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行善的文章 / 行善的散文

2020/03/08好的文章

行善动力

文/汪亭

看一期访谈节目,香港岭南大学教授许子东讲述了去欧洲游玩的一次经历。

他开车行驶在一个小岛的沙滩上,车轮不小心陷到沙子里头,结果车动弹不得。车子开始冒烟,一时间他乱了方寸,这时从岛上下来了一对女的,大概三四十岁,跑过来对他说,你坐上去,轻踩油门,我们帮你推。推了一会儿,还是不行。又来了一个男的,长得帅,个子很高,穿着一条短裤,手拿了几块木板。然后男子趴到车下,把沙刨开,用那个板垫着拉。还是不行,最后许子东只得叫了拖车公司。

让许子东久久想不通的是,究竟是什么动力使男子能帮助不相干的人,在这么热的天去卧地排沙?他坦言,要是自己真做不到。后来,他觉得男子这样做的动力是爱情,爱情让人性变得高尚。因为那个男子正热恋中,女友就在不远的沙滩晒太阳。他帮助陌生人,可能是为了取悦他的女友,彰显男人的气度和智善。

看来爱情真是一种强大的行善动力。据说坐天桥的乞讨者,如果遇到刚相恋或者热恋的情侣路过,大都会有收获。大学那会儿,与刚确定恋爱关系的女友逛街,迎面走来一个中年男子,慢声细语地说自己初到这个城市,身上财物被偷,想讨几块钱吃顿饭。我一听,发觉跟前不久电视曝光的欺诈新闻很相似。可身旁的女友,正一脸茫然地望着我。我竟鬼使神差地掏出10元钱递给男子。我估计这便是爱情带来的动力,促使我宁愿被骗,也要向恋人展示自己善良美好的一面。

小时候,家境贫穷,但比隔壁的二婶家尚好一些。一次,二婶端碗饭到我家串门,二婶家的小姐姐八九岁光景,坐在二婶旁边。二婶大声向在灶台做饭的母亲借10元钱。一旁的小姐姐听到此话,眼睛直直地盯着母亲看。坐在灶下的我,瞧见母亲露出一丝无可奈何的神情。片刻之后,母亲从裤带里拽出折叠很小的10元钱,当着小姐姐的面,递给了二婶。事后,我问母亲,家里也穷,为什么还要把钱借给二婶?母亲无奈地告诉我,因为小姐姐在场。二婶这人做事不过脑,借钱的事怎能让孩子随同呢。母亲实在不忍心,小姐姐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妈妈向人开口借钱却没借到,这样或许会伤害到她幼小单纯的心灵。当年,母亲的舍己为人竟这般无奈。

有时候,行善需要动力。这些动力一部分源自内心,崇尚美好;一部分来自外界,形势所迫。但不论行善动力是什么,愿意与否,能付诸善意仍旧值得尊敬和赞赏!

人生苦短 及时行善

文/唐连祥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不经意间2015年已然化为雪泥鸿爪、屐齿陌痕。面对悄然而逝的岁月,不同的人自会有不同的人生况味与感喟。步入中年的读书人,更容易想起清人袁枚的诗句:“海内文章传诵易,人生春梦再寻难。”这是最简单也是最复杂的人生箴言,蕴藉着踌躇满志惬意安然后的一种怅然与惘然……一介凡夫的我,绝然难望袁子才项背,胡乱拼凑的两组集句诗或许更切合自己的心境:铅华洗尽悔少作,屏却丝竹入中年。烟月不知人事改,高情已逐暮云空。

韶华易逝,岁月无情。不觉人生的秋季已至,非但没有什么丰硕的收获,反而更觉人生如梦,学业难成,宝山空回,马齿徒增。人一如草木,漂泊亦如人命薄,春荣秋枯夏折磨,嗟叹今生谁拾收?铅华洗尽愁空结。曾经的豪情万丈豪气干云,如今却更多地归于恬静、淡定与豁然……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做一个安静细微的人,于角落处自在开放,默默悦人,却始终不引起过分热闹的关注,保持独立而随意的品格,修己以安人,自省以修心,随遇而安,乐天知命。遥知静者忘声色,满屋清风未觉贫。

生活需要练达,人生需要开悟。芝兰生于幽谷,不因无人问津而不劳;梅花开于墙隅,不因阳光不照而不香;流水绕石而过,不因山石之阻而纷争,这是一种淡定的宁静;高山无语,深水无波更是绚烂至极归于宁静深沉的境界。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的总结,也是后人对自己人生道路的要求,及希望达到的理想境界。可是世上又有几人能够如愿呢。到了知天命之年,才猛然想起是不是该省悟一下什么是天命了。

何谓天命呢?不同人会有不同的解释。而笔者年轻时为了破译命运的密码,曾步入玄学的迷宫,钻研各类神秘的方术。但真正悟得个中三昧,却是知天命年之后的事。天命说来其实并不复杂,就是佛教中的因果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从一个笑脸做起,日行小小一善。用理性唤起人心向善的力量,用法律制度呵护人心向善的力量。从我做起,从“心”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秉持善心善念,倡导善行善举,播撒善的种子,传播善的能量,必将改变人们的心相续,使个体的人生命运趋向光明与圆满,使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趋向和谐与美好。

贴灶神

文/丁明烨

民谣曰:年年腊月二十三,打发灶君去上天,骑着白龙马,侍女排两边,一走走到灵霄殿,老天爷问,那一家作恶,那一家行善,行善的降富贵,作恶的降灾殃。灶王爷,好心肠,好话说了一庙堂,老天爷,真高兴,下令说:明年起,春天早下雨,秋后晚下霜,多收五谷子,不降灾和殃。

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传说这是“灶王爷上天”之日,民间有贴灶神的习俗。每到这天,家家户户都将灶王爷画贴到灶门旁,让灶王爷保佑居家平安,生活富裕。灶房贴的灶王爷是油彩印制的版画,灶王爷端坐中间,两边是两个侍女,构图饱满,色彩艳丽。这样的画,贴到灶口灰黄色的土墙上,醒目提神。

画像贴好后,要进行祭灶,先燃上一柱香,再摆上一些供品,供品是麻糖、枣糕等粘性食品,意即吃这些东西把灶王爷的嘴糊住,在玉帝面前少说自家的坏处。然后开始祷告,求灶王爷上天多言好事,下界保家人平安。

传说灶王爷主管监督一家人的生活起居,每年的正月初一到各家各户到岗履职,腊月廿三到天上汇报凡间状况,根据表现,由玉帝定夺对人们的奖掖和惩罚。对多德行善之人,玉帝便赐予福禄,延长阳寿。对坏事做多的人,玉帝便让其遭受报应,削减寿命。而高高在上的玉帝对人间之事并不完全了解,奖惩全凭灶王爷的一张嘴左右。因此灶王爷还有一个别称,叫作“东厨司命”,主管人们的祸福命运。

对于监管人间日常生活的灶王爷,人们一刻也不敢怠慢和冒犯,每做好吃的食品,必供奉给灶王爷,平时不能将刀斧之类的利器置于灶上,不能用硬物击打灶台,不能将污秽之物送入灶内燃烧,日常生活中不能抛米撒面铺张浪费,不能在灶王爷面前说脏话、发牢骚、吵架、骂人、哭啼等等。这些禁忌的原因看来可笑,但是却起到了规范人们的行为举止,促进家庭和谐安宁的作用。

现在,无论城市还是乡村,用柴禾灶的少了,烧饭换成了煤气灶、蜂窝煤炉,更是见不到灶神的身影了。没有了敬畏和约束,缺少了监督,习惯放纵的人们,便时常做出一些超越底线的“出格”事来,难免遭受“上天”的惩罚和报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