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外孙的文章 / 外孙的散文

2020/03/08好的文章

隔代有爱

文/万有利

在我懂事的时候就曾听老人们说:“隔辈亲,亲又亲,砸断骨头连着筋。”当时对这句话很不以为然,根本不理解其中的蕴意。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现在自己也当爷字辈了更深体会,最初的体会是当医生用推车把女儿和外孙从产房里推出来时,我开始有了“隔辈亲”的醉人感受。外孙出生以后,爱唱歌的我,时不时地还哼上两句阎维文演唱的《隔辈亲》:“都说隔辈亲,隔辈亲在心,抱起你呀,小宝贝,就是抱着幸福,亲情和温馨……”。

我出生在广袤的黑土地上,祖辈是逃荒去的东北。我是兄弟四个当中的老大,刘兰芳曾经在评书《岳飞传》里有句经典台词让我记忆犹新:“小儿子、大孙子是老太太的命根子”。此话一点不假,小时候,爷爷奶奶拿我们兄弟四个像想宝一样对待,尤其是作为老大的我,小时候更是被他们宠爱有加,从小就被“隔辈亲”的浓浓亲情包围着。爷爷年老时的眼神不好,在照顾我时经常遭奶奶的责斥,这里怕磕着我,那里怕碰着我。记得有一天中午,奶奶做好了饭,让背着我满屋子转悠的爷爷把我放下吃饭,由于爷爷眼神不好加上他也确实累了,往炕上放的时候没有注意炕上还有一盆稀饭,把我的一只小脚放在盛稀饭的盆子里,烫得我“哇哇”大哭,幸亏我穿着袜子,否则不堪设想。从那以后,奶奶给爷爷下了军令状,以后不准再动孩子。可爷爷还是当耳旁风,经常抱我搂我,倍加呵护与疼爱。我上小学时,一次下大雪,爷爷拄着拐棍去给我送棉衣,每次放学时总有一个“三寸金兰”的身影在门口张望等候,太多的太多,让我体味到祖辈的爱。

外孙的出生,自己也当了祖辈,真真切切地体会到“隔辈亲”的深层次含义。小外孙很乖,在襁褓中时每天下班回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亲吻一下“小宝贝”。小外孙的小胳膊小腿像棒槌一样丰满壮实,真想咬一口,可又不舍得。一次,在抱他时觉得胸前热乎乎的,虽然是童子尿洒了一身,可心里更是热乎乎的。每每当他睡觉时,家里宁静得很,电视不敢开、洗衣机不能转,就是走路我们也要蹑手蹑脚,唯恐吵醒小可爱。记得一次我感冒了,好几天没敢靠近他,每每都是踮起脚隔门而望。可是还是让这次感冒给我带来一次不小的风波。由于感冒,在一次打喷嚏时,不小心把小可爱吵醒,遭到了妻子劈头盖脸的责怪,把我开除那个房间,撵到另外一个房间独居,我只好说下次再有这事儿我温柔点而“投降”。

外孙渐渐长大了,喜爱的玩具可以用汽车拉,像样的衣服可以用箱装。为了给他留下人生的每一个瞬间,我为他注册了一个叫“为未来封存童年记忆”的QQ号码,将他的每一个瞬间的照片都上传到空间留作纪念。如今外孙天天在成长,日日在变化,从“哇哇”的啼声,到“咿呀”学语,从幼儿大班,到如今的小学一年级。他在爱的氛围中逐渐长大,每当我下班累了的时候,背上总有一双小手给我按摩、捶背……每天当他完成作业后看电视第一个要播的是少儿频道,下班后拿给我拖鞋的总是那双稚嫩的小手,每每周末在公园里玩耍的是一双大手牵小手……这让我领略到了“舐犊之情”的真正寓意,也品尝到了“含饴弄孙”的乐趣。

现在我终于明白,“隔辈亲”是一种人生天性,也是一种人之常情;是一种爱的延续,也是一种天伦之乐;是一种永远阻隔不了那种血脉相连的真情,更是一种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的传承。

老伴的幸福

文/施子文

什么是幸福?有人说幸福就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这话可真说到我老伴了。

老伴一向体弱多病,1985年下岗后,自找乐趣,一下子买回20多只小鸡,从此,小鸡就是她的宝贝。喂食喂水讲时间次数,嫩菜叶切成小条,太阳不能晒多了,还要我去挖蚯蚓。我说:“你这哪里是养小鸡,简直是养宠物”。

小鸡长得很快,一只只毛绒绒的像小狮子一样人见人爱。依据特点,老伴给它们配上了恰如其分的外号,漂亮的称“猫头鹰”,贪吃的叫“好吃婆”,不听话的是“调皮鬼”。一天中午我下班回家,还没进门就听见“你出去,你到底出不出去?”以为有人吵架,原来是“调皮鬼”死活想赖在屋里,一会儿跑到墙角,一会儿躲在柜子下面,老伴拿棍子赶,我帮忙才赶出去。

产蛋季节很有趣,每天两个鸡窝没空着,“张三”没起来,“李四”在旁边等着,“王二麻子”等不及,干脆挤在窝边,叫哇,啄哇。有的下完蛋就跳下来,不声张。有的生怕主人不知道,“咯,咯,咯大咯”叫个不停。大公鸡不知是捧场还是讨好,昂起头扯着嗓子接应。一时间热闹非凡,大有震耳欲聋之势。傍晚,老伴把蛋捡在瓢里让我看,“今天有6个”。望着她那喜悦的样子,我心里很舒畅。便继续做好后勤保障工作。谷,糠,菜叶子,一样样的往家里搬。

1994年6月,女儿当妈妈了,老伴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我故意问她:“你是去黄州引外孙,还是在家里养“宠物”?她不加思索地脱口而出:“我的方案是两全齐美”,到女儿那里招呼一段时间,你在家帮我把鸡喂好”。一个“帮”字感动了我,就同意了她的方案。

外孙半岁时,她娘俩决定放在家里,我坚决反对,“孩子太小不能断奶”。老伴说“吃牛奶是一样的”。2:1,我输了。这样,老伴无忧无虑地实施她的“两全其美方案”。一天到晚,忙前忙后,忙里忙外。喂饱了外孙再喂鸡,鸡安静了,哼着“黄鸡公,尾巴拖,三岁伢,会唱歌”摇篮曲,哄外孙睡觉。外孙哭闹时就唤鸡陪着玩。望着老伴很累的样子,我没有袖手旁观,主动当好配角。

外孙三岁多,要回黄州上幼儿园,本来是一件高兴的事,老伴却早早的情绪低落。走的那天,我送上车转来,她在家嚎啕大哭,我不解的说,“老伴啊,老伴,你么这苕,这几年还冇磨够,你该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她边哭边说:“你晓得么事,我吃再大再多苦心甘情愿,“两全其美”就是我最大的幸福”。听她这么一说,我恍然大悟,原来我苕。是我没读懂老伴。

我想,在日常生活中,幸福并不是神秘的名词,也不是深奥的理论,幸福就在身边,就在每时每刻,得到别人的关爱固然幸福,那么为幸福去辛辛苦苦更幸福。

外孙的电话

文/张聪蓉

我有一个朋友,一提起自己的外孙就赞不绝口。

外孙从生下来到幼儿园、小学、高中,都和朋友老两口生活在一起。这孩子很聪明,又听话,年年都是“三好学生”,是朋友和他老伴的骄傲。外孙高中毕业后,考上了南京的一所重点大学,这个消息让老俩口既高兴又惆怅,高兴的是外孙金榜题名,惆怅的是自己舍不得与他分开,纠结得几天吃不下、睡不着。外孙知道后,真挚地说:“外公外婆,请你们放一百个心,我到学校后,一定坚持一个星期给你们二老打一次电话,向你们汇报我学习生活的情况,免得你们牵挂。”

这孩子说到做到,每个星期天下午6点半准时给他的外公外婆打电话,亲切地询问两位老人身体怎么样,血压高不高,胃口好不好;每次都会提醒外公外婆加强营养,外出时要注意安全;夏天到了,就要两位老人注意防暑;冬天来了,就要外公外婆注意保暖,严防感冒。

朋友的外孙说,一周打一次电话,如果外公外婆马上来接电话,说明两位老人在家里,没有生病住医院。听到两位老人说话声音清楚有力,就知道外公外婆身体状况还好,他就放心了。

外孙大学毕业后被上海市一家大型企业录用,搞研究开发工作。参加工作后,他仍然坚持每个星期给外公外婆打一次电话,外公外婆家里的电话座机老旧了产生接听故障,他就花了几千块钱给外公外婆每人买了一部新款手机。从上大学至今的七年多里,这个外孙给外公外婆共打电话几百次。

一个星期打一次电话,对大多数人来说并不难,难的是每个星期都没有忘记,都能按时,一直坚持了七年多。晚辈关心长辈,一般来说都是些“举手之劳”的事,关键是在心里时时刻刻都能把长辈记住。其实,你一个星期打一次电话,嘘寒问暖一番,当长辈的就心满意足了。因为外孙的电话总是如约而至,朋友和老伴心里没有了不舍与失落,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幸福感与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