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百科
贵客网 > 短文 > 好文章 > 正文

好的日记

2022/12/05好文章

好的日记(精选12篇)

日记

文/静晚秋

最近的日记,比较沉闷。就像夜里的燥热,天空无法驱离,一样的无奈。月色白惨惨的到处都是的时候,我也就记录着一天天的经过,静下心来,总是要先对自己说,尽力了,才可以握着笔,从时期开始写起。

许多天不想写诗,诗的维美,让太阳晒干了,成了一个个生硬的字,土地的气息没有了,泛着盐粒子的地表面,白惨惨的到和月色相映,可是月色已经热烈的如火如荼了。我总不能每天都在日记里写着,生硬的诗情,僵直了的思绪。

花儿,这些日子,我只看到了干瘪的花魂,再也没有花痕,伴着露珠的泪滴,水,还有一滴,是我从井里打上来的,不知道,浇给谁了。我的那一片栀子花,本来应该白色浓香的花容,如今,连叶子也成了灰白色的了,风里的哀鸣,婆娑的没有了灵魂的驻守。

我的日记本里,下一张纸也是白色的空着。无语的日子,也是无雨的困惑。也许,我的意念在此时才是最真实的了,因为这样的日子,才是我在没有风花雪月的日子里,疲倦了身心。日记本张着嘴,渴望着我的语言,滋润着它的心脏,它的灵魂,或许会在几十年后,我的孩子们会看看到,一个白色的夏日,我留下一本白色的日记,记叙着一个个白色的夜晚。

翻看着昨天的那一页,已经枯萎了的思绪,还有一点一滴的痕迹。绿叶耷拉了,阳光的紫外线,能穿透了皮层,煮熟了心脏,体液里的热度,足够杀死了任何生命的供养。我的被前卫的诗情,折磨的毛骨悚然。是的,太阳下的绿色生命核素,如今都蜷缩在了干涸的躯壳里,停止了一切继续。

我躲在空日调房里,缓解着中暑的压力。我看着今天的日记,头痛欲裂的天气,我连埋怨的力气都不肯花去。心里憔悴的谜底,我想往好的地方去,记叙一朵花的美丽。我记得百日红的紫薇,正是红颜纷繁的时节。而今天,我到过的地方,秋天的初期,紫薇的花朵谢了,一地干粉般的花瓣,被轻风扫着,滚落在沟里,一条花被,安抚着死寂的生物界。

我想写些什么,我还能记些什么。我听着音乐的情调,编织一个欺骗自己的梦境。还是以前一样的花园,绿草与树木,花开与花谢,总是它们自己的规律,我只是置身于其中的游客,我倾倒在这个美丽花裙里,醉在每一次的收获里,这就是我的生活,记录在我的日记里。有些空闲的夜晚,我会在日记搜寻,那些回忆,填满一个实实在在的时间。

去的抽屉里,有着的日记,一本一本的沉淀着,那些年月的心语。我与幸运同行,有过的陪伴,是这些花草给我的诗情,安静的思绪,隐匿在我的世界里。而今,我在这样的夜晚,躲进了一个变温的房间里。花没了,树没了,草也没了。

今夜,我的日记开始空白了。我无力编织一个欺骗自己的谎言,我把日记翻开,笔端的汁水,干涸的灵魂,是我的境地。我对着过去的日子,有着一种眷恋,一种思索。在绿色的过去里,我是只无有风浪的小船。行驶在春江水暖的芳菲四月,烟雨里的诗情画意,我俨然是个世外的隐者。我的失落有多少,我不再记叙,日记的惨白无神,就是夜的安慰了。

我用一片干枯的枫叶,作为我的书签,夹在自己断行的日记里。这是一个绝笔的告白。从此,我失去了事情的慰藉,我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记叙的是一个农夫的笔记。我的双手,又要去翻开黑土的胸膛,种植我的望春花,夏日荷花,秋红叶。

一场雨,竟然在灾难的最后,今夜深了的时候,我站在窗口,听着雨里的吵杂声,而心里的死灰,已经冷却了,我的一切静静的结束了,日记里的一行行空白,已经无法继续。

雨来迟了。就像我已经合上了日记本,再去打开,只是过去了。那一页的书签,枯萎了思绪。

抗战日记

文/韦羿廷

秋日的黄昏,我和爸爸散步在行人寥寥的街道上,发现一个正在整理旧书摊位准备回家的老人。我停下脚步,随意翻看还没有收起来的书籍。一本笔记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是一个老式的笔记本,有着牛皮纸包裹起来的封面。我好奇地打开来,原来是一本日记,全是竖排的钢笔繁体字,字体刚劲有力,纸张泛着黄色的光晕。我问老人多少钱。

“就三块吧。我收来快一年了,你爱就拿走吧。”老人说。

带着笔记本,我们高高兴兴地回到家里,打开来,我发现这本日记全都使用的是民国纪年法。在爸爸的帮助下,我克服了字体、历法和语法上的困难,将一段尘封已久的历史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1935年3月6日

今天又是一个大雪飘飘的日子。虽然已过惊蛰,哈尔滨的春天到来得仍然特别晚。

穿着厚厚的棉衣,蜷缩在货车厢中,望着周围几张陌生的面孔,我不由悲从中来。三年前的今天,哈尔滨沦陷,我就读的工业大学校成了日本人宣传满洲独立和大东亚共荣理论的前沿阵地。我的恩师岳子林先生因为拒绝用日语授课,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我渴望报仇,渴望国民政府能够收复失地,但满耳听到的却是“攘外必先安内”的谬论。四分五裂的中国啊,何时才能强大起来?

其实我和我的同学们都不怕死,都想抛头颅洒热血,求得国家的完整和独立,可现在我们是有劲使不上,只能藏在货物旁的角落中,逃离东北,先入山海关,再到陕西老家去。

1937年1月7日

我变卖了家里的一切值钱东西,来到山西太原投奔表兄。表兄待我很好,这让我感到欣慰。在他的帮助下,今天我在一所中学谋到了一份教书的工作,我终于可以养活我自己了。也许我的人生从此会有所不同。

我没有其他的亲人了。一年前,父亲联合地方文化人士,向国民政府上书,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却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身中三枪而死。我看不到中国的未来,也看不到我的未来,我只有选择灯红酒绿的生活来麻醉自己。

好在茫茫黑夜里亮起了一盏灯,虽然光线黯淡,但足以让我们欢欣鼓舞。一个月前,震惊世界的西安事变发生了,国共两党握手言欢。西安事变对我个人来说也许不算什么,但对于国家来说,也许是获得新生的关键所在。

希望我们的祖国能够抵御外侮,繁荣富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937年11月24日

离开山西已近半个月了,今天我们终于来到了武汉,现在我可以歇口气,写写日记了。

11月8日,太原沦陷。我和表兄一家夹杂在难民中向南逃去。一路上,我们遭到了日军飞机的数次轰炸,伤亡惨重。表兄一家四口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炮弹飞落下来,正落在表兄家躲藏的一棵槐树下。他只有两岁的小女儿,被炸得尸首全无,只在槐树枝上找到了一条血淋淋的胳膊,腕上还带着表兄给她买的一只小巧的玛瑙镯子。

我打算今天晚上在这儿歇歇脚,明天再乘船东下,去南京避难。很多人一路上唉声叹气,说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么就打不过一个弹丸之国。但我并不气馁。半年前,平型关大捷让我明白,只要不打内战,团结一致,局面就可以扭转,我们可以反败为胜。

1944年5月24日

我病了好几天,今天才有所好转。自从南京沦陷,全城军民惨遭屠戮之后,我就离开南京,辗转来到云南昆明。一晃几年过去了,我也由当初离开哈尔滨的弱冠之年步入了而立之年。十年呵,整整十年颠沛流离的生活即将走向尽头,一个和平的时代即将来到。

因为这几天好消息不断。在国外,欧洲战事进展顺利,盟国英、美、苏紧密团结,取得节节胜利,德国法西斯已是穷途末路。在国内,在美英两国的大力协助下,滇西反击战取得胜利的消息像一阵风,迅速吹遍了全中国。小日本就像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

胜利在望,我辈还需努力。

读完这本沉甸甸的日记,窗外已是万家灯火,一片和平宁静的盛世景象。不远处广场上传来大妈们跳广场舞的音乐声:“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

我突然意识到,面对威胁,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甚至全人类,只有摒弃成见,团结一致,才可以以弱胜强,取得最终胜利。

成长的烦恼

文/黄洁萍

今天我习惯的从枕头下拿出日记本,刚准备打开,突然觉得这本日记本好像被别人动过。

如果我的日记本被别人动过也就是说我的日记被别人看了,我的隐私被看到了!我突然想到在电视剧的情节里看到一个女孩儿她父母看他的日记就在日记本里放了一根头发。对了,我就用这种方法。

第二天放学回家我的心忐忑不安,我希望这一切都是我的错觉,都是我太多心了,不可能有人去动我的日记因为我的日记写得平淡无奇。

但是结果让我难以置信,我的那根头发不见了!我的心里愤怒的喊着,委屈的泪水涌出眼眶,到底是谁到底是谁动了我的日记本?

晚饭上我一声不吭,只顾着低头往嘴里扒饭。沉默了一会儿我实在忍不住了愤怒地对爸爸妈妈说:"是你们从小就教育我要尊重人的吧?那你们为什么就不能尊重一下我呢?为什么要偷看我的日记?"我接连着说了一大堆话,这时我感到十分委屈,泪水也出来添乱。既然我已经这么说,妈妈也没有必要再隐瞒我了:"我们既然是你的父母我们,就有责任过问你的一切,看看日记怎么了?你是我的女儿你还怕有什么事情告诉我不成?"我更想反驳爸爸又过来接话:"你刚才问我们凭什么要这么做?就凭我们对你的关心!我们就应该知道你的一切,包括你日记!"

我无法反驳哭着跑回了房间。

呼——窗外不知什么时候刮起了风。这风什么时候会停呢?我不知道……

风波

文/胡邈

没想到,一支钢笔,一本日记,引起了一场风波。

那天,上第一节课时?,坐在我旁边的好哥们吴波向我借一支笔,平日里关系不错,我把那支舅舅从国外给我买的派克金笔借给了他,他欣然接受。

晚上,临睡前收拾书包时,发现那支钢笔不见了踪影?。慌乱之中,我忽然想起,不是借给他了吗。我奔向床头柜,撩起电话,按了号码,拨通后,还没等对方回过神儿来,我便开了口:“喂,吴波,我的笔呢?”

“什么笔啊?”他略顿了一下,“哦,是那只金笔呀!我不是用完后就还你了吗?”电话那头,他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反倒是我大惊小怪了。

“什么?你……”

“嘟嘟嘟嘟……”电话挂了。

“吴波,我恨你!”我大叫一声,摔下电话。

第二天一早,我早早地来到教室?,飞快地放下书包,一屁股坐在凳子上,压抑着怒火,用指关节使劲敲了敲课桌:“喂,吴波,你跟我说实话,我的笔到底哪去了?”

“我确实还给你了!”他两手一摊,一脸无奈的样子。

你……你太过分了!我念你是我的好哥们,才将那支笔借给你的。我告诉你,那笔尖可是纯金的!在国外就得几百美元!你竞想私吞?”说着,我一手抄起他的文具盒,准备“抄家”。

可没想到,他竟一手拦住,夺过文具盒?,塞进书包,扭头看他的书去了。

我坐下来,肺都快气炸了。不过,上初中后,我们都长大了,不再会为这类事儿大打出手的。我学会了一种泄愤的方式——记日记。从书包里拿出我心爱的日记本,愤愤地写道:我可真是看走了眼,竞把一个白眼狼当作了朋友,他,他真是太过分了……

写完后,我关上日记本,塞进座位,起身去上厕所去了。

等我回来,一看,我的日记本竟然又不翼而飞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我连忙翻找。座位里,书包里,就连教室墙角也不放过,就是不见它的踪影。

连发两桩悬案,太奇怪了!我气不打一处来,嘴撅得能挂一个油壶,用力拍了拍吴波的肩膀:“哎,我的日记本呢?”

“关我何事?”

“哦,我明白了,”我用指头捣着他的眉头,“你一定是先拿了我的钢笔,又偷走了我的日记本,接着翻看我的日记,看我怎么在日记里骂你的,是不是?做贼心虚了吧?滋味一定不好受吧?”我撇撇嘴,讥讽地笑着。

他突然哑了,不置一词。做他的作业,上他的课,就当我是空气一样。

就在下午放学时,我收拾完书包,意外地在座位里发现了日记本。书包裹着它躺在角落里,把一个角都弄卷了。本想向他道歉,可转念一想,哼,不行,钢笔还没找到呢!

回到家里,做完作业,我打开我的“百宝箱”,找出工具,准备做我最喜欢的剪纸,竟发现了我的钢笔。我想起来了,昨天放学后做剪纸时,用钢笔画完了线,随剪刀一起放在了箱子里。

我心里涌起了一股愧疚,拿起电话,拨通吴波后,半天说不出一句话:“吴波,我……我……”

“是不是两样东西,一样都不少,全找着了?”他顿了顿,“找到了就好,我们还是好朋友嘛!”

“嗯。”我激动地点了点头。

风波平息,我重拾了友谊。

回归的天真

文/李艳华

某一天突然发现,一种叫天真的品质正逐渐地远离你。

每个孩子出生时都拥有天真。成长的过程中,这种天真不断地受挫,一点一点地被磨蚀,直至完全丧失。很少一部分人能够在人生的某一阶段重拾天真,这种回归的天真十分坚韧,很难再度失去。

奥修在《成熟》一文中这样写:“所有的小孩都必须失去他们的天真。”失去只是过程的一半,许多人失去,却只有很少的人重新找回,这是不幸的事,非常的不幸。大众都会失去天真,可是偶尔才会出一个佛陀、查拉图斯特拉、克里希那、耶稣,能够再次得回他们的天真。耶稣不是别人,它正是回来的亚当,而玛格达莲正是回来的夏娃。他们曾离开过海洋,尝过痛苦,看出自己的愚昧,他们明白离开海洋并不会快乐。

前两天偶尔读到一个关于德国漫画家卜劳恩的故事,似乎佐证了奥修那段文字。卜劳恩功成名就后,一次采访中曾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听说是一本日记成就了你,真的吗?”“是的,的确是一本日记,我儿子的一本日记。那年我再度失业,满大街找寻工作无果后的一天,劳累疲倦,抑郁困顿,我去了酒吧,用最后的一枚硬币换了杯酒。回到家,我唯一的希望——儿子克里斯蒂安——的成绩居然比上学期退步了,我狠狠地瞪了他一眼,回到房间呼呼大睡。醒来已是第二天清晨,我习惯性地在日记本上写道:5月6日,星期一,工作无着,钱已花光,更可气的是儿子又考砸了,这样的日子还有什么盼头?写完日记后我走进儿子的房间,准备唤他起床上学,发现他已经走了。我顺手翻看了儿子忘记锁进抽屉的小日记本,看到:5月6日,星期一,早上去上学的时候,帮助了一个老奶奶过马路,心情很好。只是这次考试的结果不太理想,可当我告诉爸爸时他却没有责备我,只是深情地盯着我看了一会儿,使我深受鼓舞……我把儿子的日记本拿到房里,与自己的日记逐日对照,读着读着,我跌坐椅中,冷汗淋漓。”同样的日子,同样的事件,在儿子眼中是玫瑰色的,而在他眼里却是灰黑色的。

曾经拥有过的天真,不知不觉间已弃他而去。猛醒后的卜劳恩,决定重新用一双天真的眼睛去看待世界。他开始创作连环漫画,其《父与子》大多取材于他与儿子克里斯蒂安的寻常烟火生活,漫画中父亲的形象天真、宽容、善良。卜劳恩说:“真正的大师不是我,而是我的儿子。”也许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大师不是我,而是我回归的天真。

年华自述·日记篇

文/~Tell me~

我们在电影里看着别人替我们过着梦里的人生,看着他们替我们爱,替我们死,动容之时流下眼泪——擦干之后,那不过是灰飞烟灭的幻象,生活仍然一无所有。

闪光的日子渐渐漫涨成一片深色的画布,描绘出怀念中的肖像。 在过去那些浅薄无知的伤春悲秋之中,我写不下归期。

那年我初三,我在一张遗失的稿纸上写下了:只有这一年,没有什么不可忍耐。

但是真正离开这一年之后,我们需要忍耐的东西变得更多。阳光与热土一样荒凉的高中,以及我无法实现着自己的心中的一丝丝的梦想,于是它们都逐渐与我交错而行,渐行渐远,我能做的只有用浅薄的文字,竭尽所能的去刻画那些沿途被称的上“风景”的人或是事。

日记如同时光轴一般,在时间与空间的装换中,将所有难以回忆的东西全部尘封在一个人的心灵深处。也许若干年后,那个人以一种落寞的姿态数落着这些老旧的故事也会潸然泪下,然而,过去的永远不在回来,而我却在这个似乎如轮回的悲剧般的现实里,依旧纪念着三年前的那个自己。

如果说纪念,我一直认为是三年前的这个时候,用文字描绘生活的开始。

当我在那本《少年文学》深深折痕,以及上边描绘中秋的细节,我才知道,这是我开始记录生活的开端,带着一种莫名的忧伤写着:是个清凉的月圆之夜。月光皎洁,树影婆娑。失群的孤雁低低悲鸣,如同古老而恍惚的歌声,拍着山寨入睡。暮色深处升起袅袅炊烟,忧郁地舔着低垂的苍穹。静静停泊的木船,微微摆荡在蒿草丰盛的湖岸,如同是最后一片不由主宰的卑微命运。空气湿润清凉。很快,暗蓝的夜空就升起些许破碎的星辰。山风细细地吻着涛声,穿过湖岸人家院子里一道道如同岁月般伤饬的木栏杆,将隐约的鸡鸣狗吠之声传得很远。

因为现实太过于惨淡,我从来不认为现实里有着令我快乐的东西,麻木的眼神与虚假的笑容一直长存在这个悲欢的现实里,而用文字去向现实申述自己的桀骜,也许这是一个最深刻的方式,无论如何,每个人都会以类似与抗争的方式,义无反顾的前行。

然而,顺着文档里60多万字的历程,当它们从一个一个的字符里拼凑,以及顺着“Enter"的敲击,而分散在网络里时,我一直希望那些被称为“人海”的网络里,有人能够读懂我,因为隔着屏幕的距离,我永远无法刻意的揣测读者的心里,于是,对于写作,进而演变成一种利益化的事物,然后满脑子盘算着,一字多少钱,点击率多高·····之类的问题,其实当自己也本末倒置的去回顾这一切,总会认为,人生就是这样,从单纯的文字到优美的文字,再到唯美的文字,最后到虚假的文字,记录的东西也就不是处于内心的想法。

人们常说:一个人的故事是应该伴随着自己,在一个人生的驿站里停放,然后舍弃。而我却,在我的驿站里,将它撒在风里,将身边人的经历与内心的明媚,都毫无保留的放在这个明亮的世界里,日光衍射,时空刻画,逐渐抽象成一种类似于雾的东西,浮在路人的目光里。

作家们都异口同声的承认自己是一个:善于讲故事的人。而我却只能承认自己是一个善于说谎的人,将所有的谎言编织成故事,然后将自己塑造成集聚所有缺点的异类,因为这个剧本本是一个残缺的故事,何必那么完美呢?

而我总相信:这个冷暖不均的世界之上,天空总是寂静的湛蓝,冬季白亮惨淡的日光照耀着城市的大街小巷,在贫穷和富裕之间并无偏倚。只有时光又无情地走过了一年一岁的聚和散。然后跨过这三载的岁月,来数落我不该干涉的过错,然后命途的那个我在我耳边反复告诉我:我错了,我错了······

其实,很多时间,我都质疑着这些,他们总告诉我写作的路前景黯淡,遥远大学才是梦之所向;也许吧,我总是不确切的回答他们。可是,如果没人给我这些与文字相关的思想,我的手指怎么会随着键盘而不自觉的跳动,如果没有给我那些现实里的惨淡情景,我的心里怎么会有那么多的怨言与苦恼,如果不是那些故事呼唤着我,我又怎么会在那个寂静的夜晚里,用字符去解读人生·······如果········

人生说:写一篇杜鹃啼血的文章,与一个赏心悦目的人错肩,赏一回痛快淋漓的风景,这也就足够了。而我,没有太多的奢求,然而在这空气如同光线一样稀薄的环境里,我们总是无言以对着所谓的现实,然后喘息的前进,不是不想后退,只是无路可退。

三载光阴,恍如一瞬间,132篇小说的长度,474篇日记的厚度,60万字的历程,以及千疮百孔的回忆········我用指尖的摩擦描摹着那个年华的气息,带着一种极度的无奈。

书上写着:一个作家需要有着与众不同的经历,有着与众不同的情志,有着与众不同的才华········这都是扯什么蛋呢?每个都在白净的现实里,演绎着生活的主角,不管甲抑或是乙,我都觉得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都只是一个平凡的人。

音乐播放在断点的瞬间,情感有些许的停滞,而笔调在继续勾勒,我总觉得回到这个让我熟悉的日子,作为一个起点,应该说是“一个”起点,我应该写些什么,应该说些什么,然而,当我在看着那个萧条冷落的街道,以及广场稀稀落落的人群,还有未散场的电影,其实节日的氛围也就如此,只是一个被“历史”所铭记的“盛大”日子,我可以当它毫无意义,但是我却想到了另一个人。如果用泛陈可谈的几个诗句来言语,其实那些内心的情意无法深深的表达,如果天亮的时候,我会想着晚安,这就是这一天的终结。

很多道路在我思考如此刻的般的思考中分散,而我却得告诉你:秋天把旧叶子揉掉了,你要听新故事吗。静静的河水睁着眼睛,笑着说:总有回家的人,总有离岸的船。

你乘船在陌生的黑暗中逃逸于远方,我却在夜色里,苦等一个轮回,但我想起那些非常空旷的夜晚,一辆自行车的两个轮子要把明天也碾成影子。你非要一个人走,认为只有一个人走的才是路,一个人看的才是风景。去海边看巨大的塔,它矗立在水面上,空洞不过如此,诗意不过如此,明白一个人的力量是多么微小,而它被万世万物吞噬的过程才正因此显得何其美丽。 我在这个高三这个年段里,完成着一个使命,我担任着一名刺客,可是这世界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做自己的刺客。除非对这个世界有足够失望,或者他足够不成熟。或者两者兼有。而我却属于后者,在百转千回的哀歌里续写着自己个日记。

(我用45分钟去违背着自己在这一年段里所许下的承诺,然后,在月明的时候,向着那个角落,那个城市,那个岛屿告诉你今天的日期,希望你们都可以快快乐乐,我相信,自已一定会如你所说,那样,那样的前进。中秋快乐!)

作者QQ:1164501636

关于日志

文/肖复

“日志”这两个字,乍看之下,想它无非也就是日记,但细一想,又有些茫然了。记,当然是记录,而日记,就是把自己当天经遇、闻见的事情以及一些心绪之类的东西记录下来。但这“日志”,就有些莫名其妙,这当然只能怪自己陋闻。我平常所遇到的多是志气、志向之类的词,说的是某人有理想、有抱负、能坚持,所谓“有志者事竟成”也。莫名其妙之中,于是翻开词典来查,志还有“用文字记录”的意思。原来如此。那日志也就是日记了。但对于我还有个小问题,既然“志”是“用文字记录”,“记”似乎却不单指文字,或用图片记也可以,或用声音记也可以。我想,日志又不完全等于日记了。那末,日志就是用文字记录的日记了。

鲁迅在一篇杂文里写道:“我本来每天写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大约天地之间写着这样日记的人很不少。假使写的人成了名人,死了之后便也会印出;看的人也格外有趣味。因为他写的时候不像做《内感篇》或外冒篇似的须摆空架子,所以反而可以看出真的面目来。我想,这是日记的正宗嫡派。”

“吾乡的李慈铭先生,就是以日记为着述的。上自朝章,中至学问,下迄相骂,都记录在那里面。这虽然不像日记的正派,但若有志在立言,意存褒贬,欲人知而又畏人知的,却不防模仿着试试。”

我本来也几乎每天写日记的,本意是要记住些不愿忘怀的东西,但却并不为了回忆。“所谓回忆者,虽说可以使人欢欣,却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丝缕还牵着已逝的寂寞的时光,又有什么意味呢?”而况,那些我愿意偶尔回想的东西却不能写出,不愿回忆的东西当然是任它们消逝去的。于是,所写记的大抵是些于我以后有些助益的东西。譬如哪一天在哪里经受了一个教训,哪一天又在哪里得了个经验,告诫以后要怎样怎样注意。但我的日记里更多的是思考些飘渺的问题。什么人的本性呀,人生意义呀,希望呀,道德呀,真理呀,如此这些,都是些飘渺的东西。

其实我的日记也并不打算给别人看,但也并非只给自己看,介乎二者之间。倘单给自己看,很有些东西是可以不必写的,也不必每天的都装模作样的写成好像一篇文章。但倘说要拿给别人看,又有许多不能明言、需要遮掩的东西在。这正如鲁迅所指说的,是:“志在立言,意存褒贬,欲人知而又畏人知”,外加自己的歪邪心思。

现在放在网络上的自然不是那样的东西。这是开首就准备给第二者看的,所以恐怕也未必很有真面目,至少,不利于己的事,现在总还要藏起来。因为还有些图求,所以,就像鲁迅说的,“总也还要留几片铁甲在身上”。

10月14日

肖 复

红玫瑰

文/余可学

校园,绿草如茵,她和他,依恋风中,漫步河岸,耳鬂絮语纷纷扬扬。

毕业后,各自奔忙,常见面,爱的小船,偶入藕花深处,随轻风荡漾……

一日,相约老地方,她将心爱的玉佩,替他戴上。“单位派我出国,归期不定,戴上它,如我在身旁。我走了,照顾好自己,天冷,别着凉!”

他俩紧紧相拥:“我等你,早日归来,牵手爱的殿堂。”

她转身离去,走远,再回头,他还在那棵树下。她心绪不宁,泪默默流淌……

翌年,队长将她的日记本转呈他。她是维和警察,代表中国出征,警花不幸凋零,大地哀伤。

他惊闻噩耗,泪如泉涌。翻开日记本,字字饱含思念之情,句句书写玫瑰铿锵!

长亭外,红玫瑰,十里飘香……

母亲的日记

文/常少杰

我的母亲乔素容,生于1931年夏天,卒于2010年春天。母亲是师范毕业,一生的愿望是教书育人,可是阴差阳错,按现在的说法是“专业总也不对口”。母亲一辈子最不爱说的就是“不”字,这缘于她有颗慈爱善良的心!母亲一生也曾说过不少“不”字,那是她做人的亮点!

母亲在几年前,就把自己身后之事安排好啦!她的遗嘱里有几个“不”字,虽然使人看后辛酸难过,但是,却闪烁着睿智仁慈和爱心的光芒!其中一段是这样写的——“我去世后不要摆设灵堂;不摆花圈;不收礼;不要大操大办!将我的遗体及眼角膜,无偿捐献给红十字会……”

去年底,母亲因胃病住院手术抢救,并同时查出了患有肾囊肿,医生说:这与平时乱服药有关。我们做儿女的心里都清楚,母亲不好意思说“不”,便宜了那些上门推销药品者,而到头来却害了自己!

以前,面对众多忽悠人的推销者,诸如卖药的、兜售治病仪器的、上门推销化妆品的,母亲一概来者不拒。以至于我们家光按摩器具都有好几副,更别说那保健药品啦,家里摆得到处都是。母亲因此费了好些钱,她也有生气的时候,因为那些东西皆疗效不佳。但过不了几天,她依然上当。老人家心眼就是好,总说:人家也不容易,咱吃点亏就吃点亏吧!我们做儿女的几番劝她,见了嘴上抹蜜的上门推销员如何说“不”,可是善良的母亲总说学不会!

母亲病故,我们做儿女的尊重她老人家的遗愿,将她的遗体送到了遗体捐献中心,并接受认领了一棵树,作为祭奠亲人的象征!母亲给我们留下一本本日记,每当翻看时,心里像在滴血!——“在那段动乱的岁月,亲人被打成‘右派’,有人劝我脱离关系吧,这样能保全自己”,母亲在日记里毅然说出一个字“不”字!“改革开放,落实政策,我有机会再回学校教书,可我依然说:不啦,把机会和岗位留给年轻人吧!我做肾移植手术那年,家里钱紧,有人想趁机买下我的房子。面对那人,我决然说不!我们再难也要给孩子留下个家啊!”

母亲年老,心里想着:“我并不是怕死,也想长寿,我之所以面对那些推销者,不愿说出那个‘不’字,一是看他们可怜,再一个就是有这方面的心理因素,我身体每天也难受啊!孩子们都忙,不忍心打搅他们,不想给他们找麻烦。我是有病乱投医呀!实际上是想花小钱省大钱,可没成想……”

我满含热泪翻看着母亲的日记,体味着母亲这辈子所说的每一个“不”字,母亲有坚毅的人格,亦有柔软的善心!那坚毅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那柔软,内涵丰富!母亲给我们留下许多精神财富,让我们的人生添了几多感悟!

我的《笑猫日记》

文/尚静泽

书籍是人们的精神食粮。辞藻优美的散文,情节跌宕的小说,包罗万象的科普书,都让我爱不释手。书,就像磁石深深地吸引着我。

有一次妈妈给我买了一本《笑猫日记》,一拿到书我便如饥似渴地读起来。那天真可爱、活泼有趣的笑猫,还有它身边的奇闻趣事都在我的脑海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记。但有一天,妹妹学校的老师要求看杨红樱阿姨写的书,妈妈便把《笑猫日记》借给了妹妹。一天、两天……我每天都在想下一章的内容是什么,那位老师不知看完了吗?这种牵肠挂肚的心情是不能用言语来形容的。过了几个星期,我终于把我的《笑猫日记》给盼回来了。我小心翼翼地翻开书本忘我地读着。

读书不仅能给我带来快乐,还能提高我的写作水平。我爱我的精神食粮——《笑猫日记》。

关于博客、种子、平行世界、与日记

文/木耳琦琦

我怠慢日记好久了。日记,确实,就像一条深幽的地下巷道,独自一人,提着盏星星烛火,品味那地核的孤独。此路,艰难,但也幸福。

博客,就像是一个涂鸦板,任意的将自己的心情画上去,将所见所闻都都到这个小小的宝袋里。

种子,让我的坚持有了意义。

最近又发现了一个平行世界。本来,我认为我写的字已经要饱和了。但是,我这样的思想是错误的,思想、文字永远不会有结束与满溢的时候。所以我打消了了删去这个应用的想法,决定从新在那里开垦。继续写,写不完的。平行世界是一个小小的私人世界。各种各样的世界,我想。我可以编很多世界,一个个装满。

其实,整天写作,学习看书,全是费脑子的事,但是却不觉得累,人脑是不会累的,多想想吧。?

我的成长日记

文/柳欣怡

今天,我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独自一个人睡觉。虽然我已经是三年级的学生了,但是因为胆小、怕黑,所以直到现在还拉着妈妈陪我睡觉。我问了一下周围的同学和朋友,他们早就单独睡了。所以我决定锻炼一下自己。

半夜一觉醒来时,我习惯性地用脚踢了一下,发现妈妈不像往常一样睡在自己的身边,看着窗外黑漆漆的一片,感觉心里特别害怕。平时书里面描写的和电视里看到的可怕场景,就像放电影一样一幕幕从我的脑海里闪过。我想哭,真想去把妈妈从另一个房间叫过来陪我一起睡,但想想自己开始时的豪言壮语,又觉得不好意思。于是,我壮起胆来,把房间和客厅的灯统统打开,这样至少四周不再漆黑,稍微平静了一下害怕的心情,钻回被窝继续睡觉。

可怕和艰难的第一个晚上就这样被我熬过来了,我感觉自己一夜之间长大了。