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花山的文章 / 花山的散文

2020/03/09好的文章

如云莲花自清高

文/鹏君

莲花山,原名姑臧山,与河西走廊门户乌鞘岭同属巍巍祁连山的冷龙岭一脉,绵延横亘,奇绝险峻,层层叠叠,雄伟幽深,因其远望,诸峰环绕,状如莲花而得名。踏着历史的足迹,莲花山胜地可追溯到2000年前,兴盛于汉晋,十六国、隋唐、明清、民国时期都有修缮,气势恢宏,钟灵毓秀,山色宜人。如此绝妙胜景,损毁于1927年大地震,即使如此,仍是人间秀色高地。

带着这些初步的了解和期盼之心,与众友穿城过乡入村而西行,前往莲花山。

莲花山,终于突兀于额头眉梢,才知平日立于楼台所见西山便是莲花山。仰望金顶塔,正对接引寺中轴末端,似飘渺于天际之间,遥遥不可期,凌空俯视,自是沧桑。沿着古之圣道,逶迤而上,林木已不复存在,显得苍凉,建筑多为遗迹,也有重建者,且规模都很小,自山下到顶,依次有:接引寺、龙王庙、老母宫、地母殿、山门、观音殿、药王殿等,唯有山之巅金顶塔与山之下兽纹石为历史遗存。

忽然想起登泰山、峨眉山的拾级而上,虽艰辛,却有序,虽有阶,却无味,是无法与莲花山的似有却无、似路非路相比拟,也绝无登莲花山的任意陶醉,莲花山的野性、苍劲、雄浑和自由是其独特的美,总能引人产生一种不凡的气概。

一路的遗迹,或大或小,或显或隐,让人无时不在历史里找寻莲花山的曾经,仿佛看到一座座寺庙庵宫、道观楼阁矗立于眼前,在茂密的林木掩映下,人声鼎沸,仙乐低回,书声琅琅,也仿佛石缝里、小草间、峭壁处、深涧下走出许多的浮影,发出远古的姑臧之音。又见高适缓缓而行,掸去尘世的污尘,一改铿锵之声,悠悠吟出莲花山的辉煌:“清兴揖才彦,峻风和端倪。始知阳春后,具物皆筌蹄。”更见王维绘出一幅莲花山民俗图:“洒酒浇刍狗,焚香拜木人。女巫纷屡舞,罗袜自生尘。”遗迹中的每一块青砖、每一片瓦当,每一角鸱吻残存,都诉说着久远的记忆,沉浸在飞瀑古木、薄雾轻烟、鸟鸣回响的幽静之中。

过山门时,迎来的是清脆的风铃声,透出悠闲,流出清幽,随着飞檐环绕于历史与现实的交接,脚下石阶也像浮出无数的先哲先贤的足迹,引人上山。

终于到了出发前预定的最高点,一方开阔地,高台之上,挺立着一座八角七级砖塔,是谓金顶塔。随着风铃的悦耳之声,又把人的思绪带向了久远,几曾何时,先民生于斯、长于斯,开疆扩土于斯,水草丰美,马壮羊肥,风景怡人。民族的兴衰,政权的更替,带走的是哀伤和悲情,留下的是心中的图腾和莲花山的胜景,最后一瞥之间,把所有的记忆刻于莲花山的每一块石、每一片瓦,留存于莲花山的每一棵树、每一滴水。层层莲花,瓣瓣如歌,吟唱着飞瀑流云的幽静,诉说着寺庙庵宫、道观楼阁的鳞次栉比,讲述着林木花草的翠碧掩映,众鸟和鸣,融入佛音道乐,沉静而悠悠,让所有离去的背影都充满着哀怨和不舍。

岁月如梭,莲花山以其独特的魅力,迎来了王维,迎来了高适,写下莲花山的美妙诗章。萨班来了,讲经说法,索巴让姆来了,落脚修行,沐浴出莲花山的千年传奇。静默于佛塔之下,天上白云似是过往沧桑,悄然飘离,带走了高适“化塔屹中起,孤高宜上跻。铁冠雄赏眺,金界宠招携。”的诗句。

伫立山下,已听不见金顶塔的风铃声,入云的塔身傲然俯视着,自是一种顽强。

今昔桃花山

文/于夫

经过重新设计,桃花山公园提升改造工程已经落下帷幕。桃花山公园开园了。这是继眼明泉公园之后章丘市区的又一座开放式公园。桃花山最高点海拔80.5米,最低点海拔约65米。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坡降舒缓。公园占地面积15.12公顷,绿地率82.3%。空间布局为“一线一环一带”(一线指从公园北门至山顶制高点,转至东门景观主轴线;一环指园内连接各景点的主要交通环线;一带指园东水系景观带)。以山、水、林、路、场、阶为主题,集石坊、木亭、高阁、长廊、雕栏仿古建筑于一体。纳桃、樱、槐、竹、荆、兰等数十品种嘉木花草于一园。泮渠流水,奇石点缀,参差错落有致,互为映托,形成八大景观:石崖飞瀑、山堤云、樱瓣飘雪、泉溪流韵、桃花晨霞、峨嵋灵壑、长桥落英、石湾童趣。更为可贵的是,园中还保留下来了许多老榆古桑,青松翠柏,另有一座上个世纪60年代遗留下来的石堤洞门,形似罗马城的古堡。石堤旁立一碣石,记载着石堤的兴衰历史。这些“原始的土着居民”,即与园林浑然一体,又各得其妙。正是桃花盛开的季节,树树桃花映人面,流彩飘霞。有一块椭圆自然石上刻着唐朝吴融的《桃花》诗一首:“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何当结作千年实,将示人间造化工。”真真地赋予了“桃花山”一个名符其实。

公园东的石崖下,有一块巨大的扁平花岗岩自然石,上面赫然镌刻着“峨嵋灵壑”四个大字。原来,桃花山最早的名字是叫小峨嵋山,是明水古镇的自然屏障。小峨嵋山东麓有深壑。壑自胡山北麓蜿蜒而至,又北去入明水西麻湾。因壑临绣水村,故名绣水沟。在历史上,“峨嵋灵壑”被列为章丘十二景之一。壑中多泉水,泉眼大如拳,小如指,水清质洁,或涌或喷或纤细如丝,灵气四溢,被诗人誉为“模山范水”。泉眼共有九处。涌水量最大的是大龙眼泉和小龙眼泉。大龙眼泉自壑东悬崖石洞中流出,水声如龙吟,呈水帘状跌下,在壑底形成一湾水域,如游龙之首;小龙眼泉悬于壑西峭壁,与大龙眼泉遥相对称,如果把大壑比作一条龙,无疑,二泉即是龙的两只眼睛了。大小龙眼泉之北是饭汤泉。饭汤泉无声无息,静静地涌起,静静地溢出。由于底部多细沙,泉水涌起时,状若米汤,故名。传说,谁家儿童无食欲,取饭汤泉水饮之,即能“开胃”。再北是筛子底泉。此泉底部多砾石绿藻,泉眼如筛孔,空心气泡颗颗上升如珠,酷似珍珠从筛底漏进。另外五处是兔子窝泉、滴水檐泉、甘泉、涝冒泉、金龟泉。关于金龟泉,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泉中有一金龟精,一天夜晚变成美少年潜入村中闺房与姑娘调情。临别,姑娘为了弄清楚美少年的来历,便暗暗将红线系在了他的衣带上。美少年一边行走,姑娘在房中一边放线。天亮之后,姑娘遁线寻去,来到了金龟泉旁,发现红线被牵进了石穴中去……

“峨嵋灵壑”是最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它的南面是一道原始山体的石崖。悬石如立壁,如龟壳,如馒头,如动物。天然自成,浑厚朴重。北面是人工堆垒的青石假山。瀑布从高高的假山顶上跌落下来,飞珠溅玉,轰鸣作响。石崖下是贯穿南北的长长木栈。站立木栈,身倚护栏,一面是水淹石崖,岩松倒影。一面是风皱清波,水鸟凫游。天上白云,地下山水,岸 兰香。让人如同走进了陶渊明描写的世外桃源之中,忘却了自己是置身于一座城市之中。

桃花山公园是城市中的绿岛,山水流动的港湾,文化旅游的胜地,休闲娱乐的佳所。它给予人的是天然自成与巧夺天工的美,还有现代文明的享受。使“模山范水”这顶桂冠,更加辉煌璀璨了。

春雨湿了花山渡

文/鲁欣崎

春雨、梨花、花山渡。又是一个菜花金黄湿漉漉的周末。

开春以来就没有一个晴朗的周末,时断时续的冷风冻雨,让小城湮没在挥之不去的雾霾里,间或放晴,浸泡久了的心情又一时半会难以恍醒,也还是宅在家,窝躺在椅子上读书,又是一日。

如往日般驱车独行,从城北苦竹口穿过小溪山麒麟庙抗日战场古关隘,豁然能见一湾水岸花海、羊肠古道、断壁残垣的古村落——花山。一条蜿蜒的环山绕水的山道,掩蔽了沉睡的津渡、远古的驿站、古刹千年的邹家洞。

油菜花层峦沙洲水岸,黄绿相映滩涂,花浪随风轻盈浮动,碧水悠悠倒影白云蓝天,清澈宁净,如同心境。

春雨淅落,山乡泽国更吐露生机;缀雨梨花绽放在村前屋后,一株株清白堆雪,更昭然静谧、通透、明亮。

心若静,处处皆津渡。春雨流连往返江河、木桥、洪楼、阻马、西冲、陈胜驿的花山渡口,波光山色、舟楫欲度几许水墨泼洒写意。

冬装早已褪去,春日也如季莅临,只是自己疏懒,才迟迟踏赏。

一树梨花、一犁春雨,湿了山乡水湾,也湿了匆匆游人、寥寥香客和形单影只的旅途。

花山之徜徉、花雨之沐浴,自有一种悠然惬意,心静若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