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百科
贵客网 > 短文 > 好文章 > 正文

关于理想的散文

2022/12/03好文章

关于理想的散文(精选12篇)

做真实的自己

文/杨莹

书是知识的源泉,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大文豪马克·吐温的代表作,是世界文学宝库的一部经典作品。主人公汤姆的形象更让我们赏心悦目:顽皮、天真并且十分活泼。但他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坏孩子:调皮捣蛋、喜欢恶作剧、爱逃学。他的想法、行动总让人捉摸不透,防不胜防。

小小年纪的汤姆,足智多谋。波莉姨妈罚他刷墙时,他装出一种特别享受的样子,骗小伙伴用心爱的玩具换来一次刷墙的机会。当他们傻里傻气地刷着墙时,汤姆却在一旁的的树阴底下坐享渔翁之利。

他的理想、他的抱负总让人惊叹不已。汤姆为了实现他的理想,逃避了这个文明的世界,逃避了亲人对他的爱,彻底摆脱了学校枯燥无味的作业、无聊的教义和教学环境,选择了离家出走。

他与伙伴们共同商议:去小镇外的杰克逊岛当海盗去。在他们心中,海盗并非是贪婪的大坏蛋形象,而是行侠仗义的大好人。他们总是帮助贫穷的人,打劫富有并且贪婪的贵族和有钱人。后来人们发现他们“失踪”了,才忏悔他们当初的所作所为,感觉自己对孩子有亏欠,并把亏欠持续一辈子。最后,当小镇上的人们为他们举行盛大的葬礼时,他们突然回来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失踪”事件落下了帷幕。

读完这本蕴含着浓郁的童年气息的小说,我感觉自己仿佛和主人公汤姆一起经历了探险,无比带劲。即使现在的我们不能经历汤姆那样丰富多彩的童年,但童年生活总让我们回味无穷。因此,无论是暴风骤雨,还是风和日丽,我们都要大胆而自由地发挥自己的天性,做最真实的自己,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精彩、更加真实!

认识自己

文/杨明轩

据说伦敦某个颇负盛名的教堂地下室里曾有一块无名墓碑。年代久远,字迹已然模糊,只能依稀识辨:

“当我年富力强时,我的想象力从未受到限制,我梦想改变整个世界;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我缩短目光,只决定改变我的国家;当我进入暮年,锐气也已打磨殆尽,我放弃了理想,只希冀改变我的周遭;当我行将就木,躺在床上,我终于发现,我也许什么也做不了。”

它带着主人一生的经历暗无天日地躺了不知多少春秋。直到一位勤工俭学的大学生在打扫教堂时无意发现了它,短短几句话让他感慨唏嘘,并最终影响他和他的国家的足迹。半个世纪过去,又一位有志青年追随着那位改变世界的前辈来到碑前,重新认识了自己,从此一生未曾迷失。

先走进的那个年轻人是甘地,印度人心目中的“圣雄”,追随着他脚步的有志青年是曼德拉,新南非的国父。与地下的那位智者一样,他们都曾怀揣着高远的理想,然而结果却不尽相同。想必当先驱者们驻足于这块墓碑前所发现的更像是一面镜子。对镜自照,从此抛去那个耽于幻想的自己。

其实每个人无论多少远近都有自己的理想。我们总期冀着去改变什么。从小处说是自己,不论内在外有,无谓德学才貌。从大处说,是现实中所难以得到或不完美的事物。这种理想,正是我们对自己最完美的要求。然而,当我们如同墓碑的主人一样怀着满腔热血冲向理想时,却往往被挡在现实的门口。回过头来,发现未曾改变也最难改变的,还是自己。

当我们尚还懵懂无知时,许多人就已开始思索。为什么我们不出身于名商巨贾之家,高门耀姓之户;为什么我们相貌平平又天资无奇。我们一次次地审视自己,怀疑自己,塑造出理想的自己,却又一次次受困于现实中的自己。徘徊于两个极端之间,不少人失望了,迷惘了,觉得自己无能为力。实际上,他们都没有真正地认识自己。

让我们回到故事的开始。

甘地无法选择作为国家沦丧的下等公民寄人篱下的过去,但他所能做到的就是尽自己所能带领他深爱的祖国从贫弱中走向新生。他的追随者曼德拉也无法改变自己有色人种的卑微出身,但他却能通过毕生之奋斗使得一代人从对立仇恨引向和解团结。他们一次次地审视自己,没有自怨自艾,没有满腔愤懑,而是平静地接受自己所不能改变的现实,并且尽自己所能去重塑自己,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所以,认识自己正是这样的过程。先学会接受,再尝试改变。乐观地面对,积极地前进。正如某位哲人所说:“你无法决定太阳何时升起,但你可以决定自己几点起床。”把握住自己所能决定的现在,来实现那个理想中的自己。

理想的房子

文/冯唐

我心目中理想的房子要有十个要素。

第一,房间面积要小。一卧,最多两卧,多出来的一个卧房当客房,或者等小孩儿长到青春期要求自己睡时用,或者偶尔夫妻吵架需要分房睡时用。每个卧房不超过十平方米,乾隆帝的卧房也不过十来平方米,平常人王气更弱,不僭越。卧室里最好有大些的衣橱,常穿的衣服可以挂起来,旅行箱也可以藏到视线之外。一厨。如今的女性追求平等,做完饭不洗碗,所以要有洗碗机。要有烤箱,不做饭的时候可以烤鸡翅和羊肉。一起居室。一桌,六到十把椅子,吃饭、喝茶、看书、写作都有地方了。最好有个真壁炉,天冷的时候点起一把火,心里就踏实了。最好再有个宽大的单人真皮沙发,中饭之后,瘫在里面看书,被书困倒,被夕阳晒醒,午睡前看的内容都记到脑子里了。这样算下来,一百平方米足够了。如果嫌小,想想,多出来的面积和房间你一年也去不了几次;想想,面积小,好打扫。如果还嫌小,就减东西,一年以上没碰过的东西,理论上讲都可以扔了。

第二,要有个大点儿的院子。有树,最好是果树或者开花的树,或者又开花又结果的。自家的果子长得再难看也甜。哪怕花期再短、平时打理再烦,每年开花的那几天,在树下支张桌子,摆上简单的下酒菜,开瓶顺口的酒,看繁花在风里、在暮色里、在月光里动,也值了。要有动物,大大小小的鸟用不同“方言”叫,松鼠、野猫、鹿不定时地来看看你在读什么书。它们知道你没有杀心,见你靠近也不躲避,只稍稍侧身,让你走过去而已。

第三,要有好天气。不要太干燥,不要太湿,冬天不要太长,夏天早晚不要太热。

第四,要有景色。尽管你天天看,但是景色依旧重要,或许正是因为你会天天看到。如果你的眼睛足够尖,你会发现,尽管你天天看,景色每天都不一样。每天看看不一样的云,想想昨晚的梦,和自己聊一会儿天,日子容易充盈起来。

第五,附近要有公园。越近越好,走路三五分钟能到最好,如果开车才能到,不能算房子附近有公园。公园不用很大,有简单的草坪,一圈两三百米,能跑步就好。人过四十,不再有一身使不完的力气,反而似乎总有拉不开的筋骨,跑步是解药。每天跑跑,三五千米,汗出透,整个人都好了。

第六,附近要有大学。最好走路能到,最好是个像样的好大学。有大学就有图书馆,有看不完的书可以蹭着看。有大学就有苍蝇小馆儿,而且开到很晚,一年到头都有便宜的好吃的。有大学就有教授,要张课程表,去蹭大课听。有大学就有女生,花落了,还可以在校园里看女生。

第七,附近要有足够好的生活设施。最好有几家好餐馆,开了几十年,食材新鲜,厨师可靠,菜好到你常吃不厌,懒得做饭了就可以不做。最好有几家好咖啡馆,豆子现磨,闻香进门,餐点都让人惦念。最好有一两家走路就能到的独立书店,时常能翻翻新书,每次能买到一两本过去一直想读但是没机会读的旧书。小学和中学都在走路可达的范围内,否则接送小孩儿上下学就会消耗掉你不多的自由时间。多数病都是年纪大了之后得的,老了之后,医院是必需的。医院最好走路能到,建筑不必雕梁画栋,等候时间不长就好,医生能不乱开药、能多和你解释病情、能体会到你的痛苦就好。

第八,所在城市要有历史。最好百年以上,连续不断。有很多古董店,家具、瓷器、餐具,买了就在日常的生活里使用。一年下来,在古董店买的东西比网购的还多。有不少博物馆,一些古迹,偶尔逛逛,觉得祖先并不遥远。

第九,一个小时车程之内有国际机场。人偶尔还是要出去走走,度假、会友、凑热闹。

第十,附近要有朋友。最好有很多朋友。朋友们就散住在附近几个街区,不用提前约,菜香飘起时,几个电话就能聚起几个人。酒量不同,酒品接近;术业不同,三观接近。菜一般,就多喝点酒;酒不好,就再多喝点,很快就能高兴起来。一生中,人除了做自己喜欢的事儿,剩下最重要的就是和相看两不厌的人在一起。从这个角度看,这第十点是最重要的一点。老舍先生您如果还健在,您在哪里,北平就在哪里,哪里就是北平。所以如果看上一处房子,买了下来,让房子变得更理想的捷径是鼓动好朋友们也在附近买房,共我山头住。

当然,这十点之前,有些更基本的要求:空气是干净的,水是能喝的,食品是能吃的,无论什么时候在街上走都是安全的,没有什么组织是能不依法就把你从你的房子里带走的。有时候,这些要求看上去是如此基本,但是有时候,又似乎是那么遥不可及。

别和现实做交易

文/冯仑

什么是理想?我的看法是,当遇到困难、无解的时候,理想是一个GPS,是一个生活当中的导航,是当什么都不清楚的时候,你知道该去哪儿。

大概在几年前,我们从西安开车前往乌鲁木齐,经过戈壁滩时,突然车坏了,那个地方手机没信号,我们没有办法跟任何人联系,越来越恐惧、焦躁。这时司机下了车,他在不断地看,看有没有车辙,之后他发现有一个。于是,他就把车开到那个最新的车辙上面,并把车横过来,然后说:“剩下的事情,只能等待,不能有任何奢望。”

我们就这么等,等了将近一个小时,有一辆大货车过来,因为我们挡住了这个车辙,那车就停下来,我们的司机就写了个电话,让他们出去以后打电话请对方救援。我们在车上就讨论说:“这事儿靠谱吗?人家会给你打这个电话吗?”司机说了一句话:“在没有方向的地方,求生是唯一的选择时,信任是最宝贵的。”一个多小时后,我们得救了。

经历这事后,我一直在想,人在什么时候最恐惧呢?不是没有钱的时候,也不是没有水的时候,更不是没有车的时候,最恐惧的时候,实际上是没有方向的时候。当你有了方向,其实所有的困难都不是困难。理想,就相当于在戈壁滩上突然找到了方向。

其实,生命中第一紧要的事是要有方向。但是这个方向是怎么确定的呢?是你心中要有一个价值观。这个价值观就是是非的判断,是诚信的价值观、道义的价值观。

有了价值观的驱使,你就会有一个方向感。这个方向感,每个人不一样,每个时代也不一样。20年前、30年前所谓的理想,并不是个人理想,那时我们只有家国情怀。但是你仔细看现在的人,说的都是小词儿。比如说我想娶个好媳妇,过上好日子,这是理想;比如说我要成高富帅、成白富美,这也是理想。

我自己就做三件事,第一看别人看不见的地方,第二算别人算不清的账,第三做别人不做的事情。什么人最快乐呢?有信仰的人快乐,心里头有方向感的人快乐。理想就是一个方向感,就像在黑暗隧道里的那个光明,如果你们失去了这个光明,你会恐惧,会死亡;而有了这个光明,你会行动,会前行,这就是理想在生命中的意义。

当然,理想这件事情,也不能把它夸大到什么都能解决,它是一个保健品,而不是速效救心丸。所以理想是一个增加概率的运动,有理想的人和没理想的人相比,只不过是成功的概率高一点,快乐程度高一点,毅力强一点,走得远一点,心里头踏实一点,无非是这样。但不是说有了理想,今天你20岁,到25岁时一定就会房也有了,车也有了,媳妇也有了,什么都有了。

我知道一谈理想就难免要谈到现实。大家总是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是这么看的:理想永远是从现实中孕育出来的,因为不满,所以有梦想;因为没有,所以才需要;因为弱小,所以想强大。

我们跟理想之间怎么对话呢?理想只是告诉你要去哪里,至于怎么去,是你自己的事儿。所以也可以简单这样讲,现实是“术”的问题,但我们讲的理想是“道”的问题,也就是说“去哪儿”“为什么要去那儿”的事,这是理想回答的问题;怎么去、什么时间去、怎么到达,这是现实中每天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有理想,但不等于可以跟现实做交易,说我今天有理想,明天就变成了要什么有什么,那是不可能的。

另外,我们必须看到,真正能坚持理想的人毕竟是少数,多数人是在现实中理想被磨灭,然后妥协了。犹如在爬山之前的山底下的散步,这个时候每个人都信誓旦旦地说:“我要上山顶。”大家仔细看,走一会儿,就剩下一半人了,走到最后,就剩五六个人了,所有人都不知道跑哪儿去了。在半山腰上的人都在说风凉话:“上去干吗,上去你也得下来。”在底下的人说:“有这工夫,不如去看个电影、谈个恋爱,或者旅游。”所有人都在给自己找理由,最后就剩下一个人,上了山顶,而这个人告诉大家:“我看见了不一样的风景。”

二妮的理想

文/许锋

妈妈去世后,二妮一度不想上学了,想开个饭馆儿,直到上大学前她还琢磨过这事儿。老王不赞成,让她先读书,开饭馆的事儿等毕业了再说。

二妮的理想一直没有变,她觉得做饭好。给别人做饭,让别人吃自己喜欢的饭,齐刷刷、密密麻麻的一圈人,食客,老人小孩,围在她周围,嘻嘻哈哈,挺有生活气息和成就感。

自己做饭,爸爸也就有地方吃饭。

毕业后二妮开始创业。她学的是企业管理,开饭馆做生意也算专业对口。这时爸爸不反对了,爸爸都爱女儿,女儿想做,是正道,爸爸就支持。

二妮想开“农家乐”。

远远看去,城里不光是高楼大厦,也有犄角旮旯的“缓冲”地带,也有城乡接合部,有的地方距离繁华的车水马龙的都市直线距离不过百米,却种着农作物,还有水塘,有田园的气象。不过大多时候,这一切都被城市的喧嚣与繁荣掩盖了,一般人的眼睛看不到。

二妮看上的这个地方距离闹市区五分钟车程,上面是铁路。从这里到广州的高铁经过这里,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司机总会拉一声汽笛,“呜——”,虽然在二妮头上响,但声音比以前的蒸汽机车和柴油机车要小得多。高铁就是高铁,高富帅。二妮齐头并进,看地盘的同时通过朋友找了厨师,大厨带几个小厨,又订了厨具,交了订金。爸爸都放手让她干,不干涉,不过问。经验这东西,都是从实践中来的。做生意也一样,不吃亏就没有挣钱一说。

准备工作到了一定阶段时,爸爸过来开“现场会”。

二妮计划搭十张台,做粤菜,每张台每天翻三四台,每天就是三四十台。菜式有烧鸡、隔水蒸鸡、盐焗鸡、白切鸡……还有时令蔬菜。老王最喜欢吃鸡,尤其是烧鸡。这店定位倒还准确,城里人到这里吃饭,吹着风,看着庄稼,听着汽笛,能享受到无限的农家乐趣。

厨师总共有四位。由于还没开业,就还没有过来上岗,但朋友说他们都准备好了,随时听候召唤。

大厨月薪一万二,其他人有八千的,有六千的。还有一个大厨顾问,一万。

爸爸笑眯眯地问女儿,你一个月要给厨师开五六万的工资,那么其他人呢?服务员、洗菜洗碗工、保安,还有你这个管理人员……你这样不但赚不到钱,每个月都要亏本,还不少。

二妮也仔细算了一算,很无辜地摇了摇头,说:真是,不但亏本,简直亏得一塌糊涂!这哪里是自己创业,明明是给厨师打工,给大家找了个免费吃饭的地方(饭馆的工作人员吃饭都不掏钱),拿老爸的钱给别人谋福利。

推倒重来。

但厨师不能说不要就不要,大家都已从原单位辞了职,都在等二妮的召唤,就算不上岗,但一个月的工资还是少不了要付的。二妮才发现,这时朋友的眼珠子像离了水的鱼的眼,急躁躁地一通乱转。

厨具也做好了。都是量身定做,不要可以,订金不退。

仅上面两项,二妮就赔进去十万块。她一个刚毕业的丫头片子一穷二白,赔的都是老爸的钱。

晚上的时候,二妮想这事。她觉得自己很失败。老爸的钱是辛苦钱。自己没让老爸吃上烧鸡,却让老爸吃了大亏,怎么就这么笨?

她想了一整夜……

一晃几年过去了,二妮摸爬滚打,吃了很多亏,也吃了很多苦。爸爸一直是女儿的支持者。

一天上午,二妮陪老爸在家看电视,一则广告很好看:一个漂亮的女快递员送快递,老爷子犹豫着打开包装,突然,一只卡通鸡跳了出来,冒了一句:“生日快乐!”然后跳到盘子里,随着音乐疯狂地转了几个圈,变成一只烧鸡。

哈哈哈,老王一阵痛快的笑,这烧鸡也能快递?不像,不像,凉了,不好吃。

二妮说,爸,要不我给您点一只试试?

老王摇头,我不信半个小时谁能送一只热腾腾、香喷喷的烧鸡来,还“王老道烧鸡”呢,瞎扯!

刚好半个小时,门铃响了,二妮鼓励老王去开门。老王半信半疑,拉开门,门口站着两个俊俏的姑娘,一人端个蛋糕,一人端只烧鸡,甜甜地喊:王伯伯,祝您生日快乐!

烧鸡真的热腾腾、香喷喷。

老王一头雾水,二妮跑过来,爸爸,今天是您六十岁的生日,也是我的公司电子平台正式上线的日子,我和我的员工——祝您生日快乐!

是否爱,肯定爱

文/昭通

此生平庸,却因为那一年的教书而精彩;此生短暂,会因为那一年的教书而漫长。我以为是天降大任,二十年前,因为写作上花了些时间,发表了几篇豆腐块,便有幸在一位令人景仰的先生的推荐下,到洒渔中学任教,上了一年的历史课,第二年便被生拉硬扯,拖去教了一年补习班的语文。那时是参加工作的第四个年头,自我感觉还是学生。将心比心,用自己标准作为榜样,用自己的经验作为经验,不断地向大家灌输责任和担当,培育大家的忧患意识和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好多学生脸都给说白了,心都给说抖了。要知道,那个班的同学,都是乡下出生,都是在上一年中考中失意的学子。一年时间里,我曾无数次和同学们进行思想上的沟通,安抚他们的自卑心理;与班主任一道,到不让女儿读书的家庭去访问、去争取;熬更守夜搜集知识点,刻蜡纸,用油印机一张一张地推出第二天要用的资料;多次将自己发表的作品在班上朗读,让大家设身处地,反复体会,找感觉,以为己用。两个学期下来,我让同学们每人写了至少50个以上的作文,这种多方位的训练,让大家不再害怕作文——作文就是有话要说,作文就是我手写我心。我利用空余时间,带领大家创办《初蕾》杂志。这杂志有封面,有目录,有编委,一年时间里,总计编了3期,全是学生自己设计和手抄,属于孤本。其间几乎每人至少都有一篇作文入选,或记叙文,或散文,也不乏诗歌。杂志装订好后,在黑板旁边敲一颗小钉子,挂在墙上,供大家闲时翻阅。并推荐部分优秀文章到昭通人民广播电台文学节目里广播,通过昭通人民广播电台给同学点播优美、向上的歌曲。还记得,当时主持这个节目的是台里非常优秀的播音主持夏琼,是她,帮助我们圆了一个个小小的梦想。那甜美而充满深情的声音,至今犹在耳畔。

时光荏苒,毕业在即,我利用下午的一节自习课,给同学们讲理想,讲未来,让每一位同学在信笺上写下自己的理想:20年后,你的梦想是什么,能不能实现?当场用一个牛皮纸信封装了起来,贴上封条,写下封存的时间。记得,每一位同学都很认真地写了,小心而虔诚地装在了里面。

我知道,这样的一种对理想的构建,对于十多岁的乡下孩子来说,是十分的严峻和残酷,是心灵上的重负。同学们生长于乡下,大多家境贫寒,条件艰苦,那么幼小和无助,除了唯一的将分数考好争取到一份工作之外,几乎没有任何可以帮助他们成功的平台。一个人要有成就,在年少时树立志向是必须的。但是对于一个少年来说,二十年里的经风历雨,肯定会改变他很多,容颜、身材、处境、性格,包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当年写在纸上的梦想,不见得就能真正实现,也不见得就能引领一个人正确的一生。随着时光的转变,有的方向会改变,有的理想会超越,有的心愿还会蒙尘染垢。原本让你心动的梦想,现在你已麻木;原本行云流水的旋律,如痴如醉的美文,而今已是一册简牍散佚的残章……但不管如何,实现也罢,超越也好,改变也好,只要往前走,只要矢志不移,就会有曙光照耀,就会有光明前程。我以为,那个小小的梦想,就是一盏暗夜里的明灯,照耀着你、我、他,二十年里,不曾熄火。

记得在同学们写下自己的理想的时候,我也写了。我写的是,20年后,我要出三本书,一本长篇小说、一本中短篇小说集,一本散文集。做一个作家,写出自己的酸甜苦辣,写出自己的爱恨情仇,写出自己对生活之恶和对梦想的追求。那几年里,中国文坛收获颇丰,出现了《白鹿原》《废都》《骚土》等一大批重要作品,文学在灼烧着我和更多的文学爱好者。在洒渔中学一楼的约有十平方米的宿舍里,对一些作品甚至诵读整夜,低沉的、忧伤的情调至今还依稀弥漫。躺在尚未建成的操场上,柔软的草叶承载着年轻而幼稚的梦想。围墙外起起伏伏的山冈上,苞谷已收,草杆被一垛垛地屹起,簇簇乱坟清晰可见。据说这是一块风水宝地,早年旁边有一座祖师庙。供奉的是大自在王佛及观音文殊、地藏、普贤四大菩萨,还有韦驮、伽蓝二大护法菩萨。也有人说供的是鲁班和李聃。木匠敬鲁班,铁匠敬老君,洒渔这个古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读书人不少,手艺人多多,所以常年香火不断。庙前有一个巨大的泉眼,据说若干年前,这里泉很大,水很清。积流成湖,里面便长有很多水草和鱼。影响了附近一个农户种苞谷,他便下歹心,杀了一条狗,连狗带血,用一口锅盖住了泉眼,还让祭司念了绝咒,从此以后,泉尽湖涸,鱼死草枯。再往远处看,是隐隐约约的村落,是连绵无边的苹果树林。那些果林,年年生长,成了当地村民的摇钱树,每年收获的苹果换成的钱,供养了无数的莘莘学子。

我生长乡下,与同学们的处境相当。那些日子里,我与班主任一道家访过,将一个酗酒父亲不准读书的学生解脱回来,继续上学,眼下这个学生已经成为昭通名校里一位非常负责的老师。还有一个学生,家住冷水河的后山沟里,家境清贫,通过努力,考上中专后,自学本科课程,其学习期间,没少呵护支助,现在已经是一个煤矿企业的副总,每每电话,便加恩师二字,令人惶恐。也有同学说,那时种下的文学种子,他至今受益,苦闷之时,无奈之时,便伏案写作,以为心声,还偶有作品发表……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那些日子里,与同事们相处甚好,学历史的胡家兴,做版画的叶建勋、教物理的欧阳秋、坚持写作的陈正勇、教数学郭家和、自学音乐成才的范怀吉……个个都是被人翘大拇指的人,当年没少在他们身上学到为人处事、不断进取的东西。他们眼下遍布昭通城里的几所重点学校,都是各自领域很有影响力的老师。

一年时间转瞬即逝,来不及思想,来不及总结,仿佛是一个短剧,刚进入高潮,便已曲终人散。那年的中考一过,我便溯流而上,到乐居,到昭通,到更多的岗位。此后的二十年,我换了七个岗位。但不管在哪,偶尔会遇上这个班的同学,有的还成了同事,大家一起工作,同心协力,互相帮助。在岁月的流逝中,同学们都已成人,有的当上了老师、医生、警察、公务员,有的做生意,当了老板,有的在农村也发家致富,各显神通,小有名气,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些,和当年的各位老师呕心泣血的谆谆教诲分不开,更和同学们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气馁分不开。我不知道,当年那一张小小的信笺上,同学们的理想到底是什么。事实上,走过这7000多天的日子,那少年时的梦想,已经不十分重要的了。重要的是,在当下,在以后的时光中,在未来的日子里,正处于青壮年的你们,已经渐次苍老的我们,能够努力工作、开心生活,做人有底线,交友更磊落,就已经足够了。

在短暂的五年教书时光中,能够有那么一段时间与同学们相处,这是人生之大幸。现在回首,还记得洒渔中学校园初建时的荒凉和操场的泥泞,还记得呼啸的北风从山后吹来的锥心刺骨和从天而降、伴随着雷鸣闪电的瓢泼大雨,还记得同学们黎明即起、深夜不睡的学习情景,还记得老师们团结一心、相互补台、呕心沥血的良好氛围。

身后没有山,自己就是靠山,前边没有路,走出来的才是路。时光匆匆,大家在自己的岗位上创造了和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精彩。二十年的时光中,老师和同学们建构和保持了如此健康、阳光的友谊,这已经足够。作为老师,我,或者是我们,都是欣慰的。如果有机会,真想让同学们当一回老师,我来做一回学生。让你们站在讲台上,给我解惑答疑,引领未来。让我坐在教室里,静静地聆听,像春草等待雨露,像雏鹰渴盼飞翔。

假如你们现在还十六岁,假如还让你们写下一个自己二十年后的理想,你们写的,又会是什么呢?

聚会那天,好多同学都从不同的地方风尘仆仆地赶来。我给大家带来一份礼物,那是我出版的第九本书,书名叫做《是否爱》,这本书收录了我近几年发表的七个中篇小说。每个小说独立成篇,有的写抗战背景下昭通民族兄弟间的大爱,有的写现实社会中的冰凉与险恶,有的写山地少年特殊环境下的畸形心理和梦想,有的写朋友之间的坦荡与背叛,有的写回乡青年的梦想与迷茫,有的写母亲与儿子间的刻骨敲髓、锥心刺肺。是否爱?肯定爱,但这样的爱在复杂险恶的现实面前,是艰难的、痛苦的、无助的和迷茫的,但又是高贵的、无私的,是阳光的和真挚的。

那天下午,轮到我发言的时候,我对大家说,如果你们还有理想,我相信,你们首先要培育的,就是自己的爱心,对事业的、对家人的、对朋友的,对这个养育我们、理解我们、包容我们的世界的爱。你们肯定还有理想,因为旧历十月底寒冷多日的天空,突然间云消雾散,阳光灿烂;你们肯定还有理想,因为当年各奔东西、自谋生计的同学们,今天终于有了美好的相聚。

面对当年曾无数次对视过的眼睛,我居然眼眶潮湿,喉头哽咽。是不是年华已逝,怀旧情感如泄堤洪流不可遏制?

我的理想

文/张胜超

世界万物都有自己的理想,花儿的理想是绽放多姿的花朵,小草的理想是染绿大地,我的理想是当一名考古学家。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非常喜欢恐龙,也看了很多关于恐龙的书;有一天我还在电视上看了一个纪录片,看见那些专业寻找恐龙化石的考古学家,用刷子慢慢刷去化石上面的灰尘时,我完全入迷了,不由得闭上眼,思绪飘到了那遥远的地方。

我幻想着我已经变成了一个风度翩翩的大学者了。我和我的队员们来到人迹罕至的撒哈拉大沙漠,寻找传说中的木乃伊和远古海洋恐龙。走着走着,我脚下被一块硬硬的东西拌了一跤。我爬起来,用手擦试了一下地上的沙子,摸到了一块石头一样的东西,再用刷子擦去上面的灰尘。“啊!”我立马高兴得叫起来,“是蛇颈龙的头部!”再接着擦,又发现了它的颈部和它的躯体,这是一条完整蛇颈龙化石!我们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喝彩!

这时,我就埋下了理想的种子--当一名考古学家。

理想是人生中向前奔跑的动力,我要张开理想的翅膀,向着理想飞奔。

理想的酒鬼

文/扣扣

中国人饮酒,有个很雅致很有范儿的词,小酌。这个“酌”字实在是兼备画面感和音效的,几乎轻易就能想象出这样的情景:夜幕之下、窗帘后昏黄的灯光中,电视吱吱嘎嘎兀自热闹,茶几上一碟猪头肉或花生米,在难得的独享的清闲中,一口猪头肉后,他慢悠悠端起酒杯,眯着眼,嘴唇撮到一块,浅浅地啄一口,伴随一声嘹亮的混合着吮吸、叹息、又满是陶醉的口哨般的声音,脸上是一副心醉神迷。

通常,酒客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伪酒客,另一类才是真正的爱酒者。伪酒客把每一次酒局都当成一场战斗,他是聒噪的,摩拳擦掌的,他和每个人都喝,熟的,不熟的,喝之前总有一番卖弄的言辞,他总爱说“我干了,您随意”,仰脖一灌,再一抹嘴,眉头微皱,看不出他有多爱酒,也许是更享受自己在酒局中呈现出的掌控着局面的幻觉。

在经过第一轮敬酒中的试探、观察后,伪酒客的战斗才正式打响,他从中选出两三个目标,开始进入劝酒环节。一会儿哥俩好,一会儿“我们这交情还用说”,一会儿“瞧你这话说的,自己说该不该罚?”甚至会吐些在电视剧里才能听到的煽情句子,目的只有一个,灌醉对方。对方喝趴了,他便赢了。

但,好东西是不该这么糟蹋的!真正的爱酒者会这么说。爱酒的人都是珍惜酒的,从不相信“感情深,一口闷”这种扯淡。他们漫不经心,甚至带有几分羞涩,从低头酌酒时动作的庄重,到眼里闪烁着人畜无害、无辜又天真的光芒,到最后喝高兴了,脸上灵魂出窍般,神情恍惚,但也静悄悄的,手掌托着下巴,看着某处,面带神秘微笑。直到他高一脚低一脚从你身边飞快掠过,你才会发现,嘿,这家伙正享受着呢。

这类酒客可算是理想的酒友,无论酒局还是私下里,无论烂醉还是微醺,他们有操行,有底线,不借酒撒泼,指着某人鼻子大骂,不随便睡在马路边嘟嚷着老子就这样爱谁谁,不给人添麻烦,不说脏话,想放纵一点却又还真的会害羞。

我喜欢这样的酒鬼。他们清醒时也许很卑微,醉了却很儒雅很温和,有时还很温柔,握着你的手掏心掏肺,会跟你絮叨,唔,生活有时真得挺难,也会哽咽,但从不失态,从不大声嚷嚷,旁人说话声音大了,他还会停顿下来,等着喧嚣过去,一副与世无争的神情。就像我朋友形容自己的,小酌几杯后,微醺的打量中,世界以及周遭,就安静了、安稳了,没有什么值得计较的。

做一个快乐的人

文/柴卓君

我的理想很普通:做一个快乐的人。

每每与家长或朋友聊起理想和未来,我都持一种观点:“快乐就行”。有的朋友说她要学医将来当一名医生,也有的说她要去加拿大读书。而我则认为无论什么大学、什么地方、什么职业,只要能让我快活的一切正当行为,我都会去做。

有一篇文章阐述了这样一个观念:人生是多变的,有可能下一秒就不在人世了,不要舍不得,珍惜享受短暂的人生吧!文章说,以前他总是不舍得花钱旅游,不舍得很多事情,尽管这些事让他苦恼。后来他开始改变,拿出了放了很久都不舍得用的一块漂亮的贝壳形香皂,有人问他那么漂亮的香皂用了多可惜。他却说此时不用,还要留到什么时候用呢?

妈妈的一个同学,从小学习优异,上了重点高中,考上一流大学并被公派到国外深造,也有了高薪的工作,可惜才工作不久就患癌症去世了。妈妈和我都很惋惜:这样忙碌而短暂的一生,与平淡而快活的一生哪个更好呢?我想这样还不如快活并健康长寿更幸福些。

快乐的人较忧伤的人更长寿,谁不愿意长寿呢?我不敢说我每一天都是快乐的,但我的每一天都要向快乐努力。尽管我的理想是快乐,我依然可以为了这个理想而做一个心理学家。想要成为心理学家不是因为这个职业高薪或高地位,而是因为这个职业的专业领域是我的兴趣,做感兴趣的事情是可以使自己快乐的。

我会为了实现快乐的理想而学习。以前我看不起分数,好坏又如何呢?“考试不过是老师与学生作对罢了。”这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海伦的观点,她接受教育不就是为了快活吗?初二的语文老师告诉我,我可以不在乎成绩,但谁都图个开心,成绩好了不是家长和自己都开心吗?对呀,我们努力学习取得好的成绩不正是为了快乐?

的确,我们可以为了快乐做些什么,为了别人快乐做些什么。

读书,为心灵加油

文/胡帅璟

大家都知道,读书可以让我们增长知识、明白做人的道理。我觉得,读书还可以为我们的心灵加油呢。

“成为一名小学老师”是我的理想。我想,老师能和同学们在一起学习,一起玩游戏,多么快乐呀!但是自从去年我跟着爸爸一起读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之后,我对教师这份职业有了更深的认识,我知道了要想成为一名好老师,是非常不容易的,要有爱心,有童心,还应该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

在爸爸的指点下,我还阅读了陶行知先生写的关于教育的书籍,我从中也明白了许多道理。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虽然现在我还不能深刻理解,但是我一定会努力的,因为我的梦想是当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只要我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我一定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

读书,让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让我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并且对实现自己的理想充满了信心。读书,为心灵加油,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

榜样

文/梁富红

“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身追求的理想,我有爱我的家人和朋友,对了,我还有颗感恩的心。”霍金的这般话让全世界的人为之倾倒,也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史蒂芬·霍金,他身上有很多的闪光点,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他是我的榜样。

霍金,他身残志坚,在全身瘫痪得只有两只手指可以活动的情况下,依然孜孜不倦不停地探索宇宙未知的事业。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他如蚕吃桑叶般地看书,工作。每天孜孜不倦,他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撰写了科学着作《时间简史》建立了非常美的科学模型;发现了黑洞的蒸发性;推论出黑洞的大爆炸,成为了一名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

霍金,他是生活的强者,命运如此不公,生活如此的残酷,他没有低头叹息,一蹶不振,自暴自弃,而是昂首挺胸,坦然面对,迎难而上。他让我明白了:对命运的不公,应该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敢于正视现实,敢于向命运挑战,为了理想而努力奋斗,热爱生活,这样生活才会充满阳光。

霍金,他不屈不挠、宽容大度,懂得感恩,看看霍金,想想自己。曾几何时,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考试成绩不理想就气馁,因贪玩就耽误了学习,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和伙伴吵得不可开交,弄得不欢而散,对于父母的关爱,不仅不懂得感恩,还更加肆意所取,想到这里,自己不禁羞愧难当。

霍金,你让我学会宽容,懂得感恩,学会面对困难,不畏惧,不退缩,不屈不挠,学会勇于探索,为理想努力奋斗;学会乐观向上,热爱生活,懂得感恩;你让我学会了很多很多,你是我的榜样,我明白了:只要坚持,就会找到希望!

理想是风帆

文/范逸扬

最近,我看了一本由教育部关工委和课堂内外杂志社编写的精致小读本《复兴中华,从我做起》。这本书可有意思了,从北京奥运的中国声音到上海世博的中国元素;从风靡世界的孔子学堂到震动世界的莫言获奖;从感动中国的最美教师到各行各业的千万个雷锋在成长;从56个民族亲如一家情同手足到百姓身边衣食住行的沧桑巨变;从九天揽月的神舟英雄到扞卫主权的航空母舰……

一个个经典的故事引人入胜,我彷佛又听到了研制出两弹一星的核武之父朱光亚振臂高呼“祖国需要我们!”从昨天的雄关漫道真如铁到今天的人间正道是沧桑、再到明天的长风破浪会有时,历史总是在不断地精彩定格,而理想必将是我们不断超越梦想的风帆!

奋斗是双桨,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习近平总书记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没有强大的祖国,哪有幸福的家?正如一首歌唱的那样,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实现中国梦需要全体中华儿女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一切皆可能实现,中国梦不可能一帆风顺,霍金和黄美廉历经磨难终有所成的事实证明失败是成功之母,上帝为你关上一道门,就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如果我们转身面向阳光,就不可能陷身在阴影里面。只要付诸行动,永远都不会晚!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飞人刘翔用速度向世界证明一切皆有可能。复兴中华需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生活当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传递正能量,开启你梦想!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