地方,可以拍照,可以健走,可以约三五好友,边走边聊着,或许这美景还能引发你的诗兴呢。

一群运动装束的年轻人在环道上健步如飞,笑语不断,看旗子原来是单位在这里组织的十公里毅行。路标上写着,环行弯道一圈2.5公里,十公里就是走四圈。人的身体就是这样,越不动,越没劲,迈开大步越走越有劲头。何况是在这移步换景的公园里呢。

前几天和一位老师同行在公园慢行,老师研究《诗经》几十年,一路听他讲身边的花草树木,讲那些早已存于《诗经》中的小草小花,讲楮与槠、青桐与梧桐、寒芒与蒹葭。《诗经》中的植物依然在眼前葳蕤着,《诗经》中所表达的人类最朴素的情感又何曾有过改变。这也正是《诗经》从两千多年前走到今天依然鲜活的原因吧。

为中考的儿子忙得没一点闲暇的朋友终于禁不住我的鼓动,拿出久未动用的相机,约了时间,起了个大早赶到公园。清晨的阳光,真如绸缎般明亮,它们斜斜地照在林间,照在洒满露珠的青草上,照在一片片新绽放的花朵上,也把我们的身影如剪影般印在草坪上。日日在上下班途中奔波的我们,这一刻的心情也如绸缎般明亮起来。

来庐州公园吧,来看花。

一碗吃尽合肥味

文/王贤友

一个“烩”道尽了合肥菜的特色和合肥人的包容性,使之不被历史淘汰!

合肥,这座独具人文魅力的历史文化古城,青春勃发,处处洋溢着浓郁的地域文化。这种文化的习性体现在饮食方面也就形成了合肥饮食独有的特色与风貌。

那时的合肥,人们的生活水平并不高,普通人家一日三餐中早晚一般都是以稀饭为主,也会搭配一些干饭;菜肴方面,主要以素食为主,家家户户都腌制咸菜,以供搭配着食用。乡村的咸菜主要有萝卜、雪里蕻、白菜之类的品种,稍微讲究一点的还会制作出萝卜饷、香菜以及咸肉、咸鸭之类的咸货。一年当中,除了逢年过节或至亲好友间相互走动时可以杀鸡买肉外,大多数人家都是在蔬菜、咸菜的淡薄记忆里安度流年。

合肥的菜肴基本是在民间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合肥人曾大量外流,同时又有大量人员迁入,这为合肥菜点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各地名产名厨因合肥成为省会逐渐汇集于此,民间菜点逐渐丰富多样。各地汇集合肥的名厨把京津菜、淮扬菜、川菜、沿江菜等带到了合肥。1955年以后,合肥菜点的发展迎来了第二个高峰期,大量来肥支持建设的烹饪大厨把各种风味又带到了合肥,给合肥菜点带来了蓬勃生机。而1978年改革开放后,由于交通的发达、厨师培训的全面开展和对传统菜肴的挖掘,创新品种不断涌现,合肥菜点进入全盛时期。众多的名厨使合肥菜肴百花盛开,竞相吐艳。烹饪界名师为徽菜和庐州菜的发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研究和创新,突出合肥菜注重调味、造型,使合肥菜更加别致、富有生气,充分体现新式庐州菜肴在色、香、味、形上的新突破。这也反映了众多合肥名厨名师孜孜以求、不断进取的时代风貌。

合肥菜在长期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口味多酱香型,咸鲜味,甜、辣为主,腊香、原汁原味都能突出风格。如:合肥名厨制作的酸辣驴肉以泡菜、红椒精制,香味浓郁,肉质鲜嫩,汤汁稠浓,辣中带酸,富有乡土特色,把原本就远近闻名的石塘驴巴做成“香天下”的一道名菜。“荠菜圆子”,选荠菜、猪五花肉、鲜荸荠、炒糯米花粉、熟火腿、虾米、水发玉兰片、水发香菇,酱油、精盐、味精、葱姜、麻油、鸡蛋、植物油等原料,精心加工制成。成菜酥松香脆、清香四溢,为众人所称叹。

合肥的风味名菜在形成过程中,大多有着历史、人文背景和优美动人的民间传说。

与名人相关的菜肴,独树一帜,备受青睐,影响深远。如“魏王宴”中的“曹操鸡”,“吴王宴”中的“吴山贡鹅”,“包公宴”中的“御笔黄鳝”、“金钱鳖”、“白煮包河鲫鱼”、“蜜制包河雪花藕”,“洪武宴”中的“洪武豆腐”,“李公宴”中的“李鸿章大杂烩”等,都曾名噪一时。一个“烩”道尽了合肥菜的特色和合肥人的包容性,使之不被历史淘汰!

如果以“庐州小吃”来泛称合肥街头巷尾的小吃,可以说是既有历史内涵,又有亲切的民间味道。

合肥过去的小吃大多以肩挑巷卖、摊贩居多,有油炸臭干、糖炒麻圆、绿豆圆、南瓜饼、馄饨、韭菜合子等品种。而店铺所卖的有“刘鸿盛”的鸡汤小刀面、馄饨饺、冬菇鸡饺,“吴鸿发”的鸡血糊;“小南园”的酒酿元宵、鸡蛋馍,“广寒宫”的蟹黄小笼汤包等。而庐州烤鸭店的鸭油烧饼,庐州饭店的糯米油香、小花狮子头、庐州汤包、蛋煎锅贴、鲜肉麻球,淮上酒家的汤包、麻辣肉饼、鲜肉烧卖,九狮苑的鸡油蒸饺、大龙虾……则更是让人一想到就垂涎欲滴。

于是,不论是端坐在中高档的酒店宾馆,还是或坐或站或蹲在小摊小店里;不论是在风卷雪花的寒冬,还是在烈日炎炎的夏日,合肥人都会吃得痛快淋漓,自觉气韵贯通,七窍通畅,或是汗湿背心,一手抹去脸上的汗珠,一手用筷子夹满菜往嘴里送,可谓吃出了生活的滋味,吃出了人间义气,吃出了合肥人的风采和个性。

合肥的“吃”文化说明饮食渗透着合肥人的习俗、性格、气质和人情味,值得我们慢慢地去咀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