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百科
贵客网 > 短文 > 好文章 > 正文

珍惜时间文章

2022/12/04好文章

珍惜时间文章(精选12篇)

让自己增值的4件事

文/李思圆

勤学似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看似很大,但是拉开差距的,往往是日复一日微小的积累。

唯有懂得自我增值,持续学习,才能在时代的浪潮中占有一席之地。

阅读增值

读书是自我觉醒、智慧增值最好的方式。

多一份知识,就多一种能力,多一份学问,就多一层底气。

看过一句话:“你会遇到很多烦恼的事情,苦难会折磨人。不过书读多了,总可以好好地、正确地去面对各种各样突如其来的困难。”

一个人人生的高度,就是他脚下书本的厚度。

我们读过的每一本书,都是一种内在蓄力,帮我们以更好的姿态,应对生活中的疾风骤雨。

习惯增值

我们一生,不过是无数习惯的总和。

一个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不断重复中,转化成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

习惯,是一个复利。

好的习惯,可滴水石穿,在日积月累中,让一个人变得愈来愈好。

与其去期待所谓的人生巨变,不如从现在起,去建立一个又一个看似微小的好习惯。

每天进步一点点,慢慢地就能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时间增值

在这个世上,唯一最公平的东西,就是时间。

一个人怎样过一天,就会拥有怎样的一生。如何利用时间,决定了我们会过怎样的人生。

同样一小时,用来追剧或复习,成绩不一样。同样一个月,玩游戏或背单词,结果不一样。同样一整年,混日子或求上进,差距不一样。

永远不要虚掷自己的时间,也不要浑浑噩噩去过这一生。让自己的时间变得有意义,人生也就有了意义。

人脉增值

有句话说:“人脉本质上,是一种价值交换。”所谓“人脉增值”,不是要去认识多少人,而是要让多少人认识自己。

自身没有价值时,谈不上所谓的人脉。人脉不是靠巴结来,是相互吸引来的。成年人的世界,要凭实力说话。

我们是自己最好的人脉,也是自己最大的底牌。

没有过硬的本事时,认识再成功的人,也得不到真正的认可和支持。但当一个人足够出众或优秀,即便不去结交和攀附,人脉也会不请自来。

与其把时间和精力,耗在无用的社交上,不如学会强大自己。

一个寓言故事中有一个问题:“一枚硬币能让一个人变得富有吗?”也许有人给出的答案是不能,但如果是加一个,再加一个,乃至每天加一个呢?

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常常不是突然拉开的,恰恰是在一年,一月,一天中,逐渐拉开的。

从现在起,给自己增值。

别浪费时间去敲一堵墙

文/游宇明

有个乡下的远房亲戚特别喜欢绘画,他参加了许多培训,每月都要画大量作品,也试图参加各种官方或民间组织的画展,十多年过去,一次也没成功过。

他向我倾诉自己的苦恼,埋怨现在某些掌握美术话语权的人有眼无珠,看不起基层画家。我对他说:一个人爱好绘画是好事,但爱好绘画不一定要当画家啊,做画家实在太辛苦,远不如赏画观书来得快乐。我泼冷水是有原因的。这位亲戚给我寄过几次画,笔触呆滞、色彩平庸、思想简单、想象贫乏,毫无个人特色,旁边配的诗更是半通不通、没有意境。这样的人想走创作之路,基本是不会成功的。

漫画家白晓东说“不要浪费时间去敲一堵墙”,实在对极了!墙是一种封闭的事物,里面的人出不来,你从春天敲到冬天,大概也不可能有人替你凿一个门洞。聪明的人得知自己面对的是墙,他转身就会走。因为他知道一个人拥有的时间是很有限的,浪费了,再贵重的东西也无法将其买回。

不觉想起鲁迅的事来。鲁迅的人生成就不用具体介绍,一句话即可概括:他是百年白话文学史上影响最大的文学家,小说、散文、杂文、诗歌、翻译样样在行,其综合高度至今无人超越。然而,大家知道,鲁迅在日本是学医的,他的医学成绩如何呢?恰好手头有一份资料,照录如下:解剖学 59.3分;组织学 73.7分;生理学 65分;伦理学 83分;德语 60分;物理 60分;化学 60分,平均65.5分,在全班142名同学中列第68名。这是鲁迅在仙台学医一年的平均分,如此成绩自然也不能说太差,但绝不出色,而且最重要的专业成绩明显偏低。假若让鲁迅大学毕业后从事医学,他未必就能成为民国时代最出类拔萃的医生。鲁迅是懂得“不要浪费时间去敲一堵墙”的,他敲了一阵之后,觉得不对,立即去敲“门”了,而这“门”也真的给了他应有的尊荣。

墙有种种,有的容易辨识,除了傻瓜或疯子大概没有人去敲;有的则一时难以分清,它没有明显的墙的模样,有时甚至还可能隐隐约约显出门的样子,似乎你敲上一阵,就会柳暗花明。一个人偶尔将墙当门敲也没什么要紧,人生一世,谁不犯点错误呢?关键是敲了一段时间,墙没作出反应,你就得仔细看看,确定它是不是门,是则继续敲,敲到打开为止;不是门,就立即转向,并用心辨析墙与门的区别,以避免再走类似的歧路。鲁迅从日本回国后终生不再从医,就充分体现出了他找门的智慧。

分清墙与门,既要知己,也要知世。知己,你可以明白自己的长处所在,其实也是门之所在,走进去不用费太多的波折;知世,你可以清楚自己面临的是怎样的环境与情势,做什么事会顺利,干什么事会遇到麻烦,从而选择最恰当的方式。世间那些大成功者未必是最具才华的人,却一定是最知己知世的人。

山坡是主人是客

文/唐泽洋

猴年的正月十四,五家人分乘3部车,又到了顶效老街背面的椅子山脚,逐座坟墓为逝去的亲人亮灯。

这是一年一度必须举行的祭祀活动之一,在这一片现已规划的墓区,既有我唐氏老祖祖的双坟,又有我去世24年的母亲、去世14年的父亲,还有我的胞姐、堂兄、内侄……时间,真是一味冲淡一切的稀释剂,年复一年,对亲人的思念渐趋理性,如潮的眼泪已如东逝的流水,从咆哮、奔涌、缓流,至细弱、干枯。为父母恭敬地点了香烛后,坐在坟旁的大石上,环视四周的土坡、山峦、树木、河流,似乎一成未变,山自高大水自流,树仍挺拔坡自斜,而我,自小牵着父母的双手,为祖父母亮灯、挂青,大有一瞬间,昔日的小儿已年过半百,轮到我呼儿抱孙为仙逝的老人们上坟了。

于是乎,右手两指间夹着的香烟,一下惊恐得掉下地:在这无限的大自然里,山坡等自然界物体才是主人,而自诩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在时间的历史长河里,仅仅是匆匆的过客……

在我的直系亲属中,一九六五年,年仅十四岁的胞姐——小长弟,因害白血病而被病魔夺去了如花的青春年华,我和妹妹小满长大成人后,寨中老人往往会在我们背后议论:这俩姊妹,长得差他们的长弟姐太远了。令人惋惜的是,乡亲们也仅能描述长弟姐的刍形:一根油亮粗大的独辫子在腰际拖着,皮肤白白净净,对寨邻老幼都嘴甜地打招呼,成天背着弟弟帮父母勤快地做家务……遗憾的是,长弟姐未留下一帧那怕是劣质的黑白照片,我们对她的怀念仅凭一些零碎的记忆去幻想、构思,组合她短暂的一生。

一生命苦、瘦弱慈祥的母亲,在她含辛茹苦地带大我和妹妹后,于一九九二年因心脏病过世。谢世时,好强的母亲年仅六十岁。迄今,我们难予想象,体重从未超过一百斤,贫苦瘦小的母亲,是如何哺养从小营养不足的我们兄妹,又带大孙子的。母亲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一身土布衣服哪怕洗得发白,一年四季总是干干净净;头发用一个丝网盘在脑后挽个发髻,哪怕用木梳沾清水,一天到晚总是一丝不乱般光光生生。与同寨的妇女显得很不一样,虽瘦小,但却打眼。

老实憨厚的父亲是二○○二年十月离世的,八十八岁的高龄,一百四十多斤的身坯,结实得如头牯牛。有时高兴,要我陪他喝酒,两爷崽干了两瓶,我都舌头打卷、眼神迷茫了,他还高声喊再干一瓶!并埋怨母亲舍不得我去当兵,否则,就不会文皱皱般软弱,缺乏男子汉顶天立地的气魄!年轻时,曾经给国民党区长当过警卫员的父亲,会熟练精准使用两把二十响手枪;解放后,又贩云鼠(免子)、贩牛到云南、广西,来往奔波,赚取那可怜的血汗钱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开销,儿女读书的费用。父亲是无疾而终的,平静得没能留给儿女一句话,只是,在清理遗物时,才发现父亲枕下压着一把磨得锃亮的牛角刀!

就这样,母亲、父亲先后十年离我而去。如今,我已在县城工作了三十余年。没有了父母的抚慰,失去了故乡的愁绪,成了精神上名副其实的孤儿——融不进城市,回不去故乡,便成了一只在城郊荒野间迷茫无措的野狼,一只唯能暗处舔伤、仰头失声的孤狼……

在母亲坟墓前的大石包上,我吸了大半包香烟。不知不觉间,夕阳隐退,夜幕降临,亮灯的人群亦断断续续地离去,只有沿山的坟包前,还有残存的香烛、灯笼里的蜡烛还在闪着红火,似一个电压不足的偏僻乡村那样静穆,那样与大自然和谐共存。

有人说,乡村是从土地里长出来的,城市是商人种出来的,此言极是。

我一边低下头下山,一边还不时停下来,回望一下父母的坟堂。父母是孤独的,在那似乎一成不变的山坡杂草中;父母又是热闹的,邻居有那么多亲朋旧友朝夕相伴;作为独儿的我,是不孝的,一年仅有那亮灯、挂青的点滴时间陪父母默默相对,静静交流。我想,世上若真的有灵的话,那父母一定会像俩老在世那样,一定会并排站在老屋前,踮起脚后跟,依依不舍地倾情注视着他们的儿女的……

年过半百,该思考一下人生的意义了,撇开“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样的重大哲学问题,仅就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怎样才能减轻人生的缺憾呢?就普通的一介书生而言,一个人的一生,不外乎低头夹尾在天地间匆匆一刹那而已,至于时间长短,我们无法把握,仅仅是一位匆忙火急的过客而已。农村人爱说:一样生来百样死。知生不知死。今夜将袜子脱了,不知明早能够穿上不,还要另说等等,这些话,虽直白浅显,但要言不繁,道出了人世间的无常与无奈,真情与残酷,侥幸与铁律。

于是,敬畏天地、自然、父母,珍爱生命、友情、爱情,传承桥梁、纽带、渡船的神圣天职,无疑是我们每个世间凡人该做和该思考的重大命题了。

山坡是主人是客。其实,对于世间平头百姓而言,天、地、自然万物,它们才是这宇宙的真正主人,我们除了敬畏、仰视、沉思外,还想怎么样呢?又能怎么样呢……

越长大,越懂得这份亏欠

文/京博国学

有人曾说:“人在年轻的时候,觉得到处都是人,别人的事就是你的事,到了中年以后,才觉得世界上除了家人已经一无所有了。”

我们这一生,最遗憾的事,莫过于懂事太晚。

年轻时潇潇洒洒,四处伸张正义,历经无数。时过境迁才发现,我们与最亲近的人,已经离得最远。

越长大,越明白对父母的亏欠。

父母常说,孩子是他们爱情的产物,是他们自己的选择,我们不必亏欠任何人。但身体发肤之恩太重,我们注定一生亏欠,无法偿还。

不可得而久者,事亲之谓也。

尽孝须趁早,时光等得起,父母等不起。

年前的时候,奶奶走了。爸爸跪在灵前,已经哭得说不出话来。

自爷爷去世后,奶奶的身体便一日不如一日。父亲放下了工作,从外地赶回来,和母亲一起,陪奶奶走过了最后的几个月。

可在奶奶走的那一刻,父亲哽咽着说,还是太晚了。

孔子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曾有一个时光表格,按人均75岁来算,人的一生不过900多个月,画在纸上,不过一张30×30的表格,一个月,就相当于一格。

假如我们的父母平均五十岁,若一个月见一次面,那我们能陪伴他们的时间就只有20格,在我们的整个人生里,还不满一行。

若见面的时间再短一点,一年才能见一次。那我们能再见的时间,就只剩下一个小小的角落。

我们总笑着说来日方长,可时间,从来不会替你撒谎。

每一次见面,回得匆匆忙忙,却又潦草地离场。

殊不知,他们最想要的,不是你赚了多少钱,有多大能力,而是你有多少时间,能回家看看。

人生是一个考场,在这道亲情题里,我们只能做一次,没有补考,也无法重来。

所以,没事就陪陪他们吧,别让他们等得太久。

陪伴,才是最稀缺的告白。

体谅,是最难的爱。

《论语·为政》里,子夏曾问过孔子:何为孝?孔子的回答是:“色难。”

“色”乃和颜悦色之意,“难”意为困难。

孝敬父母,不给父母脸色看最难。

这世上最被悲哀的事,莫过于他们含辛茹苦将孩子养大,白发之际 ,却要看着儿女脸色行事。

年少不懂父母恩,失去方知罪已深。一个人最大的遗憾,在于把最坏的脾气,都给了最亲最爱的人。

照顾好自己,是对父母的最好报答。

儿女疼在身,父母痛在心。

有一位男孩写给妈妈的信,看哭了无数人。

出生于农村的男孩,带着全家的希望,考上了研究生。可在刚拿录取通知书的第三天,他被检查出了急性髓系白血病。

“对不起妈妈,我生病了,还是白血病。”

“都说越努力越幸福,我也以为考了大学上了研究生,就能让您离幸福更近些,可事实证明,我的努力给这个家带来的只有磨难和绝望。”

“我可以坦然地接受病魔带来的一切苦痛,甚至死亡,却真的不敢看你和姐姐抱头痛哭后,那无助又无神的眼眸。生病的这三年,您把我照顾得一丝不苟。每一次您看到我骨瘦如柴的身体,总会突然红了双眼,一边忍着泪,一边像清洗艺术品般小心翼翼。我知道,您已穷尽了毕生力气,却始终换不回我一世安康。您努力了半生,却换来一波又一波的绝望。”

对不起妈妈,我没能照顾好自己,让您失望了。

这世上,最让人痛苦的事,不过是最亲近的人,看着孩子痛苦,却又无力与无助。

《战国策》有云:“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他们的爱越深远,我们便越亏欠。

子女之孝顺,则应顺其心意。

工作在外地就记得打个电话,多陪陪他们。在家就多点耐心,体谅他们。另外,请记得照顾好自己,别让他们太操心。

父母是隔在死神和我们之间的一堵墙。我们长大的代价,就是看着他们的背影渐行渐远。

他们用日渐佝偻的身影在告诉你,不能等,也不要等!

最好的尽孝,就是现在。

不曾用力,别说闲慢

文/郭华悦

急吼吼的年头,难免让无数人,怀念起慢生活的好处。

慢与美好,在很多人看来,是可以画上等号的。在慢节奏的日子里,才能有更多的时间,领略生活的美;才能有闲心,与另一半携手观落日。很多美好,经不起快的烹煮,会变得寡淡无味;唯有慢火细炖,才能将日子熬制成色香味俱全的佳肴。

可在心理学上,有个现象很有趣。

人对于时间流逝的感触,是不尽相同的。回忆起年轻时的岁月,如今的自己往往会感觉,以前年轻时的时间过得很慢。可再想想当下的时候,却常常不自觉地用“时光如梭”,来形容日子的飞快,总觉得不过一眨眼的功夫,几年的时间就嗖嗖而过。

一样的时间,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觉?

其实,原因就在于俩字:新鲜。人在年轻时,接触的新鲜事物很多。可以说,年轻的岁月,就是不断与新事物的接触中度过的。学习,工作,乃至于恋爱,样样都是之前未曾有的体验。人的青春,就是在不断焕新中度过的。

一个人的生活里,填充了各种新鲜的事物,结交不同的朋友,学习不同的知识,领略不同的环境,且更新速度极快。有限的时间,被填充进大量新鲜的内容。

日子饱满了,内容多了,会让人在日后回忆的时候,容易产生一种错觉。这种错觉就是,认为自己在当时短短的几年内,做了很多事。而做了这么多事儿,以如今的节奏而言,显然是需要大把大把的时间。于是,从感觉上而言,就会觉得当时的时间流速太慢,以至于能让时间在短短几年内,包含了这么多的内容。

而如今,为什么又感觉当下的日子,过得太快?

简言之,重复。每天的内容,枯燥乏味,千篇一律。一年,就是一天乃至一个月的循环重复。内容一样,新鲜事太少。于是,从人的感觉上来说,也容易产生一种错觉,就是自己什么都没做,时间就过去了。结果,只能是岁月如梭不等人。

可见,日子太快或太慢,都只是人的一种错觉。但这种错觉,于人而言,却是一种警醒。越觉得时间快,往往意味着日子越是简单的重复。在这样的重复里,十年如一日,嗖嗖从眼前掠过,哪能不快?

而慢,从心理上来说,也不是我们多数人理解的慢。很多人把慢,简单归结为放缓节奏。节奏慢下来,日子自然也就慢了。其实,真正要让日子慢下来,需要的是新鲜感。越是慢,越需要用力地生活,多接触不同的人,多领略不同的风景,多学习不同的知识,不断地为自己的人生充电,让人生充满新鲜感。这么一来,日子才能真正慢下来。

所以,真正的慢生活,与很多人的理解,大有出入。慢生活,不意味着简单地放缓节奏。甚至,一点都不省心省力。相反,年龄越大,越需要用力,才能克服年龄带来的惰性与惯性,将新鲜纳入自己的生活轨道。

这么看来,慢生活,其实比快生活,更费力,也更费神。

人生最值得珍惜的三样东西

文/念念

有人说:我们很少去想我们拥有的,却总是想着自己缺失的,这种倾向实在是世上最令人不快的事之一。

其实,只要把眼光放在当下就会发现,那些最好最珍贵的东西,其实一直都在身边。要想过好这一生,就要先学会珍惜这三样东西。

1

第一,珍惜时间。

有位朋友说,自己现在最大的烦恼就是时间太多。一问才知道,原来她刚毕业工作不久,除了上班,还有大把的业余时间,又找不到喜欢的事情做,只能每天宅在家里追剧、玩手机。她觉得生活太无聊,不知道该怎么打发才好。

类似的阶段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那时的我们总觉得人生漫长,可总有一天,现实会以它最真实的姿态提醒我们:人生最大的错误,就是始终觉得还有大把时间。

我刚开始写作的时候,体会尤其深刻。毕竟人到中年,工作家庭两头顾已是忙碌不堪,要想再挤出时间来写作就变成了一件十分困难的事。为此,我时常不得不加班熬夜,只希望能让时间过得慢一点,再慢一点。

有时我也会想,如果自己年轻时能早点醒悟,把那些浪费掉的时间用来学习写作,现在也许能抵达的就是另一个不同的高度了。可惜没有如果,时间只会一往无前,不为任何遗憾与惋惜而停留。我唯一能做的,就是从现在开始,及时努力,不再错过。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在这短暂的一生里,是过得碌碌无为,还是精彩从容,正是取决于我们对待时间的态度。

你要知道,浪费时间的人,时间也在蹉跎他。只有当你懂得珍惜时间,时间才会给你最好的回馈。

2

第二,珍惜缘分。

人生最奇妙的是缘分,最难得的也是缘分。茫茫人海,相逢不易,相知更难。但也正因为如此,出现在我们生命中的每一个人、每一段情,才更值得我们用心以待、认真守护。

去年,我的一位好友在遭遇女儿严重的叛逆期之后,毅然决定放下手头的许多事务,多花时间陪伴女儿。对于很多人来讲,这无疑是一个艰难的选择,她却显得十分平静。她说,这么多年来,自己一直忙于工作而疏忽了对女儿的照顾,现在是时候好好弥补了。

庆幸的是,在她的全心陪伴下,女儿不仅变得懂事乖巧了许多,一家人的关系也更和谐融洽了。她说,这件事也提醒了她,不要只把目标定在远处,也要多关心关照好眼前人、身边情。

相逢即是缘。对于偶然邂逅的陌生人,多一点友善和尊重,不吝惜一个灿烂的微笑;对于陪伴身旁的家人朋友,多一些理解和包容,不吝惜一句温暖的问候。即使告别终有时,但能在相遇时彼此善待,相别时亦勿伤害,就是对彼此最好的成全。

带着一颗感恩的心珍惜所有的缘份,才能不负遇见、不负此生。

3

第三,珍惜福分。

喜欢抱怨的人,常常觉得自己被生活辜负太多。然而他们忘了,能健康平安地生活,是多么难得的福分。说到底,生活可能没有我们所期待的那么好,但也没有所想像的那么糟。

芸芸众生,每个人都一样,都会经历各自的苦和难,也将因此收获各自的喜和乐。有得有失,才叫人生;把握得住,才是福分。

正如有人说的那般:有苦有乐的人生是充实的,有成有败的人生是合理的,有得有失的人生是公平的,有生有死的人生是自然的。

对于生活中的烦恼,我们最应该做的,是少一些抱怨,多一些改变的勇气。在该吃苦的时候坦然吃苦,自能在该享福的时候安心享福。不要等失去后再来后悔,更不要苦苦纠结于得不到的种种。

要记得,你认真对待时间,你善待身边的每个人,你珍重自己的健康,你珍惜所拥有的一切,就是对人生最好的态度。

让人越变越好的几点建议

文/李思圆

哪怕进步一点,也总比什么都不做好。

许多时刻,我们总因为嫌弃收获太小,而放弃努力。

或许做这些微小的事,不会给我们的人生带来巨大的改变,但总会让人在一点一滴中,变成更好的自己。

如果你什么都不做,最终什么收获也没有。

遇事不要发脾气,而是要先理出头绪。

当我们遇到困难时,难免会有些心烦意乱。

但无论遇到多大的事,千万不要让脾气占了上风。学会把复杂的事,一件件理出清晰的头绪。

你越生气,就越容易被情绪冲昏了头脑。

但如果你冷静下来,就会做出较为理智的判断和决定。

让我们变糟糕的从来不是面对的困境,而是面对困境的反馈和态度。

把时间花在真正有意义的事上。

每个人每天都有二十四个小时。你如何利用时间,时间就会给你怎样的答案。

如果把时间全花在娱乐和打游戏中,一个人就有可能变得越来越颓废和懈怠。

如果把时间花在学习、精进和读书中,一个人就会变得越来越积极和上进。

当你把时间花在有意义的事上,你的人生才会变得有意义。

学会及时清理不良的情绪。

我们都有感到疲惫,感到辛苦,甚至感到情绪低落的时刻。

但要学会不断地去调整自己,及时把负面情绪赶走。不要为不值得的人和事,纠缠和计较太久。

只有把心中的雾霾清理出去,阳光才能照耀进来。

学会放下心中的负重,我们才能轻装前行。

脚踏实地去做好一件事。

任何一件事,都要有耐心和毅力。

不要太浮躁,不要太膨胀,更不要随时变换方向和赛道。

有时,成功不是可以去做很多事,而是把一件事做到极致。

在你还没有成功时,学会埋下头,去做自己应该做好的事。不必羡慕他人的成功果实,要耐心等待自己开花和结果。

只有脚踏实地的人,才能走向人生的巅峰。

当路走不通时,学会换一种思路。

一个办法行不通,可以再想另一个办法;一个方案过不了,可以换另一个方案;一个计划实施不了,就换另一个计划。

人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但也要懂得适时变通。

我们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谁对谁错,而是为了尽快去解决和处理问题。也许罗马只有一个,但通往罗马的道路,却有千千万万条。

只要最终抵达就好,不必纠结走哪一条。

生命贵在体验

文/平静

几年以前,有位朋友对我说起自考的事,说是自考没有学历要求和年龄限制,任何人都可以报名考试,不用去学校上学,在家自学就可以,而且毕业以后就能拿到大专文凭。这对我来说真是个极大的诱惑,因为残疾,我与学校始终无缘,在每日的等待和期盼中度过了自己如花的岁月。那个扎着漂亮的蝴蝶结、背着粉色书包去上学的小女孩,从我的向往变成了我的遗憾。很多年过去了,尽管现在我已成为年近30岁的人了,但是我始终坚持读书和写字。当我知道自考也会弥补我的这种人生遗憾时,我的心便开始有些蠢蠢欲动了……

我知道,自考对我来说并非易事。因为在行动不便、口齿不清、手脚都在一种无法控制的状态下,想要和其他考生一样准时进入考场,坐在常规考试桌椅上书写,在规定的时间准时交卷,这在别人听来,简直是天方夜谭。所以去自考办报名回来以后,我的内心一直惴惴不安,因为我向自考办递交的特殊考试申请书迟迟没有批复,如果批不下来,就意味着我与自考也无缘。在焦灼的等待中,我希望命运能给我一次机会,哪怕只是走进考场,去体验一下考试的感觉,我也会很满足。后来经过我的舅舅和舅妈跟自考办的工作人员多次交流和协商,自考办终于答应了,为我安排特殊考场,让我参加考试。

临考前的三个月,是我一生中过得最紧张最忙碌的日子,既要兼职网赚,又得抓紧时间复习。因为我必须要把参加考试的各种费用赚出来,我虽然不能为家人做些什么,但也不能再给他们增添负担,我觉得这是我唯一能做到的。所以那段时间我几乎不上网聊天,不玩手机,不下棋,经常要复习到很晚才能睡。写字速度提不上去,使我很着急,我在没日没夜的练习中,期待奇迹的发生。有时写字时间过长,我的手指会肿起来,握不住笔,这时我就会去背自考书的有关知识内容,绝不浪费半点时间,让我的手和脑分工合作。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追逐梦想的快乐,这让我的人生有了动力,有了希望。只要能学习,能参加考试,即使再苦再累,我也觉得这是一种很美好的人生体验。

当初报名时,无论是家人还是朋友,都劝我不要考,一是害怕我身体承受不了学习之苦,因为从去年冬季开始,我的心脏不太好,犯病时心慌,出冷汗,呕吐不止,过后要好几天才能缓过来。二是因为即便我拿到了毕业证书,以我身体的状况也无法去参加工作。三是担心我的学习能力,怕我付出了努力,最终还是没有考过,我会更加失落。可是这些实际情况都不是我担心的,我只是觉得我的生命中缺少一个过程,就像刚刚上学的孩子,谁也不知道他将来的读书成绩好不好,也不知道将来他能否考上大学,但是他在那个年龄和时期,必须要在校园中度过。这就是我想要的,也是我要经历的。所以无论结果怎样,我都不会后悔。

考试那天终于来临了,当我走在学校的操场上,看到翠绿的草坪和竖立的篮球架时,我的心境忽然开阔起来。我觉得天是那么蓝,仿佛每一个人都在对我微笑,我第一次感觉到生命如此美好。第一次考试,心情既紧张又激动,因为在那个时间,有好几百名自考生与我一样坐在考场上,只是我一个人被安排在单独的教室进行考试,并有两个监考老师默默地陪着我。我很清楚地知道,几个月的辛苦只为这一天。但是在考场上的我真的就像一个盲童,答题卡不会用,开卷必填的内容和格式什么也不懂,等到监考老师教会我并完成之后,时间已经过去三分之一了。我顾不上思考太多,匆匆填完选择题,那些叙述题只能挑会做的先答,不会的只能放到后面再说。可是做完那些会做的,我的脑子就陷入了一片空白,任凭我怎么发挥想象力,也无法记起平时背的那些东西了,有些试题答案就像顽皮的小孩,在关键的时刻和我玩起了捉迷藏。看着两位监考老师在考桌前走来走去,我的思维好像和时间一样凝固了,我多么希望这漫长的时间能够快点过去……

从考场走出来时我的心情很沮丧,都不好意思见到从考场外一直等我的姥姥、舅舅和舅妈了。不过还好,反正成绩也不是马上就能出来,万一没有我想的那么槽糕,岂不是更好?我怀着侥幸的心理安慰自己,准备再战。

下午考第二科的时候,考务人员提前半小时就让我进入了教室。上午在音乐教室考,下午在语文教室考,两个教室的环境和气氛完全不同,音乐教室让我感觉更可爱、更轻松一些,我闭上眼睛,仿佛听到台下有一群同学在大合唱“大海啊大海,就像妈妈一样……”这样的歌声中似乎就有我激情澎湃的声音。语文教室的气氛相对来说要严肃些,我看着一排排的坐椅和讲台,仿佛我又回到童年时代,走进了我在童年时期深深向往的地方。偌大的一间教室就我自己一个人,我扶着桌椅一排排地走,走累了,就站在窗前看看外面的操场。有几个自考生正站在柳树下低头看复习资料呢,他们是那样专注,无视旁人的存在。看到他们的样子,我在想,虽然我不一定能考上,但我与你们是一样的。

有了上午的经验,下午考得就比较顺利。我感觉自己一点都没有紧张,答题时完全是自由发挥,依然是会的就写,不会的就越过去,管他呢。我只是一直在写,也没有看表,更没有想这想那的,一直到铃声响了,我才写完最后一个字。那一刻,我觉得真的挺爽……

一个半月后,我在网上查出了自己的自考成绩,果然是第一科没过,第二科过了。尽管是这样,我心里也并不觉得失落,因为我毕竟去尝试过,去体验过,这对我来说,它就不再是一个概念性的东西,而变成了生命的一次体验,人生的一次经历,不管结果如何,我们都会在这种经历和体验中获得一种成长。更重要的是,在短短的人生中,如果有你想去做的事情,却迟迟不去努力和争取的话,那结果只能把可能的事情变成遗憾。其实有很多事情看似很难,或者不可能,当你真正去做的时候,实际上要比你想的简单得多。

那次考完之后,我暂时没有机会和条件再考了。姥爷生病了,需要人照顾,再也没有人陪送我去考场了,但我此后仍然坚持看书做笔记,希望以后有机会可以继续去学校,参加那种考试,因为我觉得,那是一种很好的生命体验……

快乐生活的4个建议

文/李可以啊

1

一是,把闹钟调快5分钟。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和合作伙伴约好时间,却因为路上堵车,迟到了几分钟,给对方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为了多睡会儿懒觉,着急忙慌地赶到公司,打卡的时候却撞上了你的上级领导;要出发了却还没打包好行李,到了机场才发现遗忘了重要物品……虽然看起来都是一些小事,但它们轻则会影响你一天的好心情,重则会对你的生活造成不小的损失。

看过这样一种说法,不同的人,对时间的现实感不同。那些有进取心、有自信心的人感受到的一分钟实际上只有58秒,而那些处事散漫、毫无规划的人心里感受到的一分钟实际长达77秒。这19秒的差距,足以影响你对时间的管理和对行程的规划。

如果你有习惯性迟到或者习惯性拖延的毛病,建议你把闹钟往前调5分钟,凡事提前5分钟去做:开会之前,花5分钟时间准备好相关材料,汇报工作更有章法;约会的时候,提前5分钟出发,彰显了你对别人的尊重;上班的时候,提前5分钟出门,能更早地进入工作状态。

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真正成熟的人都懂得给自己留一些缓冲的时间。每天提前5分钟,日积月累,也将是受用无穷的一笔财富。

2

二是,定期整理书桌和房间。

曾经向一个学霸讨教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出乎意料的是,她给出的第一个方法竟然是定期整理书桌和房间。

她说,一个人身处的空间,往往是他心里空间的映照。在一个漂亮整洁的书桌前,更容易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虽然这仅仅代表她的个人看法,但仔细想想,其实也不无道理。假如你的书桌长时间不整理,上面遍布着你吃外卖的油渍、堆积着一些无用的资料,你是不是连坐在它前面的欲望都没有?

所以,整理书桌和房间,也是在打扫心情。当你的房间不再凌乱、物品不再碍眼,你目之所及都将是美好的画面;当你收拾好自己的心情,能做到断舍离,也就能为更多更美好的事物腾出空间。

心里的空间宽敞了,更多阳光才能照进生活里来。

3

三是,睡前不要玩手机。

智能手机的普及已经改变了大家的生活方式,很多人都习惯在睡前刷会儿手机放松一下。

但许多人可能都有这样的体验,睡前长时间玩手机,不但不会让人放松,反而会影响我们的睡眠质量。

那么,如何戒掉“睡前手机瘾”呢?我的几个小方法是:不把手机带进卧室;需要看时间的话,可以在床头放一个小闹钟;睡不着的时候可以看看书,这样更有助于我们放松身心。

4

四是,找到自己的“凌晨五点”。

看过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调查,说很多领域的佼佼者早上起床的时间都在“凌晨五点左右”。这倒不是说提倡大家都早上五点就起床,而是建议大家养成早起的习惯。

早起一小时,去运动,收获一个好身材;早起一小时,吃顿早餐,收获健康的好身体;早起一小时,去阅读,收获更睿智的头脑。

有人说,这世界上有两种人最可怕,一种是坚持学习的人,另一种就是坚持早起的人。那些成功的人,不一定是最聪明的人,但往往都是最能控制自己、能比别人多付出一分努力的人。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不在智力上,而在行动上。为什么听过很多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因为很多事情不是说了就有意义,而是做完才有价值。与君共勉。

走在时间的边缘

文/蓝角

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小区的海棠花会受到春天的邀约,捧出自己孕育一年的花朵。最美的时令到了,居住在这所小区的那个精神病患者,一定和我有着相同的心思,我们总在黄昏时分碰面,站在一丛丛花枝的不远处,静静体会季节和时间的轮转。我甚至有点崇拜这位近乎痴呆的病人了。如果我是一个靠翻看日历来确定花期的人,他,无疑从开始就听从了内心深处的呼唤——一种人类与大地、时间的秘密契约,准时唤醒沉睡一冬陈旧的灵魂。尽管他长相不怎么样,间或受到周遭人的嘲弄耻笑,但我相信他那颗沉默又独步时空的心,正透过初春的海棠,照亮薄暮时分幽暗的迷茫与缓慢的时光。

准确地说,我的徒步生活,是从这几棵海棠花下开始的。掐指一算,搬进这个生活区,我已走过十多个春秋。

“你得开始新的生活,从今天。”

“是的,就从你脚底下的校园。”

人世之事,说繁杂便繁杂,简单起来往往出乎人的预料。新生命悄然降生的一刹那,我几乎同时听见四周万物纷至杳来的召唤。还犹豫什么?用与生俱来最原始、最真实的徒步,去完成两只腿对于时间与生命的重新丈量。出发吧,天色未晚,一切正当时!

在我居住的这个城里,一直能听到身边人对一年四季的抱怨。比如,春秋季太短,夏冬又太长。让我惊讶的是,所有的季节在这里却有着令人惊喜的划分。由于年代久远,在不大不小的园子里,模糊不清的日子被成片的香樟、悬铃木、铺地柏、凤尾兰、女贞和木绣球所改写。经年的雨水和日照,让生长在这里的植物获得了无与伦比的天赋,每种植物匀称、自在的呼吸,渐渐汇聚成一种园子里独有的气质和气候。天地成一统,尽管农学院和人声嘈杂的长江路相隔左右,但缘于只及人高的区区一墙,成就了迥然相异的两个世界。

当然,这块天地的赠与远远不止这些。在漫长的徒步中,我尝试着用笔记录下源自此处随性而至的语言碎片,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复原着一个地方的生态、韵律与美妙。有时,我这样写:“黎明或者黄昏,四周会浮起一层轻纱般的薄雾。刚修好的水泥马路,与近处直立的梧桐、树林里杂乱的乔木融为一体,让我不得不兴奋起来。是的,我日夜追逐的宽广的自由,原来就贴在我身边!大地无边,思域无边,此时此刻我们却又是一体的。“白头翁露出灵活的脑袋,在刺槐枝上小心地叫。可能听到旁边小鸟的和声,它的声声慢慢大起来。那时候我会想,没有听过鸟鸣的耳朵还是耳朵吗?世界的神奇正是这样:因为它们,我们才应运而生。“那空中飘零的可是秋天的碎屑?多文艺的想法!我在心里为有这样的臆造,一下子不自在起来。好在四处无人,一只野猫只是好奇地朝着我的方向看了一会。但我很快纠正了思维的软弱。不是碎屑那又是什么?就像前处的斜光,它又是几百年前的?光影无声,你我只是季节的匆匆过客。”有时我又这样写:“四周都是落叶,可以看见它们身体上清晰的脉络。冷不丁地会想,从叶面上流经过的,究竟是它们哪年的呼吸?如同我经历了那么多的秋天,到底孰是过往,孰是此生?落日的余光在斑斓的树丛间游走,一个人,陷入深不见底的时间旋涡。”“雪花,终于落下来了。一场迟暮之雪,轻轻覆盖着寂静的小区。时间,不见了,那么多鸟儿,也在一夜之间丢失了影子。大地的安睡,有点神鬼不知,就像一朵云从你头顶飘过,没落下一句话。”

我也慢慢习惯了一个人的独行和冥思。虽然不能确定每日的脚步终会停在何处,但心底的版图异常清晰,我正跨出的那一步,对应着时间的经纬,在日益敞开的身体里刻下恒久不灭的印痕。园子旧拙,我也愈来愈像个很少刻意变更路线、圆润自得的回形针。不同的日子,我的呼吸注定出现在图书馆,茶叶大楼或专属于年轻人的风雨操场,与我形影不离的,有这里的阳光、月影和无名无姓的风霜雨雪。万籁俱寂的时候,我偶尔摇身一变,权当一回无所不能的万物守护神。好在这里并不太过辽阔,整个小区没有让人记不住的陡坡或高地,走得顺畅的话,在花木草丛的空隙间,甚至可以甩开膀子时闭会眼睛。惊喜总是不请自到,天气一转暖,小区西边的空地上,一夜之间长出一大片绿意迷蒙的三叶草。选择这个时候顺着羊肠小径,高一脚低一脚穿梭于没脚深的花丛里,一股清香味弥漫在空旷的草地上方,有股清泉缓缓流进魂魄深处。老人很早从家里走出来,懒惰的情侣一如往常随便地席地而坐,三两只放风的宠物狗,彼此不停的追逐着。也有胆子大点的,跟着你跑,眼看就要撵上了,突然顿住,斜着眼怔怔地盯你。

苦恼亦或不幸的人,浩大无边的世界里自有你无忧的光景。

假如不在路上,又怎能发现原似荡然无存、实则落地生根的一切?

风景如流水,不一样花草,贴着越来越强劲的心跳。自然和生命,有着铁一般的辩证法,你我无力抵抗,惟有绵密验证。也许,真有一天我老了,走不动了,就随便蹲在园子里的一块石头上发呆吧。天上,有很好的云。只有停下来的人,才看见走南闯北的它们,和曾被耽误的大把光阴。

眼睛只能识人面,时间才能辨真心

文/一禅小和尚

苍茫一生,真情可贵;漂萍过客,真心难得。

常言道:“事不出,不知谁近谁远;人不品,不知谁浓谁淡。”

世间事,只有经历过,才能知冷暖;周遭人,只有相交过,才能见人心。

当你站在巅峰时,你的身边或许会洋溢着无数张笑脸。可倘若你跌入谷底,那么你看到的或许就会是各种嘲笑和冷眼。

落叶才能知秋,患难才能知心。你摔跤了,第一个来扶起你的人,一定很在乎你;你生病了,忙前忙后照顾你的人,一定很心疼你;你手头紧了,主动借钱帮你的人,一定很看重你。

有时别人为你鼓掌,不是在奉承你,而是奉承你的名和利。倘若没有名利傍身,那些恭维也如梦幻泡影般,一哄而散。

晴空万里时与你同行的,不过泛泛之交。风雨飘摇时为你打伞的,才是最暖的依靠。

所谓,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

落魄时,更能见真情。

人这一辈子,最惬意的事,不过是三两知己,谈笑风生。

可真金易得,真心难求。

有些人看上去很简单,其实你根本看不穿;有些人嘴上说愿意为你付出,其实根本靠不住。

说喜欢你的人或许很多,然而真正在乎你,把你当朋友的人,其实并不多。

有时候,你把别人当知己,或许他根本没把你放在心里;你对别人说心情,或许他转身就当笑料说出去;你对别人有求必应,或许他只有没钱才想起你。

那些看似与你亲密无间,对你说尽甜言蜜语的人,未必就是真心待你;那些表面不动声色,平时少言少语的人,未必就是冷漠无情。

不是每一颗真心都能换来真心,眼睛只能识人面,时间才能辨真心。

人和人的关系,需要真心诚意,而不是精心算计。

做人,简单点,不必做表面功夫;做事,真诚点,用不着处心积虑。

看一个人是不是真心对你,不是看他有什么、说什么,而是看他做什么。有钱没钱不重要,重要的是舍得为你花多少;距离远近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心里有没有你。

在这个复杂无常的世界里,我们无须责怪利己之人,但是要珍惜,那些义不容辞的“天真”之人。

人怕伤心,树怕伤根。

年龄越大,遇事越多,你会发现身边的朋友越来越少,但是请相信,留下来的,一定是真正值得请进生命的人。

别害怕失去,你只需铭记所有不离不弃,笑看一切逢场作戏。

如何逃脱这张网

文/荷华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感觉时间被悄悄偷走了,我眼睁睁看着它一去不复返,却无能为力。这种情况让我惶恐。我决心要改变一下。

周末,自然醒来之后,我拿过手机查看时间,6点22分——我很满意能在这个时间醒来。我心里盘算着:花几分钟时间看看新闻,处理一下微信消息,六点半正式开始看书写作吧。我首先打开微信,一个很久没联系的朋友发来消息,我回复之后,手指习惯性在他头像上一点,关注起他朋友圈的动态来。点了几个赞之后即刻退出,我都有些佩服自己的果断。几个文学群已亮起了“红点”,我想理智地选择比较喜欢的一个——征稿信息、名家名篇、文学评论,每一个都是我所喜欢的。于是,我毫无意识地东点西划,不知不觉地从一个场景转到另一个场景,此间还和群友们进行了文学探讨,观看了几个精彩的小视频——目光不经意飘过手机上的时间,已经8点多了。

怀着浪费生命的焦虑和懊悔,我将手机甩得远远的,迅速打开电脑。注意力还没被拽回来,手机铃声响起来了。我拿过手机,那边传来嗔怪:“给你发微信怎么不回?”我打开微信,回复之后,又被一个小视频吸引……等我察觉到异样,已经近10点了。

我和我曾鄙视的“网瘾患者”并无二致,这张细细密密的网,缠得我无法动弹。对此,我毫无还手之力。

被催稿时,我对老师们叙说我的烦恼。没想到,老师们也有这样的困惑,也会跟着那些毫无方向的链接路径飘忽,陷入一种如梦境般的恍惚痴傻的混沌状态。互联网观察家凯文·凯利称之为“互联网的白日梦”。全世界52.2亿网民在做着同一个梦,不愿醒来,也无法清醒。原来,被网套住的不止我一个。

互联网的积极意义不言而喻,我们都曾为它进入我们的生活欢欣喜悦,为它开阔我们的视野、便利我们的生活而充满感激。渐渐地,它在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占据了我们越来越多的时间,最后竟掌控了我们的生活。特别在手机作为移动互联终端出现后,我们变成了“永久性在线”,手机像长在我们手上一样。

我一度认为是我们在使用手机,最后我悲哀地发现,是手机在操控着我们。某些所谓的算法,根据我们的浏览历史,来预测我们的偏好,投其所好地对我们进行选择性推送信息。于是,我们只能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信息和某些网络平台想让我们看到的东西。最终,我们被禁锢在一个固定的圈子里,重复和强化着与自己的观点一致的认识,最后认为自己永远正确。

几十秒的短视频,被肢解的音乐,被切割的影片,片段化的小说,甚至科学论文都被断章取义。我们的大脑被这些看似有用的碎片化信息所迷惑,我们心安理得地“躺平”在这碎片信息的海洋里,丧失了深度阅读和思考的能力。著写《黑天鹅》的美国经济学家塔勒布曾说:“信息多得让我变得愚蠢和失去预测能力。”我们却满足于“大脑糖果”的喂饲,在看似有用的知识海洋里遨游,享受低级快乐,最后我们的大脑却一片空白。

“看过”“听过”,并不代表真正“学到”。我们依赖手机,接受低级的推送信息,渐渐停止思考,失去判断能力,被一张看不见摸不着的网所操控。微软开展了一项研究,结果是现代人的专注时间降低到了8秒——你永远不要指望你能在8秒钟学到知识,进行思考,研究出成果。日本学者大前研一在《低智商社会》里忧心忡忡地说:“时代的发展反而使人们的智商在衰退。”网络可怕地蚕食掉我们的兴趣,让我们的认知越来越肤浅,让创造力、思想性、专注力、分析能力、主观能动性逐渐离我们远去。

有时候,我们根本无法预知,更无法控制网络的蔓延和发展。2016年,微软推出首款“Tay”少女聊天机器人,白纸一般的机器人,在聊天中迅速学习,最后却被网友影响,满口脏话,充满偏见与恶意。微软无法控制事态,立即将该机器人Tay下线——其下线时间,距她说出第一句“你好,世界”不足24小时。这是一场无声无息的战斗,这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但我们没有必胜的信心。谁也不能保证《终结者》《机械公敌》的场面不会在现实中出现。

手机里的信息还在不停撩拨我们的心弦。如何才能摆脱精密算法的操纵,如何才能逃脱这张精心纺织的网,如何才能成为自己的主宰,这不是个简单的问题。

我将手机关机,看着空白的电脑屏幕开始尝试集中精力。很多事情,也许我们无能为力。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做自己的主人,控制自己的惯性行为,集中自己的专注力,不沉溺于低级快乐,有计划地开展深度学习与思考。今天我写下这篇文章,妄想证明我们能做到摆脱这张网,能操纵这张网,能让它为我所用——虽然这不容易,但抗争也是一种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