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百科
贵客网 > 短文 > 好文章 > 正文

关于爸爸的诗

2022/12/01好文章

关于爸爸的诗(精选12篇)

梦回故乡

文/柳儿

梦里我又回到了故乡
听见了老榆树上的蝉鸣
屋后如鼓的蛙声依旧
奶奶瘪着的嘴熟稔的唱着歌谣
妈妈粗大的嗓门成了我醒来的情愫
竹篮子里装满童年的青涩
一个蓬头垢面的女孩
转眼长发及腰
乌黑的眼珠像水晶般透明
千般的妩媚藏在眉间
幸福和忧伤只有一河之隔
我却落在了阳光的对岸
寻遍清香飘逸的田野
我看见了父亲的目光
依然像水一样温暖
我眼中的泪水
洗亮了孤零零的月亮
颤抖的嘴唇
诉说着在异乡的风里学会的忍耐和坚强
我紧紧的拥入父亲的怀里
轻轻告诉他
爸爸,我想回家
爸爸,我已白发苍苍
你可以抱抱我吗

电话情思

文/倪丽英

很想很想
给妈妈打个电话,轻轻说:
我已经安排了蛐蛐青蛙
把歌声悬上月亮
给扛起锄头的爸爸
开一朵莲花

莲花,真香
都是我的贴心话:妈妈
那条老水牛带着爸爸
刚刚拐过了当年我们栽种的
梨儿树下

妈妈,梨儿都熟了
水水的甜
可帮爸爸解酒戒烟,对吧

爸爸,请等我慢慢长大

文/周明熠

爸爸,请不要打我
爸爸,请不要骂我
爸爸,请等我慢慢长大

爸爸,请对我微笑
爸爸,请陪我玩耍
爸爸,请等我慢慢长大

异地过年

文/童心尚红

疫情反弹忐忑不已
过年了,天籁之音喊我回家去
故乡远隔千山万水
那里有我年迈双亲,
还有朋友姐妹兄弟

网购车票退掉三次
过年了梦中和父母一起团聚
爸爸妈妈我想您们
骨肉亲情连筋牵扉,
手机视频近在咫尺

近在咫尺远隔万里
过年了新春伊始我们云聚
泪眼迷蒙含笑不已
异地过年中央号召,
大义凛然义不容辞

爸爸妈妈请您莫怪不孝子
国情严峻硝烟弥漫还未平息
面临看不见的病毒战役
大局为重坚定不移

爸爸妈妈请您多保重身体
保家卫国匹夫有责人人参与
全力防控首先保护自己
异地过年恪守尽职

致生活

文/快乐如来

当我十来岁时
妈妈不只有漂亮
她还有伟岸和高大
远在外地工作的爸爸
也得听听她的絮语

当我渐渐长大
妈妈格外的风采
她的眼睛里不只有喜爱
儿媳的样子
更像她的从前

有一天
儿子十岁的时候
已经和奶奶一样的身高
我猛然看见爸妈
不只白了花发

而现在
我们远在他乡忙碌
很难回次家乡
只有偶尔的电话中
我听见妈妈和爸爸
满满的牵挂和无尽的——
絮语

异地过年

文/童心尚红

疫情反弹 忐忑不已
过年了,天籁之音喊我回家去
故乡远隔千山万水
那里有我年迈双亲,
还有朋友姐妹兄弟

网购车票 退掉三次
过年了 梦中和父母一起团聚
爸爸妈妈我想您们
骨肉亲情连筋牵扉,
手机视频近在咫尺

近在咫尺 远隔万里
过年了 新春伊始我们云聚
泪眼迷蒙含笑不已
异地过年中央号召,
大义凛然义不容辞

爸爸妈妈请您莫怪不孝子
国情严峻硝烟弥漫还未平息
面临看不见的病毒战役
大局为重坚定不移

爸爸妈妈请您多保重身体
保家卫国匹夫有责人人参与
全力防控首先保护自己
异地过年恪守尽职

笨花与小傻瓜

文/雨兰

花儿也有笨笨的吗?
再小的花也是美的
妈妈有时叫我笨花

瓜儿也有傻傻的吗?
我吃过的瓜都是甜的
爸爸有时唤我小傻瓜

笨花,小傻瓜
有时我一点也不喜欢
他们这样叫我
唉,即使是这样
我也在心底爱他们呀
亲爱的爸爸和妈妈

笨花,小傻瓜
小傻瓜,笨花
一个人的时候
我学着爸爸妈妈的口吻
小声地呼唤自己
听起来也很亲切呀

记得

文/余传光

记得那天
爸爸把我举高高
让我坐在他那无比宽厚的肩头

记得那天
爸爸为了我的学费
燃尽了廉价的烟丝
也握破了他心爱的烟斗

记得那天
爸爸为我整理行囊
我开始远走他乡

记得那天
突然发现
爸爸满头的白发
和被岁月犁出满脸的深沟

记得那天
爸爸闭着眼睛
再也没有醒来

立春

文/举子

抱儿子出门
我在小区里学鸟叫
儿子问,爸爸在干什么
“爸爸在跟树上的小鸟打招呼”
我向儿子赞杨枝丫上的梅花
她有傲骨
她即将
迎来春天
我们跟新挂起的小灯笼说新春快乐
跟物业保洁阿姨说早上好
跟保安说再见
我们跟初升的太阳说起床啦
洗一下你红通通的脸
我们说今天的太阳
像红色的鸡蛋
因为红色的鸡蛋像爸爸的故乡
故乡在远处
在高春这天
一枚红色鸡蛋的深处

爸爸心疼那些花花

文/心如明镜

嘟嘟呀,
爸爸心疼那些花花,
你看它干巴劲瘦 ,
和个精神病人似的,
而你,
每次你都是大力士,
抓住人家的头猛摇,
边得意的冲我们笑,
我都不敢理你,
嘟嘟呀,
爸爸心疼那些花花,
你看它,
一片叶子都没了,
连枝枝叉叉都是,
藕断丝连,
就像个丢了头盔披发的逃兵似的,
东张西望,
深怕你再追来,
你知道吗?
想当初,它是多么的妖艳,婀娜。
就像刚过门的***。

做饭

文/wiltord

生活中必要的步骤就是做饭,
千家万户烟火味飘散在小巷,
这是爸爸妈妈的味道,
这是父母喊孩子吃饭的前奏。

妈妈的名片

文/卓俊标

弟弟两岁时
爸爸妈妈去了县城谋生计
由于租不起店铺
两人便在公路边搭起了一间四五平米的铁皮屋
白天,这里是修单车的铺面
晚上,这里便是他们的新家

那时的单车生意好赚
爸爸偶尔捎来的叉烧包和威化饼
是我对城市的最初印象
开始,妈妈给爸爸当下手
打从爸爸和酒精做亲家后
妈妈便承担起全部的活儿
从此,头上罩着旧面巾的妈妈
便在午间的日头下工作
日子一久
人们便亲切地唤妈妈:“单车嫂!”
不知不觉间
人们已淡忘了妈妈的真实姓名
叫了十多年的“单车嫂”成为妈妈的一张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